蕾絲的旅程,與自然、與時裝、與藝術的關係

蕾絲的旅程,與自然、與時裝、與藝術的關係

直到逛完這個展,我才發現自己大錯特錯了,差一點錯過這麼美的藝術。逛展過程中,我也發現自己漸漸從無感到興奮,而且是越來越興奮,因為蕾絲的起源和發展,與自然離不開關係。這也足以說明,我們對蕾絲的誤會多麼深啊,它怎麼就淪落成了「低俗」「廉價」的代名詞了呢?真正的蕾絲藝術,明明最早是宮廷貴族的享用。

所以啊,今天想來聊一聊,蕾絲的旅程,與自然、與時裝、與藝術的關係。

lace to meet you

什麼是蕾絲?(問這個問題時,腦子裡浮現的都是那些白色的鏤空花邊,一種充滿少女感的高難度面料,燃鵝,它又常常出現在十八線城市的窗簾和抱枕套上……辣眼睛。)

今天我們泛指的蕾絲,是十四世紀文藝復興後產生的一種鏤空紡織品,有一說法,它起源於意大利修道院中修女的工藝,用於裝飾祭壇和聖職者的衣服,包含了神聖、貞潔、美好的內涵,是一種「白色的信仰」

蕾絲的旅程,與自然、與時裝、與藝術的關係

蕾絲的旅程,與自然、與時裝、與藝術的關係

蕾絲的高貴典雅是毋庸置疑的,有時候顯得廉價,大概是沒有身處恰當場景導致的水土不服吧。一旦出現在婚紗、禮服、高級套裝上,蕾絲便顯得順理成章,不再是一種「不實用又難讀懂的累贅」。

蕾絲的旅程,與自然、與時裝、與藝術的關係

蕾絲的旅程,與自然、與時裝、與藝術的關係

蕾絲的旅程,與自然、與時裝、與藝術的關係

△ 這種與信仰有關的紡織品,遇上另一種信仰「婚姻」,頗為有意思,也難怪與婚紗在一起百搭不厭。

蕾絲的旅程,與自然、與時裝、與藝術的關係

15世紀早期開始,特別是17~18世紀,蕾絲在歐洲迅速風靡,翻閱當代的油畫作品,總能看到優雅的貴婦小姐們身上穿著一條蕾絲裙。

蕾絲的旅程,與自然、與時裝、與藝術的關係

蕾絲的旅程,與自然、與時裝、與藝術的關係

蕾絲的花形結構早前並不是針織或者梭織獲得,而是通過捻紗線得到。蕾絲工人常常在發黴的地下室裡工作,光線微弱,加班加點。

蕾絲的旅程,與自然、與時裝、與藝術的關係

△ 畫家 Edward Antoon Portielje的《The Lacemakers》,不過這幅畫裡的蕾絲女工們看上去紅潤平靜又幸福,竟然令我這個現代人生出幾分羨慕。

相互打結、交錯、編織……蕾絲的魅力在於它複雜的編織技藝、耗費的工時,更在於它以繁複和鏤空的形式表達出了虛實結合的生命本真,一半是實,一半是虛,於無聲處形成一道優美的漣漪。

蕾絲的旅程,與自然、與時裝、與藝術的關係

天地之間,蕾絲的身影似乎無處不在:

它是清新輕盈的路邊野花

蕾絲的旅程,與自然、與時裝、與藝術的關係

蕾絲的旅程,與自然、與時裝、與藝術的關係

這種和蕾絲頗為相像的花就叫「蕾絲」,全稱是「Queen Anne's Lace(安妮皇后的蕾絲)」,實際上,「蕾絲」就是我們熟知的野胡蘿蔔花,花店裡把它簡稱為「蕾絲」。

蕾絲的旅程,與自然、與時裝、與藝術的關係

除了輕盈、飄逸的雪白色,他們又培育出了褐色,被稱為「巧克力蕾絲」,在田野間隨風飄搖,纖細又浪漫。

蕾絲的旅程,與自然、與時裝、與藝術的關係

蕾絲的旅程,與自然、與時裝、與藝術的關係

這種傘形科胡蘿蔔屬的植物,有傳曾被安妮女王看上,她吩咐侍女們參照野胡蘿蔔花,做出精巧的蕾絲,可見傘狀花序的完美構成,那份通透和輕盈感與蕾絲有相似之處,卻又更勝一籌,從此,野胡蘿蔔花搖身一變成了蕾絲花。

蕾絲的旅程,與自然、與時裝、與藝術的關係

花朵是蕾絲上最常見的元素,但絕不僅於此,蕾絲的圖案來自於山川湖海、日月星辰,人們用肉眼識別了那些象徵著宇宙能量的符號,用蕾絲的手法復刻了下來:

於是,蕾絲是光影交替的明媚與黑暗

蕾絲的旅程,與自然、與時裝、與藝術的關係

蕾絲的旅程,與自然、與時裝、與藝術的關係

是高低起伏的波瀾線條

蕾絲的旅程,與自然、與時裝、與藝術的關係

蕾絲的旅程,與自然、與時裝、與藝術的關係

是獨立飽滿又互相依偎的弧

蕾絲的旅程,與自然、與時裝、與藝術的關係

蕾絲的旅程,與自然、與時裝、與藝術的關係

甚至是變化多端的充滿光澤的水晶

蕾絲的旅程,與自然、與時裝、與藝術的關係

蕾絲的旅程,與自然、與時裝、與藝術的關係

如果要用東方的語言來闡述這個西方紡織舶來品,那應該是:蕾絲是一種虛實結合的、循環往復的藝術,它們身上透露著一種混沌、朦朧又井然有序的規則,那便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萬物有成理而不說」。

蕾絲的圖案充分彰顯了這份智慧,而它從最早的宗教、權貴的象徵,開始遁入流行,成為普羅大眾都能享用的美物,是在工業時代流行之後了。

蕾絲的旅程,與自然、與時裝、與藝術的關係

16世紀左右,比利時和意大利是早期蕾絲的主要生產中心,它們同時生產針繡蕾絲和棒槌蕾絲,這兩種技法還是有很多區別的(一個類似中國的刺繡手法,一個是用棒槌敲打布料使之鏤空),包括材質的不同、用途的不同,用來滿足不同階級的需求。

蕾絲的旅程,與自然、與時裝、與藝術的關係

△ 17世紀意大利針繡蕾絲

蕾絲的旅程,與自然、與時裝、與藝術的關係

△ 18世紀比利時棒槌蕾絲

蕾絲的旅程,與自然、與時裝、與藝術的關係

△ 19世紀的法國棒槌蕾絲

蕾絲工藝複雜瑣碎,工業時代還未到來之前,它們只是貴族階層的服裝點綴物和邊角料。一小塊一小塊紡織好,再拼貼到衣服上,成為貴族的帽簷、手套、領口、袖口、勁領一處。

蕾絲的旅程,與自然、與時裝、與藝術的關係

△ 布料圖書館裡展出了歷經7個世紀的蕾絲藏品,看完它們,對布料無感的我也快成了「蕾絲控」。

現在,我們似乎也只能通過影視作品去感受那個年代的蕾絲之美。也似乎只有那個年代之下的蕾絲服飾,才能格外的端莊秀美。

赫本的《窈窕淑女》,

電影劇照和宣傳照裡都有蕾絲禮服,

蕾絲可真是一個淑女的必備品啊。

蕾絲的旅程,與自然、與時裝、與藝術的關係

蕾絲的旅程,與自然、與時裝、與藝術的關係

最經典的懸疑推理劇《後窗》裡,

格蕾絲這一身Dior蕾絲小洋裝也夠璀璨的。

《摩洛哥王妃》裡妮可的加冕禮服

還有你們最愛的記不住劇情只記住衣服的

《唐頓莊園》,每位貴族小姐身上都是蕾絲,

特別是大表姐mary,好美啊啊啊……

蕾絲的旅程,與自然、與時裝、與藝術的關係

蕾絲的旅程,與自然、與時裝、與藝術的關係

蕾絲的旅程,與自然、與時裝、與藝術的關係

1950年代起,Dior、Chanel、Lanvin這些奢侈老牌也推出了不少蕾絲創作,那個年代,只有最當紅的影視明星才有機會穿上。到了今天,女星們或許已經香消玉損了,反倒是物比人長久,無數女星等著翻穿這些Vintage呢。

1950~1960年代的Lanvin蕾絲禮服

蕾絲的旅程,與自然、與時裝、與藝術的關係

1950~1960年代的Chanel蕾絲禮服

蕾絲的旅程,與自然、與時裝、與藝術的關係

1950~1960年代的Dior蕾絲禮服

蕾絲的旅程,與自然、與時裝、與藝術的關係

特別要點名愛花也愛蕾絲的Dior,一直堅持不懈用蕾絲做高定創作,甚至把多彩的蕾絲運用到了男裝上,雖然是接受無能啦,但大片看看還是很養眼的~

2016年Dior的蕾絲時裝設計

蕾絲的旅程,與自然、與時裝、與藝術的關係

蕾絲的旅程,與自然、與時裝、與藝術的關係

依次是50、60年代,

和2000年之後Dior的蕾絲設計。

蕾絲的旅程,與自然、與時裝、與藝術的關係

蕾絲不好穿,也不建議大家隨便穿,但並不妨礙我們以純粹的心態欣賞它。

當蕾絲遇上工業機械,得以大規模量產,再成為時尚品牌的寵兒,落地於高級時裝身上,它才終於從小眾的貴族專屬品落入凡間,進入尋常百姓家。

蕾絲的旅程,與自然、與時裝、與藝術的關係

△ 布料圖書館的「蕾絲瀑布」,這裡也許有上百條、上千條不同紋樣的蕾絲帶。

或許和中國人對於手工刺繡的執念不同,老外們認為蕾絲充分展現了「機械之美」,為了讓機織蕾絲能夠媲美手工效果,人們不斷研究和改良機器,追尋新技術,探索蕾絲在服裝上的應用,或許這也是延續蕾絲藝術生命中最迷人的一部分。

蕾絲的旅程,與自然、與時裝、與藝術的關係

△ 還在探索期的3D打印技術創作的蕾絲和蕾絲結晶面料

又或者,當蕾絲不再只是衣服上的一角,被視作大自然裡的一部分時,我們才得以發現它虛實相應、循環往復的藝術本質。

蕾絲的旅程,與自然、與時裝、與藝術的關係

蕾絲的旅程,與自然、與時裝、與藝術的關係

蕾絲的旅程,與自然、與時裝、與藝術的關係

△ 布料圖書館裡展出的蕾絲均來自東瑞士紡織博物館Textilmuseum和瑞士企業提供的展品

穿過一片蕾絲森林,進入到光影斑駁的暗房,聽到清澈的鳥叫聲,周遭一切彷彿新生般清醒明媚。

蕾絲的旅程,與自然、與時裝、與藝術的關係

蕾絲的旅程,與自然、與時裝、與藝術的關係

△ 布料圖書館打造的「蕾絲森林」,在這裡終於可以深刻體會到蕾絲之於自然的能量聯結。

布料圖書館裡還有非常多藏品,包括和東瑞士聖加侖紡織博物館借來的蕾絲服裝樣本,出於保密不能拍照,只能現場觀看了。

如果大家對這場歷史大展特別感興趣,不妨抽個時間前去看看,據說小朋友去了也會安靜下來,因為現場有太多好玩的手作體驗。

蕾絲的旅程,與自然、與時裝、與藝術的關係

以及迷你編織掛毯課

蕾絲的旅程,與自然、與時裝、與藝術的關係

蕾絲的旅程,與自然、與時裝、與藝術的關係

蕾絲的旅程,與自然、與時裝、與藝術的關係

蕾絲的旅程,與自然、與時裝、與藝術的關係

蕾絲的旅程,與自然、與時裝、與藝術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