企業運營:成本居高不下,原來有這麼多隱形成本!

中小微企業在一定的時期會遇到發展的瓶頸,運營成本一直高漲,卻又難以找到成本的所在“位置”,我們稱之為“隱形成本”。本文總結了企業存在的多種“隱形成本”,並介紹幾個控制企業成本的方法。

企業運營:成本居高不下,原來有這麼多隱形成本!

中小企業隱形成本

1、會議成本

企業的經營無非就是與時間賽跑的過程。會議是企業解決問題和發佈指令的集體活動,但是也是一個高成本的經營活動。而很多企業的管理人員並未掌握開會的技巧,都存在“會前無準備,會中無主題,會後無執行,與會無必要,時間無控制,發言無邊際”的六無現象。

2、採購成本

曾經有一家企業,在做一個新項目時,項目組每天的運營成本為8萬元,可是其在產品上市前夕,採購部門為了採購10萬餘元的包裝,竟然耗費了一週時間,理由是要找價格低廉的供應商以節約採購成本。整個營銷團隊因此多等待一週時間無法和客戶簽約。

3、溝通成本

在大多數企業,你會發現,在同事之間的溝通過程中,會出現嚴重失真的現象,或詞不達意,或答非所問,或百人百解……這種現象,說小了,讓很多工序成為無效工序,或失去很多重要機會。說大了,有可能因此給企業帶來隱患。這是一個典型的因溝通不良而導致的成本增長。

4、加班成本

很多老闆總認為,員工在下班後“廢寢忘食”地“加班”是一種敬業現象。殊不知,這可能隱含著很高的成本。

加班的原因並不一定是因為工作任務太重,有可能是員工的工作效率低下造成的。如果客觀工作任務確實很重,那麼企業應該及時補充新的人員和崗位才是真正的發展和進步。

加班耗費更多的員工精力和體力,嚴重透支員工的健康,長期下去,會讓一些重要員工不能長期發揮其效能,並且有為公司帶來負擔的隱患,比如有的機械操作員工因為長時間加班而導致精神失常,造成事故,而企業要為此付出沉重代價。

5、人才流動成本

員工特別是老員工的流失無疑會給企業帶來高出其收入幾倍的支出。很多小企業在經營多年後,你發現他們一直是那麼小的團隊,而除了老闆之外,沒有一個員工是從企業成立當初留下來的,這可能就是其發展不起來的重要原因吧。

6、崗位錯位成本

人力資源管理中有句名言“將正確的人放到正確的位置”。可惜,真能做到這點的企業的真的不多。

7、流程成本

企業的亂,有太多都是因為流程,這在企業管理中是一個通病,凡是發展緩慢的企業,其流程一定是混亂或不合理。他們為此承擔著很高的成本,然而一直卻視而不見。

8、停滯資源成本

停滯的資源在企業裡可以說是最廣泛的“隱形成本”,例如閒置的設備,積壓的庫存,低利用率的崗位職業,閒置的資金、擱置的業務等。他們雖然不一定會繼續消耗企業的投入,但是他們卻是企業資產的一部分,企業會為此承擔著利息等隱形成本。

9、企業文化成本

說企業文化會成為成本,或許很多人不以為然,但事實如此。我們會發現一些企業的員工精神萎靡,做事效率極其低下,無論多麼優秀的員工只要進入,不久要麼離開,要麼也會變成那樣,我們不能不說,這是“環境”問題。而這個“環境”正是這個企業的企業文化。

10、信用成本

我們發現,很多企業,習慣拖欠供應商貨款,習慣拖欠員工薪資,習慣剋扣他人,習慣拖欠銀行貸款等等,認為這樣可以減輕企業流動資金壓力。但是從長遠來看,這會成為企業經營的嚴重隱形成本。

11、風險成本

將企業推向快車道是每個企業家的夢想。但是風險係數也因此而同步增加。特別是大中型企業,他們雖然發展迅猛,收入豐厚,但是一旦出現危機,將是災難性的。

12、企業家成本

有一句話的好,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企業家如同一支軍隊的首領,其本身是企業支付成本最高的員工。很多民營企業的老闆把自己變成了企業的“皇帝”,一切自己說了算,全體員工變成了執行的機器。但是,企業家個人因素的缺陷,將會為企業增加沉重的成本負擔。

由上可見,企業在經營管理中,常常要揹負著很多負擔,發現並有效降低以上隱形成本,也許是企業進步的有力舉措。

如何控制企業成本

企業運營:成本居高不下,原來有這麼多隱形成本!

一、控制採購成本:

1、建立供應商檔案和准入制度。

對企業的供應商要建立檔案,供應商檔案除有編號、詳細聯繫方式和地址外,還應有付款條款、交貨條款、交貨期限、品質評級等,每一個供應商檔案應經嚴格的審核才能歸檔。企業的採購必須在已歸檔的供應商中進行,供應商檔案應定期或不定期地更新,並由專人管理。

2、建立材料的標準採購價格,對採購人員根據工作業績進行獎懲。

企業對所重點監控的材料應根據市場變化和產品標準成本定期定出標準採購價格,促使採購人員積極尋找貨源,不斷降低採購價格。標準採購價格亦可與價格評價體系結合起來,並提出獎懲措施。

二、控制生產成本

1、樹立現代生產成本控制理念。

現代生產成本動因應是企業戰略高度上的,為使企業產品在市場上具有強大競爭力,既應立足於內部環境,又應考慮外部環境。在企業生產成本管理中,重視和加強對管理決策成本的研究和分析,以此避免決策失誤給企業帶來損失,並能為保證企業發展做出最優決策、獲取最佳經濟效益提供基礎。

2、控制加工成本。

加工的首要環節就是投料,所以加工環節的成本控制必須從投料做起,嚴格執行領料、補料和退料制度。材料需要專人管理和專人領取,投料需要儘量準確,投料過多會造成浪費,過少就會造成質量問題。首件產品製成時要進行嚴格的檢驗,合格後方能批量生產,並在生產過程中進行抽樣檢查,以防機器波動造成廢次品。

企業運營:成本居高不下,原來有這麼多隱形成本!

三、控制銷售成本

1、改革售後服務模式。

可以通過與當地經銷商的戰略合作建立區域服務平臺,由這些戰略合作伙伴負責及時處理市場一線的產品質量問題,而公司則定期派技術人員對戰略合作伙伴的售後服務工人進行技術培訓,同時監督其對公司售後政策的執行情況。同時,銷售部門與公司的技術部門和質量管理部門加強溝通,組建質量改進工作團隊,並與技術中心和質量管理部門密切合作尋求減少產品缺陷。

2、將維修備件成本計入產品銷售成本。

將維修備件成本計入產品銷售成本,其實只是隱性成本變換為顯性成本,而總成本並未增加。這將迫使企業在生產時採取各種彌補措施,把顯性成本的影響壓縮到最小。這種變換的優點在於:時效性強,員工的成本意識提高,維修備件成本按比例實時攤入產品銷售成本,並在定價時加以考慮,有利於實現合理利潤。

任何一種成本管理方式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環境的變化而不斷變化。所以,要以發展的觀念去研究成本管理方式,不斷創新成本管理方式,以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