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大學生返鄉種水稻 欲帶領鄉親們一起脫貧致富

“80后”大学生返乡种水稻 欲带领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

鄭為榮的五百多畝水稻種植基地

“80后”大学生返乡种水稻 欲带领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

雷州市植保植檢管理站農藝師劉華偉(左一)經常深入田間地頭為鄭為榮(右一)提供技術支持

“80后”大学生返乡种水稻 欲带领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

雷州市植保植檢管理站和雷州市附城農業技術推廣站常年提供技術指導

見到鄭為榮時,是在他的水稻種植基地裡,身著白色襯衣、一雙相對時尚的休閒鞋,剪著一個簡單的學生頭,皮膚曬得黝黑。

如果不告訴你,恐怕很難想象,這個看起來還像個黃毛小子的男孩,在當地有著不一般的名氣,他是五百多畝地的“土地CEO”。

無意中成了水稻種糧戶

鄭為榮家住雷州市附城鎮南田村。大學畢業後,好不容易走出鄉村的他毅然辭去珠三角地區高薪工作,回到家鄉當起了農民,這一舉動幾乎令所有的親朋好友瞠目結舌。但鄭為榮卻一臉坦然:辭去工作是因為自己一直想創業,回家鄉承包土地種植糧食是自己深思熟慮的結果。

渴望創業的鄭為榮與許多有著同樣想法的人一樣,最初面臨兩個問題:一是資金,二是風險。

一次,一個偶然的機會,村裡的長輩告訴他,現在國家對農業十分重視,搞農業應該很有前途。長輩無意間的一句話,讓鄭為榮萌發了回農村創業的念頭,他開始關注國家的相關農業政策。

鄭為榮注意到,一方面,政府大力鼓勵農民種糧,扶持的力度大大加強,另一方面,農民紛紛進城打工,越來越多的糧田被拋荒。

鄭為榮的舉動,得到了父母和村裡長輩的大力支持,並在附城鎮東洋一口氣包下了五百多畝土地,用於種植水稻。

就這樣,一臉書卷氣的年輕男孩開始了奔波于田間地頭的農民生活。

創業的壓力實在太大

“創業真的太辛苦了,壓力很大。”回憶創業的經歷,年輕的鄭為榮感慨萬千。

因為缺資金缺人手,許多時候,鄭為榮都是自己動手去幹那些體力活兒。記得插秧時節,因為沒有更多的資金進行機插秧,於是帶領著合作社的社員和村裡的有心兄弟姐妹共五六十人在烈日下,一天彎腰十多個小時辛勤地忙碌著……

“其實,辛苦還是小事,我不怕吃苦。在所有的困難中,最讓我擔心、最折磨我的還是壓力,創業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了。”鄭為榮說,一會兒擔心水稻來不及種,一會兒擔心水稻長不好……但所有的困難中,壓力最大的還是資金問題。小鄭解釋說,因為創業初期幾乎所有的錢都是找人借的,買化肥、種子的錢也都是賒的,所以平時他最怕的就是接電話,因為十有八九是催他還錢的。“特別是在急著要用錢卻四處借不到錢的時候,我真的好無助,忍不住就掉下了眼淚,甚至還想到過放棄,不過最終還是挺過來了……”

政府給力 助推農業發展

“感謝雷州市植保植檢管理站和雷州市附城農業技術推廣站以及雷州市保稼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為我社常年提供技術指導,解決了我們的後顧之憂,讓我們對水稻種植充滿信心。”說完,鄭為榮臉上洋溢著滿意的微笑。為了指導廣大農戶防治病蟲草害,雷州市植保植檢管理站通過電視、網絡、廣播、會議等多種形式宣傳植保新技術,大力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和化學農藥減量使用技術,切實解決農戶在病蟲害綠色防控方面缺乏技術的問題,有效地提高了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效果,達到既促進增收增產、又保障生態安全。及時做好專業化服務組織的施藥機械維護和維修服務,確保施藥機械拉得出打得響。“農作物病蟲防治期間,我站將加大力度組織技術人員深入防治第一線,加強防治工作的督查和防治技術的宣傳與指導,做到藥種對路、方法正確。像鄭為榮回鄉包地種植不是首例,更不是最後一例,我們歡迎各有志青年回鄉包地種植,在政策以及技術上我們農業部門將給予大力支持。”雷州市植保植檢管理站農藝師劉華偉如是說。

農村一樣可以幹番大事業

農忙時節,這個不到三十歲的男孩管理著20多名工人。“每天晚上,我們就要安排好第二天的工作計劃。第二天天沒亮就爬起來,將農藥、機器設備等一堆要用的東西準備好,等著工人來開工。”等大家開工後,鄭為榮還得東奔西跑,幹些雜活兒。“最忙的時候連飯也顧不上吃。遇到高溫下雨的天氣,雨水和汗水也分不清。”

儘管如此,鄭為榮依然認為,廣闊的農村天地是大學生創業的良好舞臺,一方面可以實現人生價值和理想,同時也可以為新農村建設添磚加瓦。

如今,鄭為榮還創立了 “雷州市南田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社員從最初的四五個人已擴至目前的20多人。合作社成員相互提供市場信息,採購生產、生活資料;一同引進新品種、新技術,組織技術輔導和培訓;開展推行標準化生產和品牌化經營。鄭為榮如今已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土地CEO,他的“野心”也越來越大:“明年開始賺錢,後年我還想發展各種農業、製造農副產品,開‘農家樂’,也想發展生態農業,做大做強雷州農業品牌,並帶領鄉親們一起脫貧致富”。

“以前農民都拋荒往外面走,去打工,我相信會有一天,農民會從城裡回到地裡。種地也能成為大老闆、CEO。”鄭為榮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