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是忍讓遷就,別人越是看不起你?

獨葉草單飛雁

心理學家武志紅新年發了一條微博,“你太好相處,可能只是因為隱藏了自己。”他還把這條微博置頂了,可見這個感悟對他自己來說,有多麼重要。

我們中國人注重關係,講究忍讓,大部分是犧牲個體的利益,而追求集體,尤其是集體領導的利益。在一個家庭裡,這個集體領導可能就是父母,或者是成年後的兒子;在一個工作單位,領導是誰清清楚楚。忍讓遷就,並不是針對所有人的,只是處在食物鏈下端的你,因為你沒有辦法挑戰這個權力關係,面對屬於你的利益都有可能無法爭取,即便心裡委屈、不平,但是抗爭只能帶來更多的打壓,所以你就忍了。

忍,至少可以維持表面上的和諧,大家看起來都比較開心,只有你,犧牲了實際的利益,連情緒也要自己化解。

不忍,情緒上至少你是痛快了,可是在這個集體中的你的位置,就非常微妙了。如果你沒有過硬的本領來證明“我的價值無可取代”,那麼你就會被更加邊緣化,也有可能被從這個集體中踢出去。在家裡,可能就是離婚;在單位,就是被辭職。

即便沒有到這麼決裂的程度,邊緣之人繼續被邊緣化,變成一個徹底的另類,那滋味也是非常不好受的。

所以我們的儒家文化大力倡導“忍”,“小不忍則亂大謀”,好像忍著忍著,事情就會自己解決,甚至比你想象的還要有更好的出路。

可惜那是在古代。古代,階層鮮明,流動性差,對於家庭、集體、權勢、關係的依賴,極其強烈。除了忍,真的找不到更好的辦法和出路。

但是現代呢?現代社會日新月異,變化大、機會多、更新快。東方不亮西方亮。你不忍,自然就要去找另外的出路,那麼你就要更新自己,讓自己本身更有能力,自帶資源,找到更好的平臺/關係,人生煥然一新。

如果你忍呢?那意味著你的本意是維持現狀,你的能量都用在如何消化自己的黑色情緒上,你很難有動力去強化自己的能力,你更難以想象離開現在的一切你該如何生存。

忍,就會讓你更加固化,更加被動,更加不開心。

自然,這樣的你是不可能指望別人更加高看你一眼的。

所以,我想改一下武志紅的那句話:“你太好相處,是因為你已經把自己相處好了。”相處不好你自己,一味打壓你自己,告訴自己“忍忍忍”,你的心頭必然傷痕累累,你的一生都用來自傷、療傷。


裴諭新

首先你去討好別人就已經是放低自己的姿態了,你把自己的姿態都放低了,怎麼讓被人看得起你,別人不會因為你太有禮貌就看得起你,更不會因為你遷就他就看得起你,只有先愛自己,別人才會尊重你。這讓我想起了一件事,

高中同學

聚會吃飯,一女同學站起來,繞了大半個桌子走過來,到我這兒拿了一瓶可樂。我當時還有點納悶,因為她原本可以說一聲讓我幫她拿,就在我腳邊,舉手之勞的事兒。我後來問她,她說不願意麻煩別人。當時她說這句話時,我是理解的,因為我過去也是這樣的人。總把自己想得很低,稍微勞煩一下別人,心裡都會愧疚得很,恨不得把世界上最耀眼的讚美詞都送給對方。到後來我才明白,這就是自我的低價值感。因為不認同自己,在內心深處否認自己,所以覺得自己配不上別人的幫助。別人幫一下下,彷彿就是天大的恩惠。所以寧可把自己累死,也不拖累別人。人際交往中,把自己看得比別人重要,是自私。把別人看得比自己重要,是自卑。把自己看得和別人一樣重要,才是一種

恰到好處

的平衡。

沒有必要去討好別人,做人活得要有尊嚴,要有骨氣,如果你付出越多,越會被人看不起,越不被人尊重和善待,不要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不要試圖在別人面前營造出善良、平和、大度等好形象,大多數人往往為了迎合別人的期望,獲得別人的認可而去做一些不適合自己做的事,你要樹立自己的底線和原則,在成年人的社交關係中,對方會如何看待你、如何對待你,本質上只是取決於你個人的價值,你對別人的任何討好行為不僅不會令你和對方的關係變得更好,反而會降低你在對方心目中的價值。社交關係絕不僅僅是你對別人好,別人也會對你好,你要記住,你對別人的付出能否獲得別人的回報,最根本的是取決於你是誰,你是否有足夠的價值。

你擁有了足夠的價值,別人自然會尊重你,或者說在這個時候你為別人的付出才能得到別人的重視,你希望別人滿足你的需求才能得到滿足;你沒有足夠的價值,再多的討好不僅沒用,反而會令別人在心底貶低你。要想被別人看得起,那就停止你的討好,做回自己。



聽說V

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或是碰到越是忍讓遷就,別人越是看不起你的事情。碰上了這樣的事情,要不要忍讓得看事情本身是否有違原則。

古話說:"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心理學家劉心武說:"你太好相處,可能只是因為隱藏了自己。"如果是原則性問題就不要隱藏自己。

1、是否忍讓看是不是原則問題

你如果喜歡作家張愛玲,你可能還記得,她是用怎樣的姿態把自己放低到塵埃裡去面對胡蘭成的,她以為她找到了與她精神契合的人,結果卻被胡蘭成吃定。

但她還完了自己覺得應該還的經濟帳之後,"塵歸塵,土歸土"毅然決然地兩不相欠,永不再見。

張愛玲有她自己受原生家庭影響,不懂得如何選擇丈夫,如何與他人相處的心理問題。但在一個家庭裡,如果夫妻間總出現一方不尊重自己,比如家爆、婚外戀之類的問題,真的需要勇氣解決,不要一味遷就忍讓。

家庭裡,夫妻也好、婆媳也好、姑嫂也好,相處之道無不外乎如此。原則上你要做好自己,對不尊重自己的事情可以一忍,不能一忍再忍。

在相處中自己要不卑不亢,不要討好別人。討好別人,你就已經把自己置於不需尊重的位置上。你把自己的姿態都放低了,別人是不會看得起你的,你還總遷就別人,別人更覺得你軟弱可欺。

事不過三,忍讓過度等於軟弱,遷就過度等於愚昧。你要先要尊重自己,別人才會尊重你。

2、不能忍讓就要奮起反抗

校園霸凌事件也存在一再忍讓的問題。如果那個被欺負的人一直忍讓,不敢反抗,那就註定了他是一再被欺負的那個。

被欺負者越忍讓,別人就越覺得他(她)軟弱,就會認為他(她)是軟柿子誰都可以捏,就會越欺負他(她)。

但是,如果被欺負者選擇了奮起拼死抵抗,那些欺負人的人會被他(她)的勇氣所折服,被他(她)的抗爭所震懾。

他們便會終止原來習慣性欺負人的行為,跟他(她)表示從此友好相處。而此時的他(她),完全可以自己作出要不要跟他們相處的決定。

當有人不知道你需要他們的尊重,你用你的行動告訴了他們你的需要時,他們會很快明白你需要尊重的事實,你的行為會讓你在以後的生活中也不用再受人欺侮。

欺軟怕硬是修為不夠之人的惡性。你越是忍讓,別人越是肆無忌憚;你越是原諒,別人越是貪得無厭;你越是退讓,別人越是變本加厲。

你只有用自己的方式告訴他人,你不軟弱,你不可欺,你的忍讓是有底線的,別人才會明白尊重你的時候到了。

總是忍讓遷就之人都會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軟弱無能,你不要讓別人認為你是這樣的人。

3、忍讓也要有底線

曾經碰到過這樣的事,因為要跟朋友去玩,一位同事經常請他幫忙做自己的工作,還請他幫寫論文。

代為工作也就算了,後來文章發表前,這位同事為了以後得利,便與他人相約交換署名。在沒徵得他同意的情況下,就順水人情署上了另一同事的名。

同事之間幫忙是情分,不幫是本分。這位同事既然不知道要尊重他的勞動成果,這件事之後,他不再像原來一樣幫忙了,他讓這個同事明白了他有底線。

工作中有競爭力,是一個人最重要的立身之本。不必用討好的方式去忍讓自認為別人幫忙是理所當然的人,要讓其懂得什麼是尊重。

適當地忍讓和遷就,也可以表現出一個人的內涵和素養,有時可以"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

生活中不是原則性的問題要能忍讓。但不做毫無原則地忍讓遷就,致使別人形成看不起你的慣性行為。人若犯我,不要一忍再忍,不做一味忍讓沒有底線的人。

忍讓是一種風度,忍不忍讓是你的態度,是不是要忍讓,得看你自己的原則。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有書共讀

相信大家都有這樣一種感覺,那就是在生活中如果自己保持低調做人、低調做事,那就會有人找你的麻煩,這些人認為你好欺負,天天找你麻煩。尤其是在職場中,似乎老實人總是被指揮、被欺負的的份兒,甚至連領導都對你不理不睬的。



雖然說古代一直講究外圓內方的為人處世觀念,遇到一些有矛盾的事情,能夠忍讓的那就要忍讓,不要讓矛盾擴大起來。不管是什麼人什麼事,都將會和氣生財,對別人退讓一步,別人也會敬重你三分。而我們也經常會把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而這些都是我們從小被貫徹的做人的道理,而哲學上更是講究中庸之道,在生活中不張揚、不隨從,保持自己的處世原則。但其實這種思想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並不通。



在農村就受欺負的就是老實巴結的那些人,如果你忍讓了,土地的地界也就被別人佔去了,宅基地的邊也會被別人擠沒有了。而上學的時候同學都會欺負那些看起來文文弱弱達到小孩,而這些人之所以被別人看不起,就是因為他們的遷就和忍讓,這樣的話大家就會形成一個心理,那就是你好欺負。



所以說在生活中一定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有什麼道理擺在檯面上,不是自己的錯那就不要去謙讓。如果你講究凡事忍讓的話,那身邊的人陸續都會知道你的脾性,到時候你的人生形象也就被定位了。所以說不要放低自己的姿態,大家都是人,沒有因為誰的地位高、社會財富多就低人一等。人要活的有尊嚴,活的有骨氣,這樣才能在社會上做更自信的人。


農業補貼

越發忍耐:超出範圍的忍讓、讓步,降低要求,曲意將就。

超出範圍的,那就是非正常的、不正確的——雖然看起來是大公無私的、充滿愛心的、為對方著想的——但不正確的就是不正確的。

既然是自己做了不正確的事,怎麼能指望別人對你尊敬有加,“看得起”你?!

.

.

首先,你的忍讓,對方並不一定領情。

也許一件事(或許多方面)你非常忍讓,甚至有時到了忍辱負重的地步,但在對方的立場,並不能理解你的辛苦、甚至是痛苦。因為,感受這個東西,完全是發自自我的。

每個人的成長經歷不同、社會經驗不同,對於事物的看法、感受力自然就大不相同。如非常努力的一般都明白在外打拼的不易,而慣於不勞而獲的人則認為每個人為他做什麼都是理所應當。

——真正懂得的人不會接受你的忍讓,而不懂得的人,你讓了也沒用。

.

.

其次,你的忍讓,給對方一個“這人好欺負”的感覺。

如果你第一次很輕易地借錢給人,那這個人很有可能很快又來借錢,並依你的態度決定要不要很快再來借錢——我們對待別人的態度,決定了別人對待我們的態度。

同理,如果你一再忍讓,換來的,只能是對方的“看不起”,以及各種變本加厲的欺壓、欺騙。

.

.

最後,人是思維定勢的產物。

以前看過一箇中篇,一直記憶深刻。說一家國企要裁員(下崗),“領導們”正在開會確定下崗人員名單的時候,一個工人走了進來,手裡拿著一根粗鐵條。工人當著“領導們”的面,把鐵條一點點掰彎,然後走人。其間,無話。

不久,裁員(下崗)名單公佈,這個本來最有可能下崗的“掰鐵條”工人,不在其列;下崗的,是那幾個最踏實肯幹、但最老實的。

這個故事對筆者最大的啟發、也可以說是“教訓”,就是千萬不要對他人的道德報以過高的期望。

.

.

總之,社會是複雜多變的,身為社會人,除了書本上的知識,也要適當地學習並適應社會規則。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


也許雜談


生活中忍讓遷就的人,往往並不能收穫別人的尊重,反而更容易讓人看不起,原因如下:


1,“忍讓遷就”的人,往往為了討好別人,違背自己的意願,這便是不尊重自己,連自己都不尊重自己,如何讓別人尊重你。


2,“忍讓遷就”,時間一長,難免會帶有怨氣等負能量,即使極力掩蓋,別人仍能感覺出來,而“看不起”便是種攻擊。


3,覺得別人看不起自己,恰恰反映的是自己覺得自己不配被看得起,這是一個心理投射的過程。


4,有些“忍讓遷就”,其目的是怕出醜或被攻擊後出醜,出於愛面子所以選擇忍讓遷就,但越是這樣,別人越會肆無忌憚的攻擊你。


5,別人的態度,或許只是正常相處,並沒有看不起,但因為忍讓遷就的人對結果有自己的預期,且預期太高,比如:希望通過忍讓遷就獲得升職、表揚等,於是在沒有獲得後,就從一個極端到另個極端,覺得別人都看不起自己。


6,“忍讓遷就”是對人際關係的不自信——害怕不這樣做,別人便會冷落、拒絕自己。事實上,忍讓遷就的人在團體中比較沒有存在感,別人更容易冷落和拒絕這樣的人。


7,“忍讓遷就”的人太容易受人暗示,別人某個經意或不經意的小舉動,忍讓遷就的人便接收到了,然後付諸行動,這樣給人的感覺就是非常好駕馭的“小弟”,如何還會特別尊重你呢。


8,每個人都更喜歡給自己帶來遞增喜悅的人,而忍讓遷就的人,一上來就付出了自己的一切,在之後便無法持續給對方遞增的好感。因此,對方不尊重、看不起,甚至產生厭惡,便也是可預見的了。

最後,知道“忍讓遷就”會讓人看不起,就要著手改變這個狀況:看到自己內心,感受自己情緒,勇敢的表達,相信自己終會收穫期待的關係!


宋思華

二級心理諮詢師,EAP諮詢師,上海市心理學會會員,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簽約諮詢師。

致力於青少年行為問題、親子關係、婚姻情感、個人成長、職場困惑等方面的諮詢和研究。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這就像在戀愛中,一個人對另一個人太好,卑微到塵埃裡,而被愛的人往往離開。這應該也算是一種看不起吧。

也應了哪句老話:“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

而我們在社會生活中越是忍讓遷就,別人越是看不起你。為什麼會是這樣呢?

首先你的姿態可能就放的比較低,太有禮貌的仰視他人,他人又如何會給予你尊重。

人為什麼會喜歡英雄,因為人都有一種崇拜強者的心理。你越強大、越優秀人們就會越看和起你。

人們都渴望別人認可自己,為此你會做一些本身不願或是根本不會做的事情,目的就是會了讓別人認可自己,殊不知這樣反而落了下乘。

只有優秀的自尊自強者,才會得到他的人認可,一味的卑躬屈膝,那不是奴才嘛。先尊重自己,別人才有尊重你。

雖然這社會上有太多的無奈

有句老話怎麼說的:“你退一步,別人就是進一步”你會想,這類的事情,自己碰不到,或是比較少。

打個比方,我們在工作上對同事或是客戶一味的忍讓遷就,他們就是越得寸進尺。

小剛,我要出去見一下客戶,你幫我把這個做了吧。

小剛,反正你做這個比較厲害,我這個也不多,交給你啦,你是最棒的。

小剛,我今日有約會,你看,拜託你啦、、、、

為什麼我要幫做這些事,這本來是你的工作啊!你會想:“我剛來,要和同事打好關係”沒關係,做完這件事就好了。

可是習慣成自然,一段時間過後,別人就是覺得,你就應該這樣做,你憑什麼不這樣做呢?也許你自己都會這麼覺得。

只有平等才能對話,卑微到塵埃裡,本來就是一種畸形。


安風

這裡可以用中國人對待狗和老虎的態度來解釋,狗就代表忍讓遷就,老虎則反之。

狗雖然有牙,但是大部分時候是不會咬人的,尤其是主人,主人給它吃啥它就吃啥,主人讓它往東它不敢往西,一味地忍讓遷就主人,主人潛意識認為,自己如果不餵狗,狗會餓死,狗如果不聽話,主人會打狗,而主人看得起狗麼?

來看看,國人的成語中對狗的態度就知道了:

狗尾續貂,狐朋狗友,雞鳴狗盜,人模狗樣,狗血淋頭,狗屁不通,狼心狗肺,賊頭狗腦等等,這就是一味忍讓遷就的狗,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反觀老虎,老虎並不指著人來養活他,相反他還會吃人,人們知道老虎對人有很大威脅,輕易不會去摸老虎屁股,因為人們知道招惹老虎會有很大的代價,而這代價很可能是自己的性命,老虎就代表著不忍讓遷就的人,而人們也給予了老虎極大的尊重,極大的看得起,同樣用成語來彰顯:

臥虎藏龍,龍爭虎鬥,虎背熊腰,虎踞龍盤,虎視眈眈,如虎添翼,龍潭虎穴,生龍活虎,這就是不忍讓遷就的老虎,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所以呢,推動物及人,你一味忍讓遷就,別人欺負你看不起你沒有任何代價,不會有任何不好的後果,就可以不尊重你,看不起你;

而如果,你亮出自己的獠牙,亮出自己老虎般的威脅,老虎般的心態,有你沒你無所謂的心態,如果敢欺負我,定教你付出代價的臉面,那人們也會像尊敬老虎一樣尊敬你了。

一定要抱持這樣的心態,我是老虎,我有自己的實力去拿回自己的尊嚴,但未必就要去用這種力量。

一味忍讓遷就的人是沒有底線的,也沒有展現自己的力量,所以別人才會看不起你

亮出自己的獠牙,才能平等對話有尊嚴。

君不見,我中國沒有原子彈的時候,美國天天說要封鎖打擊中國,被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看不起,有了原子彈之後,地球村的人們的態度變得不要太快!

中國已經從忍讓遷就的汪,變成令人尊重的虎!


有趣靈狐

一味地忍讓遷就無異於慫恿,無底線無原則的忍讓遷就就會失去自己和喪失自己!

為人應該是有底線有原則的,就是哪些事可以不在意無所謂,哪些事必須說清楚講明白,哪些事差不多就可以不可太較真!人的忍耐和忍讓是應該有限度的,俗話說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味地忍讓遷就就會讓你變成慫包軟蛋!

作為被忍讓被遷就之人,應該知道好歹,不要無視或忽視別人的善良,把別人的善意當成理所當然,當成欺軟怕硬,否則會遭到報應,會被別人取掉性命!

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為人底線、限度和原則,哪些東西我們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哪些東西我們必須瞪大眼睛吹鬍子瞪眼和大家講個明白!一味地低調一味地忍讓一味地遷就就會被別人視而不見,就會被別人漠視你的存在!不平則鳴,應該是為人最主要的核心價值觀!


冀之筆

這個問題我可以回答。因為我前後變化很大,都經歷過了。

從小父母的教育就是要跟人好好相處,不要打架。我是女孩子,不要說打架,連吵架都幾乎沒有過,覺得不應該。凡事喜歡忍讓遷就。

這樣做也不是不生氣,宰相肚裡能撐船,我還做不到,回到家裡,就會跟父母訴苦。時間長了我爸都聽煩了,不讓我說。我媽也只能無奈的嘆息。

以前我媽有兩個閨蜜,她們三個非常好,連帶著我們三個家庭的孩子接觸的也挺多的,三家大人一起幹活,那時都有責任田。我們的父親都是在在外工作,母親在家務農。我們每家都是一個男孩一個女孩,都很少幹活。但是我們的關係沒有太大的進展,長大以後更很少來往。

那時我們都是很羨慕她們。

後來我懂了,她們之所以要好,都是因為媽媽能忍讓,總是不怕吃虧。其實另外兩個嬸子和大媽,如果沒有媽媽,她們也沒有多少話。

她們一個很會為人,一點虧不吃;另外一個嘴愛嘮叨,心直口快,不懂照顧別人的感受。

比如女孩子都怕人說她胖,她卻說多好啊,肥狗胖丫頭大糞堆,【捂臉】,我們三個女孩都不愛聽這樣的話。我上初中以後比同齡人胖,有嬰兒肥,後來也沒太胖。



我說我的家庭,是因為我們現在的性格和為人處世,跟原生家庭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不是讓你去討伐,而是讓自己知道根源在哪裡?

我以後的主要問題,就是在與人相處方面。我比較內向,還不太愛說話,因為不知道跟人家聊啥?

所以凡事更加忍讓,不與別人計較,有事情總會先檢討自己,是我做錯了什麼?這樣的人會喜歡自己嗎?

一個不喜歡自己的人,首先就不懂得維護自己的內心不受到傷害,總是覺得自己不好,別人會挖掘你美麗的心靈嗎?

你做得再多,別人也覺得是應該的。你越想感動別人,付出更多,別人越覺得你是在討好,更加忽略你的存在。你越懦弱,別人越敢對你咆哮,因為知道你不會反抗。是個硬刺蝟,人家都躲著,生怕被扎。

當我意識到這些時,我是被媽媽的閨蜜的兒子辭退了。

想想他開始笑臉相迎,讓我去他那上班。是因為他的一個員工得了痔瘡,讓我先去幹點零活。我那時不懂,還認為他比較看重我,我們又是從小到大的朋友,只好找理由,辭了工作,來他這裡上班。

我沒學過平面設計,他的小店給人做廣告設計。我只能學著乾點零活,來分擔別人的工作。

到那我包攬了所有的零活,髒的累得全是我來做,對於不會做的,我虛心請教,別人不是不愛告訴,沒辦法了,就是甩臉子,我都忍了,誰讓自己不會呢。再說老闆是熟人,不好讓他難堪。

我也這樣委婉的跟老闆說過,希望他能替我說說話,知道我不容易。

平時買早點買吃的,我也非常主動。沒有計較錢的事兒。

就是這樣,別人卻變本加厲的對我,沒有一點尊重。有一次老闆請客吃飯,回來的路上聊起以前走的一個員工,說都是被你們欺負走的,現在在別的地方,人家也幹得不錯。你們有點像母老虎。說完大家哈哈大笑。他們之間經常會開一些玩笑。

我是聽者有心,原來他知道她們的惡,總結的太對了,就是幾個母老虎,沒有一點教養,拿著沒臉當個性。可他從來沒有替我說過話,制止她們的惡。

快到五一時,我們區裡作家協會組織活動,週末出去採風三天。我都跟老闆請好假了,有個女的卻死活不讓我休息,說是週末更忙。沒辦法,我只好上班。

可是沒想到五一放假2天,老闆打電話,你不用來了,工資我給你打到卡上。你給我一個卡號。

五一不忙了?我卻失去了一次採風機會,那次我們作家協會是到鄉鎮去採風。寫得好的,出了一本漂亮的作品集,有彩色攝影插圖,有文字,我看到之後後悔沒去,因為我相信我能寫好。



以後我不願意再忍了,有話就說,還要學會拒絕。開始都是小事兒,也沒人會因此記恨。你不說,小事卻會變成多米諾骨牌,讓人覺得你就是軟弱可欺。

對於不尊重我們的人,我們得學會反擊,你得讓人知道你的底線在哪?周圍的人都在看著呢,下次會調整對待你的態度。

聖賢教我們:不說人短,不思人過,不念人惡,不揚人錯。

莫嫌路顛簸,世界本曲折。

原諒我,臣妾做不到啊😂

我更喜歡作家劉心武說的話:

保持對人的恨,與保持對許多人的愛一樣,都是生命尊嚴的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