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医学院校如何做好思政工作

曹晓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教育部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明确要求,要“发挥网络育人优势,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医学人才的主阵地,思政工作在其他院校普遍存在的困境在医学院校同样存在,而且还叠加了医学院校的特殊性。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认真研究和探索。

弱化思政工作的倾向。医学生作为专业性较强的人才,在培养中更加注重专业技能的教育,人文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被弱化。同时,医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具有学制长、课程紧、课业重的特点,这决定了他们在学习中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热情不高;而学校在培育课程体系上更看重医学课程教学,思政教师和课程安排也被进一步压缩。

思政教育内容和形式陈旧。医学院校的学生在高考录取时一般分数较高,基础素质决定了他们在掌握新媒体技术方面优于综合性院校的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医学生和医学教师也努力拓展新技术手段和模式,产生密切的课堂互动,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的目的。但在思政课教学中,由于课程形式缺乏创新,无法回应学生关切,难以真正吸引学生的关注。

高水平思政师资不足。医学院校思政教师普遍较少,专业知识扎实、善于运用新媒体技术又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更少之又少。思政教师应该是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为第一课堂吸引力和协同性提供重要保障。有些思政教师往往不了解医学知识,也对新媒体技术知之甚少,他们自身知识储备的局限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思政教育课的吸引力。

如何利用好新媒体,让学生真正将国家民族的未来与自身发展融为一体,需要每一位思政工作者认真思考、应对。

要培养新型思政教师。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老师们习惯照本宣科,教育形式呆板陈旧,教学缺少新意。而新媒体时代对于思政教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不仅要掌握大量文本资料,还应针对医学生特点,构建多元化知识体系,用符合学生兴趣的视角分析、转化、解读思政教育知识内容,深刻剖析医学生的思想困惑。

要结合医学院校学生特点,开创独特的教育形式。例如,开展“追寻成功校友的足迹”朋辈引领活动,增强对学生职业发展的指导,提供榜样激励目标;开展“院士回母校”活动以增加学生的荣誉感、使命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和人生信念。此外,还可以开展实验动物祭奠仪式,遗体器官捐献者缅怀纪念仪式等,让学生敬畏生命,热爱生命,培养医学生为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不懈奋斗的精神品质。

要搭建新媒体文创园地,打造特色媒介产品。医学院校在顶层设计中,创建以服务、管理等校园功能为主题的媒体创意平台,搭建新媒体文创园地,成为学生们学习、休闲、交流、互动的网上“生态乐园”。为保持新媒体中心的独立性,可设专职教师指导媒体平台运营。将教师创作的网络公开课、视频直播车等内容融入其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日常的交流和服务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