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瓷器曜變的紫霞—鈞窯(4)問題之一,鈞窯的名稱從何而來?

中國瓷器曜變的紫霞—鈞窯(4)問題之一,鈞窯的名稱從何而來?

關於鈞窯的諸多問題:問題之一,鈞窯的名稱從何而來?

答案是鈞窯的名稱因地名鈞州而來。按照古代的慣例,除非特殊的如官窯之外,一般都以所在地區的地名來命名窯口的名稱。比如,邢州地區的邢窯,汝州地區的汝窯,古越州大地的越窯,定州地區的定窯(定州之曲陽縣)等等。

中國瓷器曜變的紫霞—鈞窯(4)問題之一,鈞窯的名稱從何而來?

《卷二十五、志第六、地理中》記載了陽翟縣改為鈞州的過程

鈞窯所在地現在叫禹州市,在北宋時期及之前叫陽翟縣,公元1127年“靖康之難”北宋被金國滅亡之後,陽翟縣收歸金國所有。據《卷二十五、志第六、地理中》記載,金國先將陽翟縣升為潁順軍後,於金大定二十四年(也就是南宋淳熙十一年,即公元1184年)改為鈞州。為什麼要叫鈞州呢?

中國瓷器曜變的紫霞—鈞窯(4)問題之一,鈞窯的名稱從何而來?

《卷二十二》中記載了“鈞臺陂”的來歷

河南陽翟縣在歷史上非常有名,曾經是中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由大禹建立的夏朝的都城。據北魏酈道元的《卷二十二》記載,因《左傳》中說夏朝帝王啟的“鈞臺之享”的鈞臺就在河南陽翟縣的鈞臺陂。

中國瓷器曜變的紫霞—鈞窯(4)問題之一,鈞窯的名稱從何而來?

《春秋左傳 昭公四年》記載夏啟有鈞臺之享

“鈞臺之享”是中華民族遠古歷史上的一個極其重要的事件,傳說中我國遠古時代的原始社會有三皇五帝,三皇指伏羲、神農、黃帝,五帝指少昊、顓頊、帝嚳、堯、舜,其實他們就是遠古時代的部落酋長,那時的帝制是禪讓制,公認誰最賢能就讓誰來當皇帝,當皇帝是個苦差事,要為天下蒼生鞠躬盡瘁。三皇五帝的舜,選賢任能,將帝位讓給了威望更高的大禹,以便讓大禹繼續自己未完的治水大業,而不是讓位給自己的兒子。結果大禹不負眾望,勵精圖治,“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將水患治理好,並建立了夏朝,也就是華夏文明之“夏”。大禹想把帝位禪讓給舜的兒子,天下不從。大禹死前將帝位禪讓給伯益——就是協助大禹治水有功、《山海經》的原始作者伯益,而大禹的兒子啟深得大多天下百姓的擁戴,他剿殺了伯益並剿滅了不服的扈氏後,繼承了帝位。夏朝啟帝即位後,想方設法證明皇帝的兒子都應該是天下最賢能的,理所當然應該繼承帝位,而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於是在鈞臺陂設臺盟昭告天下,把帝位由禪讓制改稱了繼承製,開啟了我國曆史上的“家天下”局面,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朝代,標誌著中華民族進入了奴隸社會。據《春秋左傳 昭公四年》記載,夏啟設鈞臺的地方就是河南陽翟縣的鈞臺陂附近,歷史上也把夏啟即位叫“鈞臺之享”(《春秋左傳註疏》 (周)左丘明_卷四十二)。——此又旁話。金國在公元1184年將陽翟縣改名為鈞州,皆因“鈞臺陂”這一古蹟。


中國瓷器曜變的紫霞—鈞窯(4)問題之一,鈞窯的名稱從何而來?

陽翟城南鈞臺、鈞臺陂位置示意圖

按照中國古窯命名一般習慣,鈞窯如果確屬於北宋名窯,則應該叫“陽翟窯”才對,而既然叫了“鈞窯”,說明此窯是在陽翟改名為鈞州之後才開始命名的。因此,從名稱來看,鈞窯不屬於北宋窯口。有人可能會說,會不會因為“鈞臺”而命名“鈞窯”呢?可笑的是,還確實有一些“磚家”真持有這種奇葩觀點。但這是不可能的,前面說過,鈞窯是一個龐大的窯系,分佈很廣,離鈞臺遺址比較近的確實有八卦洞等窯址,但不會因為一個歷史遺址而給一個龐大的窯系來命名的,事實上歷史文獻也鮮有“鈞臺窯”這個說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