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在忙碌的工作之餘,一年讀100本書?

文/古爾浪窪

怎樣在忙碌的工作之餘,一年讀100本書?

1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談談與書有關都的話題吧!

說到讀書這個話題,我其實是想聊聊,一年365天,你每天花多長時間讀書?你對多少本書做過筆記?讀過的書中,你寫過多少本書的評論?

關於讀書這個話題,我談過很多次,比如在《一生能讀多少書》中,我探討了一個人一輩子到底能讀多少書;在《怎樣選書和讀書》中,我談了怎樣選書的問題,在《職場書那麼多,到底應該怎麼讀?》中,我談了職場中人如何讀職場書的問題。

在今天的這個話題中,我不再重複過去的話題,而是想談談,一年中,作為天天忙到腳不沾地的你,怎樣才能每年讀超過100本書?

2

關於這個話題,很多人其實曾經跟我探討過,但話題進行不順利的原因,是大多人跟我感慨:“我實在是沒有時間讀書啊!”

聽多了,你會覺得這似乎是大家都面臨的問題,好像還真是那麼回事。我有位同事,總是抱怨工資低,我問他:“你一年讀多少書?”

他很詫異:“這跟工資高低有啥關係?”

我說:“你做著一份專業要求比較高的工作,請問,你讀過與專業相關的書籍、資料和論文嗎?你嘗試過通過閱讀區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技能嗎?”

一個只憑經驗積累積累慢慢成長的人,如何跟得上日新月異的現代發展節奏?一個連自己的專業書籍都幾乎不讀的人,在其它領域的知識方面,又怎樣拓寬和提升呢?

一個在專業方面不肯投資時間、金錢和精力,在相關聯領域又不肯用功學習和提升自己素養的人,在工作能力上又不謀求突破的人,又憑什麼跑贏同事和競爭對手呢?

3

說實話,就閱讀而言,還是儘量多讀些紙質的書,最好是做些深度的閱讀。既然話題是怎樣一年讀100本書,就讓我先回答一年能讀多少本書。以我去年的實踐經驗,大概讀了120多本書。

這算不算是多的?答案是:不算。

然而,即便是我這個還沒有達及格線的讀書人,去年的感覺,卻與過去完全不一樣。去年是我自有記憶以來,覺得生活的各方面和各個領域都比較富有創造性的一年。

我最大的的變化和感覺是:我正在從一個枯燥、無趣的人,變成一個有趣、好玩的人,而且,最大的變化是,我在寫作上也實現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居然在忙碌的工作之餘,一年寫了140多萬字。

閱讀量的增加,閱讀速度的提升,在我身上好像發生了連鎖反應,使得我進入了一個更加廣闊的世界,同時,也使得我的思維空前活躍,表達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4

怎樣才能讓自己在忙碌的工作之餘,提升閱讀量呢?我總結了一下過去的讀書經驗,以及自己這幾年的實踐,覺得下面8個方法值得推薦:

找塊整塊的讀書時間

去年之前,我一般是抽出空閒來翻翻書,去年,我覺得讀書量偏小,於是慢慢嘗試改變成早睡早起,擠出一個整塊的時間來讀書,比如晚上10點半之前睡覺,早上5點起床,集中2-3個小時時間閱讀和寫作。

這樣的好處是,這個時間段沒有人騷擾,讀書效率很高,寫作效率也很高。我一年一百多篇文章,100多本書,基本都是這個時間段完成的。

公開自己的目標

只是心理定個目標,自己知道,並未明確,有時候往往因為缺乏監督而自我打折扣。有時候,向朋友們公佈自己的目標,就多多少少會有人問及,或者關注達成進度,這或多或少是一種監督和激勵。

而且,因為寫下來,張貼出來,自己公佈了目標,就相當於是一種承諾,就會在心理上給自己一種緊迫感。所謂挖坑要填,有時候還真是那麼回事。

有個方向和書單

在中國,現在每年新出的書達20萬種,每週各種書單推薦的值得讀的書,多達1000本以上,你想都讀,是不可能的。如果沒有個書單,或者讀書的方向,見什麼讀什麼,那就會變成純粹的浪費時間。

因此,列一份靠譜的書單,或者給自己定個明確的讀書方向,就變得尤為重要。比如,去年我重點想讀讀與職場和管理類有關的書,因此給自己定下了讀30本此類書的目標。實際上我從各類別人推薦書單中挑選並形成了自己的書單,最終讀完成了27本,加上之前幾年讀過的近百本類似的書籍,我寫了一個自己的書單系列:

《 》,《 》,《 》、《 》。

實在看不下去就放棄

即便是列在書單上的書,實在看不下去,就放棄掉算了。我覺得這個世界上,不存在唯一非看不可的書,如果經過幾番努力,還仍然沒有興趣和進展,那本書可能對你沒有幫助,需要放棄,就放棄掉吧。

有時候,讀到中途放棄一本書,未必就代表自己讀書沒有恆心和耐心,相較於讀一本對自己沒有幫助的書,或者與自己的口味興趣不投的書,中途放棄,可能是另外一種堅持:對對自己沒有幫助的書籍不妥協。

還是應該看一些經典

不管是專業需要,還是工作之餘看看人文、歷史、文學、哲學、美學之類的書來充實自己人生,豐富自己的精神時間的書,還是儘量看一些經典著作,少看口水書。

一本書放到書架上,5年、10年、20年之後,還有多少能留下來,能經得住自己乃至子女的反覆閱讀,也多多少少在衡量著你的讀書品味。因此,在讀一本書之前,你最好是問問自己:這本書我讀過之後,還值得子女讀嗎?

如果答案是大多數是否定的,那麼你的讀書品味確實是需要提升提升了。

看過的書,能扔就扔掉吧

以前我看過的書,總是喜歡放在書架上,捨不得扔掉,走哪裡,搬哪裡,還美其名曰愛書。

後來我發現,其實很多書是一次性消費,看完就再也不會翻了,留在書架上,純粹是垃圾。所以,從去年開始,我嘗試每次在新添加書的同時,儘量減掉同等數量的舊書。

實際上去年我做得更徹底,在新讀的近百本書中,我只留下了不到二十本書,其餘的90多本乾脆在讀完幾個小時至幾天之後,直接在閒漁賣掉了(因為我做筆記和職場書的專題資料蒐集,所以這類書做完專題之後,大部分都處理掉了)。

讀書最好做做筆記,讀完最好寫上幾句

以前我讀書,不做筆記,不寫評論和讀後感,全憑記憶。結果是讀的快,忘的也快。

現在,我讀的時候會做筆記,把重要的部分劃出來,有些甚至抄下來,觀點相左或者我覺得有話要說的部分,我寫在易事貼上貼在相應的書頁上。

等書讀完之後,我再嘗試寫寫評論或讀後感,談談我的感受和想法。總體上,我覺得這是一種比較好的讀書方法,一本書讀過之後能吸收的比例比以前大幅度提高。

瑣碎的時間是珍珠

前面我雖然說了,要讀書,要儘量營造閱讀條件和環境,能拿出整塊的時間來讀。

但有時候,沒有整塊時間的時候,也要用好瑣碎的時間。瑣碎的時間就像珍珠,十分鐘八分鐘,散在那裡,沒有任何價值,但如果能充分利用起來,也是非常有價值的。

斯蒂芬·金曾經建議人們,每天閱讀五個小時,有位讀者讀了之後覺得斯蒂芬·金是胡扯。他認為:每天五小時,這怎麼可能?就算是斯蒂芬·金也做不到。

結果有天他去看電影,在電影院碰到了斯蒂芬·金。他發現,在排隊買票的時候,斯蒂芬·金一直在埋頭讀書,進到影院後,燈光變暗後,電影開始前,斯蒂芬·金依舊在讀書。電影結束後,燈一亮起,斯蒂芬·又爭分奪秒地讀了起來。

因此,我出差或者週末週一做高鐵回家或上班的時候,一般都會帶一兩本書,利用候車、坐車的空閒時間,讀一讀。這樣,每天即使在路上我也能讀完一本書。

閱讀就是這樣的,沒有定法,也沒有最好,或者最壞的方法,對於一個願意讀書的人來說,走哪裡,什麼時候,想讀的時候,都可以讀。

而對於一個不想讀書的人而言,即便是給他一萬年,他閒得蛋疼,依舊還是覺得沒有時間讀。

- the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