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惠濟區,憑啥在京城吸金405億?

鄭州惠濟區古滎大運河歷史文化片區即將建成,據說這裡是鄭州的“北花園”,主打生態、旅遊、休閒度假,有著名的黃河風景名勝區,有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大運河,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古滎鎮。那麼,你可知道惠濟區是怎麼來的?大運河在這兒又是咋生出來的?


鄭州惠濟區,憑啥在京城吸金405億?

城隍廟

鳳九 | 文

古滎大運河歷史文化區

讓惠濟區火了

老說來鄭州沒啥好玩兒的地方,這個鍋咱背了好多年,現在咱不背了。

不管是從新鄭機場還是火車站,或者是鄭州市區的任何一點,坐上地鐵二號線坐到頭就到鄭州的“北花園”——惠濟區了,這兒有啥好玩兒的?

先來古滎鎮看看,這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是歷史上的滎陽古城遺址所在。目前還是一片忙碌的工地,因為鄭州正在建設古滎大運河歷史文化片區。

古鎮的路面是嶄新的柏油路,兩邊兒的房子均為青色的仿古屋簷,滎陽故城遺址的土坯城牆在荒草叢裡等待著工匠們的修復,周邊還分佈著城隍廟、紀公廟、漢代冶鐵遺址、孔氏家廟等歷史文化遺蹟。

鄭州惠濟區,憑啥在京城吸金405億?

黃河落日

再來看看河,衝破山巒束縛的黃河在這裡形成了壯闊的大河奔流景觀,著名的黃河風景名勝區就在這兒。

中國大運河滎澤中心段穿境而過。全區城市綠化種植了600萬株樹木,森林覆蓋面積達6.4萬畝,是鄭州的天然氧吧和“綠肺”,是河南省“平原綠化高級達標先進區”,也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建設試點。

更振奮的是,就在前幾天(5月12日),古滎大運河文化區和滎澤古城項目北上京城吸金,參加2018第三屆中國文旅產業巔峰大會暨產業資源對接博覽會。

鄭州惠濟區,憑啥在京城吸金405億?

這是一場國內頂級的文旅招商盛會,巔峰智業、華僑城集團等200多家文化旅遊行業的領軍企業,中國社科院旅遊研究中心、中國旅遊研究院等的業內專家和文旅產業相關人士共計1000餘人參會。

古滎大運河文化區項目預計總投資約405億元,滎澤古城是核心。這個項目2017年就提上規劃日程了,當時鄭州規劃了四大文化片區,預計2020年都建成運營。

四大文化片區,大家對二七、商城遺址等都比較熟悉,但惠濟區古滎大運河是啥概念,恐怕很多人都搞不清楚。

惠濟區在鄭州中心城區的西北,背靠著黃河,毛主席曾在此視察黃河。2004年之前它叫邙山區,因為有邙山,2004年改名惠濟區,因為有隋唐滎澤八景之一的惠濟長橋。

鄭州惠濟區,憑啥在京城吸金405億?

滎陽故城

這裡是黃河文化和漢文化的發源地,五千年前,黃帝炎帝在此結盟,史家稱之為中華民族的第一次大融合。現在向陽山炎黃二帝的大雕塑正是為了紀念當年的結盟。邙山上還發現了有“華夏第一城”之稱的西山遺址,也叫黃帝城,已經被確認是黃帝建造的五城之一。

然而,惠濟區最頂尖的寶藏應該是大運河跟滎澤古城,文化區的規劃是中國城市建築研究院參與設計的,生態、旅遊、休閒的一切定位都是圍繞大運河跟滎澤古城來進行的,這是惠濟區的兩大特色,在全國都是很稀罕的。

並且,這兩個頂級資源打斷骨頭連著筋。可以說是“運河上的古城”。

鴻溝開啟了大運河的前世

開闢了滎澤古城的興盛之路

要是沒有大運河,滎澤古城該咋辦?還能從歷史的黃土裡脫穎而出嗎?真的不好說。

大運河的歷史地位沒法比喻,它的影響太深遠,至今還在嘚瑟。

2014年中國大運河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在此之前,它用了8年的時間來申遺,才修成正果。

毫不誇張地說,中國大運河是世界上最宏大的水利工程。包括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以及浙東大運河三部分。其中隋唐大運河的開鑿時間最早、規模最大、里程最長,是中國大運河最核心的部分,而隋唐大運河的中心就是滎澤,也就是今天的鄭州。

大家都知道,鄭州因鐵路而興起,是鐵路拉來的城市,但其實歷史上它是水運的樞紐,因水運而繁盛。

鄭州惠濟區,憑啥在京城吸金405億?

鴻溝

大運河的上輩子可以叫鴻溝,就在今天鄭州滎陽,也是象棋盤上的那條楚河漢界。

它還叫蒗蕩渠、陰溝、汴河,傳說是大禹開闢的,《水經注》和《史記·河渠書》都有記載。鴻溝連接了黃河與淮河兩大水系,是後世運河漕運的雛形,開啟了人類水利史的新紀元,其地位和影響太強大了,到今天它還在發揮作用呢。

有了鴻溝,滎陽古城文明也開始繁衍。

春秋晉楚爭霸,這兒就是爭奪“國際霸權”的舞臺。城濮之戰後,晉文公稱霸,在古城東北角修建“踐土臺”;戰國時期,韓國魏國在這裡爭得你死我活,燕國、秦國、齊國也盯住了這塊寶地。

滎澤是黃河與濟水之間的捷徑,魏惠王首先開鑿鴻溝,引水入濟,這個時候,它就成了列國的“國際水道”。《史記· 河渠書》記載:“ 滎陽下引河東南為鴻溝,以通宋、鄭、陳、蔡、曹、衛,與濟、汝、淮、泗會。”

別小看這條溝,在它的輻射用作下,湧現出一堆工商業大都會,比如大梁、陶、壽春、彭城、睢陽等。

而它真正名聲大噪的時代應該是楚漢爭霸那會兒,劉邦項羽在此打來打去都分不出勝負,就決定以此為界各自為王,也因此有了楚河漢界,接著漢高祖劉邦就建立了漢朝,這兒就成了名副其實的漢文化發源地。

西漢,官府在滎陽建了一座冶鐵工廠。當時鹽鐵經濟是國家的經濟支柱,西漢福布斯榜單上的有不少鹽鐵大咖,比如南陽的宛、孔氏、臨邛(邛崍)卓氏等,一個個都富可敵國。

鄭州惠濟區,憑啥在京城吸金405億?

1965年,在滎澤古城西發現了漢代冶鐵遺址,面積12萬平米,出土300多件鐵器,有的上頭刻著“河一”,說明了這是當時河南郡官營的第一冶鐵工廠,冶鐵設備和產品的水準在那會兒都是世界領先。

滎陽冶鐵的興盛讓整個城市都跟著沾光。酒店商鋪客棧等等一個挨一個,四海八荒的商客絡繹不絕,物資豐富,西漢主管財政的大司農桑弘羊稱滎陽為“天下名都”。

大運河還沒正式誕生,古滎陽就這麼繁榮昌盛了,大運河誕生之後,它會是啥樣兒?

隋唐大運河雖然成為歷史

古滎大運河歷史文化區卻即將成為現實

終於該說大運河的這輩子了,已經到隋朝了。

隋朝比之漢代,社會進步了很多,以鴻溝(那時候叫汴河)為代表的漕運河道已經不夠用了,於是,大運河就應運而生。

比較意外的是,這麼偉大的工程居然是個昏君搞出來的,那就是隋煬帝,他的事蹟不用說,大家應該都略知一二。

他修大運河估計不是純粹為了國家建設,還有私慾在裡頭,但歪打正著辦了一件福澤後世的大好事兒,估計他自己也沒想到。

大業元年(公元605年),剛繼位的隋煬帝“發河南諸郡男女百餘萬,開通濟渠”,接著在淮南開邗溝,然後在河北開永濟渠,最後連接江南河,至此,隋唐大運河工程基本全部完成。

它就像一個“人”字,通濟渠、邗溝、江南河構成的南線,跟通濟渠的北線,交匯於滎澤。

鄭州惠濟區,憑啥在京城吸金405億?

隋煬帝乘著龍舟從滎澤順流而下游江南,北上攻打高麗的戰船也從這裡出發,朝廷為了掌控這裡,設立滎陽縣。

當時的滎陽縣,不僅是大運河的核心,也是東西南北的水陸交通樞紐,江南進貢的糧食在這裡中轉後運往都城,天下各地的奇珍異貨在這裡匯聚之後販賣四方,更高層次的是文化重鎮,促進了南北民族的大融合,其地位可見一斑。

唐代的時候,國家的漕運依然是靠大運河,而滎澤重鎮依然是天下物流交通的樞紐,一直到北宋,還把汴河(隋唐大運河滎澤段)看得很重要,認為它是國家的根本。

北宋末年戰亂不斷,漕運也斷了,河道淤塞,滎澤樞紐繁華盡逝。

不過,元代出了個牛人。工部尚書賈魯負責治理河道,他重新疏通了汴河,滎澤有了水就復活了,一躍成為中州第一大都會,惠濟鎮也成了華北地區最大的水旱碼頭。為了紀念賈魯的功績,人們把汴河改成了賈魯河。

十九世紀末,黃河氾濫,賈魯河淤塞,漕運中斷。隨著清末平漢鐵路開通,陸路交通徹底取代漕運,中國大運河鄭州段功成身退,從此載入史冊。

鄭州惠濟區,憑啥在京城吸金405億?

惠濟橋

如今,惠濟區還保留著橫跨隋唐運河通濟渠古河道的惠濟橋,從惠濟橋到惠濟村,再到惠濟鎮,最後終於變成今天的惠濟區,一座橋不僅見證了大運河的歷史,也演繹了一個區域的變遷。

大運河申遺成功後,滎澤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一如今天所看到的的古滎大運河歷史文化區,正在加緊建設中,2017年官方說2018年底爭取進入試運營階段。

加上其他三大文化區,不久的將來,省會鄭州將冒出一堆好玩兒的地方。

(圖片來自網絡)

豫記,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