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將近,你知道有哪些描寫兒童的古詩詞?

林詩果

1.池上

唐 · 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採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2.所見

清 · 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3.小兒垂釣

唐 · 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4.小兒

明末清初·屈大均   

小兒雙角髻,狀似折腰菱。

欲與簪花朵,葳蕤恐不勝。

5.題小兒折花圖

明·胡奎   

誰家花下兒,採花不採葉。

行傍玉闌干,驚起雙蝴蝶。

6.宿新市徐公店

宋·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新綠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7.閒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

宋·楊萬里

梅子留痠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

8.送客歸至郡圃殘雪銷盡

宋·楊萬里  

三日東風入萬家,草間殘雪不留些。

兒童道是雪猶在,笑指梅花作雪花。

9.觀游魚

唐·白居易   

繞池閒步看魚遊,正值兒童弄釣舟。

一種愛魚心各異,我來施食爾垂鉤。

10.喜韓少府見訪

唐·胡令能    

忽聞梅福來相訪,笑著荷衣出草堂。

兒童不慣見車馬,走入蘆花深處藏。



11.夜書所見

(宋·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12.再還建上舊居

(宋·華嶽)

門外梅花拔復栽,回時春去去春回。

兒童拍手應相笑,歸去賈生今又來。

13.春閨雜詠其一 問庖嫗

(宋·華嶽)

溪館供庖獨有魚,溪翁日日扣吾廬。

兒童不問無錢買,便拽鈴兒喚小廚。

14.農家

(宋·宋伯仁)   

茅屋三間槿作籬,白頭婆子葺冬衣。

兒童飽飯黃昏後,短笛橫吹喚不歸。


15.小舟遊近村舍舟步歸

宋·陸游   

不識如何喚作愁,東阡南陌且閒遊。

兒童共道先生醉,折得黃花插滿頭。

16.席上口占和使君韻

宋·洪芻   

鶯歌蝶舞更紅裙,端與東山作主人。

竹馬兒童扶杖老,爭隨千騎去行春。

17.回鄉偶書二首·其一

唐 ·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18.四時田園雜興

  宋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19.古朗月行 (節選)

唐 · 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

20.長幹行(節選)

唐 · 李白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


詩書畫賞析

唐代詩人李涉的《牧童詞》是一首描寫兒童放牛生活的詩。詩人憑著細微的觀察,豐富的想象,是牧童憨態可掬的樣子躍然紙上。

前兩句詩以"朝"和"夜"這種時間空間上的跨度來體現牧童一天從早到晚的放牛的生活情景。

笫三、四句描寫的是牧童的外形、動作和神態。通過"荷蓑″"蘆管""臥吹"等詞語的運用,體現了牧童的活潑可愛和放牛生活的悠閒自在。



最後兩句則以"亂插"和"箭滿腰"使牧童腰間插滿蓬蒿充箭的有趣可愛的形象,浮現在了讀者眼前。

這首詩語言平實,通俗易懂,觀察細緻,人物刻畫生動、逼真,充分體現了作者使用語言文字的高超技巧。


程勝軍3

清代高鼎《村居》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宋代葉紹翁《夜書所見》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唐代胡令能《小兒垂釣》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宋代蘇軾《花影》

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歸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

宋代范成大《田家》

晝出耘田夜織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怪譚先生

孩子歷來都是可愛的,許多童真都讓人忍俊不禁。像唐代詩人胡令能所寫的七言絕句《小兒垂釣》: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寫的就是一個小朋友,正在學釣魚時候那種可愛模樣。

唐朝白居易的《池上》

小娃撐小艇,偷採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詩中描寫了一個偷採蓮的小朋友,又怕被人發現,急急忙忙的划船跑了。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有類似的經歷。

清朝詩人袁枚的《所見》:

牧童騎黃牛,歌聲震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我們似乎可以看見一個小胖墩,騎著黃牛,無憂無慮的唱著歌歸家,聽見蟬鳴時,忽然躡手躡腳的要捕蟬的樣子。


道亦無名

恆靈時童謠(佚名)

舉秀才, 不知書。 舉孝廉, 父別居。 寒素清白濁如泥, 高第良將怯如雞。

按照一般人的理解,十五週歲以下,都應該是兒童吧!如果連“未成年人”也包括在內,兒童年齡的上限應該是十八歲。

不管什麼標準,十一二歲應該是兒童無疑。

這首童謠就說的是這二位兒童皇帝。  桓、靈,東漢末年的桓帝、靈帝(公元147年至189年在位)。

這時,近四百年的漢王朝幾經起落,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

當時土地兼併加劇,階級矛盾尖銳,政治更加腐朽。

皇帝多是幼年登位(桓帝15歲,靈帝12歲),愚頑無知; 外戚、宦官、官僚集團爭權奪利,傾軋不休,朝政黑暗,賄賂公行。

只有蠅營狗苟的黑暗官場,沒有治國衛家的賢臣良將,這首童謠反映的就是這種狀況。

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推薦做秀才的人根本沒讀過書,推薦為孝廉的人竟然和自己的老父親反目成仇,分開另住! 這可真是莫大的諷刺啊!

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後兩句說的是,有些人號稱出身貧寒、道德高尚,但是無惡不作、穢如汙泥;

還有些人號稱能攻善戰、出身豪門大族可是一到征戰關頭,卻又膽小害怕,怯敵畏縮連雞都不如。

童趣雖然少了些,但讀後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吧!


閒看秋風999


睿智張恩玉

現代兒童節聯:''兒童慶佳節;花朵正宜人''。"園內桃李年年秀;校中紅花朵朵香"。''祖國河山燦如雲錦;青春花朵豔似朝霞''。''旭日正東昇,到處皆呈新氣象;幼苗須愛護,將來都是棟樑材''。


106467846

一去二三里 煙村四五家 兒童六七個 八九十枝花

籬落疏疏一徑深 樹頭花落未成蔭 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松下問童子 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 雲深不知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