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燒14億給李大霄羅傑斯做直播,結果虧17億要退市了,這是誰的鍋?

妲己丶妖嬈了誰的今世

大家都知道大智慧收購湘財證券不成,於是將大筆資金投向直播,直播雖然砸了大筆的錢然而並沒有什麼*用,收入遠遠比不上投入,虧損的直接原因也就在這裡。
從把主要業務轉型為財經直播這一策略來看,大智慧目測主要犯了三個錯誤,
第一,想要抓住網民使用移動設備的風口,卻找錯了方向。隨著網民的使用習慣由pc端轉為移動端,大智慧所佔據的市場份額逐漸降低,而新軟件仍不能帶來盈利,而直播這個風口主要是佔據網民用於休閒的碎片時間,對於大智慧這種提供數據服務和投資決策服務的軟件更重要的是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和領先於競品的決策提供,如果大家要是想休閒娛樂的話顯然有更好選擇。
第二,對於金融界網紅的迷信,羅傑斯李大霄的確是個吸引眼球的好手段,但是他們的直播主要是吹吹牛說說金桔,而股民使用這款軟件主要是為了在股市中做出準確的投資決策,聽這些噱頭還不如去看電視裡的股評節目,更何況這些大咖又不會天天來做直播,用戶粘性根本得不到保障。
第三,對於投入產出的錯誤估計。從艾瑞諮詢的報告我們可以看出,在2016年在線直播的很多平臺仍然在處於虧損狀態,僅靠融資支撐,原因就是直播不僅要耗費人力成本,寬帶費用和設備費用也耗費巨大,並不是一個能夠快速變現的平臺,用這個來彌補自己在其他方向上戰略的失誤,想要快速變現收復失地,應該是管理層對於現在市場的一個重大誤判了。

鉛筆道

現在直播這個行業,沒有個十億百億做底,融資幾十億,根本就玩不轉,你只看到直播間土豪幾十萬上百萬的打賞卻沒有看到裡面的風險,因為機會和風險從來都是包含在一起的。

大智慧原本想做的金融券商,誰都知道金融賺錢,大智慧也知道,本來想做互聯網證券,結果發現證券牌照太難拿了!

  2015年1月大智慧拋出重組計劃,將斥資85億元收購湘財證券100%,市場關注度很高,也推動其股價上漲。但在關鍵時刻,因信息披露涉嫌違反證券法律規定遭證監會立案調查,導致大智慧最終沒有拿到監管層的批文,反而在2015年11月等來了《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2016年3月,大智慧宣佈,鑑於重組相關的股東大會決議因逾期已經失效,且重組面臨的障礙基本無法消除,決定撤回申請文件並終止相關事宜。

  重組券商不成,大智慧進軍了這幾年火到爆的“直播”領域,並打出財經直播的旗號,啟動了“視吧”直播業務,也是做得風生水起。據公告,“視吧”靠著大智慧的資源優勢,曾在2016年9月成為直播行業排名第三。

但是2016 年度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為-176,002.49萬元,經營利潤出現鉅額虧損,虧損原因主要是 2016 年度新增的視吧直播平臺業務,收入未達到預期且 2016 年在廣告宣傳、市場推廣、從業人員配置、系統開發維護、平臺網絡運行成本和主播勞務報酬等進行了巨量投入。

直播這個行業能不能賺錢?答案肯定是能的,財經直播更是一個重頭戲。因為看財經直播的人,都是一群互聯網領域最有消費能力和消費慾望的一群人,畢竟玩股票懂投資的人都是一群有錢才能做的。

大智慧錯在什麼地方?就是太想依靠名人的力量,而不注重培養自己人。

要知道那些財經明星本身身價不菲,縱然他們有著很高的市場呼聲和市場號召力,但是他們的身價也是溢價好多倍的,這個時候就很難說他們是不是還值這個價錢了。

所以還是要培養自己人,或者去大量去找小的財經明星,當年我也在大智慧直播過,我發現他們的軟件用戶體驗也不好,並且流量分發也有很大問題。

直播領域本來就是養蠱模式,做過直播都知道,一萬個主播當中能夠殺出一個百萬級主播都是運氣好,你看到的那些年入千萬,年入過億的主播都是從幾十萬上百萬的主播血海當中殺出來的一條血路,根本不是你想象那樣簡單的,現在明白沒有?

總結起來,大智慧輸在了三個方面:

1、玩命砸錢給知名人士,導致投資失利。

2、軟件用戶體驗太差。

3、運營團隊垃圾,根本不懂直播行業。

但是大智慧收穫了什麼?

就是財經直播的名氣,也許這個也是它翻身的資本。


火涯

簡單聊聊大智慧,為何會有今天。

再後來,2013年,現貨行業很火的時候,大智慧收購了民泰貴金屬,賺了好多錢,結果又被投資者投訴了。當時有個朋友在他們公司上班,說大智慧領導讓客戶一星期內必須虧完,虧不完自己走。就是這種文化啊,同志們。

這不,去年視頻直播火了,大智慧的軟件基本上都沒人買了吧,又跟風搞直播,可惜運營能力真的一般,虧是必然的。本來視頻直播就沒幾個賺錢的,憑什麼會是大智慧,打死我也不信啊。


趙冰峰

做企業,實際上還是要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做,而不要總想著一夜發財。想在做企業問題上走捷徑,只會越走路越窄,最終走上絕路。

比如說當年的秦池酒,由於在中央電視臺做了一次廣告,企業出現了一次機會,產品銷售很火爆,就以為可以撇開產品談效應了,就開始大肆在中央電視臺做廣告,並在廣告競爭中做了標王,結果呢,短短的兩三年時間,企業就趴下了。同樣的,還有三株口服液,也是隻做廣告,不做產品,幾年就亡。

相反,茅臺酒長期以來一直以產品為核心,把酒做好作為目標,不是越做越好,越做市場越大嘛。

對大智慧來說,不想著如何從內涵出發,多做一些有實際意義和競爭能力的產品,而是想走捷徑,想通過轟動效應來一夜成名,也就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李大霄的直播,或許能夠吸引到一部分炒股的人。但是,李大霄的各種頂,明顯的已經落後了,也在2015年的股災中被徹底擊垮,再想通過他的直播吸引眼球,吸引股民,不是災難是什麼?就是巴菲特的直播,也不可能一次性效應後永遠生效。

為什麼收購證券公司也不成功,反映的也是隻講效應,不做產品。對這樣的公司,管理層怎麼可能輕易批准其收購行為,更別說有不規範行為發生了。

辦企業,還是要腳踏實地,不要走捷徑。


譚浩俊

咱們可以來組對比數據來說明一下大智慧現在做的有多不好。目前大智慧的市值是83億,已經被ST了,現在叫*ST智慧。在2015年的時候,大智慧市值一度逼近700億,這麼一對比,大家對大智慧的表現是不是就有了更直觀的對比。大智慧的競爭對手同花順的市值現在是307億,這麼再對比一下,大智慧目前的處境大家是不是就更明晰了。

之所以會走到今年,幾方面原因都有。首先,2015年1月大智慧拋出重組計劃,將斥資85億元收購湘財證券100%,但因信息披露涉嫌違反證券法律規定遭證監會立案調查,不但沒有拿到監管層的批文,反而在11月等來了《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導致重組失敗。

再次,大智慧錯誤的做了直播,直播在這兩年確實很火,但直播是眼球經濟,真正掙錢的並不多。大智慧卻在直播這塊投入巨資,2016年一次“7.7明星直播紅包節”不僅在外灘做了很大的廣告,還請來了羅傑斯、胡潤、葉檀等眾多財經界大咖,還有王子文、徐崢等明星來助陣。大智慧“視吧”人氣前五百名均有獎勵,最高可獲得100萬的獎勵,前1萬明有效播出的主播也有高值福利。伴隨著巨大投入的是鉅額虧損,大智慧2016年的年報顯示,其直播平臺“視吧”投入巨大,其中單就支付給主播勞務報酬總計就花費了 13.96 億,廣告宣傳又投入了 2.1 億元。財報顯示,“視吧”收入僅 5.53 億元,2016 年度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為-176,002.49萬元。

重組失利,未及時趕上移動互聯網這班車,再加上錯誤的鉅額投入直播讓大智慧雪上加霜。


坤鵬論

這個過程可以典型的總結為,窮了挖礦的,富了賣水的。

證券行業普遍存在著靠天吃飯的問題,近兩年也接觸過一些財經直播的平臺,也看到過很多直播平臺,從弱到強,再銷聲匿跡的過程。

大智慧的“視吧”平臺也同樣面臨著同業當中很多相似的問題。

1、財經直播,跟 證券行業同樣面臨著靠天吃飯的問題。當 股市好的時候, 財經直播才能有更多的流量,而流量是能夠獲得足夠收益的基礎。

2、變現方式,酒色財氣,這是人的基本慾望和需求。參與直播的很多人是為了獲得認同感。而財經直播很難解決,觀眾的參與感的問題,或者互動感不強。來了就是為了求財的。行情不好的情況下,更難通過主動打賞等方式給平臺變現了。而且大智慧本身後續承接的業務是比較單一的,他不是一個媒體平臺。

3、

大咖效應的弊端,其實都看到了,胡潤、羅傑斯、李大霄、葉檀,這些只能給平臺帶來一次的流量。而不能夠產生穩定的流量支持。這就是店大欺客還是客大欺主的問題了。博弈當中,顯然,大智慧處在劣勢。

4、初期的基礎投資,平臺的搭建,團隊的搭建,軟硬件的配備,渠道的投入,在沒有足夠儲備的情況下,是比較大的,而且都在當期做投入。所以看起來的花費會大一些。


現在的局面是怎麼造成的呢?這個還得從2016年大智慧開始說起來,為了補充公司的現金流,當時做了貴金屬也就是現貨公司。結果,現貨平臺出了維權問題,於是選擇了剝離。能夠提供穩定現金流的“奶牛”就沒了。

今年的“視吧”嘗試也是基於尋找新的現金流入的目的。預期整個股票軟件行業,生存空間被壓縮的情況下,也是一個選擇的方向。戰略方向上問題不大。問題在於後續產品的承接上。

證券行業的變現能力就是內容,這和直播平臺的追求目標是一致的。所以,一定要做專業了。而這種專業,一定不是娛樂平臺的打賞模式所能支持的。


這也是一種無奈的現狀,祝大智慧好運,被市值和股價左右的公司很難獲得成就,而不追求股價的公司對股東又難以交代。這也是個困局。


張貴傑

我覺得這屬於純粹作死。術業有專攻,既然大智慧是一款服務於股民的專業軟件,如何完善軟件,讓股民盈利才是關鍵。這種非常規的營銷手段真是no zip no die

如果非要說這是誰的鍋,那就只能是管理層的鍋了。但是背鍋的人是買了股票的股民。受傷的總是無辜的人。


白馬書生

因為大智慧沒明白一個道理,做直播準確率不高名氣再大也沒用,炒股軟件永遠不可能發明成功,因為連設計者都沒攻破股票,何況是由廢物設計出來的軟件,若設計者真的攻破了股票技術,他又何必設計這個軟件,早就悶聲發財去了,正如各大騙子機構吹牛逼拉會員是一個道理,我相信一點,股市的大盤走勢可以攻破,以為我已經攻破了,所以我每次的評論都很精準,但個股我無法做到,相信當今世界也無人能夠做到,即使做到也不會讓外人知道,更不會去設計可笑的炒股軟件,何況李大霄和羅傑斯的精確度大家都清楚,別說大智慧,無論哪一家想做這個軟件,結局都是一樣,大智慧能挺到現在已經算是不錯的了


銀河武士

大智慧昨天被ST之後已經連續兩個跌停,這本來是一家非常優質的公司,3000萬日常活躍用戶幾乎壟斷了A股市場半壁江山,結果上市後拿著錢有點燒包,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全給造乾淨了,導致大智慧隕落的主要有三件事:

(1)收購湘財證券失敗,追互聯網金融的風口失敗。

(2)旗下的明泰貴金屬被曝違規經營,追現貨的風口失敗。

(3)耗巨資推出的視吧變成積累,追視頻直播風口失敗。

這是個一直在追風口的企業,最後發現追的全是西北風,自己喝的飽飽噠,這就給我們一個警醒,上市公司敢於開拓創新可以,但如果一味的追故事,往往沒有什麼好結果,大智慧作為一個輕資產類型的公司,失去了最寶貴的市場份額,未來翻身的難度太大了。


倫哥玩量化

其實我認為大智慧的虧損原因

一是上層的胡亂決策失敗

二是 股票投資環境惡化

三是忽視主業 轉而搞其他 主要說說這點吧

大智慧是搞股票軟件起家的 開始時候確實做的不錯 全推數據服務 後來就是DDX數據和topview數據 而後又搞了逐筆數據和股票池 這些功能和數據的出現 確實對於一些股票投資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可以這樣說 全推 DDX 逐筆 TOPVIEW 股票池 成就了很多人的暴富夢想 據我就知道的有人通過上述數據 短線快速操作 盈利誘人 但是大智慧並沒有繼續深挖延伸這些功能的擴展 比如他的這個股票池功能 被一些股票投資者延伸挖掘開發 效果非常好 然而大智慧並沒有在主業上繼續深層次的去開發 二是盲目跟風 估計其他 導致了大量用戶流失 我想這是他虧損的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