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國家有那麼多巨型挖泥船,為什麼不把黃河下游的淤泥給挖走呢?

用戶1483254503800

你多慮了,哈哈哈
  1. 你要想想巨型挖泥船的吃水深度有多深,這麼巨大的船體放到黃河水道里面,還真是個問題,就是拆裝再組裝也很費周折啊,還有黃河的流量那麼小,實現它挖沙很難。

  2. 黃河的泥沙每年能給下游河床以10cm速度抬高,所以挖也挖不完。

  3. 用巨型挖泥船沒有必要。現在我國建成的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可以將泥沙淤積問題解決。小浪底水利樞紐是黃河上的一座集減淤、防洪、防凌、發電等功能為一體的大型多元的水利工程,並以防洪、減淤為主,這樣可使我們黃河下游的河床20年內不會淤積抬高。並且利用非汛期下洩清水挾沙入海還可以人造洪峰衝淤,將黃河下游的淤泥沖走,比挖泥船的效率強百倍千倍。


大唐說史

增廣賢文中有一句話:黃河尚有澄清日,豈無人有得運時一碗河水半碗沙,這是過去形容黃河水含沙量高。歷史上,黃河隨著泥沙在河底的堆積,會抬高河床,隨後會發生黃河改道。那麼為啥我們不用巨型挖泥船挖黃河底的淤泥呢?有三大原因:一是挖泥船開不到黃河中上游。二是黃河變清了三是一直有人在挖沙。

第一,開過來是個問題,巨型挖泥船的空載高度高過黃河上的一座座黃河大橋。例如天鯨號,吃水深度6.6米,總寬22.75米,總長120.3米。過黃河大橋的時候難,在黃河汛期過,不拆船就得拆橋,在旱季過,壓根不可能,旱季的黃河就幾條小溪,你趟著水過去都不會溼到大腿。用挖泥船去挖,天鯨號挖掘深度是30米,你在黃河底挖個30米,都挖到地下水了。再說黃河大橋們也扛不住啊,地基都挖塌了!

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黃河變清了

你想象中的黃河是這樣子的。

而現在黃河實際上是這樣子的

第二,黃河已經是變成了一股清流了。“黃河水已經變清十多年了,有時候,水甚至是綠的。現在的黃河水可沒威力了,以前浪有兩米多高,成天轟轟吼,外面來的人晚上都睡不著。”一位自由生長的黃河岸邊,成天對著黃河的60歲農民如是說。所以停止你刻板的印象,黃河水可不是你想象中的黃河了。

2000年到2015年,年均入黃河的沙量僅僅未2.64億噸,較天然沙均值15.92億噸減少了83.6%。歷史上記載,黃河清總共有43次,最長的一次是持續了20多天,2000多里的黃河都是清澈的。

1999年小浪底水庫蓄水後,即進入攔沙,2000~2015年黃河下游年均輸沙量僅未0.64億噸比之前年均值減少了11.39億噸。小浪底設計的攔沙庫容量是75.5億立方米,按照設計的計算,14年後攔沙的庫容量基本上淤積滿了,但是目前僅僅淤積了32億立方米。

大規模治理黃土高原生態,成效卓著。

新中國成立後,對黃河進行了綜合治理。尤其是對上游的黃土高原的治理成效卓著;整體上發生好轉,平均每年減少4.35億噸的泥沙進入黃河。黃河發生洪災的時候,每立方米的黃河水裹挾的泥沙高達980公斤,很多地區洪水退去後,路面淤積的泥沙厚度達1米。泥沙還會對河床劇烈沖刷,發生“揭河底”的現象。而現如今的黃河水每立方米含沙量不超過0.8公斤每立方米

在非汛期,黃河1200多公里的中游,都是一河清水,從托克托縣河口到鄭州桃花峪。直到開封以下,黃河水才開始變成黃色。

黃土高原的農民外出打工,以及城鎮化後,大量的坡耕地撂荒或者放棄,從而引發植被的自然恢復,進而防止了水土流失。

第三,一直有人在挖沙黃河啥是天然的水洗沙,是最好的建築沙

;黃河中游的城鎮化建設,基建和房地產需要大量的河沙;於是在黃河兩岸,大大小小的採沙場可以說是星羅棋佈,一個沙場一天可以挖沙20多卡車,一車能裝30噸河沙。根據專家的保守估計,每年沙場在黃河挖走1億噸泥沙

治理黃河不是簡簡單單的挖沙,甚至連整個綠色生態都不一定能夠完全防止。比如就發生過,黃河上游地區,幾次大降水,前四次都下滲了,但是第五次直接衝開了綠化網(類似山體滑坡),大量的泥沙被衝入黃河。當地一座40年淤滿的堤壩,被沖垮後,三天時間淤沙全部沖走。

所以,黃河可不僅僅是挖一下沙就能解決的。需要綜合治理!


嘟嘟讀讀

國家有很多大型挖泥船是事實,這是國之重器,值得驕傲,我們的技術是世界領先的。

那為什麼不去把黃河挖通,使地上懸河變成平川,使她永無水患,萬世造福華夏,原因有幾個,也是可以為後世提供參考的。

第一,挖泥船造價高,消耗大,黃河下游近千公里,河道寬,試想要多少挖泥船,耗費多少錢,多少人工才能疏通,並不是一時之功。並且現在黃河沒有以前的大水患,因為現代化的河堤做的非常的堅固,我們擔心她會決堤是杞人憂天了。

第二不挖黃河河道的原因是上游泥沙下來太多,在環境生態沒有做好之前,是不可能進行疏浚工程的,那是浪費時間和金錢,那是無用功。我們只有解決了最本質的問題之後才有精力去做那些想做的做好。

第三不疏通河道,我想將來我們可以讓黃河改道比疏浚河道來的更加實在,地上懸河怎麼疏浚都是懸河,有精力做成平川不如以她一邊舊河堤為主脈,舊河堤以外從新做一條新的河堤,新舊河堤做成新的黃河河道,地上懸河可以解決。四兩撥千斤,一舉多得。


逃犯剋星張學友

大家好,作者是航海四大院校之一的海事相關專業學生,課程有航道相關課程,可以一說。

第一,航道演變是有自然規律的,泥沙淤積有周期規律。在一個時期內河流某段水域中的泥沙量如果達到流入和流出的平衡,這時就達到了穩定狀態,我們如果此時挖泥沙,過不了多久河流會自動調節達到未挖時的狀態,因此挖等於白挖。如果在不穩定期挖泥沙,後果更加無法預測。因此,違反河流演變規律無腦開挖航道的話,一來浪費國家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二來不會帶來好的效果。如在在長江等通航水域的話還要考慮施工船帶來的航行安全隱患。

最最重要的一點事,把黃河下游淤泥挖走的目的是什麼呢???眾所周知目前國家正在長江下游建設12.5米深水航道,當然這是一項長期的大工程,建設這一工程是要為長江黃金水道這一國家戰略服務的。而且長江相對於黃河而言,優勢一是通航量大,許多海輪直接可以進入長江到達南京,二是泥沙含量小,工程量小。所以長江開挖航道會起到拉動整個長江沿岸經濟帶的作用,潛力無限,黃河則相形見絀。


張天玉正傳

我記得上小學學地理,書上說黃河是地上河,對二岸百姓有威脅時,我們就七嘴八舌地討論過。當時有人就提出過把淤泥挖走的想法,老師當時就否定了。首先它治標不治本, 另外你挖完,河水一衝刷大壩就垮掉了,這樣反而弄巧成拙了。所以說巨型挖泥船在南沙群島擴建島嶼上能發揮它巨大作用,但在黃河下游沒有它的用武之力。我們重點還是在根上制理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國家先後大量植樹造林,修建梯田,減少水土流失。在黃河上先後修建了三門峽,小浪底等水利樞杻工程,減少流向下游的泥沙。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治理黃河的水土流失問題。實際上國家不光在黃河治理上下了大功夫,國家還在治理沙塵暴上取得巨大成功。通過三北防護林的植樹造林,使得最近這幾年沙塵暴幾乎絕跡了。所以說我們應感謝國家這些年來的努力。讓我們家園以後更加美好。




吳鳳傑3

兩個原因:1.是無利不起早,挖得出錢,運得出錢,堆哪也得出錢,誰來出? 2.是量太大,黃河泥沙一年有幾億噸,合上億方,堆一米厚得佔地上億平方米,合十幾萬畝,而黃河中下游都是寸土寸金的人口密集區,根本沒地方堆放。


雲淡風清2684

黃河清淤需要鉅額資金,從目前來看,根本不需要,因為,清淤是長期的事情,大型挖泥船開不進去,水淺橋矮,無法通行。可以利用黃河的淤泥,利用小型的挖泥船、岸電挖泥船合理挖泥、挖沙,重點是規劃審批,嚴格控制範圍,避開對堤壩、橋樑、自然保護區的影響,可以挖沙用於建築,可以挖泥做磚瓦,中國建設飛速發展,這些都可以利用。


天極線3110123831

第一,黃河沒法航船,商業價值很小,挖泥沙價值作用不大。第二,黃河水含沙量大,挖泥船根本挖不走。第三,挖泥船主要作用是用來疏通港口的航道,比如天津港,比如長江航道等。第四,黃河下游的淤泥我們有更好的方法就是利用小浪底水利樞紐的水來調沙,效果很好。


健康科普小郎中

主要是這些淤泥沒有地方放啊!黃河的河面有多寬?淤泥有多高?幾百公里的河道都清理了要有多少淤泥?

自我感覺還是應該放棄原來的河道,改道東海。就像南水北調一樣投資上千億,建一條新的運河直通東海。原來的河道已經沒有航運價值,每年還會攜帶大量的泥沙進入渤海。等到這條新的運河建成之後,就會有源源不斷的泥沙在東海造出新的陸地,國家也不用每年花費鉅額資金來加固黃河大堤,黃河下游的巨量泥沙幾年之後也就成了良田或者其他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