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女孩停止呼吸被路人心肺復甦救回,被網友質疑不專業,你怎麼看?

JasonYuan68921596

女孩停止呼吸被路人心肺復甦救回,被網友質疑不專業,郭廣吉律師只能說,站著說話不腰疼!

陳先生見義勇為,不該被質疑,應該的是表彰和鼓勵

11歲的女孩突然暈倒,呼吸停止,人們要做的是什麼?救命!

此時,其他一切對急救的干預都是對生命的不尊重。

陳先生有一定的急救常識,迅速對女孩進行急救,採用二次心臟復甦。正是陳先生的心臟按壓,小女孩逐漸甦醒,呼吸恢復正常,小女孩得救了!

陳先生果斷出手,救小女孩兒一命,陳先生的行為是美德,不是應該表揚的嗎,為何有質疑之聲?

陳先生或許不如急救醫生專業,但面對有可能發生的死亡,小女孩兒等的起嗎?


專業知識是用來救人的,不是用來質疑的

你空有急救知識但沒有救人的行為,這些知識就是沒用的;

你有專業知識,發現有人發病被救,就應該極力普及這些專業知識,讓更多的人瞭解、掌握,以便出現險情,能夠有人及時援手。這才是專業人士應該做的事。

質疑行為會讓英雄卻步,會讓助人行為遲疑。

所以,質疑行為是不道德的,是會導致社會退步的行為,應該為人們所摒棄。



郭廣吉律師

先看看事件回顧:

5月13日上午8:0左右,一名11歲的女孩在山東青島膠南體育館附近突然暈倒,並停止了呼吸,情況相當危急,其母親在一旁大聲哭喊求救。剛好在附近辦事的紅十字“山海情”應急救援隊隊員陳瑞平覺察到了意外,迅速趕到女孩身邊進行施救。陳瑞平發現小女孩身體發硬,兩眼上翻,臉色發白,在拍打呼喚後仍然沒有反應,發現女孩已經沒有了呼吸。在這種情況下,陳瑞平對小女孩進行了心臟復甦,沒過多久,小女孩臉色轉青,瞳孔放大,於是繼續進行心臟按壓,按壓三分鐘後,小女孩呼出一口氣,隨後又沒有了呼吸,陳瑞平繼續按壓,過了一會,小女孩逐漸甦醒,呼吸恢復正常。隨後120趕來,交給了救護車送往醫院救治。
不過,這則見義勇為視頻在網上瘋狂轉載時,有網友提出了不一樣的聲音,對其心肺復甦是否科學提出了質疑:“心肺復甦一定是有心跳呼吸驟停這個前提的,不能看見倒地就做心肺復甦。”“是否觀察呼吸情況後進行心肺復甦?”
對此,陳瑞平表示,由於小女孩第一次僅是吐了一口氣,然後又沒有了呼吸才進行二次按壓,小女孩在救護過程中逐漸甦醒,有了呼吸後,才停止了二次按壓。
目前小女孩生命體徵正常,沒有了任何危險。

筆者相信陳瑞平在進行救護的時候,並沒有去想任何後果。僅僅是因為自己有一定的專業救護知識,出於對生命的尊重。如果在救護之前會想到被某些別有用心的“磚家”質疑或者會有可能發生的法律後果,那麼救助行為或許會有阻礙。然而,生命確實寶貴的,往往一絲一毫的猶豫,或許就會看到一條鮮活的生命在眼前消失。筆者給陳瑞平的這種行為點若干個贊贊

像該事件中,碰巧遇到受到專業訓練過的應急救援隊員,小女孩的什麼才得到了救助。陳瑞平就是小女孩和其母親的救命恩人。在事發時,小女孩的母親是何等的無助和絕望,陳瑞平的及時出現,讓小女孩的母親就像看到了救命稻草一樣,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他身上。筆者相信,在救助時,小女孩的母親也根本沒有想過如果救助失敗會怪罪施救者。

然而,在小女孩已經被成功施救後,竟然有“磚家”跳出來質疑不專業,當然這些人是不是經過認證,筆者不得而知。不知道這些人是何居心?挑戰公眾的良知和底線,以及對生命尊重嗎?難道有一定的專業技巧還不能進行施救,還必須是等醫療專家到達後再行施救?再話說回來,就是專業的醫護人員也會出現失手的現象。或許這位網友的所謂專業知識,在醫療專家眼裡本身就是一個謬論。為什麼非要對民間的救助進行質疑?這就是傷害救助者的心!傷害了一個社會的良知!

不要讓好人受傷,不要讓好人心涼!我們應該更多的是鼓勵這樣的專業救助行為。互幫互助,救人危難之中。這就是社會的美德和良知。希望網上這些所謂的“磚家”不要再在背後說風涼話,小心出來混有一天要還的。這些無聊的網友們給自己多積點德吧!



JasonYuan68921596


輪迴的刻度

這段視頻我看了。從專業性上來講,確實是有很多問題。我只講最重要的一點:如果患者真的是心跳停止了,視頻中這種按幾下就停一停的做法,屬於無效的胸外按壓,是沒有辦法救命的。

女孩是否有呼吸心跳停止,這是主要的爭議點。從當事人對患者症狀的描述來看,更像是一個癲癇發作。癲癇發作的患者,有可能短時間內屏氣,造成施救者誤判為沒有呼吸。

但從我們急救的培訓流程來看,判斷患者沒有呼吸,就立刻開始胸外按壓,這一點是正確的。(我們不強求非專業人員檢查患者脈搏搏動,因為檢查脈搏誤判的可能會更多。)

判斷不準確是施救者經驗問題,我們不能苛求,即使經過專業培訓的醫務人員在判斷這件事上,也經常會看到各種失誤。我們寧可相信當事人的判斷是正確的,也不應該因為質疑而造成猶豫不決,使得需要被挽救的患者被延誤而失去生命。

相比較而言,因誤判而被按壓的患者,只是有潛在的胸部損傷風險,後果要輕的多。

我國心肺復甦的普及教育工作才剛剛起步,現在要解決的是從無到有的一個基本問題。有越來越多的人投身於積極搶救已經很不錯了。我們不應該打擊它們的積極性,使他們猶豫、畏縮。下一步才有可能使急救越來越規範。

再多講一件事。如果AED(自動體外除顫儀)更普及,不僅搶救成功率更高,而且對於患者心跳的判斷也更準確。除了依靠對人的教育,政府、企業能不能更多投入一點資金來做好這件事呢?


ZKpub

看到一些吃飽了撐的網友的奇葩言論,真的很氣憤!


事發地山東青島。5月13日上午8時許,膠南體育館附近,一名11歲女孩突然暈倒,呼吸停止,不省人事,情況非常危急,其母在一旁孤立無助,可以說非常絕望,哭喊著求救。

陳瑞平,紅十字“山海情”應急救援隊隊員,當時在附近辦事,發現了這一情況,沒有一絲猶疑,迅速前來對女孩進行施救。

這本來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大好事,一些網友卻非要雞蛋裡挑骨頭,無端橫加指責!如果有道理,大家可以接受,但是這樣的言論真是毫無道理!

事發時自己不知人在何處,卻對他人的救助行為指手劃腳,你不在現場,怎麼知道陳瑞平沒有按照規範操作?事實證明,陳瑞平的救助行為讓小女孩恢復了呼吸,贏得了救助時間!如果沒人施以援手,後果真的不堪設想!

這種言論真的讓人心寒,下次誰還敢做好事?如果袖手旁觀,那麼一點問題都沒有了!就是專業醫生,危及時分進行搶救,也不敢確保百分之百,所以這些所謂的“磚家”網友,下次發聲前,捫心自問,遇到這種情況,你會奮不顧身救人嗎?


打虎拍蠅

我是笑看春秋14,事件的過程已有詳細描述,我在這裡就不囉嗦了。我只想表述下自己的觀點,至於是否正確,廣大網友可以在評論區批評指正!

縱觀當今社會,由於某些媒體為了獲取閱讀量,迎合一些心態不明者的喜好,對極個別老人倒地被幫扶反遭 訛詐的事件,不負責任的,戴著放大鏡進行長篇累牘的反覆報道,繼而又發酵出老人爭搶座位,青少年搶劫等等一系列負面事件。使得人們人人自危,老人倒地不敢扶,青少年有難不敢幫,把是否應“見義勇為”這個話題一次次推上風口浪尖!,在人們的心理上樹起一道厚厚的屏障一一這就是面對危機時的“冷漠”!“事不關已,高高掛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似乎在人們心裡紮了根!對類似事件常採取迴避,視而不見的做法。



我只想說,常此以往,人們的良知將蕩然無存,中華民族“救人於危難”,“互幫互助”的美德將難以為繼!

而救人大哥的做法,恰恰給以上觀點迎頭棒擊,活靈活現的展示了我大中華的美德,給冷漠旁觀者以心靈震撼,無疑是正能量的完美闡釋,如此好人難道不應褒獎,大力宣傳鼓勵嗎?我為施救者點一萬個贊!

其次,我還想對那些個質疑施救者的所謂的“磚家”,網民說幾句

報道已反覆說明施救者是“專業”人士,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和施救技能,足以滿足救治的條件,通俗的說就是“專業對口”。這並不是讓一個建築工人去開飛機,也不是讓屠夫去做高精密的一臺手術,你們憑什麼就能在事後在那說三道四,滿嘴跑火車,懷疑人家的救治不合理?實在話,有些病症確有類似症狀,這是連專家也不能確定的事,幸運的是小女孩有驚無險被成功救過來了,如若不然,估計施救者會被你們這幫馬後炮,假仁慈者的吐沫淹死!我只想說,假若換作你們,我都覺得會不會視而不見,根本沒有勇氣去救人!!


最後,我覺得媒體應該肩負起傳播正能量的責任,不能讓好人既流血又流淚,
施救大哥是好樣的卻不幸遭人質疑,這是社會的悲哀!寫到這裡我倒想起一個人,那就是汶川大地震中的歷史老師“範跑跑”,廣大網友們,你們評評理,施救大哥和“範跑跑”相比,哪個更值得褒獎,誰又更值得讓人質疑?


笑看春秋14

他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伸出援手,卻在救人後被屏幕外的所謂“磚家”質疑。我不是專家也沒有相應的救護專業知識,但我相信陳瑞平的為人,我更願意相信他對該事件的陳述。



▲這則救人視頻的片段在網上迅速傳播開來,當大家讚揚陳瑞平的見義勇為時,也有網友發現女孩呼吸了一下後陳瑞平仍在做心肺復甦,便提出了質疑:

“心肺復甦一定是有心跳呼吸驟停這個前提的,不能看見倒地就做心肺復甦。”,“是否觀察呼吸情況後進行心肺復甦?”

從專業角度講,他們只通過視頻來做出的質疑到底合不合適我們普通人無法判斷。但有一點毋庸置疑,陳瑞平在現場,而且親自實施了急救,他應該更瞭解實情。而不是那些通過屏幕做出判斷,凸顯其專業知識的看客。



▲陳瑞平在隨後的採訪中稱,當時女孩確實沒有了呼吸,他才實施心肺復甦,而在過程中,女孩突然呼出了一口氣,但又沒有了呼吸,才進行第二輪的心肺復甦的。由於視頻只記錄了救助的後半段,導致網友對此產生誤解。



▲本來是見義勇為救人一命的善事,結果卻遭到了某些人的非議,還得認真的回應某些質疑,我都替陳瑞平感到無奈。

個人看法:

還好結果是女孩獲救了,這要萬一發生點什麼意外,陳瑞平豈不是危險了?

那些認真看視頻的人,可否聽到視頻中還有女人絕望的哭泣聲。在這種情況下,是陳瑞平挺身而出,給了女孩生的希望。那些鍵盤俠們在幹什麼呢?

你們不在現場,只通過一個簡單的視頻就能提出質疑,我想這種質疑的力量也是不夠的。退一步講,這種情況下質疑救人者的專業度,真的是為了科普嗎?即便是為了科普也選錯了地方吧。

我相信大多數網友都會第一時間為陳瑞平送上稱讚,我也不會例外,我要給見義勇為的好人陳瑞平點個大大的贊!


夜雨如書

11歲女孩停止呼吸被路人心肺復甦救回,被網友質疑不專業,你怎麼看?

怎麼看?

站在不同的角度,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可能不盡相同。

由於某些原因,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日趨淡漠,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成了社會普遍性的行為準則。

醫學視角來審視這次復甦急救

1.小女孩遭遇到的可能是什麼狀況?

面對質疑,雖然陳師傅強調視頻不全,前面判斷沒有呼吸的部分沒有包括在視頻內,從而引發“應不應該”進行心肺復甦的爭議。

但是,根據公開報道,相對客觀的文字信息是:“當時,小女孩身體蜷縮發硬,臉色發白,兩眼上翻。 陳瑞平輕拍小女孩的肩膀並呼喊,女孩沒有任何反應,後判斷確認,小女孩已經沒有了呼吸。於是陳瑞平果斷對小女孩實施心肺復甦。

”這段信息的提供者應該是陳師傅本人,因為對於女孩狀況做判斷似乎只有陳師傅。

這段話可以說明什麼呢?

“身體蜷縮發硬,兩眼上翻”,說明女孩身體肌肉還存在肌力,就是說肌肉還沒有失去神經支配,還在收縮。而且,是一種持續收縮,即痙攣。

“ 陳瑞平輕拍小女孩的肩膀並呼喊,女孩沒有任何反應”。這句話說明女孩當時失去了意識。

“後判斷確認,小女孩已經沒有了呼吸。”陳師傅的這個判斷可能出現了偏差。如果真的沒有呼吸,那就說明女孩的倒地是心跳驟停引起的。倒地本身是由於腦缺氧性功能障礙,運動神經同時失能,才是倒地的直接原因,即軟癱。

這樣,女孩就不可能出現“身體蜷縮發硬,兩眼上翻 ”。

就是說,只要“身體蜷縮發硬,兩眼上翻 ”的情況屬實,女孩就不是心跳驟停,也就不會出現“呼吸停止”。

因此,大致判斷,女孩的疾病應該是“癲癇大發作”,俗稱羊角風。

女孩也沒有“被救了一命”,而是發作自己停止的。

2. 羊角風會出現“呼吸停止”的假象

我們知道,呼吸是由於膈肌和胸部呼吸肌的收縮舒張帶動胸廓擴張回落。當癲癇大發作時,全身肌肉出現痙攣,就是持續收縮。

客觀上,就相當於我們用力屏住呼吸。

我們有意識的主動屏住呼吸的優先級別低於呼吸中樞支配的生理性呼吸。因此,我們主動屏住呼吸最多堅持1分多鐘就會忍不住開始喘氣。

但是,癲癇發作時,由於大腦病灶持續放電,導致全身肌肉痙攣,根本不理會呼吸中樞的信號,外表上可以表現為“呼吸停止”的假象。

嚴重的,胸內壓力持續增加,還會將呼吸道內的分泌物擠壓出口腔,就是我們俗稱的“口吐白沫”。

但是,癲癇發作不可能一直持續,癲癇灶一旦放電停止,癲癇發作就會終止,呼吸就會恢復。

本案例,陳師傅由於不是醫生,判斷病情時恰逢肌肉痙攣的假性呼吸暫停階段,因此,判斷為沒有呼吸並不奇怪。

但是,如上所述,如果真的是心跳驟停、呼吸停止,全身肌肉必須是完全癱軟的。

3. 心肺復甦的適應症

心跳驟停是心肺復甦的唯一適應症。

4. 心跳驟停的判斷

如何判斷心跳驟停?

只需要兩步:

一是,呼叫並拍肩膀。如果沒有反應,就可以判斷為意識喪失。

二是,觀察有沒有呼吸。 心跳驟停後,不僅全身肌肉失能癱軟倒地,呼吸也會隨之停止。因此,只要觀察不到呼吸,就可以判定為心跳驟停,就可以在第一時間進行心肺復甦。

不需要去摸脈搏,無論是摸頸動脈還是腕部橈動脈。

更不需要去看瞳孔。

觀察有沒有呼吸,就是觀察胸廓有沒有起伏。有時候,呼吸微弱,需要趴下,將視線降低到倒地者胸廓水平仔細觀察有沒有小的起伏。

像癲癇大發作,即使肌肉痙攣,胸部看上去沒有起伏。但是,只要看到任何部位的肌肉有任何收縮,都足以除外呼吸停止的可能。

癲癇發作怎麼“救治”

癲癇發作不需要做心肺復甦。

通常只需要保證口腔內沒有任何異物,避免窒息。

然後,解除一切有可能阻礙呼吸的東西,比如除去領帶,解開領口,解開腰帶等。

傳統上,向嘴裡塞東西,防止咬舌頭的做法是錯誤的,反而增加窒息的風險。

有的人,勇敢地將自己的手指伸進患者口內,這對雙方都是危險的。一方面,患者肌肉痙攣是非意識性的,咬肌可以“力大無窮”,咬斷幾根手指輕而易舉。另一方面,患者即使僅僅咬破對方手指,也直接接觸異體血液,增加傳染疾病風險。

癲癇發作,即使是所謂癲癇發作持續狀態,發作也是有時間性的,發作停止,呼吸就會隨之恢復,意識也會很快恢復。

陳師傅不專業是正常的

雖然陳師傅判斷和處置失當,但是並沒有任何可以被指責的地方。

因為 ,即使他是珠海街道辦事處紅十字“山海情”應急救援隊,這個民間救援隊的隊員,也不是醫學專業人士,原本缺乏系統的醫學知識,所接受的培訓可能不是很正規,出現判斷失誤,“很正常”。

如果稍微苛求一點,可以說陳師傅有些“學藝不精”,其“山門”即“山海情”應急救援隊應該進一步加強業務培訓。


掙脫枷鎖的囚徒

救活了人,就是很專業!那個質疑的網友,可能就是現代社會中找薦一族!就叫找薦族吧。找薦族就是以找薦來引起網絡關注,藉此證明自已的存在。其實,他們給社會帶來了許多困惑,讓許多原本很正常的事變得很複雜,甚至小孩子都覺得該做的事,到了大人那兒就不敢做了,原因是怕被找薦族拉進輿論漩渦。所以,我們今天的社會出現許多怪像都是找薦族挑起的,我們要向找薦族發起"人肉搜索“,讓他們無處躲,讓他們消失,還社會一個風清月朗。


天下虎3

勇於救人是非常可貴的精神,尤其現在社會上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氛圍仍比較濃厚。

不過我們救人的時候,第一要敢救,第二要會救,兩者都很重要.

有勇無技,那是莽撞。有技無勇,那是怯弱。

在這個事件中,作為一個受過急救訓練的急救志願者,施救者的施救過程確實有些問題。

這個11歲孩子的復甦過程,我看了視頻,過程中孩子是有反應的。再加上初始的描述,“陳瑞平發現小女孩身體發硬,兩眼上翻,臉色發白,在拍打呼喚後仍然沒有反應,發現女孩已經沒有了呼吸。” 由此可以看出,孩子更可能是一個癲癇發作,此時四肢僵硬抽搐,雙眼上翻,牙關緊閉,一過性屏氣,這種屏氣很容易被誤認為沒有呼吸了,從而被心肺復甦。

癲癇大發作在現場急救中被施救者心肺復甦的案例很多,有些甚至是醫護人員也誤判了。這應該被指出來,讓更多人認識到正確的急救方法。

施救不準確應該接受指正。

這才是一個正常的輿論環境。

當你看到有人倒地,首先判斷他的反應,如果沒有反應,應仔細觀察其呼吸運動,5-10秒,沒有呼吸或僅有瀕死喘息者,才是使用心肺復甦急救的時機。而對於抽搐、雙眼上翻牙關緊閉者,應等其抽搐結束後,再判斷呼吸狀態。而對於醫護人員,你可以通過頸動脈搏動來輔助判斷患者是否心臟驟停。

任何急救措施,都應該有一個前期的準確評估,才能確定是否適用。

希望更多人學習到靠譜的急救知識與技能,真正幫助到真正需要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