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爐火純青”,鉛錫刻鏤讓青銅美到極致!

上週我們走進了鉛錫刻鏤技藝裡塑模和雕刻的過程,飛刀走線裡那些繁複的紋飾紋路,沒有金屬閃亮耀眼的光銳色澤,卻無處不彰顯出金屬那一份特有的堅韌和沉穩,從每一方雕琢上都散發出渾然天成的拙樸之氣。

“爐火純青”,鉛錫刻鏤讓青銅美到極致!

細節、部件雕刻

“爐火純青”,鉛錫刻鏤讓青銅美到極致!

細節、部件雕刻

敖老師告訴我們,高度仿製的越王勾踐劍,是敖朝宗家目前製作量最多的青銅器之一。這把出土於荊州江陵望山楚墓的君王佩劍,兩千多年前曾隨名聲赫赫的越王勾踐南征北戰,至今已歷經千年仍能保持不腐不鏽,劍鋒銳利光澤、削鐵如泥。

“爐火純青”,鉛錫刻鏤讓青銅美到極致!

越王勾踐劍

小時候看古裝電視劇時,就有“煉劍”一說,那是一場火焰的魔法,而鉛錫刻鏤的模具也要經過淬鍊才能涅槃成器。首先要做的,就是在模具的外層,套以陶土,用來製成外範。


“爐火純青”,鉛錫刻鏤讓青銅美到極致!

模具外層,套以陶土

“爐火純青”,鉛錫刻鏤讓青銅美到極致!

在模具上層層緊包細沙、泥土

“爐火純青”,鉛錫刻鏤讓青銅美到極致!

裝土填充

“爐火純青”,鉛錫刻鏤讓青銅美到極致!

圍繞鉛錫模具一點點、一層層均勻鋪沙、反覆培沙,掏松、再夯實,確保沙土中不夾雜空氣,每一粒沙土都“吃透”鉛錫板上每一處最細微、最精緻的花紋。一個稍不留神的小疏忽或小遺漏,都將使最後的成品功虧一簣。四方鎖緊,送進窯內燒製成陶。

“爐火純青”,鉛錫刻鏤讓青銅美到極致!

四方鎖緊模具

“爐火純青”,鉛錫刻鏤讓青銅美到極致!

經過燒製的模具花紋精緻漂亮

到了燒製銅水的時刻,青銅器的製造,是火的藝術。中國的匠人自古以來就有一種神奇的本領,以觀察火的顏色來獲知溫度是否合適,確認銅水是否冶煉到位,僅僅需要四個字:爐火純青。

“爐火純青”,鉛錫刻鏤讓青銅美到極致!

離爐火3米遠,我們已能感覺到陣陣灼熱。爐中,青銅碎片慢慢化為火紅的銅水。

“爐火純青”,鉛錫刻鏤讓青銅美到極致!

高溫危險,要帶好護具哦~

“可以澆鑄了!”敖朝宗老師一聲令下,地上已經整齊擺放好像石磨一樣形狀的黑色容器,裡面是固定好的半球形模具。“澆鑄!”小兒子敖興強戴上厚厚的手套,拿工具提起紅得耀眼的銅水,小心地倒進黑色容器。

“爐火純青”,鉛錫刻鏤讓青銅美到極致!

銅水澆築

“爐火純青”,鉛錫刻鏤讓青銅美到極致!

銅水澆築

銅水慢慢冷卻。大約40分鐘後,敖老師自信地說:“可以打開了。”他拿起榔頭、錘子對著黑色容器內敲擊起來,紅色的耐火材料土崩瓦解,內裡的青銅敦破土而出。

“爐火純青”,鉛錫刻鏤讓青銅美到極致!

慢慢露出“真容”的青銅器

如舊如新的青銅器,老爺子還要再細細打磨。這一門手藝,既說的簡單又做的艱難。

“爐火純青”,鉛錫刻鏤讓青銅美到極致!

去土刷摩

經過仔細整理,敖老師手下的青銅器愈發清晰,他不無得意的問我們:“敦上的花紋是不是和我鉛錫模具上的一模一樣?”果然,青銅敦上的紋飾細膩、繁複,與模具一般無二,只是更加光彩照人。


“爐火純青”,鉛錫刻鏤讓青銅美到極致!

鉛錫刻鏤成品展示

漫長的工藝處理背後,我們看到“青銅器”三個字帶來的神秘面紗背後,是匠人腦力與體力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單調、平淡卻又繁重的重複運動。

“爐火純青”,鉛錫刻鏤讓青銅美到極致!

鉛錫刻鏤國家級傳承人:敖朝宗

如今,敖朝宗老師最大的希望,就是在有生之年將自己得意的藝術品可以敞敞亮亮地辦一個展覽,希望我們新的一輩,可以多學學再多學學,將這門歷史厚重的非遺文化,好好地傳承下去。

“爐火純青”,鉛錫刻鏤讓青銅美到極致!

鉛錫刻鏤成品展示圖

“爐火純青”,鉛錫刻鏤讓青銅美到極致!

鉛錫刻鏤成品展示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