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拉衝鋒和板載衝鋒有什麼區別?

liudongxiao

常在影視裡看到毛子的烏拉衝鋒以及鬼子的板載衝鋒,二者表面上的區別往往就是毛子政委揮手槍,鬼子軍官抽東洋刀,一眾兵士頓時猶如打了雞血,蜂擁而上。



實際上這是影視劇作的一種扭曲,“烏拉”和“板載”是既有共同點又有區別的。

其實這往簡單了說,就是過去軍隊的“步兵集群攻擊”,短時間在重點攻擊部位集合大量兵力,以數量彌補火力,以密不透風的衝擊打破敵方陣線。



步兵集群戰術無論在過去還是今天都仍然存在,而且根據使用軍隊的不同,都有不同形式的使用。但總體來說,這種戰術很少再出現了,並被冠以“人海戰術”的蔑稱。



自一次世界大戰以後西方其實就很少再使用步兵集群攻擊,單純的集群攻擊容易在武器的鐵雨前直接被打碎。英軍法軍都吃過大虧。

二戰日本鬼子和毛子紅軍的集群衝鋒有很大的不同。



“烏拉”衝鋒是一種波次衝鋒戰術,有一點點像騎兵的衝鋒陣勢,人員分為一道道兵線,一浪接一浪的拍向前方。

人員充足的情況下,蘇軍往往會排出八九道兵線,每個士兵間隔3-6米,呈散兵狀。前後間距10米上下。整體寬度有好幾千米,厚度也有近千米。



敵軍遭遇這種帶有寬度和厚度的烏拉人浪衝擊,往往會喪失一部分機槍的交叉火力射擊能力,陣線左右不能兼顧。即便能拍死前面幾波,但它帶來的無窮無盡的衝擊力非常恐怖,德國人有新兵蛋子打到手軟嚇得調頭逃跑,老兵也會對己方的火力產生不自信。



“烏拉”最大的特點是步炮協同,要求步兵踩著炮兵的炸點衝鋒,甚至會輔有裝甲力量。在這種連續性的衝鋒前面,敵方很難防禦。

當然了,這種打法最大的缺陷就是不把人命當命,而且需要軍人有嚴格的執行力與犧牲精神。受地形影響也非常巨大。最致命的是,如果對面比你硬,那麼你衝這麼一次就等於廢了。



蘇聯後來把這種戰術應用到裝甲洪流上,坦克開道,機械化步兵跟進,成為經典的裝甲兵戰術,冷戰時仍然令西方顫慄不已。


“板載”衝鋒則是另一種場面,它源於“豬突戰術”,這個東西的出現源於日俄戰爭中日本“軍神”乃木希典。



這貨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戰術能力非常薄弱,他只是鼓動了日軍的決死之心,採取了一場4萬人的人海大沖鋒,在付出極大傷亡後拿下了至關重要的旅順港。



但自此以後乃木希典的豬突“精神”成為日本的“軍魂”之一,開始伴隨著軍國主義的膨脹而不深化。成為日本那沒見過什麼戰略戰術素養,但又被武士道精神洗腦的陸軍特色。



偏偏日本軍隊此後面對的幾乎全是陷入衰敗的中國,豬突戰術百試不爽。舊中國軍隊比日本軍隊更落後,裝備更不可同日而語,遭遇日本優勢兵力和火力的瘋狂進擊,往往是崩潰收場。



拿抗戰的國軍來說,軍事指導思想落後,又總體處於守勢,所以特別喜歡製造一些寬度有餘,縱深不足的陣地等待日本來攻。兵員戰鬥素養低下頭,思想狀態良莠不齊,戰場承壓能力極差,指揮官為了避免一點崩盤帶動全軍,故而喜歡把密集火力全部壓在前面。這些都給了日軍“板載”後豬突成功的可能性。



總之,愈發張狂的日軍,採用這種無腦戰術,強勢的壓迫中國軍隊,一方面展現了日軍的戰術低能,一方面也是對中國軍隊最有效的打擊方式。乃至日軍連小隊都敢“板載”,甚至區區一個軍曹都能豬突大隊國軍。日軍歸根結底拼的不是戰術也不是別的,就是火力以及單兵素質,還有更重要的“士氣”。



但這套無組織無紀律的亂打,遇到真正的火力障壁大多是以死收場。從諾門坎的關東軍,到太平洋戰場的皇軍,凡是敢用這一套的,不是讓蘇聯大炮耕田,就是美國機槍洗澡。裝備打不過,軍事素質更不行,還哪來的的“士氣”?


王司徒老百科

有網友問在二戰蘇軍的烏拉衝鋒和日軍的板載衝鋒,也就是萬歲衝鋒有什麼區別?我們先說說萬歲衝鋒,日軍的萬歲衝鋒其實有2種,第一種是一種步兵群攻擊戰術,另外一個是自殺方式。

日軍衝鋒講究全程士兵不開槍,就是以最快速度衝刺。以縱隊衝到對方戰壕30米的時候,投擲手雷,然後使用刺刀將對手從戰壕裡驅趕出來。而在這個過程當中,輕重機槍,步兵炮,迫擊炮和擲彈筒,都會從後面和兩翼,進行全程急速射擊掩護。

而日軍使用刺刀將對手驅逐出來以後,也是依靠輕重機槍,擲彈筒和步兵炮對對方進行火力殺傷。日本陸軍最大的絕活實際上是步炮協同能力非常好,非常重視,第一線步兵要隨著最後一排炮彈一起衝進對方陣地。一旦失去了炮兵支援,日本步兵的進攻能力就會下降嚴重。

日軍的另外一種萬歲衝鋒,就是一種自殺戰術,基本就是塞班島,沖繩島那些打光了所有彈藥,口糧也沒有了。又害怕被俘虜,已經絕望,想戰死在戰場上的殘餘日軍,發動的一種自殺衝鋒。

蘇軍的烏拉衝鋒的基本背景是,蘇軍新兵太多,訓練不充分,而且民族眾多,語言各異。因此,士兵訓練相對比較刻板,蘇軍要求,任何訓練都不允許質疑,無需解釋的服從命令。

在戰場上,蘇軍步兵沒有相互之間的掩護和衝鋒配合。主要就是各個步兵班以散兵隊形,在發佈衝鋒命令以後,就跟隨班長一鼓作氣衝向敵人,中途不能進行任何的交替掩護和停留。

而步兵排和步兵連營機槍迫擊炮和反坦克炮也會全速射擊掩護,無需士兵自己停下來開槍掩護。在衝擊到距離敵人50米的時候,所有人一起高喊烏拉,然後衝鋒槍手和手榴彈開始全力投送火力。蘇軍的烏拉衝鋒的關鍵是步坦協同,日軍的萬歲衝鋒重點是步炮協同。


深度軍事

烏拉衝鋒:喀秋莎/斯大林錘子/各種重炮犁地之後,一群德棍被炸的七暈八素,一群毛子操著波波沙/莫辛納甘趁著對面暈眩狀態一波流。

板載衝鋒:被美帝一頓重炮/航彈/艦炮炸的七暈八素之後,暈眩CD完了知道獲勝無望,本著“效忠“概念自殺一波流。


瘋狗的輕武

烏拉(Ура)衝鋒的結果是,衝了半天發現打不下來,如果選擇回撤就會被自己人的重機槍無情的掃射,如果繼續向前衝會被德國人的重機槍無情的掃射。

板載(萬歳“まんざい”)衝鋒的結果是,無腦的掛著刺刀向著美國人進攻,結果就是被美國人的重機槍衝鋒槍無情的掃射,或者實在攻不下來就切腹或者手雷自盡。


緣靜源淨

兩方對戰,攻的一方不論用何種戰術,在快要到兩兵相接時,都要發起衝鋒,衝鋒就是在戰線最前的士兵,不論敵方火力是否已受到壓制,突然一起用最快的速度衝入敵方陣地並於奪取,衝鋒時吹號和喊烏拉其門目的都是一樣,一是衝擊時起行動的信號,二是壯膽,使衝鋒的人不感到害怕,三是嚇住敵方。有條件的,可採用步炮協同或步坦協同,以減少傷亡。


手機用戶62548063670

烏拉衝鋒和板載衝鋒沒有什麼區別。

就象我軍衝鋒時,軍號吹響,戰士們乘著激昂的軍號聲高喊著衝啊!殺…!一樣的,只不過俄軍及日軍並無衝鋒號,他們衝鋒時是高喊著萬歲…!烏拉和板裁其實也不僅僅是衝鋒時才喊,他們接受檢閱時也同樣是高喊烏拉和板載,俄羅斯人的烏拉和日本人的板載同屬萬歲的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