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梯”式執法引發關注!城管形象該如何重塑?

“上屋抽梯”損害城管形象

1月26日,北京時間秒拍賬號“時間視頻”發佈了一則短視頻,對事發現場及經過進行了報道,隨後被@新京報 法人微博轉發。截至1月30日,該視頻播放量已超過500萬。隨著媒體陸續披露涉事店主被刑拘、涉事城管人員被移交紀檢監察機關、墜亡安裝工家屬獲得80萬元賠償款、死者生前僱主承諾43萬元賠償款等進展,輿論始終保持了較高的關注熱情。

“抽梯”式執法引發關注!城管形象該如何重塑?

城管為何置工人安危於不顧抽梯離場?扣留梯子等物品是否履行了法定手續?城管如此作為是無知還是冷血?如此等等都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問題。

“上屋抽梯”是三十六計之一,如今被輿論用來揶揄城管的不良做法。城管抽梯與安裝工人墜亡之間儘管並非完全的因果關係,然而輿論對涉事城管不計後果的粗暴做法普遍表示強烈不滿,要求依法嚴懲。光明網就此刊文斥責到:“這是一種突破行為底線的惡。”

對於如此造成嚴重惡果的執法方式,無論是涉事城管本人,還是負有重要監督管理責任的上級領導,僅僅是批評教育、停職免職,已經很難撫平洶洶輿論。由此聯繫到以往城管暴力執法引發的諸多輿情事件,儘管此次只是偶發事件,卻再一次強化了城管群體“濫權執法、暴力執法”的標籤化形象。

城管應秉承執法的溫度

商戶違法安裝廣告牌,影響市容管理,城管嚴肅履職,有法可依,一切看似無可指摘。如果不是發生工人墜亡這樣的重大意外,或許城管就不會引發輿論的質疑和譴責。然而,在粗暴執法乃至暴力執法邏輯下,這樣的“意外”卻又頻頻發生。僅是最近一段時間,被媒體曝光的城管暴力執法事件就有多起。

今年1月15日中國青年網報道,南昌城管隊員清理佔道經營菜販,“錯”打78歲買菜老人,以致被送醫搶救;去年12月29日,武漢市新洲區城管人員與56歲佔道經營攤販發生衝突扭打,引發紀委介入調查。2017年11月15日,湖南永州市零陵區城管局兩名執法人員毆打女攤販,被調離執法崗位,扣發所有津補貼。類似這樣的事件不時出現在輿論視野,讓城管這個“城市美容師”變得似乎面目猙獰。

沒有一個美好的城市環境,就無法保證人民的美好生活。在所有為人民服務的國家事業中,城管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正如紅網評論所言,執法有執法的剛性,但執法也應秉承執法的溫度。只有真正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一切以人民為中心,飽含對人民的溫情,城管才能走出輿論窘境,實現自我“救贖”。

溫情執法重塑新時代城管新形象

1月30日,媒體在報道中有很多提到,墜亡工人歐湘斌“事發前已買好過年車票”“14歲外出打工”“至今還未成家”“幹活踏實”,這樣飽含深情的文字令讀者不禁為之唏噓。輿論感慨,如果城管能夠溫情執法,哪怕及時救助寒冬中瑟瑟發抖的工人下樓,悲劇就不會發生。

城管溫情執法早已不是新鮮事,並且正日益走進輿論的視野。據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統計,2017年全網與“城管溫情執法”相關的網絡新聞資訊超過6000篇。同樣是鄭州,2017年2月,一家羊肉湯燴麵店佔道經營,城管耐心等顧客把飯吃完,才幫著店主一起把桌子搬到店內,店主也十分配合。鄭州城管的溫情執法方式,贏得了公眾的認同和讚許。

據大河報2017年11月18日報道,鄭州城管為推進“溫情”執法,特別制定方案,提出要構建“管理、執法、服務”三位一體行政執法模式,將服務理念貫徹於執法過程中,爭取讓70%的問題用服務手段解決,督促執法人員依法行政、文明執法。這無疑是改善執法方式,贏得民意支持的良政善舉。

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每一起抽梯式粗暴執法都會抵消乃至顛覆來之不易的溫情努力,讓城管在輿論的漩渦中越陷越深。溫情執法是一劑治癒群體形象危機的良藥,需要每一個城管人真心接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