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知識大全

茶葉的選購茶葉的選購不是易事,要想得到好茶葉,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識,如各類茶葉的等級標準,價格與行情,以及茶葉的審評、檢驗方法等。茶葉的好壞,主要從色、香、味、形四個方面鑑別,但是對於普通飲茶之人,購買茶葉時,一般只能觀看幹茶的外形和色澤,聞幹香,使得判斷茶葉的品質更加不易。這裡粗略介紹一下鑑別幹茶的方法。幹茶的外形,主要從五個方面來看,即嫩度、條索、色澤、整碎和淨度。1、嫩度嫩度是決定品質的基本因素,所謂“幹看外形,溼看葉底”,就是指嫩度。一般嫩度好的茶葉,容易符合該茶類的外形要求(如龍井之“光、扁、平、直”)。此外,還可以從茶葉有無鋒苗去鑑別。鋒苗好,白毫顯露,表示嫩度好,做工也好。如果原料嫩度差,做工再好,茶條也無鋒苗和白毫。但是不能僅從茸毛多少來判別嫩度,因各種茶的具體要求不一樣,如極好的獅峰龍井是體表無茸毛的。再者,茸毛容易假冒,人工做上去的很多。芽葉嫩度以多茸毛做判斷依據,只適合於毛峰、毛尖、銀針等“茸毛類”茶。這裡需要提到的是,最嫩的鮮葉,也得一芽一葉初展,片面採摘芽心的做法是不恰當的。因為芽心是生長不完善的部分,內含成份不全面,特別是葉綠素含量很低。所以不應單純為了追求嫩度而只用芽心製茶。2、條索條索是各類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規格,如炒青條形、珠茶圓形、龍井扁形、紅碎茶顆粒形等等。一般長條形茶,看鬆緊、彎直、壯瘦、圓扁、輕重;圓形茶看顆粒的鬆緊、勻正、輕重、空實;扁形茶看平整光滑程度和是否符合規格。一般來說,條索緊、身骨重、圓(扁形茶除外)而挺直,說明原料嫩,做工好,品質優;如果外形松、扁(扁形茶除外)、碎,並有煙、焦味,說明原料老,做工差,品質劣。以杭州地區綠茶條索標準為例: 一級 二級 三級 四級 五級 六級 細緊有鋒苗 緊細尚有鋒苗 尚緊實 尚緊 稍松 粗松 可見,以緊、實、有鋒苗為上。3、色澤茶葉色澤與原料嫩度、加工技術有密切關係,各種茶均有一定的色澤要求,如紅茶烏黑油潤、綠茶翠綠、烏龍茶青褐色、黑茶黑油色等。但是無論何種茶類,好茶均要求色澤一致,光澤明亮,油潤鮮活,如果色澤不一,深淺不同,暗而無光,說明原料老嫩不一,做工差,品質劣。茶葉的色澤還和茶樹的產地以及季節有很大關係。如高山綠茶,色澤綠而略帶黃,鮮活明亮;低山茶或平地茶色澤深綠有光。製茶過程中,由於技術不當,也往往使色澤劣變。購茶時,應根據具體購買的茶類來判斷。比如龍井,最好的獅峰龍井,其明前茶並非翠綠,而是有天然的糙米色,呈嫩黃。這是獅峰龍井的一大特色,在色澤上明顯區別於其它龍井。因獅峰龍井賣價奇高,茶農會製造出這種色澤以冒充獅峰龍井。方法是在炒製茶葉過程中稍稍炒過頭而使葉色變黃。真假之間的區別是,真獅峰勻稱光潔、淡黃嫩綠、茶香中帶有清香;假獅峰則角松而空,毛糙,偏黃色,茶香帶炒黃豆香。不經多次比較,確實不太容易判斷出來。但是一經沖泡,區別就非常明顯了。炒制過火的假獅峰,完全沒有龍井應有的馥郁鮮嫩的香味。4、整碎整碎就是茶葉的外形和斷碎程度,以勻整為好,斷碎為次。 比較標準的茶葉審評,是將茶葉放在盤中(一般為木質),使茶葉在旋轉力的作用下,依形狀大小、輕重、粗細、整碎形成有次序的分層。其中粗壯的在最上層,緊細重實的集中於中層,斷碎細小的沉積在最下層。各茶類,都以中層茶多為好。上層一般是粗老葉子多,滋味較淡,水色較淺;下層碎茶多,沖泡後往往滋味過濃,湯色較深。5、淨度主要看茶葉中是否混有茶片、茶梗、茶末、茶籽和製作過程中混入的竹屑、木片、石灰、泥沙等夾雜物的多少。淨度好的茶,不含任何夾雜物。此外,還可以通過茶的幹香來鑑別。無論哪種茶都不能有異味。每種茶都有特定的香氣,幹香和溼香也有不同,需根據具體情況來定,青氣、煙焦味和熟悶味均不可取。最易判別茶葉質量的,是沖泡之後的口感滋味、香氣以及葉片茶湯色澤。所以如果允許,購茶時儘量沖泡後嘗試一下。若是特別偏好某種茶,最好查找一些該茶的資料,準確瞭解其色香味形的特點,每次買到的茶都互相比較一下,這樣次數多了,就容易很快掌握關鍵之所在了。國內茶葉品種車載斗量,非專業人士,不太可能每種茶都判斷出好壞來,也只是取自己喜歡的幾種罷了。產地的茶總的來說較純正,但也由於製茶技藝的差別,使得茶葉質量有高低之分。

茶葉知識大全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茶文化知識茶葉的品質好壞,在沒有科學儀器和方法鑑定的時候,可以通過色、香、形四個方面的來評價。而用這四個方面來評定茶葉質量的優劣,通常採用看、聞、摸、品進行鑑別。即看外形、色澤,聞香氣,摸身骨,開湯品評。①色澤----不同茶類有不同的色澤特點。綠茶中的炒青應呈黃綠色,烘青應呈深綠色蒸青應呈翠綠色,龍井則應在鮮綠色中略帶米黃色;如果綠茶色澤灰暗、深褐,質量必定不佳。綠茶的汽色應呈淺綠或黃綠,清澈明亮;若為暗黃或混濁不清,也定不是好茶。紅茶應烏黑油潤,湯色紅豔明亮,有些上品工夫紅茶,其茶湯可在茶杯四周形成一圈黃色的油環,俗稱“金圈”;若湯色時間暗淡,混濁不清,必是下等紅茶。烏龍茶則以色澤青褐光潤為好。②香氣----各類茶葉本身都有香味,如綠茶具清香,上品綠茶還有蘭花香、板栗香等,紅茶具清香及甜香或花香;烏龍茶具熟桃香等。若香氣低沉,定為劣質茶;有陳氣的為陳茶;有黴氣等異味的為變質茶。就是苦丁茶,嗅起來也具有自然的香氣。花茶則更以濃香吸引茶客。③口味----或者叫茶葉的滋味,茶葉的本身滋味由苦、澀、甜、鮮、酸等多種成分構成。其成分比例得當,滋味就鮮醇可口,同時,不同的茶類,滋味也不一樣,上等綠茶初嘗有其苦澀感,但回味濃醇,令口舌生津;粗老劣茶則淡而無味,甚至澀口、麻舌。上等紅茶滋味濃厚、強烈、鮮爽;低級紅茶則平淡無味。苦丁茶入口是很苦的,但飲後口有回甜。④外形----從茶葉的外形可以判斷茶葉的品質,因為茶葉的好壞與茶採摘的鮮葉直接相關,也與製茶相關,這都反應在茶葉的外形上。如好的龍井茶,外形光、扁平、直,形似碗釘;好的珠茶,顆粒圓緊、均勻;好的工夫紅茶條索緊齊,紅碎茶顆粒齊整、劃一;好的毛峰茶芽毫多、芽鋒露等等。如果條索鬆散,顆粒松泡,葉表粗糙,身骨輕飄,就算不上是好茶了。怎樣鑑定茶葉的好壞?【九項指標】外形五項:整碎、色澤、嫩度、條形、淨度;內質四項:湯色、香氣、滋味、葉底。茶葉喝法與使用新茶並非越新越好,喝法不當易傷腸胃,由於新茶剛採摘回來,存放時間短,含有較多的未經氧化的多酚類、醛類及醇類等物質,這些物質對健康人群並沒有多少影響,但對胃腸功能差,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腸道炎症的病人來說,這些物質就會刺激胃腸黏膜,原本胃腸功能較差的人更容易誘發胃病。因此新茶不宜多喝,存放不足半個月的新茶更不要喝。此外,新茶中還含有較多的咖 啡 因、活性生物鹼以及多種芳 香物質,這些物質還會使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有神經衰弱、心腦血管病的患者應適量飲用,而且不宜在睡前或空腹時飲用。醫學科學家曾在盛夏酷暑天進行過飲茶實驗:用紅外線溫度記錄儀測定皮膚溫度,結果發現吃冷飲只能使人的嘴唇周圍變冷,不能把局部的溫差傳遍全身,且會很快被體溫所平衡;飲熱茶,9分鐘後,整個身體皮膚的溫度可逐漸下降1--2℃,並能持續20分鐘之久,以後雖然逐漸恢復到原來溫度,但人的感覺依然是涼爽輕快,舒適異常。正確方法是放置半個月以後才可能使用。茶葉沖泡程序1、百鶴沐浴(洗杯):用開水洗淨茶具;2、觀音入宮(落 茶):把鐵觀音放入茶具,放茶量約佔茶具容量的五分;3、懸壺高衝(衝 茶):把滾開的水提高衝入茶壺或蓋甌,使茶葉轉動。4、春風拂面(刮泡沫):用壺蓋或甌蓋輕輕颳去漂浮的白泡沫,使其清新潔淨;5、關公巡城(倒茶):把泡一、二分鐘後的茶水依次巡迴注入並列的茶杯裡;6、韓信點兵(點茶):茶水倒到少許時要一點一點均勻地滴到各茶杯裡;7、鑑賞湯色(看茶):觀嘗杯中茶水的顏色;8、呂啜甘霖(喝茶):乘熱細啜,先嗅其香,後嘗其味,邊啜邊嗅,淺斟細飲。飲量雖不多,但能齒頰留香,唯底回甘,心曠神怡,別有情趣;
茶葉知識大全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中醫說“茶”中醫認為,茶葉上可清頭目,中可消食滯,下可利小便,是天然的保健飲品。然而,茶葉的產地和品種不同,其藥理作用也不一樣。產於安徽者曰松蘿,主要作用“化食”;產於浙江紹興者曰日鑄,專於“清火”;產於福建者曰建茶,專於“闢瘴”;產於六合者曰苦丁,專於“止痢”;產於滇南者曰普洱茶,則兼消食、闢瘴、止痢之功。可見茶葉入藥有很大的學問。不僅如此,中醫還認為,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茶葉也有寒熱溫涼性味的差別,因此,四季飲茶也要有所區別。春天,屬溫,陽氣上升,陰氣下降,萬物復甦。人們經過漫長的冬季,“內熱積貯”,因此應注意驅寒御邪,扶陽固氣。此時宜飲花茶。因為花茶香氣濃烈,香而不浮,爽而不濁,具有理氣、開鬱、祛穢、和中的作用,促進機體陽氣的生髮,並能振奮精神,消除春困。夏天,屬熱,赤日炎炎,氣候悶熱,出汗甚多,造成水、電解質平衡紊亂,因此必須補充大量水分。此時宜喝綠茶。因為綠茶性味苦寒,清鮮爽口,具有清暑解熱、生津止渴和消食利導等作用。秋天,屬涼,有蕭殺之象,空氣漸漸乾燥,人們感覺皮膚、鼻腔、咽喉乾燥不適,這叫“秋燥”。此時宜喝青茶,色澤綠潤,內質馥郁,不寒不熱。秋涼飲之,可以潤膚、除燥、生津、潤肺、清熱、涼血。冬天,屬寒,天寒地凍,寒氣襲人,人的機體處於收引狀態,新陳代謝遲緩,容易罹患“寒病”。此時宜飲紅茶。這種茶,葉紅、湯紅,醇厚幹溫,滋養陽氣,增熱添暖,可以加奶、加糖,芳香不收,還可以去油膩、舒腸胃。誤區:“茶醫百病”。有人認為,茶不僅是一種安全的飲料,也是治療疾病的良藥。殊不知,對有些病人來說,是不宜喝茶的,特別是濃茶。濃茶中的咖啡鹼能使人興奮、失眠、代謝率增高,不利於休息;還可使高血壓、冠心病、腎病等患者心跳加快,甚至心律失常、尿頻,加重心腎負擔。此外,咖啡鹼還能刺激胃腸分泌,不利於潰瘍病的癒合;而茶中鞣質有收斂作用,使腸蠕動變慢,加重便秘。食療價值山茶科木本植物茶的芽葉。又稱苦荼、茗、荼、臘茶、茶芽、芽茶、細茶。我國長江流域及以南各地均有栽培。春、夏和秋季採收初發的嫩葉,以清明前後採收者為好。茶葉除可鮮用外,一般是經過加工精製備用。制過的茶有許多品種,通常有綠茶、紅茶、青茶等類。結合產地而論,又有西湖龍井、鐵觀音、祁紅、普洱茶、碧螺春、信陽毛尖、湘皮綠、旗槍、雲霧茶、烏龍茶等名茶,風味、特色各異。[性能] 味微苦、甘,性涼。能清頭目,醒精神,解煩渴,利小便,消食積,解毒。[參考] 含啡咖因、茶鹼、可可豆鹼、黃嘌呤、胡蘿蔔素、維生素B2、C,氨基酸、鞣質、揮發油、三萜皂甙、黃酮類、多糖類等。咖啡鹼在茶葉中大部分與鞣質結合存在,以春季的嫩葉中含咖啡鹼量較高。茶葉經發酵,可使遊離咖啡鹼的含量比例增加。[用途] 用於風熱上犯,頭暈目昏;暑熱煩渴,或飲酒過度;多睡好眠,神疲體倦;小便短赤不利,或水腫尿少;油膩食積,消化不良;溼熱腹瀉、痢疾。此外,可用於誤服金屬鹽類或生物鹼類毒物且尚未吸收者。[用法] 泡茶,煎湯,研末等。[注意] 失眠者忌服。
茶葉知識大全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中國茶葉發展歷史縱觀中國茶葉史,中國茶葉經歷了藥用,食用,作酒及飲料幾個階段: 以下讓我們來切身體驗一下茶葉歷史的變遷。茶葉的傳說:傳說在公元前2737年,神農上山採藥,那天我們的醫藥祖先邊採邊嘗,不知不覺中已嚐了近72種中草藥。草藥中的毒性令他覺得口乾舌燥,渾身非常的不舒服,於是便坐在樹下休息,正在這時,幾片樹葉飄落在他面前,憑著往常的習慣,他又撿起樹葉放入口中嘗試,可是令他驚奇的是,過了一會兒神農開始覺得身體舒暢起來,口也不渴了,渾身好像一下子輕鬆了下來,而口中的樹葉還留給他了一口的清香。(根據記載,茶葉在中國最早是作為藥物使用的。在我國,傳說茶是“發乎於神農,聞於魯周公,興於唐而盛於宋”茶最初是作為藥用,後來發展成為飲料。東漢時期的《神農本草》中記述了以上故事“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支”。)茶--中草藥和蔬菜茶葉的發現茶樹原產於我國西南地區。早在三國時期(公元220-280年)我國就有關於在西南地區發現野生大茶樹的記載。1961年在雲南省的大黑山密林中(海拔1500米)發現一棵高32.12米,樹圍2.9米的野生大茶樹,這棵樹單株存在,樹齡約1700年。起初人們將大的茶葉放在水中煮,茶湯用作藥用,嫩葉則作為蔬菜食用,隨著時間的推移,茶慢慢得成為一種珍貴的食品,只為皇家御用。茶--酒的替代品(茶文化的萌芽)茶的珍貴,自然而然,茶成為一種奢侈的飲品,有錢人士僅用它來宴請上賓。逐漸的,茶慢慢發展成為了酒的替代品。魏晉南北朝開始出現了一些以茶養廉示儉的事例。茶--飲料(茶文化的形成/興盛)唐朝是封建文化的頂峰,也是茶文化形成的主要時期。茶的引用從皇宮顯貴,王公爵士直至僧侶道 士,文人雅士,黎民百姓,全國上下幾乎所有人都飲茶。 茶的飲用越來越普遍,文人雅士嗜茶眾多,開始將茶與詩詞歌賦結合起來。如大詩人白居易,一生嗜茶,每天吃早茶(“起嘗一甌茗“ 《官舍》),午睡起一碗茶(“起來兩甌茗“《食後》),晚茶(“晚送一甌茶”《管閒事》)。許多著名的詩詞歌賦出現於那個時代。 世界著名的第一本完整的茶書《茶經》也出於同期。同時,作茶的技術也隨之而日益進步,人們飲茶的方式從原先的熬煮茶湯變成了只將沸水衝入乾製的茶葉以得茶湯。茶成為了人們間交流的紐帶,友誼的橋樑。人們喜歡聚在一起,泡壺好茶,吟詩作樂,享受好時光。今天,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了茶葉的健康價值。茶,成為了和諧與溫馨的象徵。中國茶文化
茶葉知識大全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中國是茶的故鄉,製茶、飲茶已有幾千年歷史,名品薈萃,主要品種有綠茶、紅茶、烏龍茶、花茶、白茶、黃茶、黑茶。茶有健身、治疾之藥物療效,又富欣賞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國個人高雅的娛樂和社交活動,坐茶館、茶話會則是中國人社會性群體茶藝活動。中國茶藝在世界享有盛譽,在唐代就傳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飲茶始於中國。茶葉衝以煮沸的清水,順乎自然,清飲雅嘗,尋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點。同樣質量的茶葉,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沖泡技術不一,泡出的茶湯會有不同的效果。我國自古以來就十分講究茶的沖泡,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泡好茶,要了解各類茶葉的特點,掌握科學的沖泡技術,使茶葉的固有品質能充分地表現出來。中國人飲茶,注重一個“品”字。“品茶”不但是鑑別茶的優劣,也帶有神思遐想和領略飲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壺濃茶,擇雅靜之處,自斟自飲,可以消除疲勞、滌煩益思、振奮精神,也可以細啜慢飲,達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昇華到高尚的藝術境界。品茶的環境一般由建築物、園林、擺設、茶具等因素組成。飲茶要求安靜、清新、舒適、乾淨。中國園林世界聞名,山水風景更是不可勝數。利用園林或自然山水間,搭設茶室,讓人們小憩,意趣盎然。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很重禮節。凡來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禮儀是必不可少的。當有客來訪,可爭求意見,選用最合來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時,對茶葉適當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飲茶時,要注意客人杯、壺中的茶水殘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開水,隨喝隨添,使茶水濃度基本保持前後一致,水溫適宜。在飲茶時也可適當佐以茶食、糖果、菜餚等,達到調節口味和點心之功效。烏龍茶是中國茶的代表,是一種半發酵的茶,透 明的琥珀色茶湯是其特色。最能體現中國茶文化特色的當數烏龍茶,因為烏龍茶的品嚐比較講究,沖泡也頗費工夫,因而人們稱它為“功夫茶”。中國十大名茶中國茶葉歷 史悠久,各種各樣的茶類品種,萬紫千紅,竟相爭豔,猶如春天的百花園,使萬里山河分外妖嬈。中國名茶就是在浩如煙海諸多花色品種茶葉中的珍品。同時,中國名茶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1.西湖龍井西湖龍井,居中國名茶之冠。產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圍的群山之中。多少年來,杭州不僅以美麗的西湖聞名於世界,也以西湖龍井茶譽滿全球。西湖群山產茶已有千百年的歷史,在唐代時就享有盛名,但形成扁形的龍井茶,大約還是近百年的事。相傳,乾隆皇帝巡視杭州時,曾在龍井茶區的天竺作詩一首,詩名為《觀採茶作歌》。2.洞庭碧螺春中國著名綠茶之一,洞庭碧螺春茶產於江蘇省吳縣太湖洞庭山。相傳,洞庭東山的碧螺春峰,石壁長出幾株野茶。當地的老百姓每年茶季持筐採摘,以作自飲。有一年,茶樹長得特別茂盛,人們爭相採摘,竹筐裝不下,只好放在懷中,茶受到懷中熱氣燻蒸,奇異香氣忽發,採茶人驚呼:“嚇煞人香”,此茶由此得名。有一次,清朝康熙皇帝遊覽太湖,巡撫宋公進“嚇煞人香”茶,康熙品嚐後覺香味俱佳,但覺名稱不雅,遂題名“碧螺春”。3.信陽毛尖信陽毛尖是河南省著名土特產之一,素來以“細、圓、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濃、湯色綠”的獨特風格而飲譽中外。唐代茶聖陸羽所著的《茶經》,把信陽列為全國八大產茶區之一;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嚐遍名茶而揮毫讚道:“淮南茶,信陽第一”;4.君山銀針我國著名黃茶之一。君山茶,始幹唐代,清代納入貢茶。君山,為湖南嶽陽縣洞庭湖中島嶼。島上土壤肥沃,多為砂質土壤,年平均溫度16~17度,年降雨量為1340毫米左右,相對溼度較大。春夏季湖水蒸發,雲霧瀰漫,島上樹木叢生,自然環境適宜茶樹生長,山地遍佈茶園。5.黃山毛峰黃山毛峰茶產於安徽省太平縣以南,歙縣以北的黃山。黃山是我國景色奇絕的自然風景區。那裡常年雲霧瀰漫,雲多時能籠罩全山區,山峰露出雲上,像是若干島嶼,故稱雲海。黃山的松或倒懸,或愜臥,樹形奇特。黃山的巖峰都是由奇、險、深幽的山岩聚集而成。
茶葉知識大全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6.武夷巖茶武夷巖茶產於閩北"秀甲東南"的名山武夷,茶樹生長在巖縫之中。武夷巖茶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武夷巖茶屬半發酵茶,制 作方法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其主要品種有“大紅袍”、“白雞冠”、“水仙”、“烏龍”、“肉桂”等。武夷巖茶品質獨特,它未經窨花,茶湯卻有濃郁的鮮花香,飲時甘馨可口 ,回味無究。18世紀傳入歐洲後,倍受當地群從的喜愛,曾有“百病之藥”美譽。7.安溪鐵觀音屬青茶類,是我 國著名烏龍茶之一。安溪鐵觀音茶產於福建省安溪縣。安溪鐵觀音茶歷史悠久,素有茶王之稱。據載,安溪鐵觀音茶起源幹清雍正年問(1725一1735年)。安溪縣境內多山,氣候溫暖,雨量充足,茶樹生長茂 盛,茶樹品種繁多,奼紫嫣紅,冠絕全國。8.都勻毛尖都勻毛尖又名“白毛尖”、“細毛尖”、“魚鉤茶”、“雀舌茶”,是貴州三大名茶之一,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產於貴州都勻市,屬布衣族、苗族自治區。都勻位於貴州省的南部,市區東南東山屹立,西面龍山對峙。都勻毛尖主要產地在團山、哨腳、大槽一帶,這裡山谷起伏,海拔千米,峽谷溪流,林木蒼鬱,雲霧籠罩,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宜人,年平均氣溫為16 C,年平均降水量在1400多毫米。加之土層深厚,土壤疏鬆溼潤,土質是酸性或微酸性,內含大量的鐵質和磷酸鹽,這些特殊的自然、條件不僅適宜茶樹的生長,而且也形成了都勻毛尖的獨特風格。9.祁門紅茶祁門紅茶是著名紅茶精品,簡稱祁紅,產於中國安徽省西南部黃山支脈區的祁門縣一帶。當地的茶樹品種高產質優,植於肥沃的紅黃土壤中,而且氣候溫和、雨水充足、日照適度,所以生葉柔嫩且內含水溶性物質豐富,又以8月份所採收的品質最佳。祁紅外形條索緊細勻整,鋒苗秀麗,色澤烏潤(俗稱“寶光”);內質清芳並帶有蜜糖香味,上品茶更蘊含 著蘭花香(號稱“祁門香”),馥郁持久;湯色紅豔明亮,滋味甘鮮醇厚,葉底(泡過的茶渣)紅亮。10.六安瓜片六安瓜片是國家級歷史名茶,中國十大經典綠茶之一。六安瓜片(又稱片茶),為綠茶特種茶類。採自當地特有品種,經扳片、剔去嫩芽及茶梗,通過獨特的傳統加工工藝製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葉。國外飲茶大觀全世界有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居民都喜愛品茗。有的地方把飲茶品茗作為一種藝術享受來推廣。各國的飲茶方法相同,各有千秋。
茶葉知識大全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斯里蘭卡:斯里蘭卡的居民酷愛喝濃茶,茶葉又苦又澀,他們卻覺得津津有味。該國紅茶暢銷世界各地,在首都科倫坡有經銷茶葉的大商行,設有試茶部,由專家憑舌試味,再核等級和價格。英國:英國各階層人士都喜愛飲料。茶,幾乎可稱為英國的民族飲料。他喜愛現煮的濃茶,並放一二塊糖,加少許冷牛奶。泰國:泰國人喜愛在茶水裡加冰,一下子就冷卻了,甚至冰凍了,這就是冰茶。在泰國,當地茶客不飲熱茶,要飲熱茶的通常是外來的客人。蒙古:蒙古人喜愛吃磚茶。他們把磚茶放在木臼中搗成粉末,加水放在鍋中煮開,然後加上一些,還加牛奶和羊奶。新 西 蘭:新西蘭人把喝茶作為人生最大的享受之一。許多機關、學校、廠礦等還特別訂出飲茶時間。各鄉鎮茶葉店和茶館比比皆是。馬裡:馬里人喜愛飯後喝茶。他們把茶葉和水放入茶壺裡,然後燉在泥爐上煮開。茶煮沸後加上糖,每人斟一杯。他們的煮茶方法不同一般:每天起床,就以錫罐燒水,投入茶葉;任其煎煮,直到同時煮的醃肉燒熟,再同時吃肉喝茶。加拿大:加拿大人泡茶方法較特別,先將陶壺燙熱,放一茶匙茶葉,然後以沸水注於其上,浸七、八分鐘,再將茶葉傾入另一熱壺供飲。通常加入乳酪與糖。俄羅斯:俄羅斯人泡茶,每杯常加檸檬一片,也有用果漿代檸檬的。在冬季則有時加入甜酒,預防感冒。埃 及:埃及的甜茶。埃及人待客,常端上一杯熱茶,裡面放許多白糖,只喝二三杯這種甜茶,嘴裡就會感到粘糊糊的,連飯也不想吃了。北非:北非的薄荷茶。北非人喝茶,喜歡在綠茶花裡幾片新鮮薄荷葉和一些冰糖,飲時清涼可口。有客來訪,客人得將主人向他敬的三杯茶喝完,才算有禮貌。南美:南美的馬黛茶。南美許多國家,人們用當地的馬黛樹的葉子製成茶,既提神又助化。他們是用吸管從茶杯中慢慢著品味著。茶葉再利用茶葉的用途,主要是作為飲料,是一種色、香、味兼具的絕佳飲料。泡過的茶葉也有很高的利用價值。1、煮茶葉蛋2、製作茶葉枕 3、驅蚊4、幫助花草發育與繁殖 5、殺菌治腳氣 6、消除口臭 7、可以護髮8、洗滌絲質衣物 9、去汙 10、去腥茶葉新品種我國科研人員經45年研究,培育出食用的蛋白桑茶葉,天然,植物蛋白高達36%,色味純正,口感清香,喝後殘渣可以直接食用。蛋白桑茶具有降壓、降血脂,降膽固醇,減肥等功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