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我國“放行”美國高粱,玉米拍賣“雙高”或憂!

「觀察」我國“放行”美國高粱,玉米拍賣“雙高”或憂!

臨儲玉米拍賣本已成為市場最大利空,但商務部中止對原產於美國的高粱“雙反”調查,使得牽動人心的中美貿易摩擦出現實質性“轉向”,令人對未來臨儲玉米拍賣的“雙高”頗為擔憂。

當前進口高粱更具性價優勢

5月18日,中國商務部宣佈終止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高粱反傾銷、反補貼調查。

目前正值酒廠採購淡季,酒廠將在7、8月份陸續進入檢修期,港口庫存消耗緩慢,預計將對美國高粱港口現貨價格產生利空打壓。

而對於國內玉米市場而言,將使玉米在飼料中所用的比例下降,畢竟當前進口美國高粱到達廣東港的成本最低為1700元/噸,遠遠低於目前港口二等散裝玉米1840元/噸的報價,再加上營養成分及適口性等因素,進口高粱更具優勢,用糧企業對玉米的需求降低。同時,後期將有大量前期延誤的船隻到港,玉米港口庫存進一步增長,競爭更加激烈,玉米行情或趨弱運行。

玉米市場“近看拍賣遠望天”

5月中旬以來,國內玉米市場價格止跌企穩,部分地區甚至反彈。一些市場人士表示,目前國內玉米現貨市場價格走勢主要跟隨拍賣結果,在2014年產陳糧數量大幅下降的情況下,臨儲玉米拍賣隱形成本提高,2015年產糧源底價較2014年產糧源高50元/噸,汽車運輸成本提高是下游企業考慮的重要因素。

換言之,一旦臨儲玉米拍賣受阻,現貨市場也可能出現相應調整,尤其是數量龐大的陳糧市場,自然晾曬玉米能否迴歸正常溢價有待觀察。

臨儲玉米成交“拐點”暫未出現

5月18日當週,臨儲玉米拍賣投放798.6354萬噸,成交470.6247萬噸,成交率58.92%,500噸進口玉米全部成交;國產玉米中,黑龍江玉米成交181.5萬噸,吉林玉米成交167.8萬噸,遼寧玉米成交45.8萬噸,內蒙古玉米成交75.4萬噸;一等玉米成交114.6萬噸,二等玉米成交230.2萬噸,三等玉米成交123.6萬噸,四等玉米成交2.2萬噸;2011年產玉米成交500噸,2014年產玉米成交378.47萬噸,2015年產玉米成交92.1萬噸。

臨儲玉米成交的“拐點”暫未出現,但隨著累計成交量越來越多,參拍企業可調用的資金數量越來越少,加之我國“放行”美國高粱,市場普遍擔心我國會進一步放開DDGS等進口,令人對未來臨儲玉米拍賣的“雙高”頗為擔憂。

不過,由於經過1個月的臨儲拍賣後,2014年產臨儲玉米庫存已大幅減少,業內普遍擔憂未來臨儲玉米拍賣底價提高,目前2015年產玉米底價較2014年高50元/噸。以黑龍江三等玉米為例,2014年產拍賣底價為1350元/噸,2015年產拍賣底價達1400元/噸。

綜合分析,對於前期為“雙反”高粱所困擾的企業而言,延續了整整1個月的臨時懲罰性反傾銷高額關稅終告結束,但對於玉米市場而言,貫穿大半年的中國“雙反”美國高粱落下帷幕,很可能意味著中國穀物進口的重啟,無疑又是一個利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