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劇中的男旦之興衰(補充)

在昨天發的文章裡,不知是什麼原因,少了一個自然段。現在回想起來,可能是在做插圖時,誤刪了。可不管怎麼樣,是自己的錯誤,自己就要承擔。所以在這裡,首先和大家說聲:對不起!昨天誤刪的那一自然段,正好就是有些朋友所說的“戲曲中男旦的鼎盛期為什麼沒寫?”,今天我就把他補上,並添加了一些新的內容。

中國戲劇中的男旦之興衰(補充)

戲曲中男旦的鼎盛期應該是從明末開始直到民國時期。在這一段時期內,男旦在舞臺上的地位是顯赫的,出類拔萃的人物不斷湧現,出現了很多的男名旦。如:乾隆年間進京的秦腔花旦魏長生,在當時就是極負盛名的男名旦之一。乾隆五十五年進京的三慶班(微班)為首者男名旦高朗亭......。之後,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年間進京的微班不下十幾個,在大的班社裡旦角人數多達百餘人,盡皆都是男旦,而且人才濟濟,不乏技藝高超之人。其中,四喜班的丁春喜(梅卿)、篙竹班的林韻香......等等,皆系風靡一時的男名旦。而到了清末民初,男旦的興旺和地位達到了前所未有鼎盛期。以陳德霖、王瑤卿、梅巧玲等為首的男旦們橫掃戲曲界。陳老夫子在七十高齡時依然粉墨登場,粉絲無數。他的嗓音仍然宛如小姑娘,脆而不散、不浮、不爆頗有力度。猶如“梅操松節高風勁,白雪陽春格調奇”。他的唱功為後輩們樹立了良好的楷模,為唱青衣著之師法。梅、尚兩派之基礎就乃受他的傳承之福。號稱“通天教主”的王瑤卿,戲路級廣,無論是青衣、衣衫、花旦、刀馬旦皆為擅長。他在晚年致力教學,以嚴格著手、因材施教,培養出了後來的“四大名旦”和不少著名演員。

中國戲劇中的男旦之興衰(補充)

以梅蘭芳、程硯秋、尚小云、荀慧生“四大名旦”為首的名男旦們的出現,是男旦們的藝術天地達到極限頂峰。他們的藝術風格、流派各自所成,在舞臺上各自閃放異彩,使得男旦的地位水漲船高,達到了極致。在這一時期,除去“四大名旦”還有不少男旦的名聲顯赫於戲曲界。如:“比女人還女人”的筱翠花(丁連泉)、“南歐北梅”的歐陽予倩、“五大名旦”之一的徐碧雲、“江南第一旦”的黃桂秋、“南方四大名旦”的劉筱衡,小楊月樓,趙君玉,黃玉麟、著名武旦“九陣風”閻嵐秋......等等,等等。再後來,“四小名旦”李世芳、張君秋、毛世來、宋德珠的出現,更使得男旦們的地位錦上添花。只是“小梅蘭芳”之稱的李世芳,不幸英年早逝。四十年代後期,北京“四小名旦”為張君秋、楊榮環、許翰英、陳永玲。他們也都享有盛譽,在藝術上則是各有專長。可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時代的發展和變遷,男旦的鼎盛期也猶如過眼雲煙,一去再也不復返了!

中國戲劇中的男旦之興衰(補充)

謝謝朋友們的閱讀,更要謝對我文章提出意見的朋友們!再次感謝你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