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兵強馬壯且驍勇善戰,為何會被一群烏合之眾趕出長安?

指縫裡的痛

呂布兵強馬壯且驍勇善戰,為啥會被一群烏合之眾趕出長安?

按照後漢書--呂布傳記載,漢獻帝初平三年(192)四月二十三日,呂布協助王允殺掉董卓,到六月一日,呂布率數百騎逃出長安,前後僅僅不到兩月。為啥這麼短期內,王允呂布就失敗了?

看三國志--呂布傳:【布自殺卓後,畏惡涼州人,涼州人皆怨。由是李傕等遂相結還攻長安城】自從殺掉董卓後,呂布心中畏懼,害怕涼州人,李傕郭汜乘機造謠煽動,很快聚集起十餘萬反叛力量,殺回長安。而這個鼓動西涼人叛亂的計謀,就是賈詡出的主意。這一段與演義中描述基本一致,在隨後呂布和李傕郭汜交



戰中,李傕郭汜分兵兩路,李傕郭汜帶兵纏住呂布,不斷騷擾,又不正面交鋒,呂布想打打不到,想退這夥叛軍又尾隨追上來 ,而另一路樊稠張濟已經兵圍長安,呂布只好撤兵回保長安,李傕郭汜隨後追到,與樊稠張濟匯合後包圍長安城,按英雄記記載,呂布還與郭汜對戰,一矛刺中郭汜,但隨即被郭汜部下救走,



因為城內有不少董卓餘孽,乘機偷開城門,把叛軍放入城內,呂布東殺西檔,獨力難支,就想叫上王允一同逃走。但王允覺得事情發展到這種地步,都因自己沒聽大臣們的意見,責任很大,就拒絕逃走,最終以身殉國,被李傕郭汜殺害。(6:32)


流譽後

首先給大家糾正一個錯誤,西涼軍的快速隕落,或者說董卓的快速死亡,使得大家對於西涼軍這一個軍種感到十分的不解,認為這隻軍隊只是一支紀律渙散,只知道燒殺掠搶,或者是挖人祖墳的軍隊,但是事實上歷史上面這支軍隊的戰鬥力高的有點嚇人,換一句說法董卓的快速隕落,使得西涼軍,大部分的優秀的軍事幹部沒有體現出自己的軍事才能,而死在了亂軍之中。

我們提到這支反叛軍的兩位主將之一,李傕,這個人曾經也是戰功赫赫,天下聞名,孫堅,也就是孫權孫策的父親曾經率領大軍到達他鎮守的地方,當時的孫堅號稱江東之虎,但是愣是不敢進攻,因為這個人當時號稱是李廣的傳人,戰鬥力強悍,而且策略高,大家都認為這個人不能夠惹。

事實上,呂布手裡的是幷州軍,幷州軍在什麼地方呢?指一個城市,大家就知道了,太原,這支軍隊雖然長期經歷與匈奴之間的戰鬥,戰鬥力也頗為強悍,但是和西涼軍一比他們的戰鬥的強度簡直就是低的可憐,西涼這個鬼地方几乎天天都在打仗,董卓,更是因為這十幾萬彪悍的西涼軍敢於跟天下18路諸侯掰腕子。

並且董卓在活著的時候做了一件事情,天子西遷,就是把天子從東方的洛陽遷到了西方的長安,按照董卓自己的想法就是天子離自己近了自己好直接掌控朝廷,董卓沒有體會到這樣的好處,但是接下來的西涼叛軍卻直接體會到了這樣的好處,呂布這個人擁有的是幷州軍他如果想真正的拿到援軍的話,從幷州發兵,也就是從太原發兵到長安的距離要比西涼人從西涼到長安的距離要遠得多,這也就是為什麼西涼叛軍一瞬間能夠聚集十幾萬人,而呂布的手裡好像卻沒啥兵力一樣,原因便在於,這就是西涼人的地盤兒,我的地盤兒我做主,還輪不到你來撒野。

並且呂布這個人名聲不好,他一開始殺了丁原,投奔的董卓,然後因為一個貂蟬又殺了董卓投奔了朝廷。雖然名義上為天子辦事,但是事實上大家都叫他三姓家奴,他底下都部將也不肯真心的替他賣命,誰知道哪天哪個人給你些金銀珠寶,你就把我給宰了。

但是對於西涼軍而言,這個時候就不是說到底打不打仗的問題了,如果不打仗,王允秋後算賬呢,肯定是死路一條。這個時候還不如拿命相搏,說不定能夠換取自己活命的機會,呂布的是冰只不過是為了經營珠寶,為了錢財,為了軍餉而待在呂布的身邊,但是西涼軍士兵作戰,就是你們要自己活命,所以兩邊是齊比起來,在單兵意志方面西涼軍這邊是完勝。

此外,王允對於西涼諸位軍隊的處理上面出現了嚴重的政治失誤,王允認為自己手裡有呂布有天子,我是天下老大,我還怕誰,所以他認為所有跟董卓沾上的東西都該死,這一句話一說出來你就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了。

此外,在新三國裡面周瑜對呂蒙說的一句話,攻擊城市是最有力的武器是內應,長是西涼軍的地盤兒,我想找幾個人開城門,就有多少人屁顛兒屁顛兒的替我開城門……

所以說光看紙面上的數據,認為呂布是穩贏了。但是事實上,呂布是真的一點兒便宜都不佔,甚至有點硬著頭皮打這一仗的可能性。


漩渦鳴人yy

呂布沒有兵強馬壯,當時呂布殺了董卓,但是涼州人是怕呂布並不服呂布,呂布沒有辦法控制他們,而且他開始清洗董卓的舊部,呂布跟王允說,把所有的涼州人全部殺掉吧,但是王允沒有同意,但這句話不知道是被呂布散佈出去的,還是被別人散佈出去的,反正整個長安城都在傳要殺光全部涼州人。



這個時候所有的涼州人包括原來董卓的舊部,都非常的害怕,他們都想逃跑因為如果留下來的話,真的會被朝廷殺掉。這個時候賈詡出來了,說你們跑了的話,朝廷派個獄卒就能夠把你抓起來,還不如起來造反還有一條活路


所以李傕等人就起兵造反,一開始部隊不多,但是到長安城附近的時候就差不多有十萬人了,這個時候呂布的熊才能就發揮了,他壓根不李傕的對手,因為他沒有辦法控制軍隊,剛開始攻城沒多久的時候,他部隊裡的人就裡應外合把城門開掉了,李傕等人就攻入長安城

結果大家都知道,呂布跑了,王允被殺掉了,漢獻帝到了李傕手中,漢獻帝唯一一次可能控制朝廷的機會就瞬而失去。


知常容

有道是:王允呂布非將才,賈詡李傕有謀略

王允用美人計,讓呂布殺了董卓,接下來的關鍵問題是:如何安撫董卓留下的西涼大軍,為己所用,而不是變成自已的敵人?



呂布與王允的愚味暴露出來了,呂布要盡殺西涼人,王允居然同意,但不主張盡殺。這兩人,明明可以以朝廷正統之身份,勸慰西涼兵歸順朝廷,既往不咎,多好的理由!可惜二人反其道而行之,動了殺心,以致消息洩露,西涼兵人人驚惶,在共同的災難面前,團結起來了。



西涼人有一謀士,名喚賈詡,賈詡面對想逃跑的西涼部屬說:“你們現在逃跑的話,力量就分散了,朝廷派幾個獄卒都可以把你們抓回來。所以不能跑,不僅不能跑,還要團結起來猛攻長安,這樣說不定主宰江山的就是你們了。”賈詡處變不驚,冷靜謀劃,洞若觀火,切中要害,這是呂布失敗的開始。


西涼兵部屬之一李傕帶兵攻擊呂布,一路之上收集西涼兵達十萬眾。與呂布戰時,李傕採用誘術,把呂布調離長安城,又派兵襲擊呂布後方。呂布腹背受敵,拋下長安逃跑。此戰,他先是輕易出兵,繼而孤軍追擊,最後是逃跑主義。處處被動,一錯再錯,令人嘆息。


詩書雅讀

關於這個問題,我認為呂布確實驍勇,他的坐騎赤兔馬也足夠雄壯。但是兵強和善戰,呂布就談不上了。而題主所謂烏合之眾,打仗卻知道用計,智取了呂布。下面依三國演義具體分析。

先說一下呂布手下兵不強

王允呂布想計殺董卓,就讓李肅詐言漢帝要傳位於他,將他從楣塢引誘至長安的皇宮,然後下手。

這樣,董卓雖死,但他手下的重兵仍在。王允呂布並沒有採取好的措施安撫董卓的部下,比如答應既往不咎,把他們收編。與此相反,王允過於剛強和狹隘,主張把董卓朋黨全部殺掉,甚至有人傳言他要把京城的西涼人士全部殺掉。

這種情況下,賈詡作為西涼人,為了自保,就勸董卓的部將把西涼兵馬全部收集起來猛攻長安,為董卓報仇。

所以,這時呂布所擁有的,僅是長安城裡非常有限的兵力,和董卓留下的西涼兵馬比起來,呂布兵既不精又不多,遠遠稱不上兵強。

下面我們再說一下呂布的不善戰

西涼兵到來之後,呂布最好的對策就是深溝高壘,堅守不出,等待西涼兵馬疲憊糧盡,而且人心渙散之後再出擊。但呂布沒有這麼幹,他直接出長安城,和對方上陣交戰。西涼人反而用計,把呂布調虎離山,然後分兵繞到呂布身後,兩面夾攻呂布。結果呂布兵敗,長安失守。慌忙之下,呂布捨棄了妻小,從長安城帶數騎逃走。

總之,呂布武功雖高強,但頭腦簡單,不善於用計,容易中計。在後來的劇情裡,他也是聽陳宮之言就能得勝,自作主張的時候就吃大虧。

這樣一個人,久經沙場,負多勝少,最後在白門樓殞命,怎麼可以說他善戰呢?


芙蓉芳

因為王允書生意氣不能幹大事,既婦人之仁又少寬容!歷史上有這麼一個記載,說是呂布殺了董卓以後,王允宣佈了漢獻帝的討賊詔書。然後對董卓的士兵說願意歸降者留下,不願歸降者自行去留。這既是一種仁慈又是一種犯蠢,這些人是董卓的士兵,招降不成就該殺,就算不殺也不能放走,就算放走也得眼對眼看著驅逐出長安城。否則就成了隱患。比如,記載,留下者只有兩三成!也就是說,有幾千人因此逃逸並藏匿在長安城裡!

後西涼兵請降,大家都建議既往不咎,王允反而不答應了,非要每個人都抓來治罪。這又犯下了少寬容的錯誤。一下子把所有西涼士兵包含之前釋放的那些人推到對立面去。所以,當西涼兵攻城的時候的,之前放走的那幾千人就起來當內應,除了打開城門之外,還組織人馬進攻皇宮。

當時,呂布一個人守住城門兩個多時辰,讓高順等人轉移了將士們家小!可見,西涼軍確實戰力不行!但是,王允治政不明是首惡!


優己

哎,可惜了,呂布雖然三姓家奴,卻也是唯一一個沒有稱帝野心的軍閥。呂布有勇無謀,王允憂國憂民,兩個人相加本來可以再興漢室,可惜王允不像戴笠,處理漢奸的事情戴笠做的太好了。先禮待等其鬆懈後秋後算賬一網打盡。王允一定要對漢奸斬草除根,結果漢奸反撲,反而終結了漢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