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有存款350萬,有房有車,已經40歲了,一個女兒,可不可以光理財不用上班?

星月夢想1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董巖:

個人認為40歲以後人的時間還很長,不建議在家理財不上班。原因如下:

第一、350萬雖然不是小數目,但是也不多。每年只靠理財的收益生活現今階段的確不成問題,但是您的個人資產將不會有很大的增長。

第二、未來理財政策的不可預測性,2018年4月出來了新的資管新規,2020年以後理財產品將實現份額化,而且將打破剛兌。意思就是以後理財產品不再由銀行承諾兌付預期收益,理財是投資行為也是可能賠錢的。那麼您單靠理財,是不是就有點風險太大了點。

第三、貨幣貶值因素。上世紀80年代萬元戶很讓人羨慕,上世紀90年代有10萬元的家庭存款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進入新世紀頭10年百萬級別就可以稱得上百萬富翁,那麼現在呢?百萬級別也只能算是中產。每年貨幣都會由於通貨膨脹和貨幣增發變的越來越不值錢,如果您不在去工作產生新的資產而吃老本是很危險的。

所以40歲因為手裡有幾百萬就放棄了奮鬥是很危險的想法,我們只能不斷的努力在這個社會上才能不被淘汰。


首席投資官

存款350萬元,確實不少。如果已經有房有車,那麼就無需考慮到供房供車的煩惱。至於工作賺錢方面,則在於自己的人生寄託。換言之,如果自己沒有其他的壓力,但需要通過工作尋找自己的寄託與樂趣,那麼可以尋找一些比較積極、比較熱愛的工作來鍛鍊自己。與此同時,還可以選擇有針對性的創業,通過創業尋找自己的人生價值。不過,因為已經有了一個女兒,有時候更需要把時間用在孩子身上,而隨著女兒的長大,隨之而至的,則是教育費用、培訓費用等,而這龐大的費用還是不可小覷。由此可見,如果更專注於女兒的教育,可以利用350萬的資金靈活理財。

在實際情況下,350萬元可以通過比較穩健的理財方式實現較好的保值增值。其中,如果按照最保守的理財方式,把資金投放至貨幣基金或儲蓄國債,大概年化利率4%左右,一年下來大概14萬左右,摺合一個月1.2萬左右,估計在一線城市的生活還是比較勉強,而二三線城市會比較舒適。如果把投資策略改變一下,或通過靈活配置,如40%貨幣基金、30%短期銀行理財、20%股票型基金、ETF、10%P2P,那麼年化收益率有望一下子提升至6%左右,而一年下來,就大概有21萬左右的理財收益,摺合每個月1.75萬左右,這就可以較好提升生活的質量了。如果在平時空閒的時間裡,再做一下兼職或增加額外收入,估計會產生更好的效果。


郭施亮


sandyq1

人生苦短,想休息為啥不可以?

350存款,不算高也不算低,暫時休息一兩年沒啥不好的。

350萬僅僅理財,每年也能達到20萬左右的收入了,普通家庭基本夠花銷。

趁著年輕出去走走看看,滿世界轉轉,詩和遠方不應該僅僅存在電視電影電腦裡吧?世界有多大是靠雙腳丈量出來的。

但不能否認其他人回答的……以現在RMB的貶值速度來看,你這個錢再過十年可能也就是個普通水準。除非你有特別好的理財方式,能保證追上通貨膨脹。基金、股票、貴金屬、房產,適當配置。個人感覺房產現在風險大於機遇了,只能做適當配置。甚至國外房產可能都比國內房產靠譜。講真你這點兒錢,如果考慮房產配置的話,真是一撒手就沒了,還是好好上班吧。如果想不上班,就做理財。

創業就算了,不知道你這錢是不是創業得來的,現在的創業風險係數不必股票強多少。這個想必這幾年新創業的人深有體會,不多說了,都是淚。

人生再機會很多,但假期不多,上班上膩歪了,就給自己放個假吧。出去看不一樣的風景,同時也是給自己補給,為自己充充電。

以上~


第一房車

只談三百五十萬的存款也不算多!你投資理財年化收益率也就是二十萬,如果你的錢是房地產開發賠付款,或是繼承遺產,我建議你還是該上班上班,在業餘時間充充電,拿出20%投資黃金期貨,50%購買銀行理財產品,15%投資股市,10%靈活資金,5%加上你的工資用於生活開支,供女兒上學!

如果你想把資金利益最大化,風險也大,放在小額貸款公司,一分五釐的利息三百五十萬,一萬元一年就是一千八百元,三百萬一年五十四萬!這是打工皇帝也達不到滴!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財在!你理財,財沒了!你三百五十萬用於投資實體,這點錢真的不算多,如果沒有經驗和銷售管理的基礎用不了多長時間你的錢就會沉進去,身邊很多這樣的例子!經商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如果這350萬是通過你的努力拼搏,那麼你是一個成功人士,這才是你的起點。繼續努力三五年後你就是千萬富翁。



昝玉山

這個問題其實挺複雜,主要涉及到你對生活品質的需求和未來生活規劃,每個人的情況不同結果肯定不同,但站在理財的角度來看,其實是說如何能讓財務性收入大於工資收入,相對實現財務更為自由的目的。

投資理財無疑是可以實現更大程度上的財務自由的。那麼我們該如何理財呢?


1、單一方式風險大,組合理財更靠譜

這裡面首先需要考慮到未來生活中可能面臨的問題,一是現金流、未來生活保障、子女教育發展等問題。單一的理財方式會導致理財收益過低或者風險過大,遇到市場波動時對自己的影響較大。

如銀行理財,現在大部分的收益都在5%,如果想要每月收益達到10000收益來說,要求本金需要達到2400000元,佔了近70%資本,但考慮到通脹率、子女教育開銷的成長,其實承受力就被降低了。如果單一股票等高風險的風險,就更容易導致一朝回到解放前,風險承擔能力不高。


2、結合資深抗風險能力,配置理財方式

我們還是以現在的收益率來算,綜合日常生活和孩子教育發展來說,以銀行理財、固收類產品現在5%收益來算,投入350萬其中的一半進去,基本能實現每月8000元的收益。

以現在P2P產品等積極激進型產品,相對安全的7.5%的收益,實現固收類同等收益至於要128萬,比一般理財產品少了70萬的資金投入成本。剩下的錢投入股票,也只有是30萬左右,在市場行情好的時候是完全能實現以上兩類理財的收益,在市場行情不好的時候,損失相對也較小,前兩種的收益相對能cover掉大多數損失,對自己的生活和資產影響較小。

總的來說,還是那句話“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在理財的時候,一定注意風險的配置問題。

  • 風險低收益穩定項目,來兜底:可以選擇貨幣基金、銀行理財產品等。

  • 積極激進,風險適中,來做增量:可以選擇P2P等。

  • 收益最大化爭取,衝收益量:可以選擇股票、對沖基金等。



不過以上都會要求我們對理財有一定深度的認知,在準備用理財實現工作自由之前一定要做好理財知識儲備和功課,選擇專業大平臺,切勿盲目逐利。



度小滿金融

350萬放在銀行,以一年為例,看著這些產品的收益如何?

活期:利率0.3%,一年利息1.05萬元。

定期:利率1.75%,一年利息6.125萬元

大額存款:利率2%,一年利息7萬元。

理財產品有兩大類,保本理財和非保本理產品。理財產品有5個風險等級,等級越高風險越大。

R1級:保本保固定收益產品,利率在3.2%-3.5%左右,一年收益11.2萬元。最低風險。100%保本保息。

R2級:保本浮動收益產品,利率在3.5%-4%左右,一年收益12.25萬元。較低風險,100%保本,99.8%能達到預期收益。

R3級:非保本浮動收益產品,利率在4%-5.5%左右,一年收益14萬元。適中風險,90%-95%左右能達到預期收益。

R4級:非保本浮動收益產品,利率在5.5%-6.5%左右,一年收益19.25萬元。較高風險,80%-85%左右能達到預期收益。

R5級:非保本浮動收益產品,利率在6.5%-7.5%左右,一年收益22.75萬元。最高風險,65%-70%左右能達到預期收益。

銀行還有為保險、證券、基金等公司代銷的產品,不過風險會更大,保險期限比較長,中間不能贖回,收益能達到10%以上。基金產品是掛鉤股票型、股票混合型等產品,預期收益最低也在15%以上,但是風險伴隨著收益,就看你如何把控風險了。





金融老油條

不可以。

我可以非常明確地告訴題主,如果你有這個想法,你的人生基本上就毀了。

以上是非常情緒化的說法。接下來咱們冷靜客觀地分析分析。



現在有350萬元存款,可以用於投資理財。不知道題主的財商如何,理財能夠達到什麼收益率水平。

通過提問題顯示的基本信息,題主有了350萬元,只是放在銀行,可以想象題主打理財產的能力,應該說水平不高,估計收益率不超過5%。

按照5%的收益率水平,並且長期保持穩定。假設題主打算到80歲時把錢全部花光,那麼每年可以花費的額度平均為20.39萬元;如果到90歲花光,每年的花費額度為19.17萬元;如果到100歲,每年可以花18.48萬元……

在此,我們要問一問題主,每年18~20萬塊錢,能夠滿足一個一線城市家庭比較體面的生活嗎?房子、車子需要維護,孩子需要撫養教育和支持,老人需要贍養,自己也要養老,醫療問題……自己覺得能夠嗎?

而且社會在進步,生活水平在提高,需要花費的錢也會越來越多。就目前題主的財富水平和理財能力,估計想舒舒服服地過好下半生,資本還不太充足。



再說啦,光理財,誰能確保只贏不虧呢?一個人光理財,基本上就與這個社會脫鉤了。光理財那是專門機構做的事,管理的資產都是以億為單位計算,收益率一般也是高於個人理財水平的。一個人拿三五百萬去專門理財,規模量級還不夠,還不會有很好的規模效益,投入產出比還太低。

還有,世界上的那麼多富豪,為什麼沒有躺在金錢上享受呢?為什麼還是不斷地創新、奮鬥、折騰、找事幹?因為,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在不斷地做事中才能體現,長久的快樂在不斷地奮鬥中才能獲得。光躺著花錢,很容易讓人消極,讓人萎靡不振。

總之,我認為資產規模沒達到千萬量級的話,理財收益獲得的被動收入,只能作為主動收入的補充。一個人要想生活得充實而幸福,還是要靠自己去創造財富、掙取財富,不能依賴理財收益。




巴九言

本人情況與此高度類似。

1,地標,山東經濟發達的地級市。

2,年紀,73年生人。

3,女兒一枚,高二讀書。

4,價值180萬住房一套自住,價值60萬住房一套出租,價值50萬一套公寓出租。尚有40萬房貸未還,房租抵房貸,稍有盈餘。

5,買時35萬SUV一部。

6,兩口子上班一族,收入相對穩定。兩人加起來30出頭,各種保險齊全。

7,雙方父母均健康,年歲已長,無負擔。

8,總存也就330左右,4-5%左右的理財,實在不知還有什麼更高更妥貼的投資渠道。20左右的股票,稍有虧損,也不想多投。

9,日子就這麼不鹹不淡的過著,沒有激情,沒有目標,沒有方向。

10,我實在想象不出40多歲的人還能幹點什麼,已經習慣了每天掙眼就有幾百塊錢入賬的日子,不會、不敢、也不想真正的投個項目,自己做個小老闆。


梁大不大明白

不可以。

在我回答你之前我先來問一個問題,假如你在上海有六套房,每個月收租金可以達到10萬塊,那麼你還用不用上班呀?!

按照很多人的觀點,當然是不用了。


但是我會告訴你,不論是處於社會主義的國家,還是處於資本主義的國家,勞動都是第一生產力。

你這樣的想法是大多數中產階級都有的想法,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社會,任何一個制度都不允許有一群不上班、不勞動的人來坐享空成。

可能短時間內會允許,5到10年?10到15年?都有可能。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社會在不斷的進步的同時,制度也會不斷的完善。5到10年,可能是一個人一生當中非常短暫的時光,但是5到10年,社會制度的變化是非常大的。

這裡我再給你普及一個觀點:

時間是非常恐怖的東西,不論你經歷了什麼事情,只要你堅持18個月,18個月之後,它就會成為你的生活習慣。比如說你中獎了,你可能剛開始非常的興奮,興奮的睡不著覺,要出去唱歌跳舞,來表達自己心中的欣喜,比如說你斷了一條胳膊,你不想活了就想自殺,覺得自己是個廢人,活著也沒有什麼用,我告訴你,你都不需要這樣做,只要你忍18個月,不用多就18個月,你忍過18個月之後你就會發現,一切又會恢復到你從前的樣子,平平淡淡。中獎或者是斷胳膊這件事情於你而言,已經成為正常的事情。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你如果3到5年不上班,你就會適應這種狀況,而且不要說3到5年之後,社會制度萬一一變化,你手中的錢將不值錢或者你手中的房將不是房。

那麼這個時候最可悲的事情就來了,你已經適應了不上班的日子,然而社會制度逼迫的你不得不上班。那到時候你該怎麼辦呢?那時候真的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別的不說,就拿醫保來說,如果你現在不上班,你拿什麼來交醫保?而且這些政策隨時隨地都有可能會發生變化,一兩年內可能不會,但誰敢保證一二十年內不會呢?

你的壽命要遠遠不止只有20年,你可能會活到100歲,120歲,甚至200歲。到時候社會發展成什麼樣子還不好說呢。但是不論發展成什麼樣子,勞動都是第一生產力,不論你從事科技勞動,還是做一個送餐員。

所以收起你的那些不勞動的想法,這些想法,從觀點上就是錯誤的,目前它可能會讓你3到5年,甚至10到20年內不工作,但是不可能讓你永遠不工作,國家不允許,社會制度也不允許,基於於人類發展的這個角度也不允許。

關注我吧!一個從不寫灌水回答只深入簡出講道理的答主,只寫你看後一定會有收穫的回答,給你一個從不同視角得出來的答案。讓你看問題永遠比別人多高一個維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