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這麼多年有哪幾個定投基金真正讓投資掙到了錢?

生義廣

你好,這裡是7分鐘理財。

不多,為什麼?因為人們太容易不理智了。

很多基民都喜歡乾的一件事就是,找神基,買神基,然後罵神基不夠「神基」。我可以用基金舉個例子。

從2003年到2015年年末,神基嘉實增長經歷了多個牛熊市,淨值的增長高達12.64倍,年化回報率高達23.8%,這是什麼概念?和買深圳房子差不多的收益,非常牛!不光就他一個,還有華夏大盤這樣的神基就更牛了,2004年成立,14年以來,收益率達到2224.86%,年化收益率高達158.92%!看起來好像是錢只要一放進去就能翻好幾個番!

神基確實神,但是大家捫心自問,真的掙到了嗎?一起看圖1。現實是,儘管淨值增長了12倍以上,但是53萬買過嘉實增長的投資者中,只有326人享受了12倍盈利,佔比僅僅0.1%;而16.9萬人居然虧錢,佔比3成;佔比最大的是盈利還不足一倍的人,一共佔六成,32.5萬人,這說明——大部分人都沒有準確的低買高賣,而是都相對而言地高買低賣了。

看著這個圖,大家是不是很多感慨?反正我是為大多數基民感到痛心啊!

有人說,行,買個別基金我不行,但是我買指數了啊!指數我還賺不到嗎?

沒錯,市場確實是慢慢上升的。看圖2,從1993-2016年,23年以來,A股已經不再是那個900多點的小姑娘了,上證綜指這23年的歷史平均年回報率是13.9%;從2011-2016年,5年來的創業板的歷史平均年回報率是19%,這都是相當好的年收益率了。大趨勢不錯,可是您賺錢了嗎?

很多人還是嚷嚷著「沒賺到」。

為什麼大部分投資者會虧錢?為什麼即使一隻基金的業績很好,不代表投資它的人就會收益很高?因為大部分投資者都喜歡「追漲殺跌」啊,投資是一個反人性的過程,但是真英雄往往是少數人——在市場處於低位時,只有少數人才敢於冒險進場;在市場上升到一定點位時,也只有少數人才敢及時止盈,落袋為安。換句話說,我們需要的,是「殺死」我們投資時的人性,純理性地投資我們的資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