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古瓷紋飾圖案有什麼不同含義?

覓夜店

古代陶瓷的紋飾,反映出中國歷史悠久的陶瓷文化,瓷器上的紋飾圖案的文化是豐富多彩的,值得文學家去探討研究,釋其文化寓言,既有趨吉避凶的吉祥,不同的紋飾有其獨有的韻味,也有對生活美好的憧憬。


以雞缸杯出現的雞來舉例。


雞,對於中國人而言自古以來就有著許多非凡的意義,作為家禽,或許我們對於雞的印象僅止於公雞打鳴、母雞下蛋,然而事實上,在傳統文化中,雞身上賦予了許許多多高貴的品格,這些高貴的品格也正是其能夠作為一種紋飾,隨著陶瓷作品千年流傳。

《韓詩外傳》卷二:「君獨不見夫雞乎?首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敵在前敢鬭,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時,信也。雞有此五德,君猶日瀹而食之者,何也!」


唐·白居易《池鶴八絕句·雞贈鶴》:「一聲警露君能薄,五德司晨我用多。」


古謂雞有五德,曰“文、武、勇、仁、信”,孔子曾雲「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又云「仁智勇,君子道者三,天下之達德也」,雞因其特徵而被賦予了最樸素、最傳統的君子之德,作為紋飾可以說是極具內涵了。


作為最古老的家禽之一,雞很早就融入到了人們的生活,在歷史上也不乏和雞有關的典故,如孟嘗君“雞鳴狗盜”、曹操“雞肋”的故事都可謂是婦孺皆知的趣事了。

雞鳴狗盜典故


而雞在瓷器上作為紋飾同樣也是由來已久的,其中最為知名的當屬“雞缸杯”了。明成化鬥彩雞缸杯為明朝成化皇帝的御用酒杯,整體撇口臥足,以鬥彩工藝繪製而成,歷經兩次入窯燒製,該杯於《神宗實錄》中已有記載,相傳為成化皇帝欣賞宋人畫《子母雞圖》時心有所感,這才下令燒製的。


明成化鬥彩雞缸杯


《神宗實錄》「神宗時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雞缸杯一雙,值錢十萬。」

《野獲編》「成窯酒杯,每對至博銀百金。」


1999年4月在香港的蘇富比舉辦的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會上,一件保存品相完好的明代成化鬥彩雞缸杯,拍出了2917萬元港幣的天價,成為當時中國古代瓷器在拍賣市場上的成交最高記錄。


宋·子母雞圖


相比於龍鳳麒麟等紋飾,雞因與人們生活貼近,故而能給人以真實的幸福感,此外又因“雞”諧音“吉”,故而又有“吉祥”、“吉慶”等意,表達了人們對生活最樸素的祝福和祈願。



同理,其他不同的紋飾圖案都有不同的寓意。比如仙鶴就因其長壽,而作為賀壽的重要紋飾……可以深入瞭解一下。


玩轉文化生活知識,關注【東家APP】,更有有品、有趣、值得買的匠人美物等你挑選!內容來源東家匠人熊建軍窯的分享。


東家APP

中國瓷器之古以來,可謂是集藝術品質之大成,從陶器簡單的幾何花紋,再到瓷器上的被賦予意義的紋飾。這些精美的圖案,不但體現了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更加代表了中國的勞動人民在藝術中的成就與智慧。今天就題中所問來簡單的談一談不同的古瓷紋飾圖案分別都有什麼意義? 首先我們可以從動物圖騰之類的角度出發。 在瓷器當中,最經典的圖紋可謂是龍的圖紋。龍紋作為古代封建帝王權威的象徵,不斷出現在皇家的貢品瓷器當中。從中央集權制的開始,龍紋從簡單到複雜,不斷的變化和發展,直到明清兩代與繪畫的龍紋在瓷器上為主。而此中龍紋中較為經典的則是海水龍紋,單龍、雙龍,雙龍戲珠,四龍乃至九龍。都代表著皇權的集中與威嚴。 還有瓷器當中較多出現的則是有許多的蝙蝠紋飾。蝙蝠的蝠與福同音,蝙蝠入瓷,意味福至幸來,在此中常見的紋飾則五蝠獻夀,多盛行於清幹隆朝。


有如此多好寓意的,還有瓷器中的魚藻紋。餘與魚同音,魚紋也是幾乎是從下至上都頗為歡喜的裝飾圖案。畢竟連年有餘,富貴有餘都是極好的寓意。再配上蓮花,富有欣賞性與寓意性的美感。 我們在從植物的角度來看一看,瓷器當中還有哪些經典的紋飾? 自佛教傳入中國以後,蓮花紋飾可謂是瓷器中盛行不衰的經典款式之一。加之蓮花的蓮與清廉的廉為同音字,在青花瓷開始生產之後,更是一語雙關。 除了經典的蓮花之外,受古人尤其是文人歡迎的,還有松,竹,梅這歲寒三友。歲寒三友是國畫當中的常見題材,自慰文化盛行以後。紋飾與文人畫,山水畫相結合,將瓷器的藝術性大大提高。歲寒三友代表了文人獨特的品格,也為世人所親睞。 瓷器的紋飾多種多樣,寓意也各有不同。但是表現的都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對生活以及未來的美好期望。不知大家在瞭解紋飾圖案之後,是否找到了自己心儀的那一款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