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阿華級戰列艦已經使用到了海灣戰爭,為何不繼續使用?

我也很絕望351

您好,我來回答您的問題

1990年8月,伊拉克悍然入侵科威特,海灣戰爭隨即爆發,美國海軍派出了老將“威斯康星號和密蘇里號前往海灣地區,在沙漠風暴行動開始前,經過改裝能發射戰斧巡航導彈的兩艘戰列艦和美軍核潛艇就對伊拉克進行了第一波打擊。



然後在戰爭中又使用自己的巨炮轟擊伊拉克的軍事設施,給伊拉克軍隊造成了不小的損失。然而這樣一艘火力強大的鉅艦,也擋不住科技高速發展的的潮流。

值得一提的是,伊軍並沒有被巨炮嚇到,找準時機向密蘇里號發射了兩枚“蠶式”反艦導彈,所幸這兩枚導彈一枚被美軍的海標槍系統攔截,另一枚強電磁干擾下墜進了海里。這可讓美軍士兵驚出了一身冷汗,如果被擊中,密蘇里號或將成為第一艘被反艦導彈擊中的戰列艦。在戰爭結束後,美國海軍將這幾個老爺子放進了博物館。

然後唯一一次出場是在美國大片《超級戰艦》中,在美國海軍軍艦幾乎都被消滅殆盡的時候,在人類已經面臨嚴重的生存危機的時候,美國海軍幾位退役的老兵駕駛著博物館裡的密蘇里號戰列艦,消滅了來襲的外星戰艦(手動滑稽)


戰列艦雖然體積龐大,在經過改裝之後能發射巡航導彈和反艦導彈,但比起美軍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來,密蘇里號戰鬥力差得太多,而且衣阿華級戰列艦由於服役時間久遠,艦體難免會出現老化,與其花大力氣和財力改裝戰列艦,還不如多造兩艘更先進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而且現在是信息化戰爭,傳統海戰大艦巨炮的早已經失去了舞臺,雖然在戰列艦排水量巨大,但在反艦導彈面前,也就是幾發的問題。


而且戰列艦所具有的防空、對岸打擊等能力,阿利伯克級驅逐艦都能勝任,所以戰列艦退出歷史舞臺是必然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您,謝謝)


青年視紀

兩個原因,貴,不值。

首先貴在艦體和機件老舊,維護維修成本非常高。第二貴在人多,由於自動化程度低,一艘衣阿華級戰列艦配備官兵需要1000多人,比伯克級等一般艦艇多三倍人員。美國人工資多貴,大家都知道。

說到不值,按理說如果貴得有價值,那麼貴一點也沒關係,但是它這麼貴卻沒有相應的價值。先從它的用處說起,衣阿華級的作用,就是發射戰斧巡航導彈攻擊陸上目標,用406毫米主炮攻擊岸上目標。第三個……沒有了。說白了,這就是一艘大型對陸攻擊的炮艦。戰斧導彈,伯克級驅逐艦也有,你老人家不出馬也沒關係,要你出馬還那麼貴。而406艦炮則是獨此一家,別無分號。但是這個406艦炮作用很大嗎?恐怕跟大家的想象有些差距。大家可能想象406大炮一發言,岸邊必然一片火海,寸草不生。406炮是厲害,但也只是相對於炮而言厲害而已。406高爆彈裝藥量幾十公斤,比起一般的大炮來說已經非常厲害了,大家可以對比一下陸軍集團軍級155毫米“重炮”,裝藥量才10公斤。比起陸軍的重炮來說,海軍艦炮都是巨無霸。但是,但是,對比起飛機投擲的航彈,就通通不夠瞧了。航彈動輒過百公斤,鑽地彈過噸重毫不奇怪。而且,航彈還能制導,現代戰爭精確度比火力還重要。而艦炮比起制導航彈來說,精確度差了個數量級。DDG1000搞的那個155毫米制導炮彈,就比無制導的406作用還大,可惜還是貴了。因此在有飛機可用的情況下,406炮就成了又貴又弱雞的玩意了。

這就是戰列艦被淘汰的原因。又貴又不值。


華李25319433

謝悟空之邀,

戰列艦為何不再重現?

戰列艦是厚甲巨炮,如果對方很弱,或者說已經沒有還手之力,用巨炮攻擊是很廉價的方式。而且厚厚的鐵甲也更能扛得住小艇偷襲。甚至比伯克級驅逐艦具有更好的輕創傷作戰能力,畢竟伯克級為了炫耀更多的導彈,人居空間都很小了,裝甲也非常薄了,2017年的幾次碰撞讓大家都看到了。

但是,應當恢復戰列艦嗎?當然不。因為正式的對手具有魚雷攻擊,更有反艦導彈的俯衝攻擊,其艦面經不起衝擊的,完全可以貫穿後爆炸,也就是抗爆不抗穿。空中攻擊更扛不住。這樣就是高強度對抗中生存力不足。

一個打掃戰場的作用,專門生產這樣大型的軍艦是非常不划算的,廢物利用另算。也就是效費比太低,這就是舊式戰列艦不再重現的原因。

但是,還有一種新思路在引起思考,隨著中國首創連續發射的實用型電磁炮。它使用毀傷元材料炮彈,射程可以達到600公里,射速也很高。打個比方,如同超遠覆蓋面的機關槍。這樣的大型炮艦,也許還能開創一個新時代也說不定哦,你覺得怎麼樣?


銀杏智庫

我是軍事妹子,在海灣戰爭中衣阿華戰列艦其實被當做移動炮臺應急用,顧名思義,應急的東東西就是暫時用一下,不是長久之計。

首先衣阿華級戰列艦的隱身性能非常差,在現代戰爭中就是黑夜中的明燈一樣的存在,如果想將其進行改進,花費的代價將是異常巨大的,美國國會是不會同意海軍將衣阿華級戰列艦進行進一步的現代化改進。而且美國的相控陣雷達巡洋艦和驅逐艦已經夠用了,根本就不需要在將衣阿華級戰列艦改進成為盾艦。

而且衣阿華級戰列艦的作用還是作為對地攻擊的火力支援艦,而不是作為主戰艦艇使用。衣阿華的406毫米主炮主要用途是進行對地火力支援。更何況在海灣戰爭中的衣阿華級戰列艦是作為對地支援的火力單位而存在,現在已經不再是把戰列艦當做艦隊的主力的時代,在現在的歷史背景下,艦隊的核心將會是艦隊指揮艦(藍嶺級),或者驅逐艦和航空母艦。

而且蘇聯解體之後,美國海軍已經再無一合之將,也沒有必要繼續裝備耗資消耗巨大的戰列艦了,曾經為了對抗和自己不相上下的蘇聯海軍,也是為了蘇軍的萬噸級核動力巡洋艦在海上爭奪霸權而存在的改進型戰列艦,所以這些老將們都已經成為美國的愛國主義博物館,接待著來而復返的遊客們。

不過在進入新時代後,他們又有了另外一個任務,那就是在美國的“大片”中,暴打那些沒有眼力見兒,膽敢入侵地球的外星人們,這也算是老將們最好的歸宿吧。


軍事新觀察

只因為時代變了。

老戰列艦要求的是主炮火力和防護力,但406的有效射程要小於普通反艦導彈,現代海戰用不上。我記得海灣戰爭中他的406也就做了對地面目標的炮擊。

現代技術上升,導彈的破壞力就算戰列艦也難以承受,所以現代戰艦的防護相比起二戰來說要低很多,因為擋不住,那就不要那麼重的裝甲,把防護放在近防炮等手段上面。


馬虎馬虎呢

最近很流行的一句話,我贏了所有的競爭對手,卻輸給了時代,壯士暮年也就只能老驥伏櫪了。

衣阿華級的目標太大了,幾萬噸的排水量,極意遭到攻擊,上面也就只能放些近防武器系統,放區域的太燒錢了。再看他有什麼優勢,也就那九門406巨炮了,能夠提供廉價的近距離火力支援,但對於小規模軍事衝突根本沒用,維護成本高防護能力差,攻擊能力雞肋,也就只能退役了,但英雄就是英雄,哪怕已經落伍。世間再無大和,並不是現階段他還有多先進,而是我們再也不會造那樣的軍艦了,大和也就定格在了那個時間段的歷史之中……曾經的王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