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怎麼看待中國的乒乓球?

宗陌離

我是一個乒乓球愛好者。小時打藍球被人碰撞受傷後。就開始喜歡上乒乓球這項運動了。因為我覺得它既能達到鍛鍊的目的,又避免了激烈對抗而受傷的後顧之憂。對於日本如何對待中國的乒乓球。我覺得兩個字就可以概括:“愛”“恨”。為什麼這麼說呢?咱們慢慢道來......

乒乓球這項運動,在我看來,雖然這項運動不是亞洲人首創的,但是真像是為亞洲人量身定製的一項運動。在中國,乒乓球運動不敢說得絕對是全民普及,全民皆”球“,也八九不離十的正確。經過各國乒乓球愛好者們幾十年的努力,終於把乒乓球這原本是民間的遊戲 ,給昇華到了一項運動的高度上。

日本人在乒乓球昇華的過程中,曾經也擔當過一個主要的推動角色。日本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在乒乓球運動的地位,一點也不亞於現在中國在這項運動中地位:如神一般地存在!

無論是技術上的革新、還是乒乓球板材材料的變更。日本人都遠遠地走在了中國的前頭。簡單來說:弧圈球、直板握法、海綿膠皮。是日本帶給世界乒壇三項里程碑似的貢獻。

先說直板握法:直到現在,直板依然是乒乓球運動中的一個流派打法。自從開創了直拍橫打打法後,直板煥發了晚到的青春,依然在乒壇的舞臺上灑汗奮鬥著。

但是在以前,乒乓球的拍握法只有一種:橫握拍法。因為這項運動的發明者是英國人,持拍如同握刀叉一樣自然。二十世紀初明治維新,乒乓球運動也流入到了日本。拿刀叉的方法顯然不適應亞洲人,於是日本人就發明了直拍握法。持拍如同拿筷子一樣的自然。又把圓形拍改成方形拍。簡稱:”日直“。後來直拍握法傳到中國。中國將直形拍又改回了圓形拍。簡稱“中直”。

再說海綿膠皮:乒乓球拍從發明起,一直到五十年代,各國一直都是用“禿禿”的光板形象來打球。日本人嫌打球的聲音刺耳、又不好聽。就用海綿剪成了“拍”的形狀,粘到乒乓球底板上,想通過海綿來隔音、減緩來球的力量與速度。沒有想到,粘上海綿膠皮的乒乓球拍,來球的力量與速度是大大減緩了。沒想到的是,回球的力量和速度大大地增加了,而且球上也通過揮拍的角度不同,增加了旋轉。給對手增添了更大的難度。隨著科技的發展,膠皮的材質與製作也在不斷的研新與創造出來。慢慢形成了現在的乒乓球運動的激烈與多采。

最後說說弧圈球:在最早斯的乒乓球時代 ,人們打球只有兩種打法:高來高去的“老婆球”、或者“削球”。一場比賽,雙方你來我往打個幾百回合不相上下,是家常事。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日本有一個大學生中西義治。他非常喜愛乒乓球這項運動。但是他有一個永遠也打不過的對手:澀谷五郎。澀谷五郎是一個削球愛好者。在當時,假如你是一個削球手,碰上一個“老婆球”手,就好比動車碰到架子車,無論是碰撞也好,還是速度也好。無一不佔絕對優勢。

中西義治也是一個不服輸的人。他日夜苦思擊敗澀谷的辦法。從“耍賴皮”到“握雙拍”都讓他想到了。有一日,他突發靈想。削球是造成乒乓球向下的旋轉,一接就沉網。那麼我反其道而行,把球造成向上的旋轉,會不會就抵消了他向下的力量。球自然而然地過網了呢?

說幹就幹。中西義治揹著

澀谷五郎苦苦練著上旋球。終於,他發現只要把球拍前傾到一定角度,引拍時向前上方猛烈加力擊球,就會擊打出弧線高、上旋強的球。人們將這種球,叫做了“弧圈球”。

中西義治沒有想到,他的這項打法足以影響整個乒壇。乒壇以削球為主,慢慢轉入到了以上旋球為主宰的格局中。又根據擊球的部位不同,出現了多種弧圈技術。從擊球慢慢發展到各種與之適應的球拍、膠皮也推陳出新。乒乓世界開始繁榮、熱鬧起來了。

說完日本人對乒乓球的貢獻之後。咱們再來說說為什麼日本人對中國乒乓球既“愛”且“恨”的原因。

先談“愛”。中國乒乓球隊在國際上取得的種種殊榮,從運動員的角度來看,大的視局是“運動無洲界”、小的視局是“運動無國界”。更小的視局是“運動無、省、市......界”之分。同為亞洲人,將乒乓球這項運動發揚光大、做“洲名片”、“國名片”、“x名片”才是運動員們最終的理想與願望。

再談“恨”。

雖然日本在乒壇中,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在我們看來,日本乒乓球隊經常在國際比賽中,總是在二、三名的臺階上晃晃蕩蕩。似乎永遠在中國乒乓球隊下面屈居小弟。不過近年有幾個“日本”隊員崛起,象“張本智和”、“平野美宇

”等等。(似乎國籍上、技術上都有爭議和誹議)。他們一旦勝了中國乒乓球隊員後,總是用一種超乎尋常的舉動來表示他(她)們的興奮。從表面上看,他(她)們是發洩取勝途中的堅難與不易造成的壓力。從背後來看。他們是在臥薪嚐膽、厚積薄發。那是一種什麼樣的力量在推動他們啊!

以上就是個人的觀點。因本人學識有限,文章有諸多錯誤之處,還請各位友友批評指正。

穿越時間的迷霧,踏尋歷史的腳步,仰望天空的星轉鬥移,感慨歷史的滄海桑田。該文僅表述個人觀點,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恆實說”。

恆實說

日本人對中國乒乓球心態複雜,總得來說,兼有羨慕嫉妒恨之情。

日媒對中日乒乓實力進行對比

乒乓作為一項奧運正式項目,流行於世界,但更多的還是流行於東亞地區。長期以來,乒乓作為中國的奧運優勢項目,素有“國球”之稱,是中國奧運奪金大戶。在大球項目發展不利的情況下,以乒乓,羽毛球為主的小球便成為中國在奧運項目上賴以奪金爭銀的存在。
中國乒乓人才輩出


作為中國近鄰的日本,在乒乓項目上發力已久。日本一直以來都大力推進乒乓項目在國內的發展,並在以往歷次乒乓技術革新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由於政府的重視,日本國內乒乓運動和中國一樣很普及,民眾對這項賽事關注度較高,媒體也會經常跟進報道相關賽事。而作為中國乒乓最主要的競爭對手,日本對中國的態度可謂是五味雜陳。
中國乒乓健兒在世界大賽上摘金奪銀

首先,是羨慕。中國在乒乓各項大賽上的成績可以說是非常耀眼的。曾經有人評選世界各國的優勢運動項目,中國的乒乓球,美國籃球,韓國的射箭等被視作傲視全球不可戰勝般的存在。下面,一組數據帶大家看一下中國在國際乒乓大賽上恐怖的統治力:

中國在乒乓項目上具有絕對的統治力

從上圖可以看出,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以前,世界上尚有其他國家能夠在乒乓項目上與中國一爭高下甚至壓中國一頭,但七八十年代之後就只剩下中國一枝獨秀了。在中國乒乓徹底崛起之後,其他國家,包括日韓等在國際大賽上都只能爭奪第二名,而冠軍幾乎都被中國承包了。這樣冠絕天下的戰績,我想日本人是非常羨慕的。

三面國旗同時升起的盛況

其次,是嫉妒。羨慕而不得,就會心生嫉妒。

同樣是東亞人,同樣對乒乓球情有獨鍾,同樣花費巨資培養乒乓人才,但日本總是被中國壓一頭,所有的光環都被中國奪走了,所以日本人心中是相當不好受的。
國乒在劉國樑這個“不懂球的胖子”帶領下取得耀眼的成就

最後,是恨。日本對中國人在乒乓上的統治是相當眼紅的。日本大力發展乒乓運動,目的就是推翻中國在乒乓上的絕對統治。日本人對乒乓成就的追求,與其說是對體育的熱衷,倒不如說是將中國視作競爭國家的角力。中日同為亞洲大國,以前中國是老大,但近代日本追趕了上來,併成為亞洲老大。但這老大的寶座還沒坐多久,中國就又崛起了,又從日本手裡奪回屬於老大的皇冠,日本肯定是不甘心的。

我想在日本人心中,一定有這麼一種想法,即“既然乒乓是你中國最驕傲的體育項目,那我日本就通過在乒乓上打敗你,繼而摧毀你的驕傲”,從而在心理上造成對中國的殺傷。

日本媒體稱馬龍為“地表最強男”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日本人的野心和企圖從未得逞過,但經過多年處心積慮得投入,日本國內乒乓界也呈現兵多將廣的盛況,特別是在最近幾年中,日本成了中國衛冕之路上的一隻攔路虎,對中國造成強勁的衝擊。我們要心生警惕,切不可驕傲自滿,讓有心人的陰謀得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