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遊」“元”為初、“陽”為照耀,一起來看元陽的前世今生

「微游」“元”为初、“阳”为照耀,一起来看元阳的前世今生

I AM

元 陽

=

元陽,是一塊神奇的土地,元陽,是夢想中的家園。

1300多年前,哈尼族渡過紅河,發現了元陽這塊土地森林密佈,水草豐美,是適合於人居住的地方,於是他們在這個山樑上定居下來,開始了引水開渠,開山造田,並依山建寨,開墾出了舉世聞名的元陽梯田。從此,這裡成為了他們生活的樂園,成了他們精神的樂土,成了他們苦苦尋找的“諾瑪阿美”。

在這裡,元陽縣的七個民族在海拔100多米到2000多米的山樑上分段而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各民族感激自然,順應自然,善待自然,並由此派生出來了許多神秘的祭祀活動,祭祀祖先,祭祀神靈。在這裡,他們的人生態度是樂觀的,他們的靈魂是純淨的。

融入他們的生活,會發現一種純樸的美!

「微游」“元”为初、“阳”为照耀,一起来看元阳的前世今生

元陽,一個美麗的名字

元陽縣於1950年由蒙自、箇舊、建水三縣在紅河南岸轄地析置而建的縣,原名叫新民縣,因與當時遼寧省新民縣同名,1951年經政務院批准改為元陽縣。元陽地處元江的南岸,因古漢語中有“北為陰南為陽”之說,故取“元”為初、“陽”為太陽照耀之意,冠之“初升的太陽照在元江南岸” 為 “元陽”縣名。

哈尼梯田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典範

「微游」“元”为初、“阳”为照耀,一起来看元阳的前世今生

元陽哈尼梯田,以其宏大的築建氣派和深邃的稻作文化內涵,不僅體現了哈尼族人與大自然相融相諧,還成為了世界農耕史冊中最重要的一章。

「微游」“元”为初、“阳”为照耀,一起来看元阳的前世今生

哈尼梯田

在中國,梯田自古是南方地域的文明現象。

佔中國一半面積的北方歷代實行的是以黃土高原為代表的旱地農業,這是由於北方大地缺少大山缺少水源的緣故。南方許多省份由於地勢平緩而很少耕種梯田或難以形成壯麗雄偉的梯田景觀。只有中國的西南,才是梯田最發達的地區。

「微游」“元”为初、“阳”为照耀,一起来看元阳的前世今生

雲南是一個山地佔國土面積94%的多山地區。雲南全省地形分佈的特點是西北高、南部低,滇南低海拔地區全年無冬的亞熱帶、熱帶氣候類型,立體氣候顯著,降雨量最大(全省適宜梯田稻作而又降雨量最大的地區就在紅河南岸哈尼族聚居地區,降雨量竟達到年均3000—1600mm),稻作農耕密集,梯田稻作文化發達,以至在紅河南岸哀牢山南段哈尼族地區形成全省乃至全國最集中、最發達地區的地理構成環境。

「微游」“元”为初、“阳”为照耀,一起来看元阳的前世今生
「微游」“元”为初、“阳”为照耀,一起来看元阳的前世今生

哈尼族先民自隋唐之際進入此地區就已開墾梯田、種植水稻,在此繁衍了1200多年。哈尼族先民還通過千年農墾實踐,創造了很實用的農事曆法(又稱物候曆法),它按自然氣候物象變化輪迴週期紀年,以樹木發芽或枯萎、花兒盛開或凋謝和候鳥啼聲來判斷季節的變化,安排各種農事和祭祀活動。冬季,男子鏟埂、打埂、翻犁水田、翻挖旱地。2月,運送肥料、播種山地作物。3月,布穀鳥開叫時栽插。哈尼族把布穀鳥崇拜為報春的使者。“黃飯節”後,各戶擇定吉日良辰,趁雀鳥歇息、雞狗入睡的五更時分,由家長悄悄地把3叢秧苗插在自家田裡,意為“開秧門”。

“開秧門”後,正式開始栽秧。大部分村寨是男子負責耙田、平田、拔秧送秧,姑娘們栽秧。夏末初秋,婦女投入中耕夏鋤勞動,同時上山砍柴,屋前柴堆的高低被視為女子勤勞的象徵。深秋時節,為防備野生動物糟踏莊稼,人們還在田間地頭建簡易窩棚晝夜守護;有的敲擊竹筒,吹奏牛角號,或在地中插上一根長竿,竿端懸掛飄舞的筍葉或叮噹作響的鈴子;有的在地邊溪水前設置一架水車,利用溪水衝力發出刺耳響聲,嚇走野生動物。由此,哈尼人在修建梯田的同時又創造並沿襲了千餘年的梯田農耕文化。

「微游」“元”为初、“阳”为照耀,一起来看元阳的前世今生

因而元陽哈尼族梯田從古至今始終還是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大系統,今天它仍然是哈尼族人民物質和精神生活的根本。它是哈尼族人民與哀牢山大自然相融相諧、互促互補的天人合一的人類大創造,是文化與自然巧妙結合的產物,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典範。

綜合:人文紅河 元陽縣委宣傳部

領導說了!

您點一個「微遊」“元”為初、“陽”為照耀,一起來看元陽的前世今生

「微游」“元”为初、“阳”为照耀,一起来看元阳的前世今生

[email protected]

MOR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