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樂迷眼中的神,居然是個日本人

中國樂迷眼中的神,居然是個日本人

中國樂迷眼中的神,居然是個日本人

在中國搖滾的黃金年代,父輩撩妹都會哼上幾句,“我要抓著你的雙手,你這就跟我走,這時你的手在顫抖,這時你的淚在流,莫非你要告訴我,你愛我一無所有。”

他們會告訴你現在的搖滾他們不聽,他們心中永遠的大神是崔健、黑豹樂隊、魔巖三傑,以及86年工體、94年紅磡是如何萬人空巷的。那是一代人的熱血青春。

中國樂迷眼中的神,居然是個日本人

中國樂迷眼中的神,居然是個日本人

知乎上有個問題“如果要寫一本中國搖滾編年史,哪些歌手樂隊是必須寫進去的?”下面有個高贊回答“搜yaogun.com,裡面有你想要的一切”。

點進網站首頁,你會看到兩行字“搖滾就是生命的力量 第一中國搖滾網站”,從北上廣到拉薩百色,只要在livehouse演出過的樂隊全部囊括,甚至包羅只存在了幾個月很快解散了的短命樂隊、不知名的校園樂隊。

眾多搖滾樂迷驚呼“上面列的80%的樂隊都沒聽過”。

中國樂迷眼中的神,居然是個日本人

共計13000個樂隊,2200個樂手的詳細經歷,歷年發行專輯編碼,錄音棚、livehouse、製作公司和歌迷會的鏈接,相關新聞都會被一一列出。

中國樂迷眼中的神,居然是個日本人

中國樂迷眼中的神,居然是個日本人

對了,還有很多不太為人知曉的梗

竇唯一開始的專業是在職高學精神病護理,帶著病人跳舞唱歌,後來得以把專長髮揮到了天后、還有你我身上。

中國樂迷眼中的神,居然是個日本人

汪峰老師的“鮑家街43號”樂隊,是以母校中央音樂學院的門牌號命名的。受古典音樂影響很重,他一開始玩的是布魯斯。最窮的時候他們曾交不起房租、買不起樂器。

中國樂迷眼中的神,居然是個日本人

大張偉老師的花兒樂隊,成軍之初平均年齡16歲(大張偉14歲/王文博15歲/郭陽19歲),被稱為“中國第一支天才未成年樂隊”,99年第一張專輯《幸福的旁邊》賣了15萬張,是那一年最暢銷的唱片。

被視為“中國Green day”的他們曾經簽約臺灣魔傑,得到楊乃文、莫文蔚的肯定,和黑豹、崔健一起參加音樂節。

中國樂迷眼中的神,居然是個日本人

後來他們開始純商業化,也曾嘗試過韓國偶像組合的舞曲風格。《大喜宙》被發現有7小節跟韓國某歌曲相似,百代緊急召回了20萬張唱片。

“自甘墮落”也好,“人各有志”也罷,但許多樂迷還記得那個寫《靜止》的少年。

中國樂迷眼中的神,居然是個日本人

那年的大張偉老師還不是如今舌戰群雄的大老師,十分青澀

搖滾樂手們最大的困境還是窮。鄭鈞大哥對他說:“如果你沒當成歌手,那就把這件事忘了吧。到深圳來,找個工作......給你找個車,你開車當司機吧。”

中國樂迷眼中的神,居然是個日本人

中國樂迷眼中的神,居然是個日本人

是的,以上所有龐大的數據庫,都是一個日本人做的。

他叫香取義人,由於遊戲《三國志》而對中國產生了興趣,上學選擇了中國歷史專業,在電視臺看到崔健《飛了》的MV深受震撼,覺得“這才是真正的搖滾”,而日本樂隊受到大公司的太多限制。

98年,他來到中央民族大學留學,並第一次購買了崔健的專輯。

中國樂迷眼中的神,居然是個日本人

香取義人在02年北京迷笛。攝影師:田雞

“那會北京的演出還沒有現在這麼多,只要livehouse有花兒、唐朝、輪迴、超載的演出,我就會去看。”

畢業後,香取義人去了上海一家物流公司工作,雖然他想留在北京。“那裡的搖滾氛圍更好。”

99年起,他創立了網站第一版,幾年後更新了第二版,從最初只有北京拓展到全國各地,12年停止了更新。但他還在一直蒐集CD,為網站服務器續費。他把自己一半收入都花在了這個網站上。目前他希望可以更新到第三版。

中國樂迷眼中的神,居然是個日本人

左一為香取義人

中國樂迷眼中的神,居然是個日本人

香取義人談到,漸漸地不少樂隊在臺上看到自己都會高興地喊出名字,這就是一種歸屬感。“中國的音樂市場在不斷進步發展,以前音樂節只有幾千觀眾,樂手也很窮,現在動輒幾萬觀眾,一次音樂節能賺上千萬。”

中國樂迷眼中的神,居然是個日本人

“搖滾商業化有些遺憾,但其中也有了新的可能。中國搖滾有了更多風格,像杭蓋的音樂裡有馬頭琴。”

音樂人們對此怎麼看?一些校園樂隊發現了自己的名字,備受感動鼓舞。有人同意他的觀點:“商業化未必全是壞事。”

中國樂迷對他的心情比較複雜,除了感動敬佩,可能還有些許羞愧。如此震撼的第一中國搖滾數據庫、大詞典,卻是出自一個日本人之手。

中國樂迷眼中的神,居然是個日本人

有人說他像是搖滾界的鑑真。因為史書記載,鑑真東渡把大唐佛法弘揚到了日本。

而這個把一半生命、收入,以及全部心血都獻給了中國搖滾樂的日本人,或許守著這上萬樂隊唱片,哪怕沒有廣告和點擊量,就已經是幸福了吧。

中國樂迷眼中的神,居然是個日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