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市場熱議中美貿易 國內大豆供應無虞

連日來,中美貿易摩擦成為市場熱點,濃濃的“火藥味”已覆蓋國內豆市,許多猜測接踵而來,加上全國兩會後機構改革有序進行,對國儲陳豆的釋放時間或許會延後;繼吉林省對食品和釀造企業進行加工補貼之後,上週五,黑龍江省糧食局和財政廳的公告如期而至,其補貼標準和範圍與吉林省如出一轍,雖然補貼範圍較小,但有國儲輪換收購持續進行,在產區備耕之際相互作用,對產區大豆市場形成較大支撐。

食用大豆在加工量縮減後,市場消化週期明顯拉長,經營商去庫存心態較強,零星補庫使豆市依然呈低迷態勢。受利多因素影響,近期東北部分貿易商對後市看好的慾望增強,持續低廉的豆價與玉米效益形成很大反差,豆農的棄種心理加劇。

大豆麵積或將縮減,中美貿易摩擦顯現,將促使國內企業對國產豆的需求放大,但這種預期仍需時間“磨合”,短期國內加工企業不會出現“無米下鍋”的現象,大豆現貨市場也不會出現明顯的波動。

近期關內各大豆產區行情仍不盡人意,受劣質豆源增加的影響,各地價格持續波動下行,蔬菜集中入市明顯抑制豆製品消費,這在下游市場日趨明朗。市場銷量減弱,產區去庫存“心急”,二者反差較大,因此,沿淮及毗鄰大豆產區近期內出貨將遲緩,行情上行的阻力較大。建議產區面對現實,優、劣分類分倉,避免混收摻兌拉低均價,減少報價混亂的“源頭”,讓優質優價重新體現,儘早分解產區供應總量,減緩後市壓力。

中美貿易有摩擦

國內豆源無缺口

針對中美貿易摩擦,連日來,我國外交部和商務部等均做出強有力的發聲。實際上,這種貿易摩擦,早在去年8月美國單方面對華採取“301”反傾銷調查時,中方已經清醒地覺察到。

今年初國家已經採取保護措施,對入境的美豆雜質標準做了嚴格要求;而後,商務部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高粱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立案調查。美國“一意孤行”,已經觸及到“互利雙贏”的底線,我國有關部委強有力的發聲,或許會改變我國大豆需求對美國的依賴,對之後的採購傾向轉移和扶持國內大豆生產或有新的表現。

眾所周知,我國對大豆的年需求總量已經上升到9700萬噸以上,而來自美國的大豆約佔1/3。隨著需求的擴增,巴西、阿根廷、俄羅斯等許多大豆生產國已經盯上了對華輸入的機遇;美國一旦失去這一“蛋糕”,其豆農則會失去利益,美國對豆農高昂的補貼直接衝擊我國大豆生產的現象或許會迎來轉折。

目前,國內油脂企業的大豆庫存仍然較多,短期內對國產大豆現貨的需求不會增加。在中美貿易摩擦出現之時,筆者認為,國儲陳豆大批釋放的傳言或許會“胎死腹中”,中儲糧也會把這批糧源的釋放與機構改革錯開時間。加上此時東北備耕在即,國家已將解決“賣糧難”提上議事日程,主產區黑龍江、吉林兩省對加工業補貼的實施,想必也會使中儲糧改變拋售時間。

東北產區目前大豆輸出仍以食品豆為主,但市場情況並不樂觀,低迷的需求難以提振產區貿易商的收購情緒。連日來的中美貿易摩擦和東北豆農棄種意向增強,助長了部分貿易商的惜售情緒,有閒置資金和庫容的商戶,對處於低谷的價格和售豆高峰做了相應的心理調整,對優質類豆源有賭市慾望。值得說明的是,雖然目前大豆價格較低,庫存已無太大風險,但投資時間拉長和市場的低消耗均將“磨鍊”經銷商的意志。

關內豆市不平靜

行情向下難堅挺

下游市場常規類蔬菜上市集中和價格低廉,使得豆製品加工量明顯下降。春節後市場集中補庫,消耗週期拉長,市場經營商在產區價格波動下行後去庫存心理加劇,補庫傾向於選擇優質品種。

受市場僵持狀態延續影響,關內產區氣溫趨穩走高與頻繁降雨相互交織,空氣溼度比常年偏大,大豆“紅眼”劣變現象放大,加上各地豆農對玉米的擴種意向濃厚,許多種子公司已放棄入市,之前預留的種源開始投放商品市場,產區入市主體單一,明顯缺乏支撐。各地在市場零星採購的氛圍體現後,收購壓力較大,加上更多存儲豆源以低廉的報價“攪局”,“好貨趕不上好行情”的現象使得收購商在低落的情緒下對收購價施壓。

河南許昌、周口、扶溝、淮陽、鹿邑、永城等地混亂的局面讓市場難以取捨,能夠入市的商品豆源價格在3900~4300元/噸不等,部分單收的雨前豆在同區域間報價4400~4500元/噸卻被市場放棄。因價差較大,許多收購商只得混摻,部分收購商購買小戶收購的豆源,價格僅在3400元/噸左右,散裝拉回後用比重篩多次分離,裝車報價多在4100~4200元/噸,其分離後的產物作油豆銷售僅少賣300元/噸,而80%的能 作商品豆入市的利潤空間較大,多在400元/噸上下。

安徽各地存儲貨源較多,出貨心理加劇,嚴重製約現貨流通,加上各集散地之前有個別商戶引領,高收入倉的現貨受外圍輻射,已經感受到下行壓力。此現象在淮北劉橋、百善、鐵佛較為明顯,4460~4500元/噸收購入倉的貨源將面臨出貨困難的處境。宿州境內的靈璧、泗縣、蕭縣等地收購商明顯感到“體力透支”,收購價開始下調,裝車價已由4500~4520元/噸調整到4400~4480元/噸。本週各地仍有下調趨勢,但優質類單收豆源下行不會太明顯。

受河南、安徽行情影響,蘇北的鹽城、南通、泰州、淮安等地前期拉回外地豆源進行摻兌的現象開始有所收斂,其價格走勢出現明顯回落;山東、河北走貨量也明顯下降,價格均比之前下調40~60元/噸。在溫度漸升後,湖北產區許多庫存貨源急於出手,價格同樣有60~100元/噸的回調。

政策補貼添支撐

東北抗跌能力強

吉林和黑龍江兩省相繼出臺了對食品和釀造加工企業給予300元/噸的補貼,真正能夠按規定享受補貼的企業較少,但在備耕階段或多或少會給產區減少一些壓力,加上糧庫收購持續,同時又有部分小型油企在粕價堅挺的狀態下積極採購劣質油豆,給產區的活躍增添了許多色彩。在轉基因大豆入市受控的情況下,鑑於東北大豆低廉的價格和優良的品質,市場對其採購信心明顯大於關內豆源,多方面因素相互配合,令東北豆的抗跌支柱略顯堅固。

本週,東北地區在利多因素襯托下,收購商情緒略好於之前,但現貨價格受集中售豆影響,收購及出貨仍較平穩。各地仍存在運輸優劣勢的差異,5.0規格的塔選商品豆價格仍在3600~3700元/噸範圍內,6.8長孔或7.0圓孔規格大粒型塔豆在3800~3900元/噸之間;國儲收購價依然按三等糧3600元/噸入庫。目前,部分優勢區域糧源漸少,許多貿易商跨區域收購,對緩解劣勢區域的壓力起到很好作用。

連日來,東北地區有部分大的貿易商,受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認為中方很可能要切斷美國入境豆源,實際上國內的儲備短期內已經不至於形成供應缺口,加上俄羅斯大豆繼續擴量入境,其價格仍低於黑龍江現貨行情,散糧價格僅在3240~3340元/噸,優質類可作商品流通的豆源也僅在3400元/噸左右。各地之前國儲和連盤交割的陳豆仍在流通,山東蛋白企業加工多以該豆源為主。前期傳言國儲將大批釋放豆源,近期或受種種因素影響而延後,對短期東北行情形成“託舉”。

綜合分析,東北地區此時能夠減緩大豆收購壓力,多與政策傾斜有很大關聯,受市場加工低迷和關內行情下行影響,東北貿易商短期內不應有太高期望,適當調整賭市心態,儘可能借政策優勢釋放總量,給後市留下優勢環境。

中美貿易摩擦將進一步刺激國產豆需求,不過,目前國內油脂企業的大豆庫存仍較多,短期內對國產大豆現貨的需求難以增加,國內大豆加工企業不會出現“無米下鍋”的現象。

「关注」市场热议中美贸易 国内大豆供应无虞

來 源丨糧油市場報

「关注」市场热议中美贸易 国内大豆供应无虞

中國糧食行業第一媒體

讓您深入瞭解中國糧食經濟

新媒體業務電話:0371-6810376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