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做人要學曾國藩?

納蘭軒若

“做人要學曾國藩”這句話也是無奈之舉。少年輕狂誰都一樣,大多心中敬佩岳飛、海瑞等人,但是,經過摔打、經過時間後,誰敢拍著胸脯子說:我在現實中就是像他們樣的人。有,但很少。

人生在世成功與否的標準很多,至少要混得還可以吧。但混得還可以就得明白:人生在世就得妥協、忍耐、與人為善,這些事兒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但如果人人都學曾國藩,那麼這個國家也就完了。好在,每個人的性格都不一樣,有些人就是想學曾國藩、李鴻章也學不了。

(1)才能有限的“官場第一人”:如何從從七品走上從二品,奠定成功的基礎

“忍”其實就是忍自我對物質、精神方面的追求,以“水”的平靜來觀察上級乃至皇帝的用意。人在官場首先要站好隊,曾國藩考中進士後,也曾在中央的穆彰阿、地方的陶澍和林則徐間徘徊過,最終他成功進入穆彰阿陣營。在“林則徐與曾國藩是清代同期大臣,為何兩人少有交集?”這一問題我進行過詳細介紹。

在封建社會官場,站隊是成功的基礎,站好隊了那麼你的成功就有一半了。曾國藩的官位能夠進入“快車道”(十年七遷,從從七品到從二品),成為侍郎這速度並不慢。

其中曾國藩的為官之道就是:體察上意、站位正確、工作合規無差錯、恰當時機引起皇帝注意——1851年的《敬陳聖德三端預防流弊疏》。

(2)為官就要與人為善

曾國藩太平天國後的成功就在於“官場地位”,他成為中央與地方勢力間的橋樑。因為在北京做京官整整13年(1840—1852年),經過了初期與地方官員不睦後迅速明白了“中央地方”各自的運作規律,因此,他撿起了“京官”生存的另外一條法則——與人為善,至少是公開場合不撕破面子兒,但在私下如何運作就看自己的了。

這一點,曾國藩的高徒李鴻章學得精到多了。

作為曾國藩的同輩左宗棠的歷史功績比他們師徒都高,但在和平時期為何知名度沒二人高?就在於沒有曾李的上述優點。


坐古談今

理念:志之所向,金石為開

許多人心目中的曾國藩是權謀家的代表,這是對他的誤解。曾國藩的領導藝術雖不無權謀因素,但其核心卻是“忠義血性”的儒家理念。

治事:大處著眼,小處下手

管理最忌諱的就是全無實際而空談誤事。曾國藩從一開始就對此有深刻的認識,他強調“軍事是極質之事”,來不得半點虛浮的東西。他厭惡聽到高談闊論,只喜歡平實之言、平實之行。

組織:還我真面,復我固有

曾國藩說過:“馭將之道,最貴推誠,不貴權術。”在曾國藩的身體力行之下,湘軍形成了一種坦誠相待、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組織文化。這種坦誠相待的“湘軍精神”,也是湘軍凝聚力和戰鬥力的來源。

心性:成敗聽之於天,譭譽聽之於人

曾國藩的一生,可以說是屢戰屢敗,充滿了挫折與逆境,但他的過人之處,就在於他以“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的意志力量堅持到了最後。


刀墓手札

曾國藩,被譽為"晚清笫一名臣"、"官場楷模"。流傳於世的《曾國藩曰記》和《曾國藩家書》,彰顯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是許多人案頭的必備書。

曾國藩是湖南湘鄉縣人,出生於一個窮山僻谷的耕讀人家。他曾說過:我喜歡美名,別人也喜歡。如果我一味地圖自己的美名,那不美之名就歸於他人了,我不能讓他人難為情。


那我們在曾國藩身上到底要學點什麼呢?

曾國藩一生勤奮好學,以"勤"、"恆"兩字激勵自已,教育子侄。他抓住一切讀書的機會,死前一日猶手不釋卷。

曾國藩待人接物以誠為本,他要求自己"不說大話,不求虛名"。這種質樸的為人處世方式,讓曾國藩得道多助,一生朋友極多,麾下謀士如雲,猛將如雨。

曾國藩對自己的生活要求非常嚴格,他一生穿的鞋襪衣服,都是自己夫人做的。他一生有一個觀念,不要給子孫留財,而且他說到做到,他臨死前的積蓄,剛夠辦他的喪事。

曾國藩這個人全面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正面價值,證明了中國文化有活力、有彈性、有容納力的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