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現在的瓜果再也吃不出 “小時候的味道”?

經常上菜場買菜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現在的西紅柿變得越來越硬,摸上去像土豆似的,有時挑遍整個菜場,都挑不到幾個軟一點熟一點的。

回家切開來一嘗,完全沒有以前小時候成熟的西紅柿“皮一撕汁水直滴、咬一口甜中帶酸”的感覺。

好吃的西紅柿不耐儲運

省農科院科技服務處處長羊杏平長期從事蔬菜研究,並擔任院蔬菜研究所所長多年。

他說,西紅柿不好吃,跟生產過程中化肥用得多等做法有一定關係,但最主要還是由品種決定的,不好吃的品種,無論怎麼種都不會好吃。

現在農科院培育的西紅柿品種,不乏口感很好吃的,問題是沒有人願意種。

羊杏平解釋說,按理說,消費決定生產,消費者喜歡吃什麼,農民就種什麼品種,但實際生產中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西紅柿的生產,涉及到育種、種植、批發、零售、消費5個環節,現在市場說了算的不是消費者,也不是種植者,而是批發商。

在全國大流通的格局下,市場上的蔬菜來自幾百公里乃至幾千公里之外都是常事。這麼遠的運輸距離、這麼長的運輸時間,要想保持蔬菜完好無損地售出,耐儲藏、耐運輸成為第一要務。

為此,批發商在採購西紅柿時,特別青睞那些耐儲運、損耗小的品種,口感只能退而求其次了。現在生產和流通格局都變了,口感好的品種就這樣被無情淘汰了。

不少瓜果遭遇同樣難題

周建濤在會上介紹說,雖然近年來陽山水蜜桃名聞天下,但論起口感,其實浙江奉化的水蜜桃是最好吃的,不過,江蘇的消費者不要說吃到,很多人連聽都沒聽說過。

為什麼這麼好吃的桃子不運到江蘇市場上來賣呢?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奉化水蜜桃太軟,太不耐儲運,只能侷限在當地銷售,很難外運。而陽山水蜜桃之所以銷售範圍越來越廣,就在於品種選擇恰當,找準了口感好與耐儲運的最佳結合點。

然而,也正因為陽山水蜜桃的銷售半徑不斷擴大,有些桃農為了適應遠距離長途運輸的需要,開始改種一些耐儲運的品種,這勢必會影響到口感。

如何解決這個矛盾?

果品對“耐儲運”的重視勝過追求口感品質,不是國內獨有的現象。為了適應出口需要,美國果品育種特別注重抗病性和耐儲運,不太講究口感。

相比之下,日本產果品口感品質要比美國的好得多,但抗病性和耐儲運差,所以只能內銷。

如何解決這個矛盾?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所長俞明亮說,隨著高鐵、高速公路的不斷延伸,冷庫、冷藏運輸車等冷鏈技術的普及和完善,電商和快遞業的興起,包裝技術的提高,果品運送到消費者手中的時間明顯縮短。

今後市場將會出現分化,普通消費者仍會購買耐儲運的果品,少數對口感品質特別講究的消費者,商家可以採用單個果品高檔防損防撞獨立包裝、專賣直銷店、快遞等辦法,滿足高端需求。

為何現在的瓜果再也吃不出 “小時候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