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者必看!區塊鏈技術領域常見術語大盤點

區塊鏈兄弟社區,區塊鏈技術專業問答先行者,中國區塊鏈技術愛好者聚集地

初學者必看!區塊鏈技術領域常見術語大盤點

原文鏈接:https://learnblockchain.cn/

本文約5400字+,閱讀(觀看)需要31分鐘


“區塊鏈”的概念可以說是異常火爆,但其實區塊鏈到底是什麼?大家或許並不清楚,停留在霧裡看花的狀態。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區塊鏈,揭開區塊鏈的神秘面紗,來簡單瞭解一下區塊鏈技術領域中那些常見的術語解釋。

比特幣:

一種基於分佈式網絡的數字貨幣,也指用來構建這種數字貨幣的網絡系統。

地址:

比特幣地址由一串字符和數字組成,常見地址以1開頭,常見的交易是比特幣從一個地址轉移到另一個地址。

私鑰:

用來解鎖對應地址的一串字符。參考閱讀比特幣所有權及隱私問題。

簽名:

一個讓人可以證明所有權的數學機制。

挖礦:

挖礦是反覆嘗試不同的隨機數對未打包交易進行哈希,直到找到一個隨機數可以符合工作證明的條件的隨機數,以構建區塊。如果一個礦工走運併產生一個有效的區塊的話,會被授予的一定數量的幣作為獎勵。

哈希

也叫散列,把任意長度的數據映射為較短的固定長度的二進制值的算法。因為它是不可逆的運算過程,無法解密。

哈希值:

通過哈希運算,從而映射成的二進制的值稱為哈希值。

交易:

簡單來說就是比特幣轉賬。

共識機制:

區塊鏈事務達成分佈式共識的算法,由於P2P網絡下存在延遲,各個節點所觀察到的數據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區塊鏈系統需要設計一種機制對最終數據進行共識。這種對一個時間窗口內的數據的先後順序達成共識的算法被稱為“共識機制”。

工作量證明(POW):

一種共識機制,該機制是證明人出示一個很難計算的但卻很容易驗證的結果。通過驗證這個結果,任何人都能夠確認證明人執行了一定量的計算工作量來產生這個結果。參考閱讀比特幣如何挖礦(挖礦原理)-工作量證明

難度:

整個網絡會通過調整“難度”這個變量來控制生成工作量證明所需要的計算力。

難度目標:

使整個網絡的計算力大致每10分鐘產生一個區塊所需要的難度數值即為難度目標。

難度調整:

整個網絡每產生2,106個區塊後會根據之前2,106個區塊的算力進行難度調整。

礦工:

礦工指通過不斷重複哈希運算來產生工作量證明的各網絡節點。

礦池:

礦工的集合,由於單一礦機想挖到一個塊的幾率是非常小的,礦工聯合挖礦以提高几率。一個礦池的算力是很多礦工算力的集合,礦池每挖到一個塊,便會根據你礦機的算力佔礦池總算力的百分比,發相應的獎勵給到個體,也不會存在不公平的情況。

礦工費:

也叫交易費,交易的發起者通常會向網絡繳納一筆費用,用以處理這筆交易。參考閱讀交易分析。

挖礦:

通過工作量證明驗證交易打包區塊的過程,過程中有以貨幣的形式的獎勵。

區塊:

在區塊鏈網絡上承載交易數據的數據包。它會被標記上時間戳和之前一個區塊的獨特標記。區塊頭經過哈希運算後會生成一份工作量證明,從而驗證區塊中的交易。有效的區塊經過全網絡的共識後會被追加到主區塊鏈中。參考閱讀比特幣區塊結構。

區塊鏈:

狹義來講,一種按照時間順序將數據區塊以順序相連的方式組合成的一種鏈式數據結構, 並以密碼學方式保證的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的分佈式賬本。廣義來講,區塊鏈技術是利用塊鏈式數據結構來驗證與存儲數據、利用分佈式節點共識算法來生成和更新數據、利用密碼學的方式保證數據傳輸和訪問的安全、利用由自動化腳本代碼組成的智能合約來編程和操作數據的一種全新的分佈式基礎架構與計算範式。

交易:

比特幣中的轉賬行為,把比特幣從一個地址轉到另一個地址。

創世區塊:

創世區塊指區塊鏈上的第一個區塊,用來初始化相應的加密貨幣。

確認:

當一項交易被區塊收錄時,我們可以說它有一次確認。礦工們在此區塊之後每再產生一個區塊,此項交易的確認數就再加一。當確認數達到六及以上時,通常認為這筆交易比較安全並難以逆轉。

P2P網絡:

通過允許單個節點與其他節點直接交互,從而實現整個系統像有組織的集體一樣運作的系統。參考閱讀分析比特幣網絡。

分叉:

指向同一個父塊的2個區塊被同時生成的情況,某些部分的礦工看到其中一個區塊,其他的礦工則看到另外一個區塊。這導致2種區塊鏈同時增長。

Merkel樹:

Merkle樹是一種哈希二叉樹, 比特幣中用它來校驗交易。

SPV客戶端(或輕客戶端):

一個只下載一小部分區塊鏈的客戶端,使擁有像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之類的低功率或低存儲硬件的用戶能夠保持幾乎相同的安全保證,這是通過有時選擇性的下載的小部分的狀態,而在區塊鏈驗證和維護時,不需要花費兆字節的帶寬或者千兆字節的存儲空間。

雙重花費:

是一個故意的分叉,當一個有著大量挖礦能力的用戶發送一個交易來購買產品,在收到產品後又做出另外一個交易把相同量的幣發給自己。攻擊者創造一個區塊,這個區塊和包含原始交易的區塊在同一個層次上,但是包含並非原始交易而是第二個交易,並且開始在這個分叉上開始挖礦。如果攻擊者有超過50%的挖礦能力的話,雙重花費最終可以在保證在任何區塊深度上成功。低於50%的話,有部分可能性成功。但是它經常在深度2-5上有唯一顯著的可能。因此在大多數交易所,在接受支付之前需要6次確認。

以太坊:

以太幣(Ether):

以太幣是以太坊中貨幣的名稱。以太幣是用來支付交易和以太坊交易的計算費用。 ether也認為是以太幣的單位,另一個常用的單位是wei。 1ether=1e18wei (1,000,000,000,000,000,000wei)

智能合約:

一套以數字形式定義的承諾(promises),包括合約參與方可以在上面執行這些承諾的協議。

以太坊虛擬機 EVM:

是以太坊中智能合約的運行環境。

Solidity:

是以太坊中用於開發智能合約的編程語言,目前開發智能合約用的最多的是Solidity。開發智能合約入門可參考智能合約開發環境搭建及Hello World合約。

Serpent:

一門智能合約的編程語言,語法類似Python,不再建議使用,建議轉換到Viper。

Viper:

一門智能合約的編程語言,Vitalik最推崇的語言。取代Solidity的地位也是有可能的。

Transaction 交易:

包含一系列價值的轉移,從一個地址轉到另一個。

消息:

合約能夠向其他合約發送“消息”。消息是虛擬的,不能序列化,存在於以太坊執行環境中。可以被理解為函數調用。

以太坊客戶端:

也稱錢包,提供賬戶管理、挖礦、轉賬、智能合約的部署和執行等等功能,以太坊節點利用以太坊客戶端接入到以太坊網絡。 現在以太坊客戶端主要有:Wallent/Mist , Geth, Parity, Harmony,pyethapp等

Geth:

開發中使用最廣泛的客戶端,使用Go語言實現。 瞭解geth命令用法

Parity:

另一個較為常用的客戶端,用Rust實現。

web3.js:

web3.js是一個實現與以太坊節點JSON-RPC通信的JavaScript庫。類似還有Java庫web3j。 geth提供的JavaScript控制檯中,就包含的web3.js庫事例web3。

Gas:

以太坊上用Gas機制來計費,Gas也可以認為是一個工作量單位,智能合約越複雜(計算步驟的數量和類型,佔用的內存等),用來完成運行就需要越多Gas。

etherbase:

在你的節點上的主賬戶默認名字,如果你在挖礦,那麼挖礦的回報會被放到這個賬戶中。

coinbase:

Coinbase是一個和etherbase類似的概念,但是對於眾多的加密貨幣平臺而言coinbase是一個更通用的術語。

balance(餘額):

賬戶餘額

GHOST協議:

Greedy Heaviest Observed Subtree, GHOST協議就是讓我們必須選擇一個在其上完成計算最多的路徑。一個方法確定路徑就是使用最近一個區塊(葉子區塊)的區塊號,區塊號代表著當前路徑上總的區塊數(不包含創世紀區塊)。區塊號越大,路徑就會越長,就說明越多的挖礦算力被消耗在此路徑上以達到葉子區塊。使用這種推理就可以允許我們贊同當前狀態的權威版本。

梅克爾帕特里夏樹(MPT:Merkle Patricia Tree):

一種數據結構,它會存儲每個賬戶的狀態(存儲鍵值對關係)。這個樹的建立是通過從每個節點開始,然後將節點分成多達16個組,然後散列每個組,然後對散列結果繼續散列,直到整個樹有一個最後的“根散列”。

Frontier(前沿):

以太坊(路線圖)的第一階段,在2015年7月30日發佈。

Homestead(家園):

以太坊(路線圖)的第二階段,在2016年3月14日發佈。

Metropolis(大都會):

以太坊(路線圖)的第三階段,引入四大特性:zk-Snarks(基於"零知識證明"),PoS(Proof of Stake,即權益證明)早期實施,智能合約跟靈活和穩定, 抽象賬戶。 大都會又拆分為兩個階段實施(兩個硬分叉):拜占庭(Byzantium)及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

拜占庭:

拜占庭硬分叉在第437萬個區塊高度發生,時間是2017年10月16日,引入了zk-Snarks 及 抽象賬戶等。

君士坦丁堡:

預計在2018年實施, 主要的特性就是平滑處理掉所有由於"拜占庭"所引發的問題,並引入 PoW 和 PoS 的混合鏈模式。

Serenity(寧靜):

以太坊(路線圖)的第四階段,

零知識證明:

指的是證明者能夠在不向驗證者提供任何有用的信息的情況下,使驗證者相信某個論斷是正確的。 "零知識證明"實質上是一種涉及兩方或更多方的協議,即兩方或更多方完成一項任務所需採取的一系列步驟。證明者向驗證者證明並使其相信自己知道或擁有某一消息,但證明過程不能向驗證者洩漏任何關於被證明消息的信息。

PoS:

一種共識協議:作為驗證節點,首先你必須擁有一定數量的以太幣,根據以太幣的數量和時間會產生用於下注驗證區塊的權益。只有擁有權益的節點才能有效驗證區塊,當你驗證的區塊被打包進鏈,你將獲得和你權益成正比的區塊獎勵。如果你驗證惡意或錯誤的區塊,那麼你所下注的權益將被扣除。

Casper 的共識算法:

以太坊中PoS協議的實現, 剛開始每100個區塊將有一個採用PoS協議挖出

抽象賬戶:

在的以太坊有兩類賬戶:即外部賬戶和合約賬戶,以太坊正在試圖模糊二者的界限,即你可以同時擁有合約賬戶和外部賬戶,這種做法本質上就是讓用戶按照合約賬戶的格式來定義外部賬戶。

難度炸彈:

為了確保以太坊的礦工能加入到新鏈條中來,開發團隊引入了"難度炸彈"機制。它會使難度係數呈指數增加以至於讓挖礦變得幾乎不可能的。

以太坊硬分叉:

硬分叉是對以太坊底層協議的改變,創建新的規則,提高整個系統。協議改變在某個特定區塊上被激活。所有的以太坊客戶端都需要升級,否則將停留在遵循舊規則的老鏈上。

ERC-20:

代幣合約標準,一系列通過以太坊智能合約發佈的代幣制定了代幣發放的通用規則。該標準是目前通過ICO發行代幣的基礎準則。 該標準能夠確保基於以太坊的代幣在整個生態系統中以一種可預測的方式進行,使去中心化應用程序和智能合約可以在整個平臺上彼此協作,所有代幣都遵循一個固定的安全標準。

EIPs:

Ethereum Improvement Proposals - 以太坊改進協議

Ommer:

是一個區塊的父區塊與當前區塊父區塊的父區塊是相同的。 由於以太坊區塊生產時間(大概15秒左右)比比特幣(大概10分鐘左右)要快很多。更短的區塊生產時間的一個缺點就是:更多的競爭區塊會被礦工發現。 這些競爭區塊同樣也被稱為“孤區塊”(也就是被挖出來但是不會被添加到主鏈上的區塊) Ommers的目的就是為了幫助獎勵礦工納入這些孤區塊,Ommer區塊會收到比全區塊少一點的獎勵。

預言機:

通過向智能合約提供數據,它現實世界和區塊鏈之間的橋樑。

公有鏈:

是任何節點都是向任何人開放的,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到這個區塊鏈中參與計算,而且任何人都可以下載獲得完整區塊鏈數據(全部賬本)。

聯盟鏈:

私有鏈:

有些區塊鏈的應用場景下,並不希望這個系統任何人都可以參與,不對外公開。 適用於特定機構的內部數據管理與審計或開發測試等。

測試網絡:

以太坊用來測試功能的網絡,比如拜占庭分叉之前先在測試網絡(Ropsten)上運行一段時間,穩定後再發布到公有鏈(正式網絡)。以太坊測試網絡有:

Olympic測試網絡 - 早期的一個(預發佈版本)測試網絡,已不再使用

Morden測試網絡 - 以太坊第一個測試網絡,已不再使用

Ropsten測試網絡 - 使用Pow,和當前的公有鏈環境一致,2016/11發佈。

Kovan測試網絡 - 僅parity錢包支持,使用PoA共識

Rinkeby測試網絡 - 僅geth錢包支持,使用PoA共識 不同網絡的特點可進一步查看這個問答

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去中心自治組織:

DAO是建立在區塊鏈之上的合約(或一系列合約),旨在制定規則、強制執行或使組織工作自動化,包括治理、籌資、運營、支出和擴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