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顧客當上帝”,就是商家犯下的最大錯誤!

這是我一次刻骨銘心的失敗!

在我的銷售生涯中,有一次刻骨銘心的失敗,那是在一次電腦銷售中。那天下午來了一位顧客,想要買我的電腦,我做了全面詳細的產品介紹。最後這位顧客表達了要購買的誠意,只提了一點小要求,能不能給他優惠一點?

經過幾輪糾纏,我請示了經理,給他做了一些優惠,然後他說明天會來付款,就這樣他走了;但是到了晚上,他給我來電話說,他是第一次買電腦,能不能再給他申請點贈品,其實那時候已經給了他最低的價格,並且已經給了一些贈品。但是他還是一再哀求。

我說我要跟經理請示,結果我跟經理說明了情況,經理又同意了多給他一些贈品,然後我給他回電話,他非常感謝,說明天上午就來付款。

第二天上午九點半,他的電話又來了,重新問了一遍整個電腦的情況,又確認了一遍贈品和最後的價格,跟我說他已經在銀行取了現金,現在就準備過來,過來之前讓我再做最後一次讓步!價格再壓低一些。我跟他說價格不能再低了,他說,我給你經理打電話。

就這樣過了 10 分鐘,經理的電話來了,同意在價格上再做一次讓步(這是我印象中成交價最低的一次)。

不管怎麼樣,總算是成交了,我等著他來付錢,結果他來的時候,已經過了 11 點半了,還帶著兩個朋友來,他來到之後並沒有馬上付款,而是讓我再把情況跟他朋友們介紹一遍,我又傻傻地介紹了 10 分鐘,結果他朋友來了一句“我們先看看別的品牌”。

然後他們離開了我的櫃檯,我本以為我給了他最好的價格,最多的贈品,又做了這麼周到服務,他們去轉一圈走個形式,也就回來了,萬萬沒想到,當他轉到第三個品牌的時候,他的朋友一句話“這臺電腦不錯”,接下來不到五分鐘的時間,他們付款買了另外一個品牌!

我當時感覺一盆冷水從頭頂澆下來,我真的不敢相信為什麼我用心服務的顧客,一再給他爭取優惠價格和超值贈品的顧客,當他踢開你的時候會那麼毫不費力,當天中午,沒吃午飯,找了個沒人的角落靜靜地坐了一個小時。

從那次之後,我開始重新反思“要用心服務顧客”這句話。那時的我太天真,以為只要對顧客好,顧客就會感動,只要物美價廉,顧客就會選擇你。而事實上,你對顧客太好,卻很可能一再降低了自己的價值,你一味的降價,就是賠錢賣,顧客也會覺得,你“肯定還是有得賺”。

為什麼你永遠追不到美女?

假如你遇到一個心儀的單身美女,你發現自己對她很有感覺,然後你對她做了一番“表白”,期望跟她成為“關係更好的朋友”。這位女子,既沒有答應你,也沒有拒絕你,她淡淡地跟你說:

“這種事不能強求,要靠緣份的”,過了一會又跟你說“我怎麼知道你是真心的呢?我還不太瞭解你呢。”

以後的日子你就會使出渾身解數來討她的歡心,她告訴你她心情不好,你就陪她聊天;她說想吃什麼,你就顛屁顛地去給她買;

她說討厭什麼,你就按照她的喜好去改變;關鍵是她還時不時地跟你透露,最近又有哪個男的送她花,又有誰想請她吃飯…… 你認為你能夠追到她嗎?

我可以告訴你,你的幾率很小,因為你已經成了她的“奴才”,她對你有 100%的裁判權。什麼是“裁判權”?就是她有資格按照她的主觀來判定你的好壞,你自己的命運你自己不能掌控,她讓你生你就生,她讓你死你就死,

其實那個美女有時候就是你要拜訪的客戶,他永遠不拒絕你,也不跟你快速成交,他只會跟你說“如果你給我的價錢再低一些,加上你的服務很好的話,我就會考慮你們公司。”但是你永遠不知道她到底要你做到什麼程度。

以前看過一部電影,其中有一段是幾個財主“投標”買下一個青樓名妓的初夜。老鴇用了一個絕招,讓他們秘密拍賣,沒有人知道另外一個人要出價多少,這種競標之間的心理博弈,讓每個“投標者”都壓力巨大,而老鴇卻輕鬆自在。

你可能會以為,我先把價格報低一點,服務送的多一些,以後再慢慢漲價,但是現實的情況是,即便你已經報了最低價,你的客戶也不會說“你的價格這麼低呀,你還有利潤嗎?都是老朋友了,

你可以適當的漲一點啊。”對方只會告訴你“這就是最低價格了嗎?你到底有沒有誠意要跟我合作啊?你還可以給我增加什麼服務嗎?”你已經完全被對方吃定了。

你要知道自己是怎麼“死”的

其實你不管對任何人,只要你告訴他你很“需要”他,他的嘴臉立馬就會產生變化,只要你不“需要”他,他反而沒那麼牛。

問題是大多數的銷售人員,只認識到自己很“需要”顧客,“需要”顧客的錢;但是卻沒有認識到,其實顧客也“需要”你,“需要”你的產品和服務,去解決他的問題。

當你去拜訪客戶,你的第一句話說:“我是 xx 公司的,我有一個很好地產品要推薦給你”的時候,你其實已經在告訴顧客,你是因為“需要”他才來的。所以顧客很自然的就會認為:你雖然“需要我”,但是我不一定“需要”你,所以他就有了裁判權。

你一主動去追求,對方就看不到你的價值,以前很多老師都教你“顧客永遠是對的,顧客是上帝”,當我聽到這些話,就好像聽到“娛樂圈其實很健康,並沒有潛規則這回事”時的心情是一樣的。

當你認為“顧客永遠是對的”,你就會不斷地把“裁判權”交給你顧客,就好像你正在把自己的脖子上拴上一條鏈子,然後交到顧客的手裡,你就開始表演各種花樣,“討”顧客的喜歡,期望他能看到你賣力表演的份上,“可憐你”而給你成交。

我看到很多賣洗滌用品的,還要跑到客戶家裡去給人家刷鍋洗碗,這樣做下去的話,你會覺得他有價值嗎?答案是,完全沒有價值,請記住,奴才做的再好,還是奴才!就算你做對了 99 件事,只要做錯了 1 件,顧客還是會一腳把你踢開!可笑的是,很多競爭對手其實都在比賽,誰是顧客最好的奴才。

如何奪回自己的“裁判權”

1、首先你要從心裡明白,你跟顧客是平等的

你沒有必要習慣性地放低身價,顧客是人,你也是人。你有需求他也有需求,你來銷售並不是求他什麼。只是你有義務把一個很棒的解決他問題和困惑的方案提供給他,他願意採納最好,不聽就算了,要有這種心態,你就會輕鬆很多。

世界上三條腿的蛤蟆沒有,兩條腿的顧客遍地都是,地球上每天死那麼多人,都沒有影響人類的生活,區區一單生意,做不成又算得了什麼?

2、記住一句話,越是難得到,越是有價值

這句話適用於任何人。你不要無緣無故的去為顧客付出什麼。

當你要為顧客做一件事的時候,你也要同時要求他有行動才可以。

比如顧客跟你要一個贈品,你可千萬別隨口就答應,最好你是跟他說,這是給我們的會員準備的,要不你先 38 塊錢辦一張會員卡,我送你這個贈品,反正會員卡以後還可以享受優惠。花了 38塊錢的,比沒花錢的一定是更加認可你的價值。

3、你不要老是讓客戶來裁判你,你要試著去裁判客戶。

我以前有個學員做廣告公司的,他去談給客戶策劃活動,客戶就開始“裁判”他。客戶問他,我把錢給你,你能給我做出什麼效果?然後他就開始證明自己(記住,證明自己的人是沒有能量的),

結果每次都是他說了一堆,顧客丟給他一句話“我考慮一下,如果可以的話我給你打電話吧”。

後來他來了我的現場課程,學習了要“立威”的這個思路,回去之後跟客戶談話就完全變了。

客戶:“我把錢給你,你能給我做出什麼效果?”

學員:“我一年做幾十場大大小小的活動,說實話有的效果確實不怎麼好,不過我後來研究了一下活動效果好的商家,通常都具備幾個特點。”(這句話裡,就有我前面教你的“開場白技巧”和“入心”技巧)

客戶:“什麼特點”

學員:“第一、第二、第三”

緊接著他會跟上一句“王總,不知道你的店,現在具不具備做活動的條件。”

因為人的叛逆,自然地條件反射,通常這時候客戶就開始證明自己店的實力,當客戶一番證明以後,我的學員,似信非信地點點頭,說“要是你說的這個情況全部屬實的話,那麼我建議你做這場活動,要是你暫時不具備條件,就過一段時間再說”。

看出來了沒有,他現在已經奪回了裁判權,他讓顧客在他面前證明自己,自己只是做一個點評的人。所以他的成交率很快就實現了翻倍的增長。

4、你要注意,不要有規律地出牌

日本有位房屋中介公司的負責人,每天早上公司把他送到辦公樓下,服務生幫他打開車門,這位老總說聲“辛苦了”就遞給服務生 3000 日元小費。

但是隔天服務生稍有怠慢,老總什麼也沒說,沒給小費就上樓了。

隔天早上服務生對他更加客氣,90 度鞠躬,這天雖然給了小費,

但是後來他總是時給時不給,“給小費”變成了不定期的,朋友們說他個性善變,他對朋友們解釋說“如果每次都給,他就會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心裡對我的感謝也會從濃變淡,但是我時給時不給,他就會有所期待,每次我一到,服務生心裡會想,‘不知道這次會不會給小費?’因此就會特別賣力地為我做好每一次服務。”

你的顧客也是一樣,每次都是你付出,每次都給優惠,每次都有額外的服務,你的付出在顧客心裡就變成了理所當然。

那要怎麼做呢?你要讓顧客摸不透你的規律,有時顧客認為你不會給優惠,但是你給了;有時認為你會給,你也給了;有時認為你不會給,你確實沒給;有時覺得你應該給,但是你堅決不給。

朋友之間也是如此,請你吃飯你就去,每次都去的話,慢慢地別人就不尊重你了,有時你去,有時拒絕,有時說好朋友請你,結果你去搶先買單,你在朋友心中的位置才會立於不敗之地。

這一章節的內容雖然不多,卻關係到你能否真的具備“操控顧客”的能量,如果你不能把“施慈”和“立威”平衡的話,你就不能夠把所有技術的威力發揮出來。

假如你不懂得這個“裁判權”的遊戲,你不在談判中先搶到“裁判權”,那麼你的顧客就會用“裁判權”來刁難你,這是一個零和遊戲,不是你贏就是你輸,你一不小心掉進這個陷阱你就成了別人的奴才。

如果說,做銷售的不懂得把握裁判權,只能說還沒有摸到銷售的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