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心即是安心處——讀南公懷瑾先生《孟子與盡心》

南公懷瑾先生講經說法,那真是花雨滿天,洋洋灑灑,普潤萬物。

他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智者,用儒、釋、道徹底通達後圓融無礙的智慧,曉暢通俗地將所有傳統文化當中的經典裡蘊含著的最深內涵和最本真的大義,清晰明白地講述出來,讓我們在今天這樣那樣的困惑和迷茫裡,既有著心開意解的領悟,也有著醍醐灌頂的釋然。

盡心即是安心處——讀南公懷瑾先生《孟子與盡心》

經典,如果都只侷限於學術化的研究,或者都只按照論文化的研究路子走的話,永遠只是一小部分知識精英們自娛自樂的文化道具而已。而經典,既是人文化成澤被群生的心靈陽光,也是群生福澤綿延的蔭庇和護佑。這就意味著,經典既是人們精神和行為活動的高度概括,也是指導人們精神和行為活動不可或缺的軌道和指南。

經典,應該被普羅大眾所瞭解、熟悉、通曉其義,並按其義理所講來安放自己的靈魂。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我們這些芸芸蒼生們,在面對著充滿無限關懷與慈愛的經典的時候,還真不能在短時期內就能知道其中義理,最後只是將之作為書櫃的裝點而已。而那些學術精英們的研究文章,也成了小範圍內互相捧場和交際的道具和禮品,之後大多也將其束之高閣。

盡心即是安心處——讀南公懷瑾先生《孟子與盡心》

我們需要對經典平白如話的解讀。因為我們只有在人文化成的經典中被濡染、被影響、被文化,我們的人生才有意義,才具有真正的精神和靈魂,才算是知道文化、知道傳統,知道怎樣進行承前啟後,才算是盡心,也才能得到真正的安心。

比如當我們在飽受磨難,乃至看不到任何前途和光明的時候,如果讀到孟子這句很經典的名言:“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那麼我們內心鬱結的情懷,就會得到許多開釋,從而挺過許多艱難困苦。此心可安吶!

盡心即是安心處——讀南公懷瑾先生《孟子與盡心》

孟子作為亞聖,一代高人,其思想廣博深厚,表現在語言上是恣肆汪洋、串英綴華,而在華美的語言背後,卻又裹襲著凝厚莊重的思想,既有泰山般的萬鈞力量,也有著蒼宇般的深遠遼闊。

譬如作為《孟子》全部結論,也是《孟子》重要中心思想的“盡心”篇,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盡心即是安心處——讀南公懷瑾先生《孟子與盡心》

像這段話,如果沒有深厚的古文功底,或者缺乏應有的人文修養的話,我們真的不懂其“心”哦。南公懷瑾先生,則用他一貫的旁徵博引、經史合參、幽默風趣、平白如話的風格來進行講述:

“……也就是用了所有的精神、心思去做,‘盡’就是到底了、到盡頭了。依這個觀念來解釋孟子的話,就是我們把自心的作用,已反省觀察到底,然後可以發現人性是什麼了。……在儒家的‘盡心知性’學說中,孟子的修養工夫是‘動心忍性’,這就是做人做事的修養。‘盡心知性’也可以說是靜定的境界,是整個修行的原則與工夫。例如遭受打擊時,在修養中的人,能把受打擊的痛苦和煩惱的心理摒除,這只是有一點修養,一點學問而已,還不算數;要把煩惱的心理淨化了,不相干了,才算有一點修行工夫。在儒家來說,才算有一點學問修養的境界了。”

盡心即是安心處——讀南公懷瑾先生《孟子與盡心》

南公在這裡,對儒、釋、道的心性之學,用三句話進行了歸納:儒家——存心養性;佛家——明心見性;道家——修心煉性。

“存的是什麼心?存一個仁心、善良之心,一個純淨無瑕,猶如萬里青天無片雲的天理之心。……孟子這裡是說,一個人生下來,要想成為一個真正完整的人,在人生的學問修養上,隨時都要存心養性,而對壽命的長或短,應無所喜惡。縱然今日修這個道,做這種修養,明天就會死亡,也照樣繼續修下去,對生死問題,毫不考慮。”

盡心即是安心處——讀南公懷瑾先生《孟子與盡心》

在南公那裡,沒有教派門戶之限,更沒有象牙殿堂的自我陶醉,他只是那麼隨意地“扭拿”一下,就將歷史、文化與人性點染成亦莊亦諧的人生妙理,既鮮活靈動,又直透心魂。並且由於他飛揚的文采和平實的敘述,有著如珠之走盤的智慧表達,這就使我們在讀《孟子與盡心篇》之時,不僅僅讀懂經典的原意,更能接受人文化成的諄諄囑咐,不知不覺在如沐春風的關懷裡體會那妙不可言的高超化境。美哉!壯哉!只有親手翻開南公懷瑾先生所講的著述,只有親自讀他老人家的文字,才會不時發出會心的微笑,也會情不自禁地拍桌大聲叫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