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一些每月生活費花不完的大學生?

zx66wdzhangxin

我的大學室友就是這樣的人,大學四年中我就沒有看到他缺錢過,他跟我說他的生活費不像我們一樣每個月家裡回往卡里打多少錢,他的卡里餘額從來就沒有少於5位數。要知道十年前我讀大學的時候每個月生活費只有700塊錢,要吃要喝還要交女朋友。



所以跟他同一個寢室的好處就是他經常會帶我們下館子,學校周邊的餐廳我們幾乎吃了個遍。

而他跟那些有錢的公子哥也不太一樣。別的公子哥每天就是玩遊戲交女朋友出去娛樂,他每天就是玩魔獸世界和請我們吃飯喝酒,大學四年他沒有談過一次戀愛,沒有牽過一次女生的手,期間有幾個女生倒追他都被他拒絕了。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有個性的富二代,平時跟我們一起玩,一起瘋,一起通宵打遊戲,一起吃飯喝醉酒。考英語四級的時候我們臨時抱佛腳都沒考過,他從來不看書卻考過了。我只能說他真是個天才!

我們每個月都省吃儉用為了買點電子產品或是衣服。他跟我們不一樣,他的衣服都是他媽媽給他買的名牌,有的甚至是在國外玩的時候給他帶回來的。但是他對這些都不感興趣,記得大四畢業的時候,他的衣櫃裡還有許多件沒有撕掉標籤的新衣服,最後都給我了。後來我工作的時候就穿著這些名牌衣服,這也是我當時穿過最貴的衣服。

在宿舍的時候我們都喜歡把貴重物品或者現在藏在隱秘的地方,生怕被偷了。他跟我們不一樣,他的東西都是隨意放在桌子上,他從來不帶錢包,現金也都隨意扔在桌子上。平時班裡有同學囊中羞澀需要借錢的時候他也都非常慷慨,等人家還錢給他的時候他卻一臉懵逼,都忘記別人跟她借過錢。


小城三亞

我是一名大二學生,我的生活費屬於花不完的那種吧,並不是我有很多生活費,二十我花每一筆錢都有記錄,理性消費,有多少錢就幹多大的事,所以從來沒有像一些同學那樣,成為月光族,我覺得養成一個良好的消費習慣很重要,看需不需要,不需要就不買。

大學生作為一個高消費群體,很多商家盯上了這塊肥肉,就是各種促銷,我甚至一度認為外賣這個行業是那些懶得下宿舍樓去食堂吃飯的同學帶動起來的,有需要就有供求,花錢賣方便,花錢賣舒服,你情我願,各取所取,何樂而不為了。



對於那些每個月月月光的同學,我也不懂他們的生活方式以及經濟狀況,但是不管經濟狀況如何,你要是每個月都把生活費花不完,說明你是一個有好多好習慣的人。


第一,它會有好多剩餘的錢,可以以備不時之需,不需要向別人借錢,永遠有屬於自己的原始積累,花錢也就比較有底氣,不像那些被各種分期天天逼的人。有的嚴重到陷入校園貸,釀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劇。




第二,她會很清楚的明白自己的錢花到哪兒了,從而對自己的每一筆錢的去向都有了解,從而可以做到合理支配。

第三,這也說明,這類同學是嚴格自律的一類人,做事有計劃,不需要的,不必要的,就不亂買,也為父母減輕負擔,能體現出好多良好的品德,比如,孝順,勤儉節約,等等。

但是,用的來說,大學生活那麼豐富多彩,人生中最寶貴的時光,你只要沒亂花錢,把錢花在了,戀愛,旅遊,讀書,這些方面,它給你帶來的收穫你這輩子用之不盡。


自律者之石頭傳說

相比那些相互攀比,打腫猴臉充胖子的人,我為這樣的大學生深感欽佩,我相信,假以時日,這種低調、務實的人,日後即使成不了人上人,也絕不是人渣。而對於那些原本貧窮人家出身,卻為了臉面,不顧家人死活,拼命“坑爹”的人,我只能為他感到悲哀。

曾幾何時,我還暗暗慶幸自己,沒有出生在這個消費一味比高的年代,要不然,我爹孃的脊背定會壓彎不可。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我的一個農村來的同學,長得很是男人,對於衣著打扮,更是講究,可家裡經濟條件差勁,供不起自己買好衣服的費用,於是他便與鄰校的某個哥們,相互換著穿衣服,整天打扮得瀟灑自如,看起來很像公子爺們兒,其實,家裡窮得揭不開鍋了,他也無所顧慮。

後來,這個同學居然也考上了中專,覺得自己一畢業便能吃上皇糧,他的浮躁的心愈加膨脹了,先是一腳踢開了與自己海誓山盟的初戀,然後在新的校園裡瘋狂地泡妞,裝13。為了供其花俏,他的兩個弟弟妹妹被迫中斷學業,外出打工,在他讀中專二年級時,營養不良的父親,活活地累死在玉米地裡。

父親走後,其家庭一下子陷入困境,生活費用供應不上來,女友也一個個離他而去,沒多久他也輟學了,從人人羨慕的才子,變成了人人唾棄的二流子。

希望那些類似的孩子們,能從上述例子中得到一些啟迪,多學學那些踏實、低調的“富二代”吧,看人家如何在大學裡,腳踏實地去學習,去實踐,為日後走上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笑熬漿糊

根據我自己的經驗和了解,應該絕大多數學生,都不會把每月生活費花完的。


所以,我認為,每月生活費花不完的大學生,應該是大多數,也符合正常的消費習慣。


我也聽說過,有些大學生是所謂的“月光族”,基本每個月底之前,都會花完所有的生活費。這樣的消費習慣,我是非常反對的。生活中難免可能會遇到一些急需用錢的時候,一定要留有一定的積蓄,以備不時之需。


我自己的情況是,父母在開學之前,就會將一年的生活費都給我,由我自己靈活安排這些錢怎麼花。主要原因是,我老家在農村,離銀行很遠,不像許多父母一樣,可以精確地在每個月固定時間往銀行卡中打錢,父母可能一年也去不了幾次城裡,更別說每月打生活費了。當然,我上大學的時候,花費方面是比較節省的,一般情況下,父母給的生活費一年就夠用了。也有極個別時候,比如生病之類的,這種情況只好父母臨時救急了。


我建議所有剛入學的大學生,一定要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在自己的經濟能力之內合理花錢,切不可每個月都將生活費花完,要留有一定的積蓄;再一個,好好學習,提高成績,多得一些獎學金,平時利用業餘時間多兼職,實習,賺取一定的生活費,儘早實現經濟獨立。


方規圓教育說

我以前就算是這樣,但不是大學,是高中的時候。

我高中唸的國際學校,就是專門準備出國讀大學的那種,家裡也有點小錢,那時候在上海讀書,不經常回家,大概一兩個月回一次,所以一般都是父母打錢到卡里,我的卡里也存了一些以前的壓歲錢,大概一萬左右,其實也不多,父母一開始大概是一個月打一次錢,大概是兩三千一次,但是其實學校包吃住,除了平時買點零食,偶爾點個外賣,幾乎也很少花錢。

現在想想當時還是挺厲害的,那個時候,我身邊的同學一個個都是各種名牌,衣櫃裡摞著一堆名牌球鞋,一打開就往外掉,每天談的都是NBA和潮牌……我算是為數不少的奇葩了,衣服一般就那兩三件輪流穿,鞋子永遠只帶兩雙,一般還都是一雙鞋穿到破,對各種名牌潮牌都不感興趣,每天最奢侈的就是晚上上完晚自習和室友點一個外賣。

所以後來發現一個月根本用不了那麼多錢,所以後來就讓父母三個月左右打一次錢,而且一大部分還是回家來去的路費。如果按每個月算,根本花不了一半。其實也不是低調不低調,估計是因為從小農村長大的,一直過的也很淳樸,雖然後來家裡有錢了,但是也一直沒有改掉這種習慣,再加上,這些錢是父母給的,也不想亂花錢,畢竟沒有富到不在乎錢,所以還是節約吧。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父母賺錢也都不容易,錢都不是大風颳來的,所以還是節省點好。


聞塵雜說

這應該是勤儉節約的好學生,有著良好的消費習慣和勤儉節約好品質的有志青年。歷覽前賢國與家,成有勤儉敗有奢。擁有著勤儉品質的人註定會有一番事業。

之所以把每個月生活費花不完行為歸結為勤儉的品質,是基於對當今大學生的消費習慣和消費環境來說的。對於現在的大學生來說我所見到的很多都是比較勤儉,花錢也不是很多。他們往往有自己的打算和想法,也沒有大手大腳的花錢習慣。

但是也有很多人有著超前的消費習慣,花錢大手大腳。就有新聞報道的很多就是上大學本身家裡不富裕,但是花錢卻很多,借錢也要頻繁出入高級場所。前幾天還有一個新聞報道就是一個大學生考上大學之後借錢消費了6萬,類似於這種事情新聞上太多了。由於對那些當事人不瞭解,也不好做評價,但是總歸勤儉一點是好的。

當年蘋果四出來的時候就有人為了買手機賣腎,後來又有了為了高消費女生賣卵子,再到現在的傳播面非常廣,危害性非常大的“裸貸”造成家破人亡的的惡劣事件,無不說明的一些問題,這是需要人們重視的一些事情。

網上流傳的裸貸照片

在這種盲目的消費背後更顯得勤儉的可貴,我上大學時認識的很多人都是去做勤工儉學或是擺地攤掙錢,而有的人家裡根本不缺錢,可以說是富裕人家,生活完全可以做的很好,但是他們在大學裡表現都很節約。穿衣打扮也沒有說特別的奢侈,正是這些良好的生活品質才構成了他們健康的,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





網上的裸貸聊天

不能說那些花錢大手大腳的就沒有好的未來,而勤儉持家的就一定能成就一番事業,但是總的來說勤儉節約的能夠成功的概率應該是比較大。他們能懂得自己的目標,知道自己需要什麼,知道該把錢花到那些地方,而不是通過大吃大喝來彰顯自己的地位,顯示自己的豪邁。

相對於掙錢,花錢真是太容易了。所以,節儉一些很值得欣賞,值得學習。


國557

看錢的來源分析



第一,家世背景強,不愁吃喝這些理所當然。

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人,從來都是不為吃喝而愁的,這是最基本的保障,是別人羨慕不來的。現在多努力為了以後自己的後代也能衣食無憂那可就是人生最大的動力了。

第二,人足夠優秀,夠努力,憑自己努力掙來的,值得尊敬。

人最怕的就是懶,即便是腦子好用,這身體不動就活活被餓死的料。有了好的想法儘管去做,不愁沒飯吃的。

第三,外來戶暗地裡賺來的,這個不可多說,都曉得的,社會之常態。人貴有自知之明,好與不好,全憑個人喜好了。


安安無恙

現在大部分的大學生每月的生活費在1000-2000之間,先說我自己的情況,我本科的時候家裡每個月給的生活費1000元,包括所有花費,除了吃飯外,其他如衣服等其他開銷都在裡面,所以我每個月都不止花1000元,額外的花費都是自己掙的,當然也還會有些結餘。

研究生期間每個月1500-2000之間,除了學校的獎助學金外,其他的需要自己掙,所以讀研期間不需要找家裡面拿錢。

生活費在1000-2000這個區間內的,要想花錢是不可能花不完的。在這個區間段,如果每個月花不完,說明樓主所提的大學生平常用錢一是比較節約,二是用錢比較有計劃,不會盲目購買一些東西。

每個月生活費花不完還有種情況就是太有錢了,是真的花不完。當然,這只是少部分群體,如果家境優越,而身邊的同學都是一般家境的話,建議平常低調一點。因為你面對的人的性格是不一樣的,如果太高調,可能並不會有好的結果。大學四年,我認為多交一些之心朋友是非常重要的,最好能讓大家處在相同的環境下,這樣才能以平常心相處。


悟理致知楊老師

現在絕大多數家庭收入都還不錯,當然也有很多家庭收入不高的,可是作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過得好,所以父母寧可自己受苦受累也要讓兒女過得好一點,所以一般父母都給子女的生活費都要稍微有點餘額。


大學生基本上都已經成人獨立了,每個人的消費觀念和消費承受能力不同,一個學生我覺得應該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現在社會競爭力大,大學生畢業出來不一定能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一旦鋪張慣了,工資肯定跟不上自己的消費,這時候就麻煩了。

不是說大學生不會花錢,老實說現在的人誰不會花錢,只要是正常的人,誰都會花錢,現在物價這麼高,物質產品又這麼豐富,關鍵是你沒有那麼多錢來花銷,每個人都是根據自身情況來消費。


大學生生活費花不完不好過多評論,我覺得一個人應該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青年以及青少年一代應該繼承中華民族美德


白歌沐陽1

上學那會童寢室就有一個這樣的同學,家裡條件好,那時人家說卡里的生活費都是幾萬幾千的。這些對我們家庭條件拮据,好不容易湊齊學費的學生來說,是個天文數字。同一個寢室雖貧富差距十條街,我們吃飯花錢都算著花,但也沒見人家就大手大腳揮霍無度了,幾乎跟我們也一樣,都是吃的學校的飯,很少出去開小灶。當然我們的消費水平是不在一個水平線的,人家穿的用的都是牌子,我們穿的衣服幾乎都是地攤貨,圖個便宜圖個好看。

一轉眼畢業剛好十年,有的結婚生子就待在家,例如我自己,有的把孩子丟給婆婆養自己出去工作,有的跟老公一同創業中,她,那個有錢的室友,公務員,自己一邊開了一家母嬰店,唯獨沒有結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