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賣個比特幣容易麼?

導讀

新加坡銀行不給加密貨幣公司開戶,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於是它們找到了線上轉賬企業Xfers。不過現在想套現的用戶一直吐槽速度慢,這個鍋該Xfers接嗎?

正文

一. 加密幣轉新幣不容易

前幾天一個朋友半夜3點1刻找到小羅盤,吐槽比特幣過山車波動太大,心臟不太好經不住折騰終於套現了。

然而套現的過程一波三折,這位朋友人在新加坡,所用交易平臺是Coinbase,而提現需要用到一個第三方轉賬工具:Xfers。

在新加坡賣個比特幣容易麼?

12月7日從Coinbase轉入Xfers

在新加坡賣個比特幣容易麼?

4天后收到通知可以開始驗證

由於之前沒有進行Xfers認證,提交的資料“不清晰”需要重新提交認證資料,結果折騰了4天才收到通知可以重新開始提交驗證信息。

在新加坡賣個比特幣容易麼?

十天後才完成驗證

最後好不容易提交成功,通過審核又過了差不多快10天。

在新加坡賣個比特幣容易麼?

又等了7個工作日才到賬

從最初錢轉入Xfers到從Xfers提現,前後用了快20天,不過好歹最終錢還是到了自己賬上。

從Coinbase賣比特幣倒是很方便,當時賣掉比特幣後沒多久就顯示錢已經到了Xfers錢包裡,但是作為一個之前從來不用Xfers錢包的用戶,折騰提現的時間幾乎全耗在了Xfers這邊。

在新加坡賣個比特幣容易麼?

Xfers團隊

二. 這個Xfers到底是什麼?

Xfers成立於2014年,是Y Combinator 2015的項目,總部在新加坡。公司主要模式是支付網關,提供信用卡服務、網銀轉賬等。創始團隊成員基本上都是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畢業的,現任CEO Tianwei Liu創立Xfers之前曾在Amazon供職過2年,技術出身,擔任軟件工程師。而另一個創始人Victor Liew Jai Hao在Xfers前在瑞士信貸和Quora擔任過軟件工程師,還有一個成員Tay Wenbin似乎已經離開了Xfers,現就職於Google。

Xfers創立之初主要以C2C支付入手,提供P2P轉賬服務。最早的業務只是一個對接銀行的API接口,後來又逐漸升級成了方便用戶和商家提供便捷可視化購買鏈接的工具,當時很多Xfers早期用戶是社交網站上團購的重度用戶:沒有Xfers的情況下,如果團購參與人數沒有達到最低標準,那麼團購發起人就需要按賬號分別給每個參與用戶退錢,這樣單獨打款很不方便;而有了Xfers之後就可以一鍵參與團購,沒有滿人數則一鍵退款,也算是解決了一眾團購網站的痛點。

在新加坡賣個比特幣容易麼?

Xfers早期產品Paylink截圖

在2015年的時候,Xfers已經和新加坡14家主要金融機構達成合作,基本能夠實現在新加坡內跨行間的實時電子轉賬,創立一年時間總計處理轉賬金額約170萬新幣左右,這個數字在短短几個月後的2016年初已經達到了550萬新幣。下面我們對比一下新加坡主流支付渠道NETS和Xfers:

在新加坡賣個比特幣容易麼?

Xfers和NETS相比,轉賬成本低很多

而Xfers在2016年拿到了250萬美金的種子輪投資投資方包括了Facebook聯合創始人 Eduardo SaverinGolden Gate Venture500 startups等都是些大名鼎鼎的機構和大佬

話題回到買幣上,2017年9月份,新加坡幣圈發生了一件大事。

在新加坡賣個比特幣容易麼?

加密貨幣公司銀行賬戶被關

銀行突然決定關閉幾個加密貨幣公司的銀行賬戶,並且沒有給出具體的原因。而新加坡央行MAS也表示這個並非政府幹預,純屬商業行為。看來當地銀行不是太待見新型的 “錢包們” 。

被禁的就有當時新加坡普通用戶首選的加密錢包之一的Coinhako,這家公司雖然最初創立於硅谷,但主要市場還是在東南亞。不過就算銀行賬戶被關了,Coinhako馬上還是拿出了對策,尋找合作伙伴——Xfers。

在新加坡賣個比特幣容易麼?

火速找來救星Xfers

目前來說,一般用戶要在新加坡本土把比特幣轉成新幣提現,主流渠道都會通過Xfers,堪稱新加坡的比特幣”小司機“!(當然這裡說的是檯面之上的,OTC等我們暫不討論。)

三. “小司機” Xfers居然沒拿牌照就開車?

在Xfers的官網上面,我們看到了一條很有趣的公告:簡單的意思就是Xfers支付業務並不需要通過MAS的批准,這是怎麼回事?

在新加坡賣個比特幣容易麼?

似乎Xfers並不需要牌照?

作為目前來說掌控了比特幣/新幣提現這條路徑的公司,居然還沒有強制申請牌照?確實讓人有點放心不下。Xfers這類的“Stored Value Facility(SVF)”,新加坡央行MAS對此又是怎麼樣定義的呢?

MAS認定,SVF的形式可以是預付充值卡或者數字貨幣。如果按使用目的來劃分,SVF可以分為單一目的SVF和多目的SVF。單一目的的SVF只能將儲值用於支付這個SVF的發行公司的產品或者服務,舉個例子就是電信公司話費充值卡,充值卡只能用於充值這家電信公司的話費。而多目的的SVF則可用於支付多方服務,在新加坡常用的EZ-LINK和NETS均屬於這個範疇。當多目的的SVF涉及儲備資金超過3000萬新幣時,這類SVF會被歸於WA SVFs(Widely Accepted SVFs) ,而WA SVFs的運營就必須要通過MAS的審核。

從業內人士瞭解到,目前在新加坡的幾家銀行都不太願意給從事支付業務的加密貨幣公司開戶,主要還是出於對反洗錢和KYC角度考慮,無奈之下,Xfers成了救星。

目前來說,Xfers作為新加坡本地市場比特幣轉新幣的“收費站”,由於現階段套現的錢並不會在Xfers賬戶上停留太久,所以Xfers還未受到MAS監管。但短期內迴避了銀行,把KYC的包袱扔給了Xfers,交易所是否就一勞永逸了呢?

從Xfers角度考慮,現在前期用戶信息審核的繁瑣,都是在為了以後可能面臨加強的審核做準備。但對於交易所來說,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先甩鍋給Xfer,以後如果Xfers沉澱資金增多或者由於其他原因導致需要受到MAS更加嚴厲監管,那個時候的交易所又需要投奔哪裡?

在新加坡賣個比特幣容易麼?

Coinbase收到的傳票

正如前不久美國北加州地區法院就翻了Coinbase的牌子,要求其上交14355名用戶的詳細信息,雖然Coinbase稱99%用戶的信息得到了保護,但面對KYC/反洗錢和用戶隱私保護之間的激烈對抗,加密幣交易所們早就已經踏入了矛盾之中,一邊是政府的監管和銀行的制約,而另外一邊則是用戶的信任,惹到哪一邊都是虎口拔牙,難怪某個中國背景的交易所上線費用高達百萬美元的級別,這錢也著實不好賺。


文末Takeaway:

目前在新加坡,一般會留意下面這些交易所或中介(並未提到全部,沒提到的請船長們補充):

在新加坡賣個比特幣容易麼?

虛擬貨幣有高風險,交易入市需要謹慎。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