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和模考會差多少分?為什麼總有人逆襲成功?

儷霞666

高考和模考會差多少分,方法,思路,衝刺技巧不同,結果不同。逆襲肯定有人成功,年年有黑馬馳騁。只要掌握衝刺技巧,逆襲必然成功。



我的學生中,每年都有相當多的考生,在高考中成功登陸,逆襲成功。在最後的30多天,提高100多分的大有人在。從二本邊緣成績衝進211大學;從300多分提升到430分。

要逆襲成功,建議從以下方面做起;

第一,調整心態,心態決定成敗。一定要冷靜沉著,不急不躁;不氣綏,勇拼博。因為拼到最後,就是拼意志,拚心態。有許多考生都是在疲倦中咬牙堅持,衝刺終點。所以,一定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要有積極陽光的情緒,進入最後的決戰。

第二,狠抓基礎,立即迴歸。因為全國卷就是考基礎。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立即抓好“兩個迴歸”,這也是全國卷命題的指導思想和高考考綱的基本要求。切記,“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第三,因人制宜,靈活多變。進入決戰狀態,一定要學會放棄,“哪裡有油那裡打”。那門課提分快,升分顯著就進攻那門課;學會選擇聽課,不要盲目跟從。如果老師講的是你較熟的知識點,學會果斷放棄,自己強化自己比較薄弱的學科或知識體系,不要浪費時間,也徒增煩惱。要學習游擊戰,靈活多樣,要戰役勝利不要糾結於局部戰爭。

第三,歸納總結,系統昇華。要把所學習的知識條理化,系統化,歸納總結,查漏補缺,消化吸收。才能在運用時,瞭然於胸,信手拈來。

第四,利用好糾錯本,反覆鞏固。把每門課的錯題本進行充分分析,查找原因,做到舉一反三,逐類旁通。切勿再拓展,再做偏題,難題,怪題。

第五,調整作息時間,勞逸結合,講究效率。不要打疲勞戰,不要做秀,要踏實,紮實,務實,求真。

只要你不退縮,永拼搏,就一定會在高考中唱響《狀元之歌》!


金牌高考志願填報專家

一名高中物理老師不請自來,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分析下題主的問題。

高三這一年一般會進行多次模擬考試,關於哪次模擬考試最接近高考成績,老李有兩個答案提供給大家。

第一個答案是:歷次模擬考試的平均分最接近高考成績。學過理科的同學都懂,做實驗減小誤差的最基本方法就是多次測量取平均值。考試也是一樣,多次模擬考試的平均分最接近高考成績。

第二個答案是:倒數第二次模擬考試的成績最接近高考成績。高三第一次考試,由於同學們還沒有進行系統複習,一般情況下成績偏低。最後一次模擬考試,為了提振學生信心,很多地區最後一次模考試卷難度都很低。因此老李認為倒數第二次模考的成績最接近高考成績。

回答題主第二個問題:為什麼總有人逆襲成功?

我教過許多高三學生,逆襲的學生不在少數。逆襲學生的最顯著特點就是:聰明。這樣說可能有些扎心了,可是事實就是這麼殘酷。

如果一個孩子非常努力,臨近高考成績還是沒有長進,這個孩子的成績基本定型了。因為這孩子的上限就到這裡了。如果一個孩子特別聰明,高一高二由於貪玩耽誤了學習,到高三努力學習,是有很大概率逆襲的。因為他具有高考要求的最基本素質:獨立思考能力!很多孩子看似很用功,其實是在做體力勞動,完全沒有獨立思考,而獨立思考這一點恰恰是高考所要求的。

在這裡老李也給同學們提個醒:學習是一項腦力勞動,如果你把學習弄成體力活兒,要想學好,太難了!


物理老師老李

比較分數不如比較排名



先回答你的問題:高考和模考會差多少分?

你提出這個問題,一定是想知道你現在的成績與高考成績相比有多大差距。比如說,你知道了某所高校去年的錄取線是580分,你這次模考成績是590分,你想知道你現在的水平能否達到該學校的錄取標準。

其實這種比較是十分不科學的。因為一方面每年高考的命題難度並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即便是高考,每年之間的高考分數也不好直接進行比較。而一位考生的模考要進行好多次,同樣道理每一次模考成績與高考成績之間也無法直接比較,每一次模考成績之間也無法進行直接比較。

那麼怎樣比較呢?最好的辦法是比較排名。雖然每一次高考、每一次模考之間成績無法直接比較,但是高考或者模考成績所對應的排名是具有可比性的。最可信的排名是全省排名。例如一位考生模考成績600分,這個成績在全省排名為12000名;而上一年高考全省排名12000名對應的高考成績是590分。那麼就可以判斷這位考生相當於上一年高考590分的成績水平。而上一年高考錄取分數線低於590分的高校都是有希望錄取的高校。

如果搞不到模考成績的全省排名怎麼辦?用市、區、縣排名,甚至學校年級排名也可以大致比較判斷考生大致位置。例如一位考生模考成績600分,這個成績本校全年級排名為150名;考生可以問詢老師,上一年高考全年級排名同樣150名的學生考上了哪一所高校,然後查到那所高校上一年的錄取分數線是590分。那麼同樣可以大致判斷這位考生相當於上一年高考590分的成績水平。

下面回答你第二個問題:為什麼總有人逆襲成功?

我理解你說的逆襲成功,就是模考成績一般般,高考的時候成績突然突飛猛進。這種情況確實存在。出現這種現象大致有幾種情況:

1. 學生很聰明,但是很貪玩(比如玩遊戲),不認真完成作業。但是在最後階段由於某種原因突然醒悟了,知道用功了。成績提高很多。

2.學生實力不差,但是考試總是發揮不好,成績很不穩定。最後找到原因(比如心態的調整),提高了成績。

3.科目有偏科,個別弱科成績很低,拉低總分。弱科成績差是因為不喜歡,這樣成績就更差;成績更差就更不喜歡,以此惡性循環。後來終於明白了,弱科提分空間最大,於是強化突擊提高了弱科成績。

總之逆襲成功都有某種原因。不建議考生效仿。學習和考試都是需要付出艱苦勞動的,不應有投機心理。


晨霧

很多人關心這個問題,是因為總是期待有奇蹟出現。

那麼真的有逆襲的奇蹟嗎?當然是有的。

首先,每年高考的試題難度不一樣,一旦出現了難度係數突變的年份,比如出題特別簡單,或者出題特別難,那麼這樣的情況,產生逆襲的概率會非常大。

為什麼呢?

一般來說,高考的難度係數大約在0.5~0.6之間,也就是中等難度左右的水平,模擬考試的難度,也大多會控制在這個範圍之內。考生的模擬考試,一般來說,也會穩定在這個範圍,但是高考畢竟和模擬考不一樣,會出現很多突發狀況,考試院會根據上一年的情況和反饋包括教改的新形勢調整難度和考試的內容,這樣的話,就非常有可能出現試題過難或者過於容易的情況。

這樣一來,就必然會對考生的心理發生影響。

如果題目出得很簡單,那麼那些平時善於做難題,但是簡單題容易翻船的學生佔不到優勢,繼而會影響發揮;而那些基礎一般,一遇到難題就傻眼的學生往往會佔到便宜,越戰越勇。

而如果題目出的難的話,則情況恰好相反。

此外,即便是難度係數適中,也有可能會出現對胃口的問題,知識點那麼多,考試就是很多考察的排列組合,如果正好考到你擅長的方面,而避開了你不擅長的點,也極有可能導致你超常發揮。

但問題是,高考超常發揮未必是好事。

我的一位朋友,在山東青島,之前高三的水平大概是985.211的層次,但是高考超常發揮了30~40分,就僥倖進了清華。但是進去之後,每次考試都墊底,大概全系倒數前三名到前五名這樣子,在清華的四年時間,非常的壓抑,每天的目標就是不要掛科,能夠畢業。

因此,他的感悟是:最好不要超常發揮,而是去和你實力相近的學校,任何一時佔的便宜,到後來都是要還回來的。畢竟每天在清華墊底,被學霸碾壓,那感覺也很不好。


佩子臨

能夠逆襲的學生具備這樣的特點:

1.平時學習就不是很差,只不過因為各種原因,成績忽上忽下的不穩定而已。但是這種不穩定也在班級或者年級的第一陣營打轉,不會差到離譜的狀態。

2.在某些學科上有短腿,拉了總分,在高考時,正好遇上短腿科目的試卷難度不大,獲得了相對的高分。

所以,這就是我們所謂的一些平時看起來不起眼,但是在高考中能夠逆襲的學生的基本素描,說到底他們的逆襲是真的逆襲嗎?人家也只不過發揮了自己的實力而已,而且人家本身的實力也不差啊。

換句話說,平時學習成績各種差的學生,想要逆襲,基本沒有可能,除非在考試中前後左右都是學霸,而且還以某種特殊的渠道和方式得到了答案,或者是抄襲學霸的答案,其餘想在最後從中等生進入優等生的行列,絕對沒戲。

任何想投機取消都是枉然,任何想要短平快的改變些什麼都沒什麼可能性,所以,到最後衝刺階段,別天真的做夢,踏踏實實把基礎搞紮實,端正心態,不該丟的分不丟能做到這樣,已經很不錯。

高考的模擬成績的平均分、平均名次才代表相對真實的水平,一模二模三模每一次其實上下偏差都不會太大,功夫都在平時,都在幾年的時間裡穩打穩紮的學出來的,沒有捷徑可走。

差多少分不好說,試卷難度不具有可比性,但是不管試卷多難,總分排名在小圈子不會有太大的不同。


九鬥學生心理

好吧,關於這個問題,我想我應該有可說的。。。

首先,我個人其實並不認同什麼逆襲。也許,所謂的逆襲,只是因為你回到了正常的軌道上而已。。。。

我想說說個人的經歷:

中考:一個小縣城的三流高中。報考高中的時候,好像中專還比較熱一點(額,暴露年齡了嗎?),同學說,你這個成績考上高中也靠不了大學,不如努努力上中專。那時候中專比高中分高啊。我說我上二中。同學接著說,二中?什麼樣的學校!就你這小身板,到那裡肯定天天捱揍。。。。大家可以想象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學校了。

入學:二中考上了,本來不高的分數,當時在班級裡是排名前十,小小驕傲了一下,結果就回不來了。學生素質到也沒覺得差到什麼樣,大概都是和我自己一個水平,就不覺得誰差。剛入學,就被高年級的同學敲詐了幾筆錢,不多,一次一兩塊錢。然後學校的日常很精彩,打球的多,學習的少,時常打個群架,自然我都是旁觀者。成績自入學以後就一直在後二十名徘徊。。。好吧,其實可以算是中等。

高三:都高三了。班主任最後一次問我,你看你入學都在前十,你自己不知道上進嗎?努力一下,看能不能考上個什麼學校,上個普本。那個時候叫重點和普通本科。相當於現在的一本二本。其實那時候的重點,比現在的一本要稀少。一次談話之後,我根本沒當回事,也就不再管我。是放棄了嗎?自己就覺得,你好歹多談幾次,我慢慢受到感悟,就能進步了啊,這算怎麼回事?你不理我,我自己不會學?好吧,那就自己學吧。關鍵是,咋學啊?

努力:呃,其實我不算努力。因為根本無從努力。那就看書吧。印象很深的是數學,老師講的根本聽不懂,發的資料根本不會做。。。看書吧。自己只看課本,把每一條公式定理都自己按照例題推導一遍。。。印象更深的是英語。和同學一起背單詞,提問人家聽寫,人家不光給你寫出這個詞,告訴你意思,還跟你說,這個詞上一個是什麼詞,下一個是什麼詞。。。。。鬱悶。反正自己就是按照自己的來,自己看書,自己做題,自己背書。。。。

高考:其實高三的各種模考,都是四百分上下,然後四百五十分上下,然後四百九十分上下。。。那時候分數和現在差不多,要上本科,怎麼也要五百多,上重點,五百四五十分吧。其實自己真沒想過能考到什麼樣,也不再想能考什麼,到後來,每天看書,做題,回想起來,真有點無物無我的境界。。。模考根本都不理想。最後的結果,高考550,超過當年的重點線近20分。。。。

這算逆襲成功嗎?總結起來,書上的知識點就那些,一點一點看吧,著急不得,就是紮實穩定的把自己一點一點推高。所以,不是什麼逆襲,而是,讓自己回到真正的軌道上。


爬到樹梢的蟬

從我多年的工作經驗來看,逆襲,不是沒有可能!夢想還是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今天是2018年4月29日,距離高考還有40天時間,現在想逆襲的最主要條件是什麼?心態!


如這時候,你還想逆襲,說明你的心態是好的,起碼沒有被一次次模考打敗,這點很關鍵。

從考試的情況考,確實也存在著逆襲的可能!以文綜為例,昨天我讓一個學生做了一套12個選擇題的文綜歷史卷,難度不大,結果這孩子錯了5個選擇題,我大吃一驚,但是表現出很淡定,告訴他,老師看你今天很疲勞,狀態太差,明天再來找我做吧。第二天,我給他找的是“湖北七校聯考試題”,難度很大,結果他的選擇題全對。這一天,可是20分的差距啊,這足以說明心態的重要性!



當然,要想逆襲成功,單純靠“仰望星空”還不行,更要“腳踏實地”,要回使巧勁!具體做法,“贏在高三”老師已經在多個問答中提到了,可以關注我查看。


贏在高三

高考和模考到底會差多少分這個問題是因人而異的,有的學生模考的成績很好,但高考時遭遇了滑鐵盧,有的學生模考成績不理想但是高考成績卻創造了歷史新高。但大多數的考生還是維持在原有的水平上,所以說高考成績與模考成績是有必然的聯繫。至於超常發揮和失常發揮都是大多數都是與心理狀態和個人的價值觀有直接關係。

至於說那些所謂逆襲成功的人,其實大多數人都是忽略他的努力過程,只看到他的結果,才形成了人們眼中的逆襲。沒有努力的過程是不可能有超常發揮的,請記住成功永遠是給有準備的人。

我們不要總羨慕別人的逆襲,其實你也能逆襲,人生處處有轉機,只不過你沒能認識到而已。

我的思想在天上想著逆襲的時候,請自問一下地上我,我真的努力了嗎?


高考前哨站

應試教育依然是決定學生能不能進入什麼層次的學校的今天,每次關鍵節點的考試,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啦。


現在的孩子,從入幼兒園便要經歷最基本的面試或抽考。在城裡,為進入一個好的公立小學,從孩子一出生,父母就開始謀劃在哪上幼兒園的家庭也不在少數。

至於小升初,初升高,那競爭激烈程度更是讓人大跌眼鏡,期間的這一次次考試,讓無數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花費大量時間與精力為孩子策劃,準備與擔憂。


進入高中,特別是高三,更不用說,是一個孩子交出成果的最後階段,也是衝刺階段。學生更是在題海中度過的,每科目的複習階段性的小考,每月階段性的綜合月考,臨近高考前的調考,幾乎"實戰化"的全市模考等,讓一個個家庭,一個個孩子投入到這一場場高考前演練的緊張氣氛中。

無論是正式高考還是模擬考試,對哪一個學生還是一所學校,其考試的總成績或全校均分等指標,誰高誰低都是不可預判的,有時候高考出題易,但所在省考前統一的模擬題難,有時則相反,因為出題人不是同一批人,題目的深淺難易怎麼會一致。作為學生,真的不用操心這些沒用的東東。要沉下心來,盡心盡力把最後的一次考試完成。



作為家長,學生和班級以及學校,真正要操心的是學生平時的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高考前的總複習的同步性,對複習內容的消化吸收接受程度,多次聯考時的排名是上升還是下降,這才是根本。歷年高考,基礎知識及中等難度題總會佔到80%以上,拔尖題或難題只有15%左右。


有些學生如果運氣不錯,對這一類15%左右的拔尖題正好得心應手,那在高考中佔據優勢的可能性很大,逆襲考出好成績的概率也是有的。

但是,一個考出好成績的學生一定是基礎知識紮實,勤奮好學的,同時又能全面發展,不會偏科,也不會專心只鑽研難題,怪題,刁題的。這對高考的勝算大多了。


彭斯斯

這個問題我要從另外的角度回答,說高考是戰場,不過分吧。三張白紙定生死,說的也是高考。既然是戰場,首先要從平時練兵開始,勤學苦練天資聰穎的人是第一類,拼命努力不服輸的是第二類,玩玩打打成績還行的是第三類, 拼命努力,看不見希望的是第四類,得過且過撞鐘的是第五類。逆襲不太可能,有,也是萬分之幾。清華北大的是天才,凡夫俗子靠邊,沒有逆襲。復南浙交武華,尖子中的尖子,也不會逆襲。但是不管怎樣,拼命最重要,狹路相逢勇者勝,三本的上了二本,二本的上了一本,這可以叫逆襲。寒窗苦讀12年,不管怎樣,都要給自己一個掌聲,參加高考就是一種不容易,值得敬佩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