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測下,騰訊未來可能會用什麼手段來打壓和封殺頭條?

魯世榮

今日頭條如今日活躍用戶上億,並且除圖文資訊外,還集合了西瓜視頻、火山小視頻、抖音小視頻、悟空問答等種類豐富內容,可以說賊全,該有的都有!

而且,根據用戶的使用習慣,推送相應的文章,大大縮短了用戶獲取資訊的時間成本,很多人每天在今日頭條待個把小時不成問題。

可以說今日頭條屬於翅膀硬了的產品,在一個十大新聞App排行榜中,今日頭條穩居第一:

其今年的下載量為1.3億,排行第二的則是騰訊新聞,今年的下載量為7190.8萬,僅為今日頭條的一半多點。(數據應該準確吧。。。)

看到今日頭條一天天壯大,騰訊覺得最直接的手段就是買買買。。。前兩年就有大量的爆料說騰訊要收購今日頭條,最後被張一鳴毫不留情的否認了。

這話一說,似乎沒有迴旋的餘地,而且是騰訊在資訊領域的硬骨頭。

今日頭條、西瓜視頻、火山小視頻、抖音對標騰訊新聞、天天快報、QQ看點、騰訊視頻、微視,在圖文和視頻領域都是直接競爭,而且從活躍度來說,今日頭條與騰訊算平分秋色吧。

抖音的分享打開是這樣的,平臺將統一暫停直接播放(西瓜視頻的也是這樣)

天天快報的還能正常觀看:老婆等老公回家想給一個驚喜,沒想到一進門就尷尬了。。。

這也沒啥大問題,也許天天快報的短視頻不在整治範圍之內吧。

之前聽說QQ空間也不能看抖音了,後來解釋說是系統BUG,嗯,有BUG是很正常的事,完全可以理解。

所以題主的“騰訊未來可能會用什麼手段來打壓和封殺頭條?”這是一個偽命題,我沒法回答呢。。。


差評

眾所周知,中國互聯網行業正呈現出阿里巴巴和騰訊兩大世界級巨頭巔峰對決的雙寡頭格局。

市場容量就只有那麼大,隨著行業發展趨於成熟,增量市場越來越難以滿足各大企業的胃口了,搶奪競爭對手的資源是必然選擇。我們可以明顯看到,隨著今日頭條的發展壯大,近年來,頭條開始涉足現有巨頭的某些市場。與此同時,頭條的市場也被他們所覬覦,正面對抗是必然的事情。

頭條跟騰訊之間的競爭面已經形成。在傳統的內容分發領域,騰訊對今日頭條祭出了三大殺招!

2. 快報對戰頭條

目前為止,這個計劃效果不太理想,今日頭條的內容分發之王地位穩固,快報則是在騰訊資源的扶持下不瘟不火。

3. 扶持趣頭條

騰訊除了自己親自上陣,投資活動也非常活躍。在對抗今日頭條這件事上,騰訊也沒有吝嗇花錢。騰訊發現自己幹不掉今日頭條之後,選擇了投資“趣頭條”,一家酷似早期今日頭條的公司。

騰訊的強勢競爭,對於今日頭條也不是壞事。只有在騰訊這樣的巨無霸面前贏下市場份額,今日頭條才是最強的那個今日頭條。王者的寶座永遠都是靠自己爭取來的,強大的對手會促使強者持續不斷地進步!


鎂客網

與其說是封殺和打壓,不如說,是行業正常的資源爭奪。大家爭奪的都是同一批用戶群體,狹路相逢,此消彼長,沒有野心的公司是完全無法在市場上生存下去的。



沒有做成社交的微博,開始講對話型媒體的故事


防患未然才是發展之路

頭條崛起已久,但一來,頭條不做社交,二來,頭條的用戶多為三四線城市中老年人,與騰訊系產品的年輕用戶市場重合度不高,二者並不屬於競品關係。多年的市場爭奪戰,緩和了互聯網巨頭們針鋒相對的激進,對於不觸及巨頭們核心業務的產品,巨頭們一般會選擇投資一個或旗下孵化一個競品來給對方添亂。然而,己方不受重視的邊緣產品,如何與對方投入大量資源流量的核心產品競爭?

然而抖音的快速崛起,打破了這種平衡的局面,抖音如同投入平靜湖面的一顆石子,激起千層風浪。

一個春節過去,抖音新增三千萬用戶,大眾流量也給了抖音新的啟發,從小眾的音樂短視頻社區到發現身邊的美麗短視頻內容分享,

真是沒有自甘小眾的平臺,只有沒有方法實現大眾化的平臺。

面對此情此景,騰訊是否會先定一個小目標,比如推出一款自己的短視頻平臺呢?這讓人想到了騰訊旗下曾經上線的“微視”,如今重新上線的微視,不僅擁有騰訊的流量傾斜,更是打通了QQ音樂的萬千曲庫,是否能重現資本的盛宴呢?


得用戶者得天下

雖說頭條系的一大不足就是作為新聞資訊分發工具,不屬於強需求,容易流失用戶,但今日頭條也一直用其強大的實力和獨一無二的流量分發機制穩坐同類APP頭把交椅,更是孵化旗下三個視頻平臺實現了內容領域的彎道超車。在用戶體驗上,同類競品一直不是它的對手,雖然本身的媒介傳播都要受制於人,但過硬的質量,精緻的內容,形成的口碑傳播,就是一個產品最有效的傳播途徑。


吳懟懟

騰訊打壓今日頭條已經開始了,而且成果頗為顯著。騰訊用了這麼幾種方式:

1、扶持頭條競品,投資類頭條業務

騰訊扶持並且正在複製今日頭條的競爭對手。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騰訊開始投資短視頻內容,其中有一條規則就是不能接受投資或者在頭條分發內容。

與此同時騰訊也在投資今日頭條的競品,比如2018年3月騰訊2億美金領投趣頭條,估計13億美元,趣頭條的業務和今日頭條目前在拓展的用戶是高度重疊的。

2、騰訊自己幹業務,正面PK今日頭條

在今日頭條推出信息流業務並且成功破豐時,騰訊推出了企鵝號,還有天天快報。在短視頻興起後騰訊35億元補貼微視。在核心業務上騰訊已經在和今日頭條直面競爭。

3、流量限制


毛琳Michael

明確的告訴:任何人或公司都打壓和封殺不了《今曰頭條》,因為今日頭條走的是全民參與路線,正所謂“人民的力量是無限的”。


小吃學院

看頭條目前的紅火,可能受影響的不止是騰訊一家,而是所有的大小門戶網站。至於封殺,我想不至於,因為互聯網也不是騰訊家的。打壓有可能,但可能效果也不是很大,因為頭條的優勢是自媒體和小視頻,這些都是當前人們追捧的熱點,其它互聯網大牌網站包括BAT都不是主攻自媒體,在這方面相對頭條並沒有任何的優勢。較量不在於手段,而在於實力,實力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

我認為頭條最成功的秘笈是抓住了當今社會人們迫切需要表達自己訴求的心理。在物質條件已經相對富足,互聯網可以提供海量信息的今天,卻獨獨缺乏一處可以表達自己觀點的地方,正是在這種情說下,頭條應運而生,提供了可以滿足人們物質需求提高以後對精神需求的需要,所以頭條火就再正常不過了。


祝頭條越來越好!


知足而常樂zzcl

按照小馬哥的niao性,打壓無外乎兩種手段——收編(入股)or 抄襲

1.先來看看收編的可能性有多大

坊間傳聞騰訊會按照投資京東的方式投資頭條,張一鳴親自回應:



看來小馬哥出錢還不夠高,別人不願意為其打工。

正面對抗

今日頭條的快速增長,不可能不引起騰訊的注意與警覺。騰訊原有OMG網絡媒體事業群,早就開始研(mi)究(mou)對策。反擊往往從模仿開始,你懂的。

騰訊先是開發出自己的產品——天天快報,和頭條一樣做個性化推送,之後改版騰訊新聞,做頭條和新聞客戶端兩種模式,再加上前CTO張志東內部喊話呼籲,其目的已十分明顯了。

所以,騰訊vs頭條,小馬哥只要不犯錯,未必會輸。


菜鳥01號

與其說打壓,還不如說是資源掠奪和競爭,騰訊主打社交和遊戲,在這幾年也開始滲透到其他領域,比如說銷售,比如說新聞視頻這些都開始慢慢的涉及,而在這些方面騰訊都是屬於後來者,在先前的許多資源競爭掠奪中,大多數時候都是騰訊靠著社交的壟斷地位和用戶基礎把競爭對手給打垮。



直到阿里馬雲的異軍突起,在電商領域獨佔鰲頭,在許多方面都跟騰訊產生的領域重疊,競爭和摩擦也是非常激烈的,畢竟一塊蛋糕也就那麼大,人多了肯定不夠分,而且也是分配的不均,產生摩擦那是在所難免的。


這些年來頭條在短短的時間內佔據了用戶的諮詢端,常用用戶在8億以上,也就是說頭條在網絡在線新聞端已經是巨無霸的存在,資歷和用戶基礎都是強大的,新聞一哥的地位不可動搖,雖然說最近這幾年不斷有競爭者推出各種的新聞軟件想來分蛋糕,但是效果不是很好,畢竟頭條在用戶的觀念中已經生根,就像在社交領域的騰訊一樣,已經對用戶形成了一種習慣性,所以外來者很難去改變用戶的初衷選擇。

騰訊也在社交軟件的用戶基礎上推出了新聞諮詢的軟件,但是效果並不明顯,用戶在新聞軟件的選擇上面對騰訊並不買賬,畢竟大家都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念頭,就是不喜歡自己的所有興趣愛好被一家公司佔有,所以騰訊的樣樣想做的做法剛好違背了人們的意願想法,所以現在騰訊除了在社交遊戲方面獨佔鰲頭之外,在其他領域其實並沒有什麼優勢。

所以騰訊在新聞資訊上面想跟頭條競爭結局也是可想而知的,因為用戶喜歡多彩化的生活方式,沒有人會把所有的興趣愛好都被一家公司把控,肯定不會有人願意自己的一切被綁架在一家公司上面,所以騰訊無論怎麼做都撼動不了頭條新聞資訊一哥的地位,只是用戶自己的選擇,畢竟用戶又不是傻子。胃口太大太雜,見什麼就想吃什麼的這種態度並不受到用戶的喜歡,反而會很反感。


無法超越的足跡

任何能夠威脅到騰訊地位的公司,騰訊都是不能容忍的。正如當初阿里搞網購,騰訊就搞拍拍。眼看搞不過阿里,就投資京東來牽制阿里。但是無論如何阿里開始並沒有涉及到騰訊的核心業務及時通訊QQ聊天。但是現在頭條可謂多點開花,會威脅到騰訊嗎?

頭條現在業務主要以短視頻、文章、問答等吸引讀者。暫時對騰訊的威脅不大,對微博的影響甚至更重。騰訊有什麼辦法打壓呢?



一個騰訊可以入股頭條,將頭條拉到一個陣營,限制其做及時通訊方面的業務。其次,騰訊自己可以花更多經歷與資金投入自媒體,以和頭條競爭。


不過頭條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一批忠實用戶,所以是很難被打壓的。頭條只要按著自己的道路有條不紊的發展,完全可以不懼競爭,做到與騰訊分庭抗禮。最後,我感覺一個公司有一個公司的基因,例如阿里網購強,但是社交做不過騰訊。騰訊社交強,網購也贏不了阿里。所以頭條自媒體強,騰訊不一定能做好,騰訊社交強,頭條也不一定就能做好社交。


陸十二

打壓從未停止過

  • 再回到題目,騰訊對頭條的打壓可以追溯到五年前頭條創建的的萌芽狀態就開始了,為了對付頭條,騰訊推出了騰訊新聞客戶端。然而使用體驗很差,生態內容不完善,限制過多過於官方化等等問題。隨後模仿今日頭條改將騰訊客戶端進行了流信息的改進,但是依然有著推送不精準過多的廣告還有之前的老毛病導致使用體驗依然很差。
  • 而他自家的微信公眾號也是過於封閉不肯多開放一點權限,導致淪為了商家的營銷工具,而正真的公眾號內容作者處境越來越艱難,導致很多都選擇跳出。
  • 不過出乎意料的是騰訊目前還沒有封掉頭條的鏈接也許是應為用微信登陸頭條的用戶太多也給騰訊帶來了不少流量的結果吧。


抖音式的措手不及

  • 而抖音的出現和發展實在是太快,說迅雷不及掩耳一點都不為過,在此之前出現的快手也曾進入過騰訊的監視名單,但是快手自身過於粗曠的發展導致只能作為搞笑素材在小範圍人群中流傳,但作為騰訊一貫的風格還是做出了一點反應,就是在QQ空間裡,推出過一些小視頻的功能,但是功能過於簡單,大家的反應平平然後這個功能就不知道被深深的藏在哪個摺疊頁中了。
  • 而面對抖音的崛起,自己又沒有做好相應的資源積累,就只好採取最粗暴的封殺鏈接的方法應付。不過隨後也迫於輿論壓力不得不重新開放


最後說一下未來

騰訊作為一個科技大公司,但是已經多年沒有推出過讓人振奮的科技產品(除了抄襲收購遊戲以外)也正是它的體積太龐大了,導致自己沒有了行動力,面對那些有實力的且不願意歸順騰訊帝國的公司是毫無辦法的,例如當年的阿里巴巴,當年的360,當年的今日頭條。他們一個個都成為行業頂尖。而騰訊應對的辦法除了金錢的誘惑也就只有把異己孤立出騰訊帝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