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繼位後,年羹堯和隆科多都被除掉了,為何張廷玉卻配享太廟?

小亦樂樂

向敬之

年羹堯、隆科多以及張廷玉,都是雍正即位後的主要幫手,但,他們對於雍正的作用不一樣。

雍正繼位,內靠隆科多,外靠年羹堯,前者官居理藩院尚書兼步軍統領,後者是川陝總督兼管西北軍務,為雍正順利入承大統提供了一個穩定的過渡。所以,雍正還未正式登基,就對他們委以重任,其實就是報恩和倚重。

雍正元年,雍正皇帝命隆科多管吏部、年羹堯掌軍務,將他們一同晉升太保,賞賜非常之物,允許他們不經請示任免官員,直接參與朝廷軍政要務的管理。這,導致了他們威權自專,危及皇權,最後死於非命。

張廷玉不然。他在康熙駕崩前,最高職務不過經筵講官兼吏部左侍郎,並非有關電視劇如《雍正王朝》所渲染的中堂大人(大學士)。張廷玉正式成為大學士,則是雍正四年,被授文淵閣大學士,兼管戶部、翰林院事務。此前,他以雍正老師張英之子,深得信任,入值南書房,也只為禮部、戶部尚書,翰林院學士,加太子太保。

張廷玉於雍正而言,是大臣中的第一宣力大臣,情同密友,做過保和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內閣首輔),第一批軍機大臣。雍正十年,善於製造祥瑞拍雍正馬屁的雲貴廣西總督鄂爾泰被調回京師,直接晉升為保和殿大學士兼軍機大臣,站到了張廷玉的前面。

張廷玉和鄂爾泰暗結親信,自成集團,明爭暗鬥,但他們始終保持一個底線:做好雍正的助手,維護皇帝的權威。雍正充分利用他們的不和平衡朝局,也在臨終前給乾隆留下遺命:日後將他們配享太廟。


以禮觀書

雍正能繼位隆科多和年羹堯是關鍵的支持者,因為他們手裡都掌握著兵權,也正是因為手握兵權可以支持雍正也可以對雍正的皇位產生致命的威脅,雍正對這倆人顯然不缺嚴苛的提防。不管出於什麼原因,隆科多和年羹堯顯然是讓雍正“不放心了”而被清洗掉。同樣在軍中有絕對威望的老十三就謹慎低調的多,雍正繼位時是老十三趕到豐臺大營,因為鐵桿兒舊部多,殺豐臺大營提督奪了兵權,隨即率兵包圍暢春園,雍正順利登基,徹底斷了老八一夥兒想翻盤的希望。後來豐臺大營的舊部升沒升官兒大部分被老十三調往外地,雍正還能不放心嗎?皇帝安心了,別的條件一切都好商量。單純的君臣兄弟感情好是靠不住的,說到底還是力量的平衡和穩定。張廷玉是文臣,不具備造反的實力,而且也是謹慎低調又不結黨,雍正要革除舊弊整飭吏治,離不開張廷玉的巨大的威望和一流的政務能力,張廷玉又是雍正的鐵桿兒支持者,雍正當然不會虧待他了


立志成蟲

張廷玉能入太廟,除了他特別能幹,小心謹慎,讓雍正覺得即讓人放心又好用,還在於他是個漢人!

張廷玉生活的康熙、雍正朝屬於清朝前中期,那個時候滿洲剛剛打下天下,對漢人的防備心還有,所以張廷玉雖然得到重用,但是根基並不深。如果是清朝晚期曾國藩、李鴻章那樣的,肯定結果也不好。

還有一個原因是漢人任勞任怨的性格,儒家教育下的士人都是恪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倫理,以小心謹慎為榮。你看現在的國人也能發現這些特點,不愛惹事,相信天道酬勤。

但是年羹堯和隆科多就不一樣了,一方面是武將,本事就比較跋扈,再加上立了大功不知道收斂,被收拾是早晚的事。


慕良論史

因為張廷玉和雍正皇帝關係十分親密,例如作為雍正遺詔四大輔臣中唯一的漢人,而且張廷玉作為一個文官卻被封了伯爵,雖然因為後來惹怒了乾隆皇帝沒得世襲,但是張廷玉配享太廟是雍正皇帝的意思,所以乾隆也不好違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