鎧甲並不能有效地抵禦刀劍,為何中國古代軍人打仗時還穿著鎧甲?

Mis梁

拜那些粗製濫造的影視作品所賜,普通人對鎧甲的防禦力缺乏足夠的認識,竟然還認為鎧甲擋不住刀劍?

這裡就說一下鎖甲、鱗甲、板甲這三種主要鎧甲的防禦力!

鎖子甲也稱為鍊甲。從目前確定的考古證據來看,公元前七世紀至公元前三世紀生活在黑海北岸的古代斯基泰人 ( Scythians ) ,應該是鎖子甲最早的發明者。不過西方社會一般卻認為,是歐洲古代鐵器時代的凱爾特人 ( Celts ) 首先發明瞭這種鎧甲。

無論孰是孰非,都說明了鎖子甲是人類發明的最古老的金屬鎧甲之一。鎖子甲一般由鐵絲或鐵環套扣綴合成衣狀,每環與另幾個環相套扣,形如網鎖。鎖子甲的防護能力與環本身和封口的強度、環的大小、環的編織密度,環的粗細有關。當然,編織的越密集防護能力就越好。

歐洲在古羅馬帝國時期已開始較多地使用鎖子甲,到公元十一世紀,它已成為歐洲戰場上占主導地位的鎧甲形制。不論在阿拉伯還是在歐洲,我們從考古發現和繪畫,文書乃至現代電影中都能頻頻看到鎖子甲的身影。尤其是十字軍東征時,十字軍戰士與裝備鎖子甲的薩拉丁親衛們都是裝備著鎖子甲。

鎖子甲在中國古代又稱環鎖鎧。最早見於三國時期曹植於曹操逝世後上送魏文帝曹丕的《先帝賜臣鎧表》。其中寫道:" 先帝賜臣鎧,黑光、明光各一領,環鎖鎧一領,馬鎧一領,今代以昇平,兵革無事,乞悉以付鎧曹自理。" 可見早在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鎖子甲就已經傳入中國。唐代還將鎖子甲列為 13 種甲制之一,在明代和清代時期我國依然使用鎖子甲。清代的紫光閣功臣像中就有大量穿著鎖子甲的武將畫像。

由於鎖子甲特別的製作方法,使它具有了近似布帛的柔軟效果,從而使穿著者肢體活動受限很小,而且透氣性好,穿著相對要涼快一些。鎖子甲的諸多優點決定了它沿用的時間長,傳播的比較廣。

說了這麼多,但是鎖子甲的防禦力又如何呢?我們首先看一下古籍中的記載。《晉書 . 呂光載記》描述此類鎧甲 " 鎧如環鎖 , 射不可入。"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鎖子甲至少對箭矢的防禦力是有的。

現在市面上依然有賣鎖子甲編織方式的鋼環防割手套,所以鎖子甲對於切割類攻擊的防禦能力顯然也毋庸置疑。要知道的是,現代的軟質防彈衣大都不防刺,那麼鎖子甲的結構是否能防禦刺擊呢?有人自制鎖甲並且用三稜刮刀捅刺測試過。三稜刮刀作為刮削金屬所用,硬度是很高的。三稜結構在古代又稱之為三稜破甲錐。號稱破甲。那麼我們看看結果如何。

可以看到,三稜刮刀的捅刺鎖甲也是可以防禦住的,所以鎖甲對刺擊的防禦力也是比較好的。當然,鎖甲由於比較柔軟不妨礙活動,對鈍擊幾乎沒有防禦力。所以鎖甲下面是要穿襯襖來打底的,中世紀裡面甚至會穿皮甲來打底。14 世紀以後,為了提高鎖子甲的防禦力,在胸、臂和腿等容易受到攻擊的部分,增加了鋼鐵板金護甲。這些護甲成為日後盛行歐洲的板金鎧甲的前身。

鱗甲可以算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一種鎧甲了。鱗甲的出現很早,而且古代文明廣泛出現。這大概由於古人通過觀察帶有鱗片的動物從而獲得靈感,加上鱗甲製作相對簡單,於是大多數的古代文明都不約而同的發明了鱗甲。因此在古代各文明國度的軍隊中,都有鱗甲的出現。就連多穿亞麻制護甲的埃及、亞述等國的士兵,亦不排斥鱗甲。但這也導致究竟鱗甲最早是什麼文明發明的已經不可考了。

中國春秋戰國時期,逐漸出現一種因以長方形甲片為主的甲冑。因該類甲片形似書札,所以又稱“札甲”。由該類甲片構成的甲被統稱為札甲。札甲從結構和防禦力上來看,和鱗甲非常接近,所以也可以認為是一種變形的鱗甲。

鱗甲相對於鎖甲來說,對鈍擊的防禦力顯然更好。鱗甲由於甲片大多有弧度,以及獨特的排列方式,一般來說可以向一個方向輕鬆彎折甚至捲起來,但是另一個方向可彎折角度就比較小。這樣其在對抗鈍擊的時候,顯然比鎖甲的防禦力更高。但是因為有一定的形變,同樣需要軟緩衝。

傳統的鱗甲,甚至於札甲,在東西方則出現了軟緩衝的不同穿著方式。西方的鱗甲大多是在一件串好的鱗甲裡面,穿著如同厚的棉襖一般的武裝衣。其好處是盔甲製作更簡單,只需要批量生產出甲片找人串起來即可。缺點自然是厚棉襖般的武裝衣顯然比較熱,而且對關節部位活動也有一點影響,穿脫起來比較費事。當然這種直接穿厚的緩衝衣物的結構,在中國的札甲中也有出現。

最後,在中國明代和清代比較流行的布面甲,則是選擇把軟緩衝放在外面,而甲片則放在內側。從甲片的結構來看,也可以算是鱗甲。其具體的製作方法是將採摘的棉花打溼,反覆拍打,做成很薄的棉片,把多張這樣的棉片綴成很厚很實的棉布,兩層棉布之間是鐵甲,內外用銅釘固定。這種布面甲製作相對容易,且不像一些重型鎧甲一般需要量身定做,方便大批量生產。其對早期火器有很強的防護力。另外,對於鱗片類的甲冑來說,一大缺點是容易讓武器滑入甲片接縫、刺傷人體。布面甲提供的摩擦力可以減少這一缺陷。直接把鐵片釘在布上,也比用繩子穿起來更不容易損壞,而且相對較輕。

▲布面甲

國外還曾對札甲做過各種測試。比如匈牙利人嘗試復原的5至6世紀阿瓦爾人和匈人的札甲,然後用9mm魯格手槍對札甲進行了射擊。其結果是雖然甲片損壞,但是子彈不能穿透札甲。這意味著,受札甲保護的人,被手槍擊中,雖然盔甲有損壞但是並不會死。

既然連手槍都無法穿透鱗甲,那麼箭矢顯然也難以穿透。其對於刀劍類的劈砍顯然更不在話下。甚至於長槍的刺擊也會比較難以傷害到穿甲的人。所以,鱗甲類、特別是札甲類的鐵甲在戰場上是相當有防禦力的,更不可能出現在影視劇中那種一刀揮去,砍中鐵甲就立刻飆血倒地的情況。

說到板甲,大部分人都會浮現出一個穿得嚴嚴實實、彷彿鐵罐頭一般的歐洲騎士形象。而且在很多人印象中,板甲都是歐洲中世紀的騎士在穿。但實際上,板甲出現的時代相當晚,在14世紀以前,西歐鐵甲是以鎖子甲為主,鱗甲、札甲為輔。傳統意義上的板甲雛形是14世紀初出現於西歐的鐵胸半身板。同一世紀末,米蘭的鎧甲工匠們率先嚐試用鋼板製造出整體的鐵手套、護臂、護腿和大型的護心鏡;但是這些東西並不是作為單純的鎧甲來穿著,而是作為鎖甲和鱗甲、札甲的加強部件,靠皮帶固定在鎧甲的四肢上的。真正意義上的板甲實際上是在文藝復興時期。科學指引下的冶金技術發展後,出現了高爐冶鐵,以及水力鍛機,這使得15世紀板甲開始成型,並獲得飛速發展。而在沒有水力鍛機的時代,僅靠人力鍛造製作一套板甲的造價和工期成本,根本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負擔得起大量裝備。

那麼這種板甲的防禦力到底有多強?有人認為,除了錘類鈍器,都傷不了板甲。同時,關於錘類可破重甲,可以算是一個很普遍的認知。但實際上,板甲的防禦力已經強到普通的常規錘類對穿著板甲的戰士傷害已經十分有限了!

其實,與鱗甲一樣,板甲也不是直接套在身上一個鐵殼子就完事的。在穿著板甲前,戰士裡面也要穿厚棉襖一般的武裝衣,作為軟質緩衝。武裝衣上也有各種綁帶和開口,來固定板件的各個部件。這就導致全身板甲一個人很難順利穿脫,以前的騎士們必須在扈從的幫助下才能順利穿好全身板甲。武裝衣作為軟緩衝,可以吸收很大一部分衝擊的。並且在頭盔、軀幹這樣的要害部位,板甲都是留有很大一部分空腔結構。

比如以胸甲為例:

胸甲為整塊的鐵板,同時做成凸起狀,以便在鐵板和胸腹之間留出一段空腔。當板甲的胸甲受到攻擊時,首先在外力下,受攻擊位置鋼板開始發生形變。同時,一部分力通過胸甲在人體兩肩的受力點,傳遞到了人體。之後形變擴大,因為是大片鋼板,所以有很大餘地來變形。同時因為和人體之間有空腔,所以不怕要害部位受到太大沖擊,更多能量也能被吸收。而隨著胸甲被壓到人身上,肩部、腰、腹等多個部位都開始受力。這樣一來大塊板甲變形會吸收極多能量,二來剩餘能量被人體多個部位共同分擔,因而鈍擊產生的傷害被降到了最低。

▲英國倫敦華萊士收藏館的藏品,產自意大利北部,年代大約是1550年的一把頁錘,長65.5cm,重1.5kg

所以,錘子可以在盔甲上砸出一個坑,但是那個坑的深度根本連武裝衣都沒有碰到。更談不上傷害到穿著板甲的戰士。並且無論歐洲還是中國,單手錘的重量其實都差不太多,一般都不會超過1.5kg。

▲這是一把國內私人收藏的一把明代金瓜錘,重僅1kg

這樣的單手錘,其實對板甲的傷害並不大。想一擊破甲其實完全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我們再看一張圖,這是歐洲Historical Medieval Battle中世紀格鬥,簡稱HMB ,世界錦標賽 Battle of the Nations中選手穿著板甲手持金屬武器進行對抗。

從上圖中可以看到,畫面中兩名選手的頭盔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凹陷,已經變得凹凸不平了,但是依然毫無影響的繼續對抗戰鬥。所以板甲對於鈍擊的防禦力其實是很強的。除非碰到中國傳統的鋼鞭、鋼鐧這類超重型鈍器,或者瑞士人的重型斧槍,只是單手錘的話,根本傷害不了穿著板甲的戰士。

另外,再看看板甲的造型。上圖中的板甲頭部面甲和胸甲都被設計成大角度的傾斜凸起樣式,這樣無論是箭矢還是早期火槍所發射的彈丸,打在上面都很容易被滑著彈開,甚至無需板甲形變來吸收動能。所以板甲對於遠程武器的防禦力是非常優秀的。


簡單一句話,要是鎧甲防禦不了普通冷兵器的攻擊,那東西又重又貴,誰愛穿?


冷兵器研究所

你這問的,如果鎧甲沒有有效地防禦刀劍,那幾千年下來鎧甲早就被淘汰了,那麼也不會在戰場上使用幾千年。這就跟頭盔一樣,雖然不能擋子彈,起碼能防禦破碎彈片之類。這是一樣的道理。

鎧甲既然能夠使用幾千年,自然有它存在感道理。在古代戰爭中,一旦被冷兵器打中,至少能夠抵消部分的力量,對於士兵的傷亡那可是大大的減少。你可以想象一下,一支沒有盔甲的軍隊和一支武裝到牙齒的軍隊交戰,排除其他因素,孰勝孰敗,一眼就就能知道。不過不管是什麼盔甲,都有它的優缺點,盔甲比較笨重,行動起來會受到影響。



但你要說盔甲是否真能夠擋住刀槍,那不可能,只能起到緩衝作用,就跟現在的防彈衣一樣,它也不是真正能抵擋子彈。所以被影視劇給迷惑了,那都是藝術加工。另外並不是所有的士兵都有條件穿得起盔甲,生產力跟不上。而不同的盔甲造價和防護效果也有極大的差距,比如將領所穿的盔甲,對於弓箭具有較好的防禦力,而士兵一般就是皮甲、棉甲之類的,有的甚至都沒得穿。


可是隨著火槍的誕生和發展,熱武器的不斷出現,盔甲也就失去它的作用,徹底成為收藏或者是文物,退出了歷史舞臺。


青史回聲

鎧甲是可以一定程度上抵擋刀劍的,普通的劈砍很難有效地穿透鎧甲造成傷害,只是隨著火器的發展,鎧甲才漸漸失去了它的意義。

中國鎧甲的發展是從皮製材料逐漸進化到鋼鐵盔甲,皮製為“甲”,鐵製為“鎧”。秦以前是皮甲,秦漢以後逐漸發展出了札甲、板甲、棉甲等工藝複雜,製作精良,防禦力驚人的鎧甲。據傳,漢代甲士面對匈奴可以做到“以一敵五”,所以才有當初匈奴倉惶逃竄的情景。

札甲的防禦力源自其重疊的結構設計,在被武器攻擊之時,接觸到不一定只是一層甲片,可能是兩層甚至多層甲片。並且甲片在運動過程中還會將動能傳給周圍的甲片,最終動能被分散吸收,無法穿透甲片。比如現代人復原的札甲,在遭到箭矢射擊時,會將箭矢彈開。其唯一的防禦弱點為連接甲片的皮繩。我們經常聽到的鎖子甲和魚鱗甲就是典型代表。




真正的鎧甲是古代精銳部隊和將軍才有資格穿戴的,一套完整的鎧甲,平均在50斤左右,需要別人輔助才能穿上,足夠應對一般的流矢和刀砍,影視劇裡那些古代名將身中數箭還能繼續作戰也是因為鎧甲的原因。

所以說,鎧甲是有防禦效果的,但絕對不是無敵的,畢竟被砍上100刀的衝擊力也足夠受內傷的了。


專業輔助人機

不知題主從哪看的資料?一樣東西,如果沒有用處,肯定會消失的。怎麼可能傳承至近現代。

先說中國的。最後清朝號稱無敵天下的八旗軍隊,身上穿的是棉甲,


從外邊上看,這不就是花棉襖嘛!!其實,它外面是布,裡面是鐵甲,外軟內硬。不用說刀劍,甚至當時火器的子彈都可以抵禦(火器不同於弓箭的最大特點就是他的硬殺傷非常大,但持續力不足,如果是先穿軟再穿硬,子彈就很難穿過

上圖為宋朝的步人甲,宋朝時身著步人甲的重步兵手持長柄武器組成嚴密的步兵方陣可以有效的抵抗騎兵的衝擊(在沒有機械出現之前,騎兵就是勝利的代表,利用人馬結合的重力和馬帶來的慣性加持的力量,往往步兵根本抵擋不了),

中國還有一種特殊的鎧甲叫藤甲,取材於僅在西南蠻荒之地生長的野生藤,還需要用桐油進行數次處理。動性良好,又能抵禦刀劍。

同時,值得一提的事中世紀歐洲的重甲騎兵,(渾身上下被鐵板包圍)這種騎兵當時天下無敵,上馬都需要兩個人扶上去。相當於現在的坦克一樣,他就是站在那不動,任你砍,都能把你活活累死。(不過碰上了蒙古騎兵這種遊騎兵,算是倒了八輩子血黴,幾乎身上不穿甲,靠的是快速穿插。我的弓箭射不死你,我可以射倒你的馬,馬倒了你自己又都爬不起來。乖乖的躺地上受死吧。)


李小進141401319

古代中西方不論哪個國家,鎧甲都是能有效抵擋刀劍攻擊的,不要被影視劇給忽悠了。

影視劇裡面對穿盔甲的敵人總能一刀一個如砍瓜切菜般是為了視覺效應,否則大俠砍半天小兵屁事沒有,還看毛線。

就拿古代希臘來說好了,當時希臘地區流行重裝步兵,一套盔甲武器盾牌的錢能買很多頭牛,所以,當時的希臘社會只有富人才能做重裝步兵,窮人只能裝備一塊盾牌穿個袍子做輕步兵,奴隸甚至只能拿塊破布裹石頭丟當投石兵。

同樣的在中國,無論是夏商周還是春秋戰國時的貴族武士還是平民組成組成的國人甲士,都要自己花錢買武器盔甲從軍,而且價值不菲,你說花大錢用來保命的東西卻不如一張紙,換做是你,你幹嘛?

再說了,古代冷兵器戰爭直接戰死的一般不超過兩成,大多是陣型被打崩後逃跑自相踐踏而死,又或者被敵人追擊後被殺死,累死的。

到了隋唐以後,戰爭頻繁,也更慘烈,作戰距離更遠(北到今天俄羅斯西伯利亞,南到越南,西到今天中亞的幾個斯坦國家。東到現在的棒子國)盔甲作為軍需品消耗量大以及生產不易,所以下令私人不得擁有收藏,更不的陪葬,違者以謀反罪處理,隋文帝的太子因為私藏一副盔甲就被擼了,可見私藏盔甲的罪名有多大,隋唐以後的盔甲很少有出土的,所以千萬不要以為盔甲真的沒有用。


一路都靠浪

古代的鎧甲雖然不是堡壘,但是對箭矢一般可以防範,這個代表就是宋朝的步人甲,而且刀劍的砍劈也能有一定的防範。唯一比較薄弱的就是對長矛之類戳刺武器的防範。

所以裝備鎧甲對減少傷亡還是有很大作用的,但是任何防護也不可能有效的杜絕傷害,即使現代坦克也不是無敵的。


百舸爭流的舸

鎧甲要是擋不住刀劍,那還要釘頭錘、狼牙棒這樣的重武器幹嘛。


星空之下

前面幾位都講了,且不說那大宋步人甲(全重四十公斤多),單是明軍(步人甲)簡化版的山文鎧,站著讓你砍(重鈍兵器除外),兵器斷了人沒事你信不?

還需要多說嗎?實際上,戰陣之上死亡的重甲步兵大多數都是下半身先受攻擊,以盾頂住以刀斧攻擊鎧甲防護不到的部位下手,明白?

當然了,碰到訓練有素的長槍十步衝刺的話,一般也懸,就看個人戰力了,這沒啥好說的,沒有絕對無敵的兵種

多副鎧甲多條命,相信我,不要相信電視劇。一百甲士可以屠戮一千布衣,包括大俠之類的


不戒大師1

中國古代人穿鎧甲打仗,那時候的鎧甲是用金屬製造的。當時作戰挑選的必須是身強力壯勇士才能佩戴充當先鋒去打仗的,否則一般人累死他也穿不起來,還有搶,刀,劍,斤兩也是不一般。當然士兵的鎧甲和先鋒勇士的一樣不一樣這個我說不了。刀劍一樣不一樣我也無從說起。


倩籟

鎧甲最主要是防弓箭的,因為古代弓箭傷害和對己方士氣打擊最大。至於常見進程武器,打個比方,不穿鎧甲一刀你就失去戰鬥力倒下了,你就死定了,但是有鎧甲最多砍傷,你還能反擊,就相當於多了條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