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運經:深度揭祕神運之武林祕籍,怎樣百步穿楊不費吹灰之力?

神運經:深度揭秘神運之武林秘籍,怎樣百步穿楊不費吹灰之力?

練形而能堅,練精而能實,練氣而能壯,練神而能飛。固形氣以為縱橫之本,萃精神以為飛騰之基,故形氣盛能縱橫,精神斂能飛騰。

右第一章,言神運之體

先明進退之勢,復究動靜之根。進因伏而後起,退方合而即離。動以靜為本,故身雖急而心自暇;靜以動為用,故氣雖結而神自揚。既知往來閃爍之妙,當明內外呼吸之歸,縱橫者,勁之橫豎,飛騰者,氣之深微。

右第二章,言神運之式

擊敵有用形、用氣、用神之遲速;被攻有僕也、怯也、索也之淺深。以形擊形,身到後而乃勝;以氣擊氣,手方動而可畏;以神擊神,身未動而得人。形受形攻,形傷而僕於地;氣受氣攻,氣傷而怯於心;神受神攻,神傷而索於膽。

右第三章,言神運之用

縱橫者,脅中開合之勢;飛騰者,丹田呼吸之間,進退隨手之出入,往來任氣之自然。氣欲滿而神欲斂,身宜穩而步宜堅,既不失之於輕,復不失之於探,如鷹隼之飛疾,若虎豹之強悍。

右第四章,言體用之義

山不汗則崩,木無根則倒,水無源則涸,功夫亦然。學者欲用神運經,必先用內功經、納卦經、十二大勁全局精習微妙,方可學此。否則不惟無益,而且有損。凡用此功,切記不可用高步,更不可用單步,須立騎馬式,穩住周身全局,足底更要著意,將丹田元氣比住,一呼則縱,一吸則回。縱時兩足齊起,回時兩足齊落,此法永不可易。然用時因敵佈陣,又當有高、低、遠、近、虛、實之變化,亦不可固執。剛柔動靜之間,成敗得失之機系焉,可不慎與!須動身不動心,動心不動氣,夫然後心靜而步堅,氣靜而身穩,而精神得以飛騰變化,真是知靜之為靜,動亦靜也;知動之為動,靜亦動也,蓋以靜用動,非以動用靜也。此於神動者,神緩而眼疾,心緩而手疾,氣緩而步疾,蓋因外疾而內緩,內柔而外剛,知體用之妙矣。嗚呼,以柔用剛,方是真剛,以緩用疾,方是真疾。此中之妙,皆得之於象外,而非可以形跡求也。學者久研神運之法,自能悟其妙理。

內功十二大力註解

一曰底煉穩步如山 二曰堅膝屈直似柱

三曰襠胯內外湊齊 四曰胸背剛柔相濟

五曰頭顱正側撞敵    六曰三門堅肩貼背

七曰二門橫豎用肘    八曰穿骨破彼之勁

九曰堅骨封彼之下    十曰內掠敵彼之裡

十一曰外格敵彼之外   十二曰撩攻上下內外如一

第一大力曰底練。

底者,足也。練者,練之於地也。凡遇敵之時,百般用勁,穩然不動,皆煉底之功也。用法俱在內經,外用有二:一勾敵人之手足,須曲吾足尖向內彎起,以外勁勝之;一封敵人之足,須將襠勁全墜於地,以內勁勝之。

第二大力曰堅膝。

堅者,用內功以後自然堅也。外用有二:凡敵近身上攻,則用提膝,下攻則用跪膝,俱視其勢之平側隨時變換,不可預定。

第三大力曰襠胯。

襠者,內襠也。胯者,外胯也。若兩敵逼近,將周身大力一落,內襠外胯俱可勝人,但須湊集合式方可用之。若勉強做作,則失之遠矣。其詳細俱見經內。

第四大力曰胸背。

內功已成,前胸後背俱有大力,可以制人。無有甚巧,須封敵人之手,用後背須讓出敵人之手,防其攻吾也。

第五大力曰頭顱。

內功已成,不但胸背可以制人,即頭顱亦可取勝。其用有二:曰側撞、曰正撞。側撞者,敵在吾前,吾側身撞去也;正撞者,敵在吾上,吾正撞去也。亦必防敵人之手。

第六大力曰三門。

三門者,肩也。用肩三法,須垂吾收手,貼住兩股,以小身法用之。或側用,或平用,或用之於上,或用於下,俱在合戰散門內,難以盡注,大抵有內功以後方可用之。

第七大力曰二門。

二門者,肘也。此力在十二大力成之最速,其用有二:曰橫肘,曰豎肘。豎肘者,豎吾手頭在吾面側以肘攻人也;橫肘者,橫吾手頭在吾懷中以肘攻人也。用法雖多必本乎此。

第八大力曰穿骨。

敵自上路來,吾將全局極力一伸向前穿之,彼之勁自破,吾自獲全勝矣。但須鬥骨側起,後步墍往前步以極力向前穿之,不然與通捶混矣。

第九大力曰堅骨。

敵自下路來,吾以一手封其一手,將全局極力猛落,自得全勝矣。但須鬥骨側起方能得法,其堅之輕重全在內功之深淺。

第十大力曰內掠。

敵自裡來,須以掠勁勝之。其用有三:上掠破敵人上路之勁,中路破敵人中路之勁,下掠破敵人下路之勁,俱封其手以用之。

第十一大力曰外格勁。

敵自外門而來,須以格勁勝之。亦有上格、中格、下格之分。但內功已成,亦不必盡拘,敵遠則格敵人之手,近則格敵人之身,無不可格之處,學者神而明之可也。

第十二大力曰撩攻。

將手頭以內功煉得堅實,如撩物之勢,以攻人也。此力若成,微一著手,即可攻人於數步之外。手頭不可太遠,敵人僅隔寸許,然後撩之方妙。若與敵人相去甚遠,須以步趕之。其用有五:曰內撩,攻敵人之在里門者;曰外撩,攻敵人之外門者;曰上撩,攻敵人之高勢者;曰下撩,攻敵之低勢者;曰正撩,攻敵之正逢者。其到身如何發勁、如何身法、步法,俱在經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