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為什麼謀反?

美子232676727

李恪謀反完全是子虛烏有的事情,完全是長孫無忌要殺他。



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死後,唐高宗李治繼位。高陽公主見和房遺愛商議造反,很快消息就洩露了,被長孫無忌得知。長孫無忌於是讓房遺愛和高陽公主下獄並判處死刑。其他牽連進來的人還有荊王李元景,駙馬都尉柴令武,巴陵公主,武安郡公薛萬徹等人,皆被處死。



如果說這些還是在正常執法範圍內的話,其他的就是牽連無辜了。由於房玄齡在世時是長孫無忌的競爭對手,長孫無忌趁機清算了他的後人。房遺愛被處死後,其兄房遺直、三弟房遺則、四弟房遺義都被流放。吳王李恪也被冤殺,和李恪同母的蜀王李愔被流放到巴州,貶為庶人。戰功卓著的江夏王李道宗也被流放,並在途中病死。



李恪被誣陷謀反而死,主要是當年選擇皇位繼承人的時候唐太宗說李恪英武類我,有意立其為太子。雖然後來沒成,但是李恪被長孫無忌記恨上了。當房遺愛謀反事件爆發後,長孫無忌乘此機會指示人誣陷吳王謀反,最後將其冤殺。高宗也因為李恪是曾經的對手,也樂見其成,只是假惺惺的問了一句而已。可憐李恪一直安分守己,沒有想到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李恪臨死前大罵長孫無忌“竊弄威權,構害良善,不得好死”。果然,不久之後,長孫無忌最後被武則天害死。


平安讀史

李恪真的就謀反了嗎?

大家都知道歷史是由勝利者來書寫的,有太多的真相淹沒在歷史中。我們可以一起從這些來看看李恪“謀反的真相”吧

653年(永徽四年)年初,因高陽公主告房遺直對自己無理,從而引發了初唐時期最大的一樁政治冤案。房遺愛為活命想效法紇幹承基,遂長孫無忌心意而誣告李恪謀反,致其遇害,根據墓誌記載:永徽四年二月初二,李恪在長安宮禁之內被縊殺,年約三十四歲。有子四人,李仁、李瑋、李琨、李璄皆未成年,全部流放嶺表;有女亦四人,現已知第四女信安縣主被罰守獻陵。

據《資治通鑑》和《冊府元龜》記載,案發後,高宗召見房遺愛:“我與你是親戚,為什麼要謀反?”房遺愛則回答道:“我包藏禍心,罪該萬死,但是我告發吳王李恪是希望贖罪,因為我看見貞觀年間,紇幹承基、遊文芝一起與侯君集、劉蘭共同謀反,後來承基告發侯君集、遊文芝和劉蘭,自己得以保全首級並得到了官爵。”李治聞言便直接回了一句:“你承受了尚公主的尊榮,怎麼能與承基相比?現在告發李恪謀反已經太晚了。”高宗於是哭著對侍臣說:“荊王是我的叔父,吳王是我的兄長,我想赦免他們的死罪,可以嗎?”兵部尚書崔敦禮說:“過去周公誅除管叔蔡叔,漢景帝平七國之亂,然後是漢昭帝的時候,燕王和蓋長公主謀逆,都以國家法度處以應有的刑罰,這些前事都不遠,陛下怎麼能改動法律就為了施捨恩情呢?”高宗於是放棄了求情。李恪在臨死前,怒罵長孫無忌弄權,如果祖先宗廟有靈,他的家族離覆滅不遠。


從史料記載來看,李恪與父親的關係融洽,父子相愛,常與父親見面,甚至與李恪關係密切的人,太宗都會另眼看待。李恪頗得父親疼愛與欣賞,特別是“類己”的評價,這在有著家天下法則的帝制時代,是有著非常微妙的暗示意味。巍巍大唐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最繁華的國家,其疆域東至大海,西越巴爾卡什湖,南涉南海,北到興安嶺,遼闊之極!這麼大的國家,該有多少大事亟待太宗處理?何況他共有十四子,又有多少“家事”需要決斷。但他竟然能對李恪如此關注,擠出時間,父子促膝,動之以父子真情,曉之以大義之理,申之以法不容情,娓娓道來,語重心長,他該對這個庶出卻非常像自己的兒子寄予多重的期望啊!

貞觀十七年,因齊王李佑謀反案犯紇幹承基的反咬,揪出了太子李承乾謀反,太子李承乾被廢,此時李世民“陰許”立魏王李泰,但因長孫無忌“固請”立晉王李治,並且因為“太宗面加譴讓。承乾曰:‘臣貴為太子,更何所求?但為泰所圖,特與朝臣謀自安之道。不逞之人,遂教臣為不軌之事。今若以泰為太子,所謂落其度內。’太宗因謂侍臣曰:‘承乾言亦是。我若立泰,便是儲君之位可經求而得耳。泰立,承乾、晉王皆不存;晉王立,泰共承乾可無恙也。’乃幽泰於將作監”,遂立晉王。但因疑晉王李治仁弱,故欲改立吳王李恪,遭到長孫無忌的反對而作罷。   在李恪不得為儲的問題上,李恪的隋楊血脈,這個問題比較的微妙,非一兩句話可以說清。關鍵還在“嫡庶有別”的問題上,此外,朝局形勢也有著重大影響。李恪有無爭儲之心,目前史書並無具體記載;並考後世對李恪的良好評價,有自知之明,而不輕舉妄動,李恪還是很當得起的。


不過此事,使得當時的國舅長孫無忌,將李恪視其為眼中釘。等到李治登基,長孫無忌掌權,後來的事態發展就越來越朝著不利於李恪的形勢發展,後來其憑藉手中的權勢,先謀立太子李忠,後借“房遺愛謀反案”冤殺了吳王李恪以及流放江夏王李道宗。


侃談歷史

事實上李恪並沒有謀反。他的死,實為房遺愛的誣陷和長孫無忌為了清除李恪對李治皇位的威脅。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事情的經過。

李恪為唐太宗第三子,貞觀二年進封“蜀王”,貞觀十年(636年),改封“吳王”,貞觀十一年初,轉授都督安隨溫沔復五州諸軍事安州刺史。


李恪文武雙全,太宗曾說“李恪類我”,即李恪很像自己。太子李承乾於貞觀十七年被廢后,太宗立李漢為太子,後又覺得李治過於懦弱,有意改立李恪為儲君,此事在長孫無忌勸諫下作罷。李恪因此與太子之位失之交臂。

李治即位後,永徽元年,李恪拜司空

,位列三公,兼梁洲都督。後來又重授都督安隨溫沔復五州諸軍事、安州刺史。

永徽四年房遺愛、高陽公主夫婦謀反事發,房遺愛為求免死,誣告李恪也謀反。二月初三,長孫無忌以吳王涉及謀反案為名,將其絞殺。


漢唐月微史

深度懷疑這是冤案。

李恪,主要是出身不好,能力比李治強,李世民也多次稱讚頗類自己。所以,這遭到了長孫無忌的忌諱。

李恪母親是前隋公主,這個身份註定就不能得到關隴貴族的支持。

高陽公主想謀反倒有可能,因為李世民殺了辯機。房遺愛這樣的蠢貨,竟然被長孫無忌故意牽連到李恪,導致身死族滅。房玄齡,精明瞭一輩子,結果給兒子選了個倒黴公主。


張勇達州

作為唐太宗的兒子,李恪的母親是隋煬帝的女兒,英明神武,深受唐太宗的喜歡,不過按照中國古代立嫡立長的原則,事實上李恪當皇帝的可能性很低,正史記載李恪捲入房遺愛的謀反事件,而被斬殺,不過我一直覺得這個記載漏洞百出,我更願意相信這是一場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陰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