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發現一個低等外星文明,人類會怎樣做?

樂道說

今年4月,由英國著名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推出的“突破聆聽”項目首次公開了來自綠岸望遠鏡等巨型監聽設備的尋找外星人數據,雖然目前沒有明確發現外星人的蹤跡,不過霍金堅持認為外星人的存在是不需要特別證明的,因為宇宙有1000億個星系,每個星系又有數億顆恆星,地球不可能是唯一擁有生命的星球,這些龐大的數字就是外星人存在的最好證明。

霍金說:“弄清楚外星生命長什麼樣子才是我們真正的挑戰。”

不過,人們對於外星生命的探索絕對不會止於弄清長什麼樣子,到時肯定會有更加深入的接觸,對此,霍金警告人類不要努力去尋找外星人,而是儘量避免,不然會給人類帶來不可預計的災難。

這其實也是很多人的擔憂,如果外星人遠比我們強大,他們對地球的侵佔將會給人類帶來滅頂之災,這樣的情節在好萊塢大片裡屢見不鮮。

(圖為《獨立日》劇照)

不過,如果發現的是比人類低等的外星文明呢?

這就要取決於低等文明有多低等了。

先來想一個看似無關的問題:為什麼那麼多人反對吃狗肉,可是很少有人反對吃雞鴨魚肉?

因為人對狗有同理心,由此產生了同情與愛惜的感情,但是對雞鴨魚沒有。

人類與狗的感情互通是雙向的,我們都喜歡忠誠和聰明的狗,因為它們“通人性”,同時,我們也能感受到它們的部分情感,養過狗的朋友一定都對此深有體會,它們不只是寵物,甚至是家人一樣的存在。在愛狗人士眼裡,吃狗肉,和吃自己的同類(人類)幾乎沒有什麼本質的差別,只是程度上的不同而已。

如果低等的外星人不能夠像狗一樣讓人類產生共情與同理心,那麼、它們的命運應該只取決於它們的口味有沒有雞鴨魚好吃有營養了,但如果它們能讓人類感受到它們是和我們一樣有喜怒哀樂的“高級動物”,事情也許會是另一個樣子。

電影《猩球崛起》應該很多人都看過,影片探討的其實就是對於“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思考。

當大猩猩不再被關在動物園裡供人娛樂消遣,而是擁有和人類別無二致的思維與感情時,人類到底是該將它們當成朋友還是敵人?

這又要回到弱肉強食這個亙古不變的大自然生存法則上了。

人類是地球上現存最有智慧最強大的動物,所以我們可以將野獸圈養在籠子裡,訓練它們進行表演來取悅人類,除了那些出於穩固生態平衡而設立的國家保護動物,我們可以任意殺戮動物而不受法律制裁。


鎂客網

發現低等級文明?可是人類會如何發現呢?以人類的科學技術水平,想發現一個外星文明,等於是痴人說夢。可以肯定的說,在可以預見的漫長的未來,都不可能發現外星文明。發現一些大的菌團,比如在土衛六的海洋下面發現一些微生物,還是稍微有那麼一點點可能性。

即使發現了外星人文明,也與我們地球人類沒有任何關係。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是比鄰星,比鄰星,比鄰星,這個名字聽起來好像距離我們很近,似乎真的“比鄰”一樣,但其實很遙遠。比鄰星距離地球有四點六光年,以人類的科學技術,根本到達不了那裡,因為最快速度的人類製造的飛行器,也要接近10000年才能到達那裡。演化出外星人文明在宇宙中是一個小概率事件,不可能每一個恆星系都有外星人文明,否則就太不值錢了。所以,比鄰星未必就有外星人文明的存在。很可能在1萬光年的距離內都沒有外星人文明。幾個光年就要飛行10000年,1萬光年得飛行多久?

宇宙的旅途極端兇險,到處是伽瑪射線爆,到處是黑洞的引力陷阱。而生物都是有壽命限制的,都具有生物本能的趨利性,哪一個生物會無緣無故的到太空中去送死?即使以後人類的科學技術足以製造相對論飛船,可以極大的縮短在宇宙之中航行的時間,一樣沒有人會願意冒險。換成是你,你願意告別家人朋友,去幾萬光年以外嗎?即使你有生之年可以回來,由於相對論的效應,你的家人朋友全部於幾萬年前就死光了,你會承受這種打擊嗎?所以,即使存在什麼外星人文明,也不會有人願意去接觸的。至於所謂的躍遷飛船,完全是科幻概念,很可能在科學原理上就是錯誤的。反正,我是不看好。

那麼,如果外星人文明距離地球很近很近(比如,距離地球0.2光年以內),又湊巧比地球還要落後,地球人類會怎麼對待它們?答案很明顯,征服它們!向想歐洲對美洲的征服的歷史就知道了。你不征服它們,它們一旦出現技術爆發,很可能就會來征服你。所謂“先下手為強”,生物的趨利本能,一定會讓你去征服它們,而不是等死。


懷疑探索者

低等外星文明不太好定義,因為人類現在也不是所謂的高等文明,因此這個低等可以理解為相對於人類而言是低等的。因為按照卡式文明劃分的依據,人類目前依然是低等文明,還處於利用行星能量的方式,還沒有達到II型文明階段,更不用說更高級的III型文明階段了。發現比人類低等的外星文明,只有一個途徑,就是光譜法。因為對數十、數百光年外的系外行星進行觀測,光譜是最有效的手段,那麼如何判斷是低等的,就是這顆行星上擁有綠色植被,有生命活動的痕跡。

如果這個文明發展到了使用原子彈的階段,那就不比人類低了,而是和人類差不多的階段。如果這個文明還停留在冷兵器階段,或者還是智人階段,那麼我們也無法影響到它們。人類除了整天對這顆行星進行觀測外,還真沒有能入手的地方,因為我們的技術無法跨越數十、數百光年的距離去殖民它們。假如我們擁有了星際航行技術,除非在短時間內抵達,不然對方也可能進化,等我們抵達的時候,人家也有足夠的技術抵禦殖民。這就說明了兩個問題,恆星之間的巨大距離限制了文明之間的交流,隨隨便便就是數十光年的距離,如果沒有強大而先進的星際航行技術,根本無法抵達那兒。

同時,也說明了文明的數量可能更加龐大,如果一個可預見的低等文明存在,那麼在更遠的距離上可能還有其他文明。


太空伊卡洛斯

我記得我原來在本科做數學建模課最後的大作業的時候,有一個想法,就是模擬兩個星際文明之間發生戰爭的可能性有多大。雖然最後也沒有具體做這個大作業,裡面有一些假設我覺得也是挺有意思的。

比如說,1)假設任何一個文明會有幾何爆炸式的發展階段;2)假設任何一個文明發現另一個文明最傾向的解決方案是消滅對方文明;3)假設任何一個文明派遣向另一個文明的星際艦隊速度不會超過光速;4)假設星際艦隊自身的科技可以認為是停滯的;5)假設星際艦隊如果到達對方文明的時候科技差距小於20%,則雙方會議和。等等。這些假設不一定對,但是我覺得有一定的合理性,應該會得出來很有意思的結論。

首先說,商朝是低等文明麼?算是,也不算是。說算是是因為商朝對於我們來說實在是太落後了,但我又說不算是低等文明,是因為商朝到現在幾千年時間放在人類歷史上,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放到宇宙的歷史裡,更加是小的不可思議,可以說我們相對於商朝人的科技優勢在宏觀尺度上看來,也許只是一瞬間的事情,並沒有多大的差別。

再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發現若干光年外有一個這樣的“商朝”文明,你現在派遣艦隊去攻打,發現你的飛船要飛5000年才能到對方的星球,那麼顯然對方在這5000年裡很有可能發展出比你更加先進的文明,到時候你舟車勞頓到了對方的星球,誰打誰還不一定。

所以我當時覺得,因為有這些假設的存在,所以星際大戰也許並不像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容易打起來。相反,即便宇宙中的文明互相充滿了敵意,但是這種文明的非線性發展方式(甚至於我可以假設文明達到某個階段後會陷入一定的停滯、或者可以假設文明的發達程度存在上限),會讓星際文明之間更加謹慎的交往而不至於輕易開啟戰端。

而在這樣的假設下,人類面對遙遠的“商朝”文明,更多的可能是觀察、交流、引導甚至於可以考慮幫助對方,而不是跨過遙遠的宇宙去消滅他們——雖然也許立刻消滅他們才是最有利於我們的。這種可怕的平衡反而讓我們與這種低等文明之間建立友誼。


SilentTurbine

地球處於宜居帶,使地球上有適宜的氣溫和液態水,孕育了生命,進而進化出我們人類,發展出人類的文明。像地球這種宜居帶的行星,在宇宙裡非常多,都有可能進化出外星人來。

因為外星人所在的星球往往有 適宜地球人的環境,必然有些大膽的地球人,為了躲避未來地球擁擠的環境(參考我寫的問答:地球能夠容納多少人?),追求財富和夢想,殖民外星,就像歐洲人當初野蠻殖民非洲、美洲和亞洲那樣。去了之後缺乏必要的約束和良心,恐怕會做歐洲人對印第安人做的事,外星人會變成靴子的原料、奴隸的來源,再設立一個感恩節。這無疑是非常不道德的,而且也非常短視

。為什麼呢,請往下看。

Jean Leon Gerome Ferris,1899年作《1621第一個感恩節》,帆布上油畫


地球上有一種很多人並不珍惜的寶貴資源,就是生物多樣性大自然的生物多樣性對人類是無價的寶庫,人類藉助綠色植物和動物發明了農業和畜牧業,藉助微生物發明了青黴素、酒、醋、醬等等。尤其各種生物裡面的多種多樣的基因信息,將來能幫助人類解決健康、能源、環境等重大問題。

靜溢美好的外星和兔形外星人 :〉


當然還有一種考慮,就是外星人將來可能在科技上超過地球人,並來殖民地球。為了壓制這種潛力,必須光殺外星人或者搞遠程控制和破壞。這是所謂的宇宙黑暗森林法則。但是宇宙黑森林理論未必正確,因為就像我上面說的,就算外星人將來在科技上超過地球人,那麼他們保護地球生態的動力也會大於破壞地球人科技的動力。


司大勇

今天的問題是,遇到低等外星文明以後會怎樣?我們先分析一下人類在地球上,遇見不同文明交匯,會發生什麼。

人類歷史中高低文明的碰撞。

在我們接觸最多的理論,就是高等文明遇見低等文明,低等文明會面臨入侵、奴役等悲慘命運。這實際上是西方主流意識給我們帶來的思路。歷史上,有文明差距的接觸並不罕見,有些結果還是很和諧的。

舉個例子,明朝鄭和下西洋。明朝鄭和的艦隊,絕對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艦隊。

下西洋的目的是什麼?說的好聽點是去建立、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貿易;說的難聽一點就是去鞏固政權,招攬小弟;說的直白一點就是去顯擺自己的實力,彰顯我是泱泱大國,展示兵力權威。

而鄭和七下西洋的二十八年中,真正意義上的對外戰爭僅有錫蘭(今斯里蘭卡)一次,而且是在被迫無奈的情況下的防衛性作戰。最後活捉了其國王以及家人,扶植了一個新政權,然後把老國王一家全給放了。

為什麼明朝艦隊並沒有發生嚴重的入侵以及奴役?而美洲的殖民者就沒有對當地的印第安人這麼仁慈呢?

歸根結底,還是目的不同。明朝並不缺少疆土以及其他資源,這種探索僅僅是炫耀或者滿足好奇心。而殖民者則完全不同,他們是要開闢新的生存環境,獲取資源勞動力。

人類對於新發現的地外低等文明抱有什麼樣的態度,要取決於其利用價值和探索目的。

如果發現地外文明時,已經解決了資源、生存空間的後顧之憂,或者地外文明對我們人類並麼有什麼開發價值,那就不會發生激烈的衝突。

對這樣的地外文明我們也有例可尋。大家知道僅僅是地球上,還有多少生物對於我們人類來說,是未知的嗎?

學者表示,如果算上細菌和古生菌,地球生物的總數就會達到1萬億種左右,遠遠超出此前的估值;而人類知道的僅佔總數的十萬分之一,另有99.999%的生物對人類來說是完全未知的。有關研究論文已經在《美國科學院學報》上發表。

地球半徑大約是6371公里,而人類探索到最深的地放也就大概一萬米左右。

如果地球是個雞蛋,那麼人類連雞蛋殼裡是什麼都沒有看過。

地球上的未知世界,就夠人類玩一陣子了。不斷髮現的新生物,也屬於新的未知生物。比如下圖這幾種生物,並不是某些科幻電影裡的形象,而是人類最近發現的深海未知生物。

對於這些地球上的未知生命,當今的人類,都以科研探索的態度應對。因為人類對這些物種的生存空間和生存資源毫無興趣。

人類現在的主流思想也是這樣,以探索和科研為目的去發現新物種,探索未知的星球。因為人類已經稱霸地球許久,很多年沒有感受過致命威脅是什麼樣子了。

美國宇航局有一套詳細的行星保護規則,以確保人類不會汙染火星或其他可能適宜居住的世界。

當然,這些科研探索的人,都沒有生存壓力上的顧慮。如果是有生存壓力,並且存在資源緊張的情況,而恰好又具備了在太空中自由穿梭的技術能力,那麼低等外星文明就有些威脅了。畢竟,從猴子手中奪取一根香蕉並不會帶來多大的內心譴責,無論這根香蕉是否是為了填飽猴子一家的肚子。

再比如,如果你正在為買車買房,償還貸款等生活壓力而奔波。這時送給你一片土地,怎麼開發你說了算。代價僅僅是毀掉原本土地上生活的螞蟻。你,願意嗎?

不過在筆者看來,即使接觸到外星文明,人類是那個低等文明的概率還是要大一些。也許,正有其他高等文明,在以科學研究為目的,暗中觀察著人類。

先寫到這裡,不足之處還請大家指出!


蛋科夫斯基

討論外星人的各種話題非常多,事實上,我覺得人類目前的思維被自己所在星球和自己所處的情況給限制住了。我們把自己的生理狀況、進化過程想象為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覺得外星人的發展腳步也和我們一樣,甚至模樣也和我們類似,有頭部、有手腳、有軀幹等等,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也許因為環境的不同,比如氣壓、光照、氧氣、空氣成分等的不同,很有可能其他星球上產生的生命和我們是完全不一樣的。

我們目前還在茫茫宇宙中找尋外星文明的痕跡,可惜仍然一無所獲。至少在太陽系和鄰近的星系,我們沒有發現任何行星上有外星文明的痕跡。在銀河系的尋找中也是沒有結果。有時候我在想會不會是因為我們對於生命存在形式的判別有誤差,也許他們以一種我們意想不到的狀態存在著,而我們的科學至今沒有發展到那種程度,有能力去探知到他們。

我們的科技水平從宇宙層面上看還是相當落後的,1977年的旅行者一號已經離開地球40年了,至今依然運行在太陽系內部。即使未來我們的望遠鏡水平達到了超乎尋常的地步,但是我們要達到第三宇宙速度,即從地球起飛的航天器飛行速度達到16.7千米/秒時,有能力擺脫太陽的引力束縛,這種水平人類要想達到,目前看來還是遙遙無期,還沒有找到一種合適的動力源。因此就算通過先進的射電望遠鏡發現了一個可以看得到的低等外星文明,人類也只能看看遠距離研究研究而已,發各種電磁波與他們聯繫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還沒有到能夠理解的地步。


科壇春秋精選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其實啊,這個事情,我在以前的回答裡就涉及過。其實,比較老生常談的是《三體》的黑暗森林法則。強吞弱,弱反抗,這是必然會發生的趨勢。

但是,我想說下這個結果發生之前,會出現什麼情況:

1. 首先發現者的保密和惶恐

無論是大國,還是小國,一旦發現這個事情,彷彿掌握了一個人類命運的鑰匙。惶恐和緊張、機遇的即將到來還是提前預知了毀滅,這些都將成為他們的考量。會在比較長一個時段內,自己研究,不共享。

2. 階段二:機遇的到來

當研究發現,外星文明是相對低等的,就要開始進入發現新大陸的紅利期。這個時候,就會進入研究期,不過呢,大國之間的相互遏制和相互。。你懂得。這個階段呢,基本會成為全球各國決策層之間公開的秘密。各國開始尋找自己的籌碼和方針策略。尤其是小一點的國家,尤其希望這種事情成為逆轉的契機。國際形勢,風雲轉動。

3. 階段三:針鋒相對

到底是侵略獲得其資源、還是接觸進行交流、還是威懾敬而遠之。。等等問題會擺到明面上,各個派別會互相站隊,在最後決策前,可能會針鋒相對,甚至可能會發起小規模的戰爭。

4. 謀而後動

說到這一點,其實各國在處理國際問題的時候,都有點《孫子兵法》的意思在裡面。在第三階段的熱度過後,國際上有相對統一的結論時,下一步反而會比較延遲進行。謀而後動,看別國怎麼辦,最後可能會達到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只有觀察沒有行動的時期。

大約花費0.3KB的流量,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畢竟,我辣麼萌~


不哈韓的小韓

首先,以人類當前的科技水平,根本就不可能發現一種類似於商朝那樣的低等文明。在太陽系中,除了地球之外,其他星球上即便有生命,也只可能是一些低端的生命,比如嗜極微生物。因此,太陽系內只有地球存在文明,而低等外星文明只可能出現在太陽系外的其他星球上。

就目前的天文望遠鏡而言,無法直接觀測到系外行星的表面細節,因為它們太遠、太小、太暗了,當然人類目前建造出的天文望遠鏡的角分辨率也是很有限的。如果系外行星上存在類似商朝那樣的低等文明,我們根本無法知曉,因為他們的存在特徵很不明顯。以目前的觀測技術,只能知道系外行星上可能存在生命,或者先進的文明。

退一步講,即便我們發現低等外星文明,我們現在什麼也做不了。我們不可能派遣宇航員到那顆星球上實地探測,只能派遣無人探測器。但由於距離遙遠,無人探測器飛到系外行星至少需要幾萬年的時間,這樣的意義並不大。此外,如果他們的科技發展經歷大爆炸,在幾萬年後超越我們。當人類發射的探測器到達他們的星球之時,反而會引導外星文明來到地球上,這對於我們而言或許不是什麼好消息。

只有再過幾千年後,人類掌握了星際航行的能力,人類才有可能去親自探訪那顆星球。隨著人類的發展,地球資源枯竭,生存空間有限,人類勢必會把目光轉向太空,而那些生活著低等文明的星球可能就成了最佳的目標。如果那顆星球上各方面的條件適宜人類的生存,以人類在地球上的發展歷史來看,人類試圖去殖民這顆星球將是不可避免的。


火星一號

如果發現一個低等外星文明,人類也只能看看,無能為力,至少在幾百光年之內,目前都沒有發現外星文明。從人類目前的科技看,幾百光年都已經是天文數字了,如果按旅行者1號的速度,4光年的距離可能要數萬年的時間。更不用說數百光年的距離了,而且這個距離上也沒有發現所謂的外星文明,這一點是可以認可的。因為外星文明所在行星必然是有特點的,類地行星就不用說了,一旦發現類似地球這樣的行星,就會被重點觀測,目前類地行星的發現力度也不夠,主要還是技術上的欠缺。

如果發現會學無線電使用的文明,那麼在數百個光年之內的距離就一定會被射電望遠鏡探測到。題目中說問的低等外星文明,川陀太空認為可能類似古代的中國,因為前提條件之一是文明,但是這種文明又是低等的,還無法開發周圍的軌道,大規模利用行星資源。用古代的中國、古埃及、古巴比倫、印加文明等來解釋比較適合,這些文明一旦存在,那麼也距離學會原子彈武器不遠了。從古埃及至今也差不多幾千年的時間,這段時間內人類要抵達幾百光年外的行星,目前看是不可能,而人家的技術在不斷進步,因此人類能做的就是埋頭繼續發展,然後搞搞觀測就好了。

盯著就行,想殖民人家是不可能的事,第一人類沒有本事飛那麼遠,第二飛到了,人家也長大,搞不好還要被人揍一頓回來,第三,如果發現一個低等外星文明,那說明宇宙中不止人類和對方,還有第三者,這時候該應該低調一點,既然有低級的外星文明,那就有高級的外星文明,怎麼做想想也就知道了,當然是兩個字,保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