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博物館展出了西漢長沙國丞相利蒼夫人的屍體。這種公開展示屍體的行為,是否是對死者的不敬呢?

同剪西窗燭

辛追夫人被譽為“東方睡美人”,不過如果你去湖南博物館瞻仰回來,估計就不會作夢去睡她了。

突然,想起了國外的香菸盒,我覺得那種看乾屍的感覺,絕對可以減肥和戒菸的。

所以,還是把最美好的東西留在想象之中吧。不如去那裡看看精美的文物來得開心與過癮。

始建於20世紀50年代的湖南省博物館,是湖南省最大的歷史藝術博物館。該館館藏文物達18萬件,包括以西漢辛追夫人為代表的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

2012年6月18日,因進行改擴建工程,湖南省博物館關門謝客,馬王堆漢墓文物也隨之淡出觀眾視野將近兩年之久。

“素紗禪衣”是馬王堆漢墓隨葬物品中最為引人關注的一件文物。



衣長128釐米,通袖長190釐米,由上衣和下裳兩部分構成。交領、右衽、直裾。面料為素紗,緣為幾何紋絨圈錦。素紗絲縷極細,共用料約2.6平方米,重僅49克,還不到一兩。

真可謂“薄如蟬翼”“輕若煙霧”,色彩鮮豔,紋飾絢麗,絕對代表了西漢初養蠶、繅絲、織造工藝的最高水平。

在這件素紗禪衣中,禪衣用紗料製成,因無顏色,沒有襯裡,出土譴冊稱其為素紗禪衣。

另一件精品是“T形帛畫”,因外形像一個大寫的英文字母T而得名。



帛畫畫面的內容由上至下可分為天上、人間和地下三個部分。

帛畫下端是深邃的地府,赤身裸體的地神兩手平託大地,腳踏著兩條交叉的鰲魚。在帛畫中間最顯著的位置有一位錦衣華服、形象高貴的老婦人,她就是一號墓墓主人辛追。

她手持柺杖,在三個侍女的陪同之下,緩緩向西而行。她的神情姿態,宛如一種“乘雲氣,御飛龍”就要昇天的架勢。

帛畫上端便是天國,到處是一片寧靜和諧的景象。美麗的月神託著月牙,鮮紅的太陽棲息在扶桑樹間,人首蛇身的燭龍盤坐正中。

此外,虎豹把守的天門敞開著,兩位守門神拱手而立、躬腰相對,正滿懷欣喜地恭迎墓主人昇天,整個畫面彌散著一種神秘的氣氛和浪漫的情調。



  乾屍如果讓你很倒胃口的話,復原像還是可以欣賞下的,以及那些漆器、絲織品、帛畫、中草藥實物及燻具等種類,可讓你真切感受到長沙國丞相利蒼一家鐘鳴鼎食的富足生活。


光明大先生

對於這個問題你同意不同意,都能找到自己的依據,振振有詞!因為這是一個【價值觀(Personal Value)】問題,也就是說「蘿蔔白菜,各有所愛」,言人人殊的問題!

可能對我們中國人以及主流文明世界的價值觀來說,講究入土為安,展覽屍是體對死者和先人的不敬。

但是,也不是絕對,比如偉大領袖毛澤東的水晶棺,天天都有千萬人參觀憑弔。設置紀念堂和水晶棺的初衷,恰恰是我們太尊敬他了。

既然「價值觀」就是一個「口味」的問題,肯定就不排除「重口味」,在有些地方,所以信奉的價值觀卻完全相反,足以顛覆你「蘿蔔白菜大米飯」的穩固三觀:

比如:印尼蘇拉威西島南部的托拉雅(Toraja)的村民,有一種奇葩的習俗:子孫要把已故親人,從棺材裡挖出來,然後盛裝打扮,在村裡遊行,簡直就是陰曹地府界的維密秀和時裝週,誰的殭屍cosplay造型更拉風,誰就是「大孝子」,一年都會走大運。

詳見英國《每日郵報》:http://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2745169/Zombie-chic-Indonesian-village-Toraja-s-bizarre-annual-ritual-Ceremony-Cleaning-Corpses-MaiNene.html

白頭偕老:

比翼雙飛:

英倫學院風:金絲眼鏡加條紋西裝,

誒呀,這個嚇死本寶寶了,真像電影《死亡之雪》中的「納粹殭屍」:

爸爸的小棉襖:

還有諸如西藏的天葬,把人大卸八塊讓禿鷲吃掉,印度三哥在恆河邊的火葬,很多都還沒有完全火化,胳膊、大腿直接丟掉恆河裡餵魚。相信主流文明世界的人很難接受。

這個世界的價值觀就是如此之多元,價值觀問題很難說誰對誰錯,所以,你一定要意識到:你所認為理所當然正確的【價值觀】,並不具備天然正確性和唯一性,並不比其他價值觀更優越!

有的人可能會說,這是一個科學問題,科學只尊重事實和邏輯,是不做任何【價值觀預設】的,考古學和博物館學也是科學,倫理價值觀不應該干擾科學。

當然不是。

是人都免不了價值判斷,科學也有科學倫理,科學家有職業道德。我們人類有同理心,在普遍接受的價值觀基礎上,如:公平、正義等,會設置馬克思韋伯所提出的:價值理性(Value Rational)。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起草的《科學和技術倫理》得到全世界公認,也算一種普世的「價值理性觀」:

說簡單一點,醫學算科學吧?

學醫的所遵循的基礎倫理就是《希波克拉底誓言》,只能治病救人,不能用醫術損害他人健康,不透露他人隱私、不與病人發生性關係等。

所以,即便病人同意安樂死,醫生也不會幫助你實施,這是違反《希波克拉底誓言》,在很多國家也是違法的。

這就導致一個很奇葩的現象,美國被判的注射死刑的死囚,行刑的很多都不是專業醫生,因為這違反了職業道德。美國俄亥俄州有一個案例是,37歲的死囚克里斯托弗•牛頓(Christopher Newton)行使注射死刑。

由於行刑的是非專業醫護人員,導致藥量、靜脈注射都有差池,使他受盡痛苦,長達二十分鐘的折磨才死去。

而設立注射死刑的初衷就是為了體現人道,所以,如果不是由專業醫生行刑,導致事與願違的概率十分之大。

那麼,如果你是醫生,你會違法《希波克拉底誓言》為死刑犯行刑嗎?還有諸如:代孕、克隆人都涉及到倫理問題,也存在很多爭議,起碼,在目前來看,主流價值是否定的。但說不定以後可能會放開。

所以,前面說了價值觀在空間跨度上有「多樣性」,那麼,在時間跨度上出現「變更性」,一種價值觀在某一段歷史時期被認可,另一段時間可能不被認可,甚至被視為不可理喻的離譜錯誤。

比如:奴隸存廢、男女平權、人人平等。一千年前你要信奉、提倡這些,人們會當你神經病。


好,再回到馬王堆辛追夫人,既然一般倫理價值觀言人人殊,那將考古挖掘到的屍體展覽,符合學術倫理嗎?

我雖然不是考古學專業,但我憑常識想,應該是符合的。因為全世界都有展覽的屍體。

  • 埃及國家博物館的木乃伊館,拉姆塞西斯二世大帝的屍體就被展覽:

(這傢伙就是《聖經》中摩西的哥哥,紅海開路就是猶太人為了躲避他的軍隊追殺,聖經中十次天災、以及猶太逾越節也跟他有關)

  • 圖坦卡門木乃伊在埃及帝王谷博物館展覽:

  • 大英博物館的木乃伊展廳:

  • 意大利南蒂羅爾考古博物館的奧次冰人:

  • 中國新疆博物館的樓蘭美女:

諸如此類,不勝枚舉,我覺得湖南博物館並不出格,符合考古學和博物館學學術倫理。

我只知道考古學的學術倫理是不能以文物謀利,不參與文物買賣。其他學術倫理我還不是很清楚,懂的大神請指教。

何況,湖南博物館是很尊重辛追夫人的,將隱私部位都蓋了起來,從胸部到膝蓋:

我寫文章一般十有八九是【總-分-總】模式,最後一定要給出確鑿答案,旗幟鮮明的立場,不管是對是錯,絕對不讓讀者看完還覺得困惑:你他媽到底想說什麼?

綜上所述:

1、湖南博物館將馬王堆辛追夫人展覽,你如果訴諸你信奉的價值觀,認為可取或者不可取,我都不會認為你是錯得離譜,我會設身處地從你的角度看問題,並給予充分的理解。

2、湖南博物館將馬王堆辛追夫人展覽,是符合學術共同體所信奉的學術倫理的,而且沒有暴露辛追夫人的隱私部位,應該沒有什麼大問題,當然從中國「入土為安」的價值觀來看,你也可以不同意。

3、哲學家羅素曾說:參次多態乃幸福之源!人類社會有價值觀共識,也有價值觀分歧,如果在不妨礙他人的基礎上能各得其所,我們就要給予尊重。所以,「信仰自由,入鄉隨俗」成為當今社會深入人心的信條。

一句話管總:湖南博物館的做法符合學術倫理,如果我們訴諸其他價值觀,產生分歧,最好就是和而不同,求同存異。


小漢字見大歷史

湖南省博物館展出了西漢時期利蒼辛追夫人的屍體,一時間竟成為大家熱議的焦點。我個人覺得公開展屍體這個問題的關鍵所在,是你把辛追夫人僅僅當成一具屍體還是把她當成一具遺骸文物?是從考古文物的角度來看待還是從家庭宗族親情道德的角度來看待?


從家庭宗族親情道德的角度上來說,逝者為大,都希望獲得尊重,入土為安;但從考古發掘和文物的角度上來看,辛追夫人的屍身竟然深埋土地之下2000多年而沒有腐爛,並且完好保存了大部分的內臟,剛剛出土時屍身的面容鮮豔,部分皮膚還略帶彈性。因為當時考古的條件所限,現今看到的屍體是因為出土瞬間被氧化所致。這不得不說,不僅在中國少見,就連在世界上都是古今奇觀,僅此一件。

人的生命在歷史長河中,不過是一瞬間。但有的人活著,卻已經死了,有的人雖然死了,卻重於泰山,對人類歷史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後人瞭解前人前朝的歷史,最重要的證據就是考古發掘的資料,即一手資料。辛追夫人的屍身從西漢跨越至今,長達兩千多年,歷經數代王朝更迭,屍身沒有腐爛。在她身上的考古價值已經遠遠超過任何人的生前成就。


我個人認為,從考古的價值和意義上來看辛追夫人這具女屍,通過科學研究和DNA等化驗,從她身上可以看到兩千多年前西漢當朝的痕跡,對於挖掘漢代歷史有著深遠的價值和意義。


雖然死者為大,應該入土為安,但是如果辛追夫人生前知道自己對未來的巨大價值,我想她本人也會同意這麼做的。如同得絕症的患者,捐獻遺體造福未來醫學,推動醫療事業發展一樣。


本人曾經去過一些博物館,也看到過某些博物館展覽出的乾屍,完全無遮蓋。可以說辛追夫人所在的湖南博物館已經盡最大的全力去保護這具遺骸,雖然有很多不周之處,但前來參觀的人都是畢恭畢敬,也體現了對逝者的尊重。並且前來參觀的人也並未議論這樣做是否對死者不敬,都是懷著對歷史的尊重來參觀訪問的。



總之,我覺得公開展屍的行為從家庭宗族親情關係的角度上看,雖有不妥,但放眼辛追夫人對人類歷史的價值上來看,她卻雖死猶生,價值和意義深遠。


乾貨 | 思考 |技能 | 2018年,一起成長。



夢歸秦淮

利蒼夫人,名為辛追,其遺體在1972年於原長沙市馬王堆1號墓出土。在經歷了2100餘年的歲月滄桑,辛追夫人的遺體不但形體完整,而且全身潤澤,皮膚覆蓋完整,更加令人驚歎的是,她的毛髮尚在,指、趾紋路清晰,肌肉保持彈性,部分關節還可彎曲,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溼屍,堪稱一個偉大的奇蹟。

湖南省博物館對利蒼夫人屍體的展出,是否是對死者的不敬呢?讓我們從兩個方面來探討這一價值觀層面的問題。

首先讓我們談一下傳統觀念。起源於農耕文明的傳統觀念認為,在人去世以後,理應入土為安。我國墓葬文化也在這一觀念的驅使之下,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傳統和風格。將入土為安的遺體挖出本身就與這種觀念相沖突,即便是到了現在,讓遺體重見天日也被認為是十分不敬的行為。作為千年之前的老祖宗,不但重回地上,還被放置於博物館中進行展出,這在傳統觀念當中確為不敬的行為。

我們在談一下利蒼夫人遺體的文物價值。上文我們談到了展示行為與傳統觀念的衝突,那麼為什麼還要將利蒼夫人的遺體展出呢?那是因為展出行為又符合考古學科的價值追求。可以說,考古這一學科在某種程度上是與中國墓葬傳統觀念相違背的,但考古學科又是歷史研究領域中的重要一環,是不可或缺的。馬王堆裡盡國寶,辛追當屬寶中寶。馬王堆作為我國20世紀重大的考古發現,為我國研究漢代歷史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參考,而辛追的遺體更是創造了世界屍體保存記錄的奇蹟。辛追夫人的遺體填補了許多我國醫學領域的空白,為研究漢朝社會生活及營養健康等狀況提供了有力的實物支撐,對歷史和科學研究可謂貢獻巨大。將辛追夫人在博物館進行展示,在遮蓋了敏感部位的前提下,給予了逝者基本的人格尊重。這個展示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機會,與千年前的古人近距離接觸,這時夫人的遺體已經不再僅僅是一具遺骸,二是承載著千年歷史文化痕跡的瑰寶,她帶給我們的精神衝擊和靈魂洗禮是十分巨大的。

博物館帶給參觀者的歷史體驗感,是任何歷史材料都無法比擬的。讓我們在參觀利蒼夫人遺體的時候,懷著最為崇敬的心態,本著感受歷史力量和學習先人智慧的目的,只有這樣,才不辜負利蒼夫人在天之靈。


國家人文歷史

就以我個人感覺而言,我認為這點做的非常不好,於博物館中公然展示屍體,真的真的,很過分!


我絕對不是否定這對考古人員的研究是有多大的重要性,我也很認同這種研究方式,畢竟來說對於考古學家來說,研究保存相對完好的古代屍體,那絕對的是對研究其當時身處朝代,所穿服飾,身體成分之類的(說的有點噁心了),絕對的是非常重要的依據,並且還都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像這次湖南省博物館展出了西漢長沙國丞相利蒼夫人的屍體,保存堪稱最為完整的古代屍體,研究價值那絕對是毋庸置疑的,所以說對於這種類型的用於考古方面研究,我是很贊同的,甚至可以說包括絕大多數人都是很贊同並給予支持和理解的。

(東方睡美人——辛追夫人)

但是,研究歸研究,公開展示屍體這種行為我就不能忍受了,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講究一個“落葉歸根,入土為安”,講究的就是一個“面子”,活人要面子,死人也要面子,我們將其挖掘,用之研究,還可以勉強說的上是“考古研究,不得不用”,可縱使是這樣,我們其實做的還是不太對的,我們內心其實還是多少都有些自慚形愧的。

可是,完全沒想到,我們竟然還能做出如此“不要臉”的行為,研究我們不反對,我們可以理解,可是這也僅僅是對“少部分科研考古人員”而言的,最起碼她還不算是太“沒有面子”。可是如今我們做了什麼,搬到眾人面前,讓人參觀?做“鎮館之寶”?吸人眼球?美名其曰“為大眾科普知識”?丟人不丟人?人家幫了你如此之多?你不感激,反倒還更進一步的索取?就彷彿是像當年我們對待大自然,對待花草樹木,對待各種各樣野生動物一樣。那麼你看,他們現在是在怎麼對我們?我們現在不還是一步一步,“低聲下氣”的想和大自然和好,一步一步的去彌補之前我們所做錯的嗎?我們是不是該好好反思了?




老梁說歷史

這個問題應該不能成為問題啊,只有無知的人才會認為這個對古人不敬、破壞“入土為安”這種想法。

博物館展覽屍體和普通的屍體展示完全不是一個類別的問題,好不好?這些人物本身是一個歷史人物,是作為歷史價值而存在的。比如我們會說木乃伊展覽,就是對木乃伊不敬嗎?

如果一定要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的考古專業就應該取消,因為考古基本上大部分都是挖掘古代的墳墓。那這不是比這種展示屍體更惡劣的事情吧?這不是更是更破壞先人入土為安嗎?

所以這種問題還是要放到專業的角度去談,不能再站在無知的一個外圍來談要怎麼對待古代歷史文物屍體這個問題,因為這個不是對待屍體問題,而是如何對待歷史的問題。

通過這樣的一個展覽,能夠讓公眾更留個好的去直觀的去了解那個時代的歷史文化,同時能夠,加強對於歷史的現場體驗,這和看影像或者書面圖片的東西完全是不一樣的,現場的這種觀看的感覺所帶來的這種震撼是完全不一樣的。

所以這個問題完全要從歷史學或者考古學等專業的角度來看。如果只從外行的來看的話,所有的問題基本上都是一個貽笑大方的觀點。


張天潘

湖南博物館公開展示利蒼夫人屍體的行為,是否是對死者的不敬?關於博物館公開展示古屍是否是對死者不敬的討論似乎很熱鬧,一定程度上說,這是當下人們尊嚴觀念強化的表現。這種討論無可厚非,但就湖南博物館展出古人屍體一事,我認為完全不存在對死者有大不敬。

目前看,無論中外的博物館,展示考古發掘獲取的、保存較為完善的古人遺體是普遍存在的現象。之所以會引發出“展示古屍是否對古人不敬”這般思考,是因為大眾忽略了對“古屍”這類展品的定性?博物館中展示的古屍,其性質歸屬是文物還是人的遺體?各個國家文物所指涵義和範圍不盡相同,尚未形成一個對文物共同確認的統一定義,就我國而言,考古發掘獲取的古代遺體屬於文物的範疇。既然定義為文物,自然可以採用恰當的方式進行展示、研究。

湖南博物館展出的利蒼夫人屍體出自於馬王堆漢墓,馬王堆漢墓的發掘在二十世紀引起了極大轟動,墓葬等級較高、文物更是精美傳奇,包含有極大的價值,為研究漢代初期埋葬制度、手工業和科技的發展及長沙國的歷史、文化和社會生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資料。在數以千計的出土文物中,利蒼夫人屍體作為保存了2000餘年而不腐的溼屍創造了世界紀錄,堪稱奇蹟。當時周總理等中央領導對此高度重視。研究人員對古屍進行了解剖研究,通過解剖分析,許多發現填補了醫學領域、體質人類學、考古學領域的空白。

從湖南博物館的展覽行為本身看,博物館作為歷史文化基因的寶庫,是集文物的收藏、保護、研究、教育為一體的機構。這些博物館作為非營利性的地方大館,展示動機在於揭示中國悠遠歷史在某個時空下具體的鮮活案例,強調的是對這具古屍背後所代表滄桑文明的敬畏,昭示的是我國文博行業文物保護技術實力的與日俱增。

如果說公開展示古屍是對古人不敬,那麼考古發掘出的、保存如此完好而又頗具歷史、審美、科學價值的古屍深藏於博物館冰冷庫房就是對其敬仰嗎?

既然將其在博物館中展示實屬大不敬,那麼在教科書中、考古研究報告中展示亦不敬了?萬千人中,總有人會好奇古代人們的體質體貌特徵、追問古人的審美取向等等問題,這又該如何解答呢?

從“博物館展示古屍是否是對死者不敬”的討論發散出去,具體到現實生活中還可以看到很多類似爭論。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死後,大腦被用於腦科學研究;在人體解剖學的發展史上,一些醫生不顧當時的法律與道德約束,私自解剖人體;在考古發掘活動中,對於古代墓葬的發掘往往被居於道德高地的人們指責類似“打著國家名義去盜墓”等不堪之言。

綜上所述,“湖南博物館公開展示古人屍體”的爭論本無可厚非,但是要權衡利弊,理性對待,對該行為本身的評判最終應歸結到這一行為的價值上去。


培優網資訊

馬王堆西漢長沙墓,墓主人長沙國丞相利蒼的夫人的屍體出土,轟動全個世界。屍體完整保存二千多年,與木乃伊齊名。和萬里長城比肩,但是萬里長城是世界遺產。公開展示屍體讓人感覺有什麼不太對勁。必竟人死入土為安,而用瞻仰遺容,這算什麼?在瞻仰遺體之前有沒有遵循,供奉水果,點(燒)香燒紙錢,拜拜?大家在瞻仰遺體時,手持鮮花,以獻花為好。最好用模型代替吧!鬼詭…🙏🙏🙏

寫著毛骨悚然……



老頑童1686666

看到了前面朋友們的理性討論,作為專業考古人員,我希望從另外一個角度對這種現象進行分析,理解這種展示行為發生的原因。

湖南省博物館展出的女屍出土於1972年。當時是“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特殊時期,傳說是在挖防空洞的時候不小心發現了這座墓葬。隨著搶救性考古發掘的開展,考古人員在打開棺木後發現,棺內居然有一具保存完好的屍體。在這種意想不到的情況下,考古人員、文物保護專家、乃至醫學專家都加入到這座墓葬的保護中來了。

當時,馬王堆出土千年女屍的消息傳開後,各地人們爭相想要參觀。據說當時的省革委會決定儘快開放展覽。在沒有完成登記文物和相關保護工作的情況下,女屍等文物就在當年的5月22日對外開放了。誰想到,每天就有數萬人湧入博物館,博物館每天安排有數十名警察、約200名民兵維持秩序。後來,國務院得知這一情況,決定將女屍轉入湖南醫學院,優先對其進行保護和研究,隨後再展出。

從考古專業人員的角度來看,面對這樣的情況,沒有人會質疑展出女屍的行為是合理的。第一,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考古人員不會將女屍塵封在考古文物庫房中,因為人們都有點兒覺得慎得慌,將其放入展廳人氣多的地方可能會更好。第二,女屍的名氣大,當時的人們也都非常好奇,要求參觀女屍,展示女屍會給博物館帶來巨大的流量。第三,展示屍體的過程中採取了相應的保護措施來避免暴露女屍隱私部位,以體現對其尊重。所以,在展出女屍“利大於弊”的情況下,或者說沒有更好的選擇的情況下,博物館就決定公開展示了。這種行為一直延續到現在。

回到問題,這樣做是否是對死者的不敬呢?有人認為展出女屍沒有得到女主人的同意,所以是不合適的,尤其是在我們這樣的一個注重保護和尊重死者的文化氛圍內,會引起很多人反對。可是我們還有更好的辦法嗎?比如將女屍保存在考古文物庫房永遠不見世人,或者再尋找一個現代墓地,將女屍重新埋入地下?題主提出了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也體現了我們現在越來越注重對個體的保護和尊重,是對以往行為的反思。


別人家的博士





眾人拾柴火焰高,我是東北總叨叨。

總叨叨通過查閱資料發現,我國的博物館主要是承擔收藏文物和標本,對其進行科學研究,並通過展覽的方式,對廣大人民群眾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教育,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科學文化水平,服務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湖南博物館公開展出古屍的行為所帶來積極意義遠大於對於屍體尊重的意義,理由如下:

1、收藏進博物館的古屍,已經經過了專業的保護處理,展覽並不對古屍構成損害。







2、讓更多的人有機會近距離的接觸古代的文明,激發人們探尋未知世界的熱情。







3、古屍作為一種文物,讓更多的人知道並且瞭解,本身就是對於文物的尊重,對於文化的尊重,這樣也有利於提高人們保護文物,重視傳統文化的意識。





4、古屍既然已經離開了當初的墓地,收藏進入了博物館,當然也不可能重新安葬到地下去,拿出來展覽也是最大程度的發揮古屍作為文物的價值。不然藏在博物館當中也體現不出對文物,對文化的重視。




5、由於古屍距離現代的年代非常久遠,已經基本段絕了與現代人的情感聯繫,展出的本身也不會傷害到某位參觀者的感情,展示出來讓更多的考古工作者和人民群眾瞭解和認識,更有利於人們認識文物的學術價值和文物價值,文化價值。

綜上所述,總叨叨理解就是說,展覽古屍不但不是對古屍對死者的不尊重,反而是最大程度上保護了死者的尊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