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後48小時內會有哪些變化?

搞笑哈哈樂

通常在確定死亡後,人體出現的一系列變化統稱為屍體現象。24小時內的變化稱為早期屍體現象,超過則稱之為晚期屍體現象。雖然這個內容聽起來有些毛骨悚然,但是對刑偵、法醫學及醫學均有很大意義。

屍體現象是一系列的變化,可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變化。大致有如下幾種典型改變:

發生在24小時內的有:

1.屍體發白

當人死後,在重力作用下,血液往身體低處沉積,此時屍體看起來蒼白,就像是我們看到恐怖片中的殭屍臉類似,但是多見於正常死亡。一些非正常死亡者,例如肝病黃疸患者、中毒,以及窒息而死者顏面部會有出血點等。

2.肌肉遲緩

這是影視劇中很經典的一幕了,若是要表達一個人死了,多半會在其講完臺詞後給一個手臂垂下的特寫,這就是人體最早出現的屍體現象了。此時,人體肌張力全無,全身肌肉鬆弛,可表現為關節肢體無自主活動、面無表情、口目微張等,還會出現二便自遺。

3. 屍僵

人死後會變僵變硬,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常識,在肌肉遲緩階段過後(1-2小時後),會開始出現屍僵現象,屍體會固定於某個姿勢,外力難以改變其狀態;如果突出體表的部位與異物接觸,如帶有特殊形態花紋的物體,屍體的接觸面上便可見到相應的壓痕。此時移動屍體,例如謀殺案中殺人後移屍,改變作案環境,這些痕跡也是不容易消失的,會給法醫勘驗現場、解剖屍體及刑偵案件的偵破提供很大幫助。

4. 屍體冷卻

正常人體溫多維持在37℃左右,之所以可以保證體溫恆定在這個範圍主要依靠我們機體不斷的的新陳代謝,產生熱量,才能保證產熱與散熱動態平衡。人在死亡後,機體停止新陳代謝,不再產熱,只有散熱,所以屍體溫度會逐漸下降,直至與室溫相當。屍溫下降的速度與死者所處的環境、空氣、年齡、死因、體型,甚至所穿衣物均有相關性,例如胖人比瘦人涼的慢,因為脂肪有保溫性能;陰涼地帶與炎熱的環境下屍體冷卻速度不同;老年人與幼兒比青壯年冷卻的快。但是,會有一些死者死後屍溫不降反升,這可能與患者生前所患疾病相關,大多為熱性病,伴有細菌感染者。

5. 屍斑

是指人死後在屍體的低垂部位皮膚上顯現的一些紫紅色斑塊。這是因為人死後血液循環停止,在重力的作用下沉積於屍體低垂部位,使得低垂位置的毛細血管充盈血液,透過皮膚呈現紫紅色斑塊,初期為小面積、點狀,後期可連成片狀。

此外,還可看到角膜渾濁、屍體乾燥、鞏膜黑斑、屍體自溶等。

超過24小時後屍體可出現腐敗現象,可聞及屍臭,看到屍體腹部膨脹,這與腐敗細菌分解組織,產生腐敗氣體,積於腸道有關。有些未產死去的孕婦會因為腹部氣體過多,腹壓過大,將胎兒擠壓出體外,就是俗稱的棺材產子。還可看到屍體上的腐敗綠斑,或是發現死者口鼻處有血水流出(並非死者有冤),腐敗嚴重者還可出現“巨人觀”等多種現象。

本期答主:張克慧,醫學碩士


生命召集令

說一說大腦方面的變化。


如果是心臟停止或者缺氧導致的死亡,大腦會失去血液和氧氣的供給,從而失去作為主要能量來源的葡萄糖。沒有葡萄糖代謝,大腦難以完成最基本的功能,不能保持體溫、維持消化,更別說行動、意識這些功能。但在大腦本身對氧氣的需求就很強烈,所以心臟停止跳動後,大腦會很快死亡。


失去氧氣供給後,

1分鐘內,就有腦細胞開始死亡;

3分鐘後,神經受損更嚴重,而且這種損失很可能持續下去;

5分鐘後,如果還沒有搶救,更大規模的神經損傷、甚至死亡即將來臨;

10分鐘後,大腦的損失已經不可逆轉;

15分鐘後,幾乎可以說腦死亡。

所以,即使之前沒有任何大腦損傷,要不了48小時,短短十幾分鍾內,即使人能神奇般地被搶救過來(心跳恢復),大腦也已經死亡了。

隨後,由於大腦含水、含酶量高,大腦內的酶開始消化細胞膜,破壞細胞結構,使大腦開始分解。由於人體免疫系統停止工作,如果不是在冷凍條件下,微生物會開始從腸道消化人體器官,大概48小時左右就能順著毛細血管蔓延到大腦,此時已經算是腐屍了。

對於整個身體而言,如果沒有任何處理(例如在野外),會經歷同樣的酶消化、細菌降解過程,這過程中會發生糖發酵,產生甲烷、氨氣等氣體,讓身體尤其是腹部膨脹;氣體和液體會從肛門及其他孔洞中流出。隨後會吸引蒼蠅等昆蟲前來產卵,以腐屍為食;其他以腐屍為食的動物比如禿鷹也可能被吸引過來。最後,人體的大部分就被自然界清理乾淨了。當然,這都是48小時以後的事情了。


周不潤

屍僵——人體肌肉在死亡後的變化。

———屍僵———

什麼是屍僵呢?

屍僵是指人死後,各肌群發生僵硬
並將關節固定而使屍體呈僵硬狀態的現象,其發生主要是骨骼肌、心肌和不隨意肌的肌動蛋白和肌凝蛋白的不可逆結合。

簡單地說,屍僵就是人體死亡後身體變硬的現象。

人體肌肉是分佈最廣的組織之一,也是我們最容易感受和接觸的組織。(人體的肌肉系統官方分佈於人體各部分)相對於其他臟器諸如大腦之類的分佈在人體內部,所以往往需要解剖才能夠進行研究。而肌肉的分佈最直觀。

——屍僵的時間變化——

人體在死亡後,大約1-3小時,由於肌肉收縮,關節不能彎曲,開始出現屍僵。隨後僵直不斷擴散,大概12-16小時後,屍僵遍佈全身。24~48小時後,屍僵開始解除,人體慢慢恢復,徹底恢復需要3-7天。

——屍僵出現的原因——

屍僵形成是由於肌肉收縮或者舒張造成的

而其核心機理是 ATP 的代謝問題。

在肌絲滑行過程中,肌凝蛋白結合 ATP 形成肌凝蛋白 ATP,它對肌動蛋白有高度親和力,導致肌動—肌凝蛋白(Ac2My)複合體的形成。這種複合體的動態平衡是肌肉收縮和舒張的關鍵。


而人一旦死亡,那麼這種ATP機制就會受到影響。

由於ATP酶失活無法解離ATP,導致Ac2My複合體無法解離,再加上細胞內Ca2+的上升,於是身體維持穩定,形成僵直,屍僵出現。

隨著時間的推移,屍僵越來越多。而與此同時,人體的細胞內崩潰也在進行。

當前者達到頂點後開始下降,後者佔據了主動,於是,細胞凋亡開始持續,釋放出來的酶直接溶解肌肉,於是那些蛋白複合體也一樣被影響,於是機體開始慢慢變軟,這就是屍僵消除的過程。

——屍僵在法醫學上的應用——

屍僵可以說是法醫學上非常經典的現象,具有重要意義。所以大量的研究也對屍僵有了更多的瞭解,使得在處理死亡案件方便了很多。

1,確定時間

由於屍僵的出現規律研究較多,因此經常作為死亡時間的判斷,只要找到一處屍僵,那麼後續分析就可以確定死亡時間。

2,判斷死亡狀態。

由於屍僵的存在,導致死者往往會維持死亡時候的狀態,因此可以對死亡進行分析。當然,有些犯罪分子會破壞屍體,而根據屍僵破壞和固定的姿勢,可以推斷時候是否被移動過。

當然了,屍僵本身也沒那麼簡單,比如,會受到各種影響

1,溫度。

溫度對於屍僵的變化影響很多。溫度越高,屍僵的進展越緩慢。漫畫柯南里就有用空調改變溫度的辦法來迷惑偵查。

2,人體差異。

這裡的人體差異包括了各方面,比如人的年齡,人的基因特徵導致的個體差異等。這些因素都會導致屍僵的變化

3,死亡原因也會產生影響。

不同的因素導致的死亡,也會對屍僵產生干擾,畢竟屍僵的核心機理我們已經在上面介紹完了,涉及到了離子變化。


李雷博士

人死亡之後48小時後會發生哪些變化,在48小時之後還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第一階段:自我分解

當人停止呼吸,心臟停跳,血管無法再給細胞輸送氧氣並帶走二氧化碳,細胞就會自我瓦解。細胞裡的酶會“吃掉”細胞膜和細胞器。

肝臟和大腦細胞只要幾分鐘就會死光光。然後一天之內,血液也會流出血管,匯聚在身體下部,形成“屍斑”,身體的其它部分因失血而變得慘白。同時,體溫迅速下降,肌肉停止收縮。就像倫勃朗畫裡的主角一樣:蒼白、冰冷、僵硬。來源網站:https://en.wikipedia.org/wiki/Cadaver

第二階段:腐敗

人體,尤其腸道內共生著大量細菌。人活著的時候和它們互利互惠,死亡發生後,細菌就會反客為主,佔領並食用人的身體。

細菌分解的同時會產生很多難聞的氣體,比如硫化氫、氨氣等。

身體會被吹成“氣球”,體積增加一倍甚至更多,一直持續2到3天。

第三階段:排空

當體內氣體太多的時候,“氣球”就被撐破,難聞的氣體四處瀰漫,屍液遍地流淌,已經被分解成一堆肉泥的內臟完全暴露在外…以蒼蠅為首的大量腐食性昆蟲蜂擁而至來享用肉體大餐,最後只留下一張皮(甚至皮都不留)。

其實在死亡後的一小時內蒼蠅就會被屍體吸引而來,一開始,它們只在鼻孔、口腔、生殖器等薄弱位置產卵,好讓蛆蟲鑽入身體……隨著屍體破裂,整個身體會爬滿蛆蟲,變成一場蟲蟲與細菌的盛大Party。這場Party會持續好幾周,除非周圍有更大型的食腐動物比如禿鷲或者鬣狗。

禿鷲:聽說有好吃的?來源網站:http://www.nipic.com/show/9301995.html

第四階段:後期腐爛

這時候人體內的肌肉和內臟已經消耗殆盡,如果身處潮溼陰暗的地方,皮膚還會繼續緩慢分解。但如果在乾燥炎熱的地區,則會木乃伊化。

拍攝者:Samantha A. Lewis,來源網站:https://en.wikipedia.org/wiki/Mummy

第五階段:塵歸塵,土歸土

這時候已經半年甚至一年過去了,遺體只剩下零散的一堆骨頭和皮膚碎片……來源網站:https://www.theguardian.com/science/neurophilosophy/2015/may/05/life-after-death

如果不幸到現在還沒被人發現,那就別抱幻想了,即使是白骨也會風化成細碎的顆粒,成為土壤的一部分。一切迴歸大地。

不過也別太難過,畢竟身體曾滋養了那麼多生命呢,大自然就是這樣生生不息~


果然知道

死亡所有人都需要面對的問題,所有人都會面臨死亡,這是必然的。人死後48小時內會有哪些變化,很多人想解下這個神奇的變化,下面就具體來看一下。


早期屍體現象是指人死後24小時內出現的變化。通常,人體死亡一個小時內,身體會有輕微的變化。人死亡1分鐘後就可以出現相關表現,比如血液不流動,凝結,導致全身的皮膚變色。肌肉失去神經的控制,處於鬆弛的狀態,腸和膀胱開始慢慢排空,也就是不能控制大小便。心跳停止3分鐘後,腦細胞就開始逐漸死亡,眼睛瞳孔會放大並開始失去光澤,眼球開始從球體慢慢變平;死亡7-9分鐘後,腦幹死亡。


死亡1小時後身體開始產生明顯的變化,比如身體肌肉開始變硬,頭髮豎立,凝結的血液使皮膚變黑,肌肉骨骼出現僵硬僵直,即屍僵。死亡6小時後,一些厭氧性的生理反應仍然繼續。死亡8小時後,身體已經徹底涼了,與外界溫度接近。


死後24小時後出現的變化稱為晚期屍體現象,大多表現為腐敗。死亡36-48小時後,因受酶的作用而發生的組織溶解,屍僵現象開始消失,身體重新變軟。48小時後,整體重量減輕21克,之後因為厭氧菌的繁殖破壞,就會出現屍斑、屍臭、屍綠和膨脹以及白骨化等系列變化過程。



醫聯媒體

人死後48小時會發生哪些變化?

暫且撇開腦死亡概念,從呼吸心跳停止說起。

呼吸停止,肺停止換氣,血氧飽和度迅速下降,二氧化碳快速集聚。

心跳停止,循環中斷,氧氣不能被轉運到達細胞內部,缺氧線粒體停止製造直接能源物質ATP,細胞功能和生理過程終止,導致細胞死亡。血液在血管內發生血液凝集和血栓,促使屍斑形成。

腦組織對於缺氧最為敏感,首先表現為神經元功能障礙或停止。缺氧1分鐘就會有細胞壞死,一般認為4分鐘發生不可逆性損害。

神經元功能障礙表現為意識和肌肉張力喪失。如果這時人不是處在臥位,就會立刻癱軟倒地如果不能在短時間內恢復腦組織血液供應,神經功能不能恢復,全身肌肉將陷入完全、永久性張弛狀態,叫原發性痿弛狀態。表現為瞳孔散大,眼瞼失去張力,眼睛處於半睜狀態,手關節處於自然張開狀態,其他關節處於自然彎曲鬆弛狀,鄰近肌肉和皮膚可能會受到牽拉而凹陷。

血液循環停止的另一個結果是皮膚在幾分鐘內失去紅潤血色而變得蒼白,稱屍白

與此同時,身體核心溫度開始從37℃左右的正常溫度逐漸冷卻,這個過程被稱為屍冷。屍冷速度受多因素影響,在環境溫度、溼度“適中”的情況下,體溫下降遵循線性規律,第一個小時降低2℃,之後每小時降低1℃,最終降低到與周圍環境相同的溫度。

失去心臟泵的動力,體內血液由於重力作用而沉積向靠近地面區域,同時發生凝結,形成血栓,這個過程叫屍斑形成,通常始於死後1小時後。如果屍體保持一定狀態足夠長的時間(幾個小時),屍體最接近地面的部分可以因為血液聚集而出現紅紫色斑塊。

一般情況下,從死後3小時起,屍體開始出現化學變化,細胞死亡,細胞膜結構破壞,溶酶體酶釋放,為微生物繁殖增生創造了良好環境。同時身體各種屏障作用消失,使得處於身體表面和腔道內微生物進入組織內部。

肌肉死亡導致漸次開始變僵硬,這被稱為

屍僵。通常首先從眼瞼、下頜頭面部和頸部開始,在幾個小時內逐漸擴展到胸部、腹部、手臂和腿部,直到肢體末端的手指和腳趾。整個身體的最大程度肌肉僵硬大致發生在屍僵開始之後的12小時,當然這也受年齡、身體狀況、性別、空氣溫度等影響。屍僵會使得死者四肢難以移動或操縱,膝蓋和手肘會彎曲,手指或腳趾出現不尋常的扭曲,整個屍體變形,除非強大外力導致軟組織撕裂或關節骨骼破壞而不能矯正這種變形。因此,裝殮過程最好在死後3小時之內進行,而且最好是在進行清潔後用裹屍布施加一定張力包裹。

眼瞼肌肉的屍僵可能會導致眼瞼不能閉合,即所謂“死不瞑目”狀態

達到最大屍僵狀態後,組織和細胞內部持續腐敗的化學變化,肌肉會開始再次鬆弛。這個過程是逐漸發生的,歷時約1到3天,並受外部條件比如溫度的影響。屍僵消散的順序與發生順序相反,即從手指和腳趾開始,然後手臂和腿,逐步向上延伸直到胸部、頸部和麵部。最終,所有肌肉會再次陷入弛緩狀態,達到所謂

二次痿弛狀態

溶酶體酶釋放和微生物大量繁殖,啟動了屍體組織腐敗分解的過程。屍體腐敗分解過程中,會散發出一些具有惡臭的揮發性化學物質,主要包括腐胺和屍胺,稱屍臭

一般自然情況下,最終,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內,大部分肌肉、內臟等軟組織分解殆盡,只留下骨骼。


掙脫枷鎖的囚徒

一.人死亡後身體會發生一系列變化: 



 死亡1分鐘後: 已經凝結在一起的血液開始導致全身的皮膚變色。肌肉處於完全鬆弛的狀態,腸和膀胱開始排空。

 死亡3分鐘後 :腦細胞開始成批的死亡。高等思維的過程 - 例如考慮怎麼才能不死 - 或生前對不起誰 - 終止。 

 死亡4-5分鐘後: 瞳孔放大並開始失去光澤。眼球已經開始從球體慢慢變平,因為這時身體內已經沒有血壓了。 

 死亡7-9分鐘後:腦幹死亡。  

死亡1-4小時後:身體肌肉開始僵硬,並使頭髮豎立,也就是這個原因,人死後看上去頭髮長長了。  

死亡4-6小時後: 屍僵開始擴散。凝結的血液開始使皮膚變黑。  

死亡6小時後, 肌肉仍然會痙攣。一些厭氧性的生理反應仍然在繼續。 

死亡8小時後, 身體已經徹底涼了。 

死亡36-48小時後, 屍僵現象開始消失,身體重新變軟,柔軟到可以去表演柔術雜技。 

死亡24-72小時後,由於身體內存在大量細菌,體內富含蛋白質的各內臟開始腐爛,而胰腺開始消化自身。  

人死後,各組織和器官的機能活動逐漸停止,屍體在內、外因素的作用下所發生的一系列變化稱為死後變化,由這些變化所呈現的現象為屍體現象。如果屍體被冷凍,某些細胞(如精子、軟骨)還能活得更長(ps:有時男性在死後幾天還能長鬍茬子。但這與活細胞無關,是因為皮膚下陷導致胡茬子冒了出來。)

二、早期屍體現象有以下幾種: 

 1、屍冷: 人死後,產熱停止而散熱仍繼續,屍體逐漸變冷。屍冷的快慢受屍體內外因素的影響較大。  

身體本身的因素有年齡、身體狀況、死因等原因。一般身強體壯的成人、肥胖者、破傷風等人死前發生強烈的痙攣以及急性傳染病、敗血症及急性熱性死者,屍體溫度下降較慢;而小兒、老人、瘦弱者以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死者,則屍溫下降較快;屍體的穿著、鋪蓋、棉被等是否單薄也有影響,一般衣著單薄的在死後3—4小時內屍體的溫度就和環境溫度相一致。 屍體和環境的溫差越大,則屍冷的進展越快。體格一般的成人屍溫在室溫的環境中,平均每小時下降0.5攝氏度。 

 如果環境溫度低(2——6攝氏度),則每小時下降1攝氏度,如果環境溫度高達40攝氏度,則不發生屍冷。 

 2、肌肉鬆弛 

表現為肌肉鬆弛、肢體變軟,瞳孔散大,眼微睜,皮膚失去彈性,各關節極易屈曲等。括約肌鬆弛會導致大小便失禁,尤其是婦女死後極易出現。  

在受壓迫處的皮膚表面可形成與壓迫物表面形狀相應的壓痕,屍體的肩部背部臀部小腿後面柔軟部位和突出部位與硬物接觸後被壓成平邊狀態,可借偏壓的部位來推測屍體的位置有無移動,但也有死亡瞬間忽然發生屍體痙攣,此時不僅看不到肌肉鬆弛,死時手中拿的物品還可能握的很緊。屍僵是重要的早期屍體現象之一,雖然只有一部分肌肉出現屍僵,即可確認死亡。屍僵有時能提示死者臨死的姿態,也可根據其進展程度推測死亡時間。至於影響屍僵的因素,一般小兒老人體弱者的屍僵發生和消失都較快。嬰兒有時死後10—30分鐘即已發生。成人及肌肉發達者正相反。屍僵會在死後1~3小時內開始出現,表現為咬肌、頸肌、顏面部肌肉僵硬,下頜關節固定;經4~6小時,屍僵擴延到全身。12~24小時發展到頂峰,24~48小時開緩解;完全緩解需要3~7天。屍僵緩解的順序與其發生的順序相同。 在死後4~6小時內,人為地將已形成的屍僵破壞,屍僵不久後仍可重新發生,但強度較原來屍僵為弱。這種現象稱為再僵直。若死後超過6~8小時,遭破壞的屍僵將不能發生再僵直。

3.屍體痙攣

一般不經過肌肉鬆弛階段而一直持續到正常屍僵的出現,集中發生在精神高度緊張或腦損傷時,如溺死者緊握水草,自殺者手中緊握致傷物。

4.瞳孔渾濁

屍體表面不斷蒸發水分,尤其是在覆蓋層薄而溼潤或創面的部位,每因水分快速蒸發而變得乾燥。通常在死後數小時可見唇口發暗,皺縮、稍變硬。如果眼睛是睜開的,露出的球結膜表面逐漸變成渾濁、皺縮,呈黃灰色三角形斑,此斑可作為死亡的確證。角膜因失去水分而渾濁,並隨時間的延長而加重。一般死後6—12小時為輕度渾濁,15—20小時混濁加重,但仍可透視瞳孔,經48小時則強度渾濁,已不能透視瞳孔。眼睛閉上或在水中的屍體也可發生角膜渾濁。 乾燥的發生和進展也受外界因素的影響。溫度高、乾燥、風大或通風良好的環境能加速屍體局部的 乾燥,反之則乾燥發生的慢。

5.屍斑

死後血液循環停止,血管內的血液由於重力作用向屍體的低下部位移動,墜積於毛細血管和小靜脈內並使其擴張,透過皮膚顯出紫色斑,稱為屍斑。屍班最早在人死後30分鐘出現,一般在死亡1---2小時開始出現。屍斑的形成、發展可分為幾個階段。 屍斑形成的最初階段,稱為墜積期。此期在死後5---6小時內達到明顯可見。可持續6---12小時。墜積期屍斑被按壓屍斑退色或消失,出去按壓則屍斑又重現。在此前階段如果變動屍體位置。屍斑也隨之改變,在新的低下部位重新出現。 屍斑發展的第二階段為擴散期。從死亡後發展到擴散期約需8小時,延續至26---32小時。此期被血紅蛋白染紅的血漿浸透到周圍組織,此時按壓屍斑已經不能完全消失,只是稍許退色,停止按壓後屍斑恢復原色也慢。變動屍體位置,部分屍斑可能移位,部分屍斑則保留在原來形成的部位。 屍斑發展的第三階段為浸潤到組織中的時間較久,此期用手指壓迫屍斑不再改變顏色,也不再消失,變動屍體位置則屍斑不再轉移。 某些中毒屍斑顏色特異,一氧化碳中毒時呈鮮紅色,氧化物中毒呈櫻桃紅色,亞硝酸鹽、氯酸鉀中毒呈灰褐色,凍死時呈紅色。 屍斑的分佈:一般出現在屍體底下部位並按屍體姿態各異。仰臥時見於背、腰、臀、枕部、頸部、四肢,有時見於側面甚至上身傾斜處(如鎖骨區),俯臥時可見於顏面、胸膛、四肢的腹側面,屍體懸直或直立時,見於下肢、兩手及前臂。 影響屍斑出現的因素:內在與死因有關,急性失血、貧血、衰竭或惡體質者出現較慢,猝死和窒息死的屍體因血液呈流動性,屍斑出現的快而強,其色暗紫。外界因素中屍體低下部位壓迫處由於毛細血管內的血液被壓到別處故無屍斑形成,呈蒼白色容易。

三、晚期屍體變化

1、屍臭人死後也會發出一種難聞的臭味。屍臭是屍體腐敗過程中的一種表現。主要是由於死後,呼吸道、大腸裡的細菌大量繁殖產生腐敗臭氣(硫化氫、甲烷、氨等),這些氣體通過口、鼻及肛門排出體外所致。屍臭通常從死後第2---3晝夜開始產生。有時,甚至在人將死未死之時就會產生少量這種臭氣,會引來那些嗅覺靈敏的鳥類。所以,在太平間停放屍體時,需將死者的口鼻以及肛門等孔道用衛生棉堵住,有防止屍臭外溢的作用

2、屍綠和膨脹

腐敗一般開始於大腸,主要是腸內細菌引起,通常死亡1天后出現腹部膨脹。死亡1---2天后在右下腹的皮膚上出現綠色斑塊,稱屍綠)。並有可能繼而出現腐敗水泡和腐敗血管網。然後擴延至全身,在死亡3---7天后腐敗氣體進入皮下組織,顏面腫脹呈黑色,眼球突出,口唇變厚、舌尖挺出,腹部膨隆,呈所謂巨人觀,由於腹腔內的腐敗氣體的壓力作用,使口鼻腔流出血性泡沫液體,排出大小便,陰囊與陰莖膨大成球狀,子宮內胎兒娩出,即死後分娩。

3、白骨化白骨化在腐敗過程中,屍體所有軟組織分解消失露出白骨。在空氣中白骨化所需的時間隨季節不同,成人屍體在夏季需半個月至1個月以上。在土中白骨化經過時間長,季節變化少,在成人需7---10年,小兒屍體4---5年,幼兒屍體2---3年,新生兒屍體大約1年。屍體在特殊的條件下可不經過一般的分解過程而長期保存其原形。這是特殊的屍體變化,如木乃伊與屍蠟等。


我和我21


有關統計,地球上每分鐘大約會有100人死亡,那麼,死亡之後的48小時內會有哪些變化呢?

早期屍體現象有以下幾種: 1、屍冷: 人死後,產熱停止而散熱仍繼續,屍體逐漸變冷。一般衣著單薄的在死後3—4小時內屍體的溫度就和環境溫度相一致。 2、肌肉鬆弛: 表現為肌肉鬆弛、肢體變軟,瞳孔散大,眼微睜,皮膚失去彈性,各關節極易屈曲等。一般情況下,屍僵會在死後1~3小時內開始出現,表現為咬肌、頸肌、顏面部肌肉僵硬,下頜關節固定;經4~6小時,屍僵擴延到全身。12~24小時發展到頂峰,24~48小時開緩解;完全緩解需要3~7天。屍僵緩解的順序與其發生的順序相同。 在死後4~6小時內,人為地將已形成的屍僵破壞,屍僵不久後仍可重新發生,但強度較原來屍僵為弱。這種現象稱為再僵直。若死後超過6~8小時,遭破壞的屍僵將不能發生再僵直。



屍班最早在人死後30分鐘出現,一般在死亡1---2小時開始出現。屍斑的形成、發展可分為幾個階段。 屍斑形成的最初階段,稱為墜積期。此期在死後5---6小時內達到明顯可見。可持續6---12小時。墜積期屍斑被按壓屍斑退色或消失,再按壓則屍斑又重現。在此前階段如果變動屍體位置。屍斑也隨之改變,在新的低下部位重新出現。 屍斑發展的第二階段為擴散期。從死亡後發展到擴散期約需8小時,延續至26---32小時。


藏在雲端

看屍體的僵硬程度,一般情況下,屍體在死後30分鐘—2小時內就會硬化,9小時—12小時完全僵硬,30小時後軟化,70小時後恢復原樣。


死後6一12個小時指壓時會有一定的褪色,超過了12小時,就基本上不會褪色了。(2)移位:如果屍體被挪動過屍斑會發生移位,但死後8—9小時再改變屍體的體位,屍斑只會發生部分的移動,舊的屍斑還會存在,同時還會出現新的屍斑。經過了1 0個小時以上,屍斑就不會動了。



腐敗性腹部膨脹,在春秋季節於死後8~10小時,夏季於死後4~5小時,冬季於死後48~72小時開始出現。腐敗綠斑,在春秋季節約於死後24小時,夏季約於死後12小時,冬天死後72~120小時開始出現。腐敗血管網,在春秋季節於死後48~72小時,夏季於死後1~2天,冬季約於死後7天開始出現。頭髮易於脫落和腐敗水泡現象,在春秋季節於死後3~5天,夏季於死後1~2天出現,冬季一般不出現腐敗水泡。



釋清風

剛死亡三天內往往會復生,請看【瀕死體驗】和《西藏生死》的相關描述

您是否為生活做了各種思考和努力 ,唯獨沒有為死亡做好準備?如果沒有為死亡做好準備,當死亡來臨時,你會發現您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勞!您會驚恐、沮喪、無助、茫然不知所措,您生前的一切都成了夢幻泡影。死後隨業力牽引,您一點辦法都沒有,您生前所有的聰明、善巧、詭辯,都毫無用處,只會增加罪業。死亡才是最大的事,不能不準備。

精神醫學理論和實踐證實,人在死亡危急關頭沒有任何恐懼感,感覺特別平靜和愉快,有益延長生命;相反,任何激越、恐慌或垂死的悲痛都會迅速消耗體內能量的儲備,加速死亡的來臨。

實例1

馮志穎及同事對1976年唐山大地震倖存者瀕死體驗調查中,雖只獲得81例有效的調查數據,卻是當前世界瀕死體驗研究史上採集樣本最多的一次。

據統計分析,這些倖存者中,半數以上的人瀕死時在對生活歷程進行回顧,近半數的人產生意識從自身分離出去的感受,覺得自身形象脫離了自己的軀體,遊離到空中。自己的身體分為兩個,一個躺在床上,那只是空殼,而另一個是自己的身形,它比空氣還輕,晃晃悠悠飄在空中,感到無比舒適;約三分之一的人有自身正在通過坑道或隧道樣空間的奇特感受,有時還伴有一些奇怪的嘈雜聲和被牽拉或被擠壓的感覺;還有約四分之一的人體驗到他們“遇見”非真實存在的人或靈魂現象,這種非真實存在的人多為過世的親人,或者是在世的熟人等,貌似同他們團聚。

瀕死體驗

一位唐山大地震時只有23歲的劉姓姑娘,被倒塌的房屋砸傷了腰椎,再也不能站起來。她在描述自己得救前的瀕死體驗時說:我思路特別清晰,思維明顯加快,一些愉快的生活情節如電影般一幕幕在腦海中飛馳而過,童年時與小夥伴一起嬉笑打逗,談戀愛時的歡樂,受廠裡表彰時的喜悅……我強烈的體驗到了生的幸福與快樂!她說,我將在輪椅上度過一生,但每當我回憶起當時的那種感受,我便知道,我要好好的活下去!

“我感到自己飛在天花板上,飄飄蕩蕩,有一個軀體(我的)躺在病床上。我清楚地感受到了它的脈搏和呼吸。”這是一位精神病學專家對他的同行講述的一次親歷離體體驗。“我對此確實感到特別吃驚。”“我感到思維特別清晰,過去的某些生活場景鏡頭畫面似地一一從頭腦中迅速閃過。有小時候受獎的鏡頭,也有結婚時興奮的鏡頭,就象生活的‘全景回憶’。那時我不害怕,也不痛苦,也不思念親人,就象情感喪失了一般。”

這是馮院長對唐山大地震倖存者中81例瀕死體驗的研究中,41例講述有類似的短暫經歷。

實例2

實例3

在M.B薩波母(Sabom,M.B)的論著《死亡的記憶》(Sabom, M.B.,1982,Recollection of Death, London, Corgi) 中,記載一位年輕的美國婦女,在接受腦動脈瘤切除手術時,處於臨床死亡狀態中,手術後,她幸運地起死回生,報告了在她死亡時,經歷了深度瀕死體驗,其中包括離體經驗,並看到醫生們給她實施手術的各種工具,及詳細操作過程,經證實,她看到的一切景況,與當時的事實完全吻合。由此可見,靈魂離體經歷是可確證的客觀存在,這些為瀕死體驗的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