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莒縣煤礦家屬院,80歲的老煤礦工人白子臻坐在輪椅車上,在妻子劉世梅的陪伴下,在外裡遛彎,晒太陽。白子臻是上世紀70年代莒縣煤礦查出的第一批矽肺病患者,在妻子劉世梅的護理下,夫妻倆攜手鬥病魔,譜寫了一曲愛的讚歌。


山東省莒縣煤礦家屬院,80歲的老煤礦工人白子臻坐在輪椅車上,在妻子劉世梅的陪伴下,在外裡遛彎,曬太陽。白子臻是上世紀70年代莒縣煤礦查出的第一批矽肺病患者,在妻子劉世梅的護理下,夫妻倆攜手鬥病魔,譜寫了一曲愛的讚歌。

伺侯矽肺病人,除了在飲食方面注意調劑,居住環境很重要。在屋子裡待久了,空氣流通差,白子臻就會覺得胸悶,劉世梅就扶著丈夫出門呼吸新鮮空氣。這些年,白子臻年齡大了,一走路就感到氣喘吁吁,劉世梅就讓孩子們買了輪椅,推著丈夫散步。冬天沒法到戶外,劉世梅就會給丈夫吸氧,減少他的痛苦。

上世紀80年代白子臻剛病退回到家中,遠離了工友,情緒低沉,沒有工作的劉世梅節衣縮食,先買了個收音機,條件好了又換成電視機,讓丈夫及時瞭解外面的世界,調整心態。到如今白子臻還逢人就講,沒有妻子,就沒有自己的今天。


劉世梅沒有上過一天學,丈夫服用的數十種西藥和幾十種中草藥,她從沒弄錯過。幾點吃什麼藥,哪天煎中草藥,劉世梅想的一清二楚,但自己的事卻時常出錯,有時只穿了一隻襪子就急匆匆去給丈夫抓藥;有時把正吃的蘋果扔進火爐裡。就這樣,這對年過八旬的老夫妻相濡以沫,與病魔抗爭,走過了40多年的歷程。

1956年臘月,白子臻和鄰村大硯疃村同年、同月出生的姑娘劉世梅結婚,當時家境貧寒,結婚時只給了妻子5分錢硬幣作為彩禮,回憶起往事,白子臻還充滿愧疚。

1957年8月,當時的蘭官莊煤礦從附近村裡招收臨時工,要求“根正苗紅”,於是,出身貧農,吃苦能幹的白子臻成為首選,和100多名新工友一起,加入到了建設蘭官莊煤礦的隊伍中。當時是作為生產隊派工,每天生產隊記10分工分,煤礦每人每月發5元錢生活補貼。

8月份一個天空晴朗的上午,在一陣鞭炮聲中,白子臻在用白石灰畫的蘭官莊2號井方位的圓圈上,揮下了第一鎬。圖為白子臻的老伴劉世梅在整理剛清洗的毛巾。

蘭家官莊2號井井桶是人工挖掘的,靠鎬頭刨,鐵鍬挖,深一點後打眼放炮,用簡陋的滑輪把土石渣拉上地面,並反覆重複著這個施工程序。施工了一段時間,磨車代替了滑輪,成了半現代化,勞動強度有所減輕。一年時間,一個深60米,直徑4米的井桶完成了。

當時挖煤的主要工具是鎬頭和鐵鍁,先用鎬頭刨煤,然後把刨下的煤塊、煤面裝到小臘條筐裡,拉到隧道口,再裝到大圓筐裡,由井上的工人利用磨車拉上去。1年後,使用了風鑽開採,運煤使用軌道,實現了電氣化,大大提高了掘進速度。

在井下幹了15年,白子臻時常覺得心胸氣悶,在煤礦組織的身體普查中,被診斷為矽肺病。在蘭官莊煤礦療養院療養了1年,閒不住的白子臻要求回到第一線,領導們照顧他的身體,安排了一個向井下送午飯的輕快活。圖為劉世梅把常用藥品整齊擺放,便於丈夫白子臻用藥。


一段時間,煤炭丟失嚴重,領導又把責任心強,工作認真負責的白子臻派往堆場警衛,從此,丟失煤炭的事件逐漸減少。圖為白子臻的老伴劉世梅在為碳爐加煤。

1982年,因身體原因,白文臻病退,回到距離礦區1.5公里的老家白家湖村休養,因為在家醫療條件差,2004年,礦上在家屬院調出一個小院,安排老兩口居住,安度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