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瓷到底經歷了什麼,竟可以“入窯一色,出窯萬彩”?

鈞瓷藝術經歷了一個由不成熟到逐漸成熟的漫長歲月,其間又受到其他姊妹藝術的影響而逐漸成熟和發展起來。鈞瓷屬北方青瓷系統。中國青瓷歷史悠久,唐以前,青瓷一直是陶瓷生產的主流。鈞瓷以其獨特的自然窯變藝術有別於其他瓷種。


鈞瓷到底經歷了什麼,竟可以“入窯一色,出窯萬彩”?

素胎

鈞瓷的特色呢,來自於它的色彩,它的色彩呢,來自於經過高溫的窯變,正所謂“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窯變現象,構成了鈞瓷獨特的美感和藝術效果,使鈞瓷有了很高的藝術魅力。鈞瓷著名的釉色有玫瑰紫、茄皮紫、葡萄紫、丁香紫、海棠紅、硃砂紅、雞血紅、玫瑰紅、胭脂紅、火焰紅、天青、蛋青、梅子青、天藍、海藍、月白、魚肚白等,以硃砂紅為貴。鈞瓷的窯變花釉,色彩豐富,釉層晶瑩,釉中紅裡透紫,紫中藏青,青中寓白,白中泛紅,五彩爭豔,輝映競芳。

鈞瓷到底經歷了什麼,竟可以“入窯一色,出窯萬彩”?

泥胎

鈞瓷生產自古有“七十二道工序”之說,主要是講其生產工藝複雜。如以現代生產工序劃分,鈞瓷生產一般需要經過原材料加工、造型設計、制模、成形、素燒、釉燒、檢選七大工序。鈞瓷生產工序多,燒製不易。從選料到燒成產品,其間要經過數十道生產工序,無論哪道工序稍有不慎,即便是小小的差錯也會造成前功盡棄,這也是鈞瓷珍品率極低的原因。鈞窯傑出的工藝成就,是在科學配好胎、釉的基礎上,燒成過程中合理的控制火焰氣氛的變化,利用氧化和還原氣氛,由同樣的釉料釉色而成為深淺不一的窯變色彩。

鈞瓷到底經歷了什麼,竟可以“入窯一色,出窯萬彩”?

釉燒

鈞窯傑出的工藝成就,是在科學配好胎、釉的基礎上,燒成過程中合理的控制火焰氣氛的變化,利用氧化和還原氣氛,由同樣的釉料釉色而成為深淺不一的窯變色彩。

鈞瓷是兩次燒製成型的,先經歷素燒然後再釉燒,由常溫加熱到高溫,再由高溫冷卻到常溫的一個過程,溫度的變化使胎體發生了一系列的物理化學變化,如脫水,氧化,還原,分解,化合,融合,再結晶等。在這個過程中,胎體不斷的發生著變化,最終達到所需理想的指標。

鈞瓷到底經歷了什麼,竟可以“入窯一色,出窯萬彩”?

碗約“一人食雙人套”鈞瓷餐器

在泥坯做好晾乾以後,要進行第一次燒製,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素燒,素燒是經過900度左右的溫度,在氧化煙中燒製的過程。素燒過呢,坯體吸水率與硬度就會變大,水分也會蒸發,這樣再釉燒的過程中將會降低殘次品的幾率,不容易出現脫釉,缺釉的問題;素燒過後,會對素胎進行一次篩選,像有裂紋的,棕眼的,炸裂的等不合格產品,都要除去,這就大大增大了釉燒的成品率。

鈞瓷到底經歷了什麼,竟可以“入窯一色,出窯萬彩”?

9kiln九窯傳承,鈞瓷茶具

在素燒過以後,經過挑選,把完整的作品開始上釉,上過釉以後晾乾,然後再裝窯進行第二次燒製,在經過1300度左右的高溫燒製出來,這樣燒出來才是完整的瓷器。高溫下的坯體容易變形,而且,鈞瓷的釉燒過程對氣氛的變化比較敏感,在工藝上很難控制,這也不是人為可以控制的,所以素有“十窯九不成”的說法。窯內氣氛、氣溫稍有變化,就有可能使窯內不同區域的產品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窯變就會不一樣,因此鈞瓷有“鈞瓷無對,窯變無雙”。在鈞瓷復興恢復生產的階段,工人和技術人員對鈞瓷的燒成作了大量研究與調查,總結出來不少的新經驗,經過改進研究不但提高了燒成率和成色率,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鈞瓷到底經歷了什麼,竟可以“入窯一色,出窯萬彩”?

九窯傳承陶瓷香薰爐

張愛玲說過:卑微到塵埃裡,然後開出花來。最原始的胎土,手工的製作,在火的催化下,呈現了千變萬化的美麗,完全是崇尚自然的精神產物,然後開出了最美麗的花。我想這正是鈞瓷的寫照吧。

鈞瓷到底經歷了什麼,竟可以“入窯一色,出窯萬彩”?

鈞瓷到底經歷了什麼,竟可以“入窯一色,出窯萬彩”?

碗約商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