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過早認字,會有什麼的後果?

想念農村的日子2


孩子正式學習認字寫字是進入小學後,從語文課開始的。所以,從理論上來說,六歲之前都算早。那麼題目中的過早是多早呢?三歲?四歲?五歲?

在說孩子過早認字的利弊前,我們要先想清楚兩個問題。

第一、我們讓孩子早認字的目標是什麼?

是基於社會普遍把小學的內容提前到幼兒園大班學習的焦慮?還是基於對孩子學科學習的長期規劃?或是盲目跟隨潮流?

第二、幼兒期(3-6歲)學習,最需要關注的是什麼?

是認識多少字嗎?是能夠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嗎?一定不是!幼兒階段,孩子在學習方面最需要關注的是,保護好孩子生來具有的、探索未知探索世界的好奇心,讓孩子對未來的學習充滿期待和興趣。


所以,關於孩子過早識字,我們最不想看到的後果就是,他未來學習興趣被破壞。下面,來說說兩個最有可能破壞孩子學習興趣的因素

第一,識字的時機。

孩子學習任何知識和技能都要遵從個體心理生理能力水平的特點,不宜超前,也不宜滯後。比如考慮到孩子的手部肌肉的發展,學鋼琴最好在四歲以後。

一般來說,孩子認字和書寫的敏感期會在四五歲。具體的表現是,孩子會主動詢問他在生活中看到的文字怎麼讀,是什麼意思。比如看書時,他會要求大人用手指依次指讀出每一個字,在等公交坐地鐵時,要詢問站牌上每個站的名稱,會想要學習寫自己的名字等。

第二、識字的形式。

幼兒階段的孩子,其最主要的學習方式是遊戲,其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的,。這就要求孩子的識字方式應該是具體形象化的、遊戲化的。我們需要關注識字的過程是不是有趣的、愉悅的,能持續激發孩子探索文字、探索其他抽象事物的動力,讓孩子保持學習的好奇心,也需要關注識字的工具是不是足夠直觀、具體、形象。


最後,不論是早期識字,還是早期學數學、學樂器、學英語、學運動,我們最需要想明白的一定是,孩子在該年齡階段學習這項知識或技能的目的是什麼?我們要為孩子選擇的學習時機和學習方式能保護和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嗎?


蘭海

不少家長都不想孩子比同齡小朋友落後,於是孩子從小就開始各方面培養,很多家長在孩子2、3歲時就開始教孩子認字學習,這樣到底好不好呢?

研究發現:過早的教孩子認字,雖然在剛入學時,比未識字的孩子感覺表現的更優秀,佔優勢,但跟年齡增長,孩子過早開始認字會漸漸不在優勢。這類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和其他小朋友沒有太大不同,但在學習方面,態度表現往往不積極,不夠集中,因為目前所學的大部分字,孩子已經在之前學會了,老師教的字,既然自己學會了,就不在對識字產生更濃烈的興趣,導致注意力不集中,開小差等等行為。時間長了,造成上課不能專心聽講的習慣,不利於學習。

家長們會發現,幼兒園一般不會過早教孩子認字、寫字,更多的是進行朗誦、背誦一些詩歌,古詩等。於是很多家長感到疑惑甚至不滿,孩子上幼兒園,為什麼卻不教認字、寫字?有的家長按耐不住,生怕自己的孩子上學後不如別的小朋友,園裡既然不教,那就自己來教了。

其實大可不必如此,因為學前的教育,主要是放在培養及孩子各種能力的教育方面,是為孩子升小學做準備,主要在於教育和養成孩子一種學習習慣。在學習的內容上,不必太過強調,只要孩子有好的學習習慣和熱情,對於知識的學習能力是沒有問題的。這也是幼兒園之所以不會讓小朋友認字、寫字的道理。

過早認字除了會導致以上所說情況還會出現:

因為過早就認識了不少字,在前期的學習中,學習成績會佔優勢,容易產生驕傲的心理,覺得學習是件很簡單的事情,自己很聰明,一旦遇到比自己學習成績好的小朋友出現,在心理上很難接受,遇到挫折容易受打擊,氣餒。

影響孩子的創造力,過早的灌輸孩子不屬於他們年齡階段應該接觸的知識、事物、思想等都會使他們在創造力,想象空間範圍及大腦思維受到影響,2至3歲的孩子基本未形成邏輯思維,認字也只是不理解的強迫性記憶,不利於孩子智力發展。

教學研究表明:年齡達到4至5歲的孩子,可以達到認字水平,家長可以開始進行正確的教育。

如果孩子自己表現很有興趣學習,家長可以進行引導,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的意願而強要孩子過早的認字。


決勝網

看這個題目一驚,在我意識裡“後果”應該是不好的結果的意思。其實孩子過早認字根本就沒有不好的結果,全部都是有益的!

自己家孩子剛剛一年級,我們認字不算早從5歲開始我們根據一位知名學校老師的引導買了教材,然後每天都讓孩子認3.4個字!這個任務一直是爺爺的!因為脾氣好有耐心。大概整整一年多的時間吧!所有的教材都寫完了,讓我驚喜的是孩子不止認識教材裡的字原來有很多沒有學過的字她也全部認識!目前的水平我覺得讀報紙不生僻的字,還有兒童類的刊物小說完全沒有問題!曾經帶她去圖書館可以穩穩當當的看3個小時的書一動不動!


我也納悶這麼多不認識字她是怎麼認識的呢?我也問過她!因為我們沒有學拼音,而且中國的漢字是音形分開,不是你認識拼音孩子就能記住這個字。後來她說媽媽我看動畫片不知不覺就都認識了!忽然想起來原來很多的動畫片都是帶字幕的!孩子聽的看的同時,也會出現相對應的字幕,時間久了不知不覺就認識了!有時候出了原版的英語類的動畫電影,也會帶孩子看!本意是練練聽力,不過她為了看的明白很多字也潛移默化的就認識了。所以讓孩子從各個方面多接觸,多看多聽多玩真的是不知不覺就會了!沒有感覺很吃力!

現在說說好處。一年級孩子一般只認識簡單的字,所以在別的孩子要在學“天地人,你我他”的時候你就可以讀小說了!大量的閱讀對孩子的成長極有好處!一位資深語文老師跟我說過很多孩子三四年級就會差距顯露出來。尤其是語文方面,那就是文學素養差,積累少!“下筆如有神”的前期需要大量的積累!

不僅僅是語文方面,孩子在數學上因為認識字,理解力比一般孩子好所以一般的題目別的孩子還在等老師讀題,她就已經做完了!而且準確率非常高。這也是得益於認字並很好的理解了題意!

孩子認字的好處真的是太多了,有時候她還會躺在床上給我念繪本,我念一段,她念一段孩子更有參與感!讓她更加熱愛閱讀!


糖媽愛糖

我不贊同讓孩子過早認字。


現在許多家長都被“孩子不應該輸在起跑線”觀念所誤導。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將孩子送去早教中心強制學習,被動接受知識;甚至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教孩子認字、寫字等。

在許多家長看來,自己家的孩子比同齡孩子能認識出許多字、會寫很多字、甚至懂很多東西,家長會很驕傲和自豪,認為自己的孩子已經贏在起跑線了,其實並非如此。

就拿孩子認字來說吧,如果家長在2-3歲時就開始刻意教孩子去認字,寶寶也會被動的去接受漢字,認識一些漢字。當孩子進入幼兒園之後,許多的寶寶都是懵懵懂懂,跟著幼兒園的步伐走。會認識一些字的寶寶,看到別的小朋友什麼都不懂,很容易產生驕傲的情緒,上課的時候,認為老師講的自己都懂,就不認真聽講,甚至打亂老師的講課。

之前孩子幼兒園時,班級老師就反應過:“一個寶寶經常性在老師上課時,突然一聲老師這個好簡單的,我都會了。”不光影響了老師上課,也影響了別的小朋友注意力,也無法滿足這個孩子自我的好奇心與求知慾。

一些科學家認為:兒童在3歲之前是沒有語義性記憶(semantic memory)的,只有肢體和情緒方面的記憶。到了3歲左右,兒童的自我意識萌芽,他才開始真正的記憶(autobiographical memory)。 3~5歲,是孩子對圖形直覺最敏感時期,而漢字是由象形字發展而來,所以3—5歲讓孩子接觸漢字比較好。

所以,孩子3-5歲可以去接觸漢字,當然不是讓孩子接觸死板的漢字,而是以豐富的圖形方式,比如,車,可以讓孩子看車的圖形,五顏六色的圖形不僅可以發揮孩子的想象力,也可以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還可以教簡單的唐詩、給孩子聽些音樂、故事等。

在我們這裡的幼兒園,一直到大班下學期才會教孩子認識簡單拼音文字和學會寫自己的名字,其餘的教學都是以思維能力培養和孩子想象力發揮,興趣愛好以及學習習慣的培養等一些課程。(九姑娘)


小桔燈

孩子過早認字,會有什麼的後果?有好處,也有壞處,關鍵看父母怎麼引導孩子認字。

先說好處:

1,上學更自信

很多孩子在幼兒園就已經或多或少的學過一些常見字,所以一年級的老師默認的是絕大多數孩子都認識字,上課的進度相對比較快。孩子提前認字了,上了一年級會比較輕鬆,一方面要適應小學的規矩,另一方面再有學習的困難,就會產生一定的壓力。如果認字之後,上課會變得有自信,從而為小學生活打下一個良好的開端。

2,閱讀量豐富

提早認字,意味著孩子可以儘早開始自主閱讀。別的孩子還在學簡單的字的時候,你就可以廣泛涉獵閱讀的海洋了。自己讀繪本,讀故事,發展到後來讀大部頭。孩子一旦體會到了閱讀的樂趣,會如飢似渴的愛上閱讀的。閱讀帶孩子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大量的閱讀對孩子的成長有非常大的好處。閱讀積累的多,無論對說話還是寫作乃至三觀都很有幫助。

3,更能讀懂數學題

早認字,不光是對語文課有幫助。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看懂數學題目更是有益。不需要老師的解釋,自己就能看明白題目,有很多時候,孩子並不是題目不會做,而是看不懂題目的意思。

再說壞處:

1, 限制想象力

拿到一本書,識字的孩子首先關注的是書上的文字。不識字的孩子,更多關注的是書上的圖畫。通過看文字可以很快的讀完整個故事,就少了看圖畫所能展開的自有豐富的想象空間。

2,加重孩子的負擔

幼兒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而文字是抽象的符號。如果我們硬要提前在這一階段把這些抽象的符號灌輸給孩子們,那可能會加重孩子的負擔。

注意事項:

1,孩子認字主要看家長怎樣引導

看我們做父母的以什麼樣的心態讓孩子開始認字。

學前識字用循序漸進引導識字的方法比較好。寓教於樂,在生活中游戲中不知不覺就學會了認字。比如出門的時候指著廣告牌,商店門牌教給孩子。把生活中隨手可見的字介紹給孩子認識。

2,潛移默化而非刻意強求

買一些繪本,讀給孩子聽。有耐心陪伴,認字不是目的,而是親子共讀的意外收穫。

如果不講方法,一味的為了認字而認字,枯燥的教學會扼殺孩子學習興趣,造成消極影響,那就弄巧成拙了。


幸福家育兒

下面分享下一位小學老師(教了語文20年)對幼兒識字的感言:


首先,識字的早晚直接影響著人的智商發育。日本從1967年開始的一項研究表明, 5歲學部分漢字的孩子智商可達95, 4歲開始學部分漢字的孩子智商可達120;而3歲開始學的可達130,(80以下是弱智,130以上是聰明)


其次,生理學家告訴我們成人的大腦約1500克,嬰兒出生時大腦約350克,兩歲左右就發育到1000克,八歲以前80%的大腦發育已經完成,。因此,8歲之前是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大腦發育最快時期,也是兒童學習的最佳時期,錯過了最佳學習期,學同樣內容就要多花6~7倍的時間,而大腦發育一旦完成,形象記憶的效率就非常低下了。


再次,“人生聰明識字起”識字是語文基礎能力之一,基礎是事物重要的部分,基礎不牢固,上面的建築物無非就是沙上的建築。在數字中,經常可以發現學生由於識字量的缺失,在遇到課外讀物時造成語言障礙,進而形成理解障礙,最終導致了閱讀興趣的下降。而小學低年級是學生閱讀習慣,閱讀方法培養的最佳時期,錯過了這一時期,即錯過了學習語文的最佳時期。


最後,專家們認為教兒童們識字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儘早閱讀。研究理論認為兒童的智力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閱讀能力形成得越早,對孩子的綜合發展效果越好。世界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斯基指出“凡是沒有學會流利地,有理解地閱讀的人,他是不可能順利地掌握知識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孩子一旦進入閱讀,就可以獲得知識和智慧,因為他們可以從書中汲取前人和他人所記錄的知識,技術技能,思維方式和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等。對其世界觀,人生觀等諸方面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引導和啟發作用。可見,孩子學會自己閱讀,對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是非常有益的。


在生活中,就有這樣的現象,同在一個班級的兩個孩子,一個孩子劉同學在上學前已經識字1000多字,另一個孩子楊同學。楊的家長認為學前就是讓孩子快樂成長,不要加以太多的負擔。所以,跨入校門前沒有專門的識字學習,能認識常用的簡單的字有幾十個而已。但經過一個學期的時間,劉小朋友26分鐘能閱讀《天邊的彩虹》7頁,楊小朋友在家長或老師單獨的陪同指導下30分鐘能讀《天邊的彩虹》1頁。而且讀得還非常的不流利,如果再讀一遍又會有許多的字不認識,讀不出來了。又要藉助拼音或家長老師的提示讀下去。這樣導致的結果是劉小朋友把閱讀作為一種樂趣、享受、每天都是自己完成。而楊小朋友一拿起書閱讀書就開始摸眼淚。父母也焦慮的跟孩子大喊大叫。父母的焦慮讓嘉欣對閱讀更加沒了興趣。私下裡嘉欣的媽媽向我吐槽,後悔學前只注重了孩子其它方面的培養(英語、舞蹈、繪畫)唯獨忽視了識字方面的教育。現在嚐到了苦果。從這個現實的例子清楚明白地讓我們看到學前(3-6歲孩子)識字不盡是家長、孩子的鋼性需求。更是塑造孩子終身成就的大工程。


因為漢字不僅僅是知識,也是想象力、邏輯、思維!


現在社會上對幼兒能不能識字,幾歲適合識字,因教育理念的不同而爭論不休,說明很多家長對於漢字的認知是有誤區的,認為小孩識字是小學時的課程,是一種學習負擔,這種想法已經害了許多孩子。有這種想法的家長,到了小孩上小學才知道後悔,已經悔之晚矣!



我是漢字谷主,【專注說文解字、識字啟蒙、語文教育等漢字產業,古汀漢字谷 獨創的《人字學習體系》(人字學習法、快速識字、漢字創新思維、漢字國學、古詩文理解等)】


漢字谷主

過早識字,這個過早不好界定。

一般來說,孩子4-5歲左右開始識字是比較合適的。有些家長讓2-3歲的孩子識字,這點我是不贊同的。

具體什麼時間,我們可以觀察孩子對漢字的敏感度。一般識字之前,我們可以先陪伴孩子閱讀一段時間,當孩子對閱讀有興趣之後,可以嘗試著給孩子認字。


具體的做法是把幾個孩子比較熟悉的字(指的是聽覺上的熟悉),寫在白紙上,貼到孩子牆上,孩子經常看到的地方。當然,你可以自己寫,也可以購買字卡。

一天寫幾個,然後反覆指讀給孩子聽。一般地,如果孩子到了識字敏感期,就很快就記住。如果你發現孩子一天下來記不住3個字,那麼就不要硬來,說明孩子還沒到識字的階段。

另外,我們在早期引導孩子識字的時候,需要調動全身的感官,不要太正式了。把氣氛弄得輕鬆愉快一些,記得一定要經常重複。

我的孩子識字的時候,前期其實速度很慢。但是等到上大班幾個月之後,突然有一天,她主動想要認字,這時候識字的速度就是幾倍的提升。


所以說,教孩子識字,啟蒙引導,不要強迫。不斷反覆,讓孩子有樂趣,在輕鬆愉快的條件下,等待孩子敏感期的到來。家長教的,其實很慢。孩子主動學的時候,速度就大幅提升了。

孩子喜歡認字了,就沒有過早之說;孩子還反感認字,或者沒有感覺,就別太著急。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恭喜你有這樣的想法提問出此問題,說明不盲目跟風,不隨流,有自己的懷疑和想法。

我們中國人孩子一生下來就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無論從穿衣住行等其他一切外在的東西父母都拼了命的去滿足孩子,一方面為滿足孩子,一方面是提升自己的虛榮感。

為什麼要說提升的是虛榮感呢?因為內在沒有真正的榮耀,沒有什麼真的東西可拿出來,只能比拼外面的東西來撐臉面。在乎的,是自己受罪,不在乎的,你再裝人家也無動於衷。

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小就讓孩子學習各種東西。無論孩子喜歡不喜歡。大人的經歷都是有限度的,更何況孩子。

孩子,處於強烈的認知階段和腦發育階段。在這個階段,更多的父母們是給孩子加無形的力量,從小揹負著各種重擔。從內心而言,沒有什麼探索、好奇之樂。只是聽父母的,“必須好好學習,將來才能有出息。”而孩子,看到周圍人都是這樣做,自己不這樣做就不合群了,就成另類了。所以,孩子也會跟著那樣做,從來不問為什麼?沒有時間去想為什麼?就這樣,父母就把未開發的認知和大腦扼殺在了搖籃裡。

有一個好處就是“認字”還不同於其他的學習。因為認字是貫穿一生的。對孩子一生有用處,有幫助的。認字還不像其他的學習,如果孩子從小被逼著學習,就會形成一種應付狀態。一旦應付,就是很可怕的。孩子做什麼事都會偷懶,不會以認真的態度投入。

不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來不擔心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差。這樣的父母是很厲害的。因為他們能全局掌控自己孩子的狀況,孩子不學習,是不隨著大流死學。而是採用適合孩子不同的階段來讓孩子學習。

小時候孩子的學習就是玩。

通過玩來提升孩子的認知,通過玩來觸發孩子探索的心理,通過玩來使孩子提升對自我的管理。

等孩子長大後他才會更加認真的投入到學習當中,因為孩子的興趣始終沒有被壓力撲滅,沒有被機械化的重擔磨滅,孩子始終是一個自主的人,有他自己獨立的抉擇,一旦抉擇了就會很用心的投入,從來不用大人,不用教育去逼孩子。

那些從小被逼各種學習的孩子,也未必真正能夠在裡面深入紮根。只是,孩子的天性過早的被父母籠罩了成人的框架模式,孩子長大後,很難再在一個境遇裡深入,很難有興趣在投入,一是覺得自己已經懂了,一是覺得太過枯燥。

上大學,出於慣性和機械式的學習佔多數。而出於研究和探索心理的只是很少一部分。

父母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的方向。你是願意讓孩子自由探索,凡事認真投入,還是讓孩子從小接觸廣而不精的知識,使孩子過早的失去興趣呢?


三城一郭

首先,學前識字量的多少對入學以後學習上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筆者女兒當年因為“非典”沒上成學前班,也由於當年筆者對學前識字的認知不夠,結果女兒一年級的學習特別吃力,甚至班主任向筆者提出讓女兒重讀一年級的建議,在筆者再三保證配合老師教學的懇請下,班主任才放棄了這個想法。

舉兩個學前識字的積極事例。

例2,尹建莉老師的女兒圓圓也是因為注重學前識字,才能在入學以後語文學習一直保持優勢,並且基於語文學養的長期培育,高考時作文取得滿分的好成績,詳情可見《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其次,說到“過早認字的後果”。筆者個人認為學前識字用循序漸進引導識字的方法比較好,如果不講方法,不管不顧的硬灌,別說學齡前的幼兒了,就是成年人也不樂意吧。

“牛不喝水強按頭”,粗暴的硬灌不僅學習效果不好,還造成了扼殺學習興趣的消極影響,那就弄巧成拙了。

現在的孩子身處的學習環境這麼好,識字方面的教具、繪本、音頻、視頻應有盡有,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早些培養,孩子將來的學習才有可能既愉快又輕鬆。


阿娥你好

認字早並沒有錯,本質上早點認字對孩子是利大於弊的。

不過家長需要清楚的是,早早認字的目的是——讓孩子愛上閱讀,學會自主學習,培養學習積極性。

幼兒期就開始教孩子識字,堅持親子閱讀。一旦孩子愛上閱讀,知道認得字可以從書裡學到更多,也就開啟孩子求知慾了。入學後學習會更輕鬆,家長也能省心。這樣的孩子是越學越有成就感的。

我一個熟人的孫子就是一歲多開始,媽媽教認字,三歲就自己看報紙,並且同時進行英語啟蒙,一歲半開始教背詩……入學後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並且積極參加各類活動、比賽。真的非常優秀,並沒有因為識字早有何不好影響。今年小學畢業,本地最好幾個中學搶著要他。

目前我兒子兩歲多,也能認得五十來個字,也是一歲半開始教背詩……我是親子閱讀推廣者,每天會陪孩子看看書,孩子求知慾也挺強,經常會說:“媽媽,你教我認識嘛~”

所以說,你可以早點教認字,但不要強迫,根據孩子興趣來。不需要每天規定認多少個,適當的時機一次教一兩個字就好。

希望對你有幫助,每天我也會在頭條分享育兒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