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後來的我們》,國產愛情片導演請放過前任吧!

推薦電影

微米是認真的

上週末我去看了最近爭議不小的《後來的我們》。

《後來的我們》

致《後來的我們》,國產愛情片導演請放過前任吧!

《後來的我們》目前引起的爭議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個是票房造假。其實中國電影市場票房注水早就不是第一次了,只不過假到《後來的我們》這種程度的很少,再不管制就徹底亂了,所以這次被拉出來了。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在於電影的劇情和人設。

致《後來的我們》,國產愛情片導演請放過前任吧!

關於男女主的三觀問題和多年後相遇的一些行為引起了一定的討論和爭議。有人認為多年不見舊情難忘很正常,有些人認為很渣。

其實這種文藝愛情片的劇情沒什麼好講的,基本上就是一對戀人相知相許不相守最後抱頭痛哭為什麼我們最後沒有在一起的故事。

致《後來的我們》,國產愛情片導演請放過前任吧!

這樣的故事無論現實中還是電影裡都很多,所以我也沒有詳細闡述的興趣,想必大家也不需要。

我今天不打算給大家講太多電影內容相關,就像是前兩天推的《狂暴巨獸》一樣,我覺得這種類型的片子一般來說從電影本身真的沒什麼好講。

致《後來的我們》,國產愛情片導演請放過前任吧!

我想給大家講一下我的一些感想感受什麼的吧。

給大家說一個小插曲。

因為一開始的時候我就知道導演是劉若英,而且片頭也顯示了,我也沒多想,現在咱們慢慢的也有了女導演,我當然開心(雖然我更期待女性導演的領域能逐漸擴展到愛情片以外),就這麼看著。

致《後來的我們》,國產愛情片導演請放過前任吧!

看到後來,大概就是男女主分分合合,最後一次因為觀念不和而分開的時候,我就突然有了一個猜想——

我強烈的開始懷疑這個劇本本身就是出自劉若英之手。

我本來是想等看完電影之後再去網上搜一下做個求證的,要是猜錯了打臉我也笑嘻嘻。沒想到不用等我自己搜索了,片尾就放出來了。

我一看,得,果然是。

致《後來的我們》,國產愛情片導演請放過前任吧!

電影院裡拍的不太清楚,上面寫的是:

原著:劉若英之《過年,回家》

我在前段時間的《晚秋》推送(別因為這次湯唯沒脫衣服,就錯過這部電影)裡提過,導演和編劇之間的關係。認為導演大部分時候更注重的是挑能出好電影的本子,而一部影視作品所反映出來的氣質和風格以及思想,其實更多的是屬於編劇的。(不一概而論,大部分情況)

所以從劇本和呈現結果所能反映出的東西,更多的其實是代表編劇這個人的思想氣質什麼的。

致《後來的我們》,國產愛情片導演請放過前任吧!

所以,為什麼我看到後半部分時強烈懷疑《後來的我們》的劇本就是出自劉若英之手。因為周冬雨飾演的女主方小曉這個人吧,讓我有種看到了另一個劉若英的感覺。

也就是說我覺得《後來的我們》裡面的女主,就是劉若英的一個縮影。那唯一的解釋就是劇本出自她之手了,她顯然是把自己代入到女主那裡了。

致《後來的我們》,國產愛情片導演請放過前任吧!

我是在看到方小曉和林見清最後一次爭吵那裡最懷疑編劇人選的。林見清事業有成終於買了房子可以讓方小曉過上她從來北京第一天就夢寐以求的好日子,然而方小曉反而很生氣的指責他。

致《後來的我們》,國產愛情片導演請放過前任吧!

就看到這裡時,我才很懷疑編劇就是劉若英本人的……這三觀,這性格,這腦回路,和劉若英給我的感覺也是蠻像的了。

(我並不討厭劉若英,但我一直覺得劉若英等某幾個女藝人是典型的矯情派文青女代表……輕噴)

我不是男生,但我這次要幫男生說話了:我要是林見清,我真的想打人。

致《後來的我們》,國產愛情片導演請放過前任吧!

你到底要怎樣啊?你自己跑來北京天天做夢安家落戶找了無數金主,等我真的有能力了給你好的生活你又不開心了。

就你一輩子也不能讓他徹底滿意高興你知道吧。反正我特煩這樣的人,不管男女。

致《後來的我們》,國產愛情片導演請放過前任吧!

前面說了劇本是編劇的思想和三觀的一個投射,所以女主很像劉若英本人就很好理解了。但是《後來的我們》對於愛情的一些理解我也是覺得……拜託我身邊別有這樣的人。

比如就是遭人詬病最多的,數年後方小曉和林見清重遇,都成了彼此的前任。兩人說起往事舊情復燃,要不是遇見熟人冷了下來就直接拉著手乾柴烈火了。當然雖然火沒燒成,他們還是在車裡進行了一番愛的告白。

致《後來的我們》,國產愛情片導演請放過前任吧!

然而關鍵是此時林見清已經是有妻有子了。

嗯……不愧是劉若英的愛情觀……

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男觀眾覺得這段挺感人,女觀眾對這段詬病最深。

致《後來的我們》,國產愛情片導演請放過前任吧!

我前面對女主的看法可能已經得罪了一幫女粉絲,現在不敢再得罪男粉絲了,所以我必須忍住不去分析為什麼很多男性觀眾對於這種情節很包容甚至覺得感動(你們大概也能猜到我本來要說什麼吧……)

致《後來的我們》,國產愛情片導演請放過前任吧!

女觀眾的憤怒很容易理解了。

看電影時觀眾其實也會有一定程度的自我代入的。女觀眾本來可以代入女主的視角,但是大部分女觀眾在這個情節出現之後,就會本能地代入到男主現在的妻子身上,自然會覺得很憤怒。

還玩什麼乾柴烈火舊情復燃啊!你這是接近出軌了啊!

致《後來的我們》,國產愛情片導演請放過前任吧!

這也就是我不太喜歡電影的又一個點:我認為《後來的我們》裡林見清和方小曉的感情,根本就不符合我對真愛的定義。

我大膽的批判一句:即使拋開對原配妻子的傷害不談(很多男觀眾估計反而心裡覺得偶遇舊情人挺浪漫)方小曉和林見清,以及現實中類似情況的人們,都不能算是什麼真愛。

致《後來的我們》,國產愛情片導演請放過前任吧!

無論是現實還是文藝作品裡,太多的感情讓我覺得畸形又自私。

我並不想大談特談我心中對於“真愛”的定義,交淺言深,我可沒笨到把這種心事拿出來讓大家指指點點隨意討論,但是無論我的定義是什麼,肯定不是包括《後來的我們》在內的大部分國產愛情片裡那樣的。

致《後來的我們》,國產愛情片導演請放過前任吧!

我實在不明白為什麼我們自己國家的愛情片就沒幾個能像《愛樂之城》那樣,即使結局不在一起,仍然讓我覺得不枉,覺得美好的。為什麼都要把亂七八糟的事情纏在一起攪成一地雞毛,然後紅著眼眶說這就是愛情的苦澀。

真愛是有苦澀的,但也有美好到讓人覺得此刻死去也不枉此生的。我真搞不懂為什麼國產愛情片總是能拍的讓我一輩子都不想談戀愛了。

致《後來的我們》,國產愛情片導演請放過前任吧!

我甚至有點陰暗的懷疑過,絕大部分愛情片,甚至絕大部分現實中的人們,根本就不是全身心的投入一段愛情,也不是在某一段感情裡真切的體會到了非卿不可,而是需要一個不甘落後的“參與感”,對象甚至不重要。

這樣就有“青春”了:看吧,我也有過苦澀的愛情,我也有過青春。

致《後來的我們》,國產愛情片導演請放過前任吧!

每次有像我這樣,想要我們的市場的主流愛情片不要都是這樣要死不活的調調的呼籲聲,就會有一幫“現實派”跑過來說:“你太理想化了,這樣純愛的片子不符合現實。”

我聽到這種言論總是彷彿日了哈士奇。

致《後來的我們》,國產愛情片導演請放過前任吧!

能不能不要把自己的問題推給愛情本身?這麼美好的一個玩意兒,現實的是你,不是愛情啊!《愛樂之城》的男女主也有因為夢想和現實的差距而受挫的時候,且最終他們也沒有在一起,但他們的感情依然純粹美好啊!

而且如果我們的電影市場一部純愛作品都沒有,你們覺得不畸形嗎?

致《後來的我們》,國產愛情片導演請放過前任吧!

這部片子唯一可取的地方,就是男主父親的形象塑造。

一個默默地守在小村莊裡安靜的過日子,為孩子操心卻不願意成為負擔,也不願意去城裡住大房子,只是淡然的堅守著自己的家,做孩子堅強的後盾的父親。

他去世前留給小曉的信,也是我觀影過程中唯一有淚目的衝動的點。然而男女主哭哭啼啼的戲份我旁邊和後面的姑娘都哭出了聲,我和她們身邊的男生卻保持全程一臉冷漠……(我可能不是女孩紙吧)

致《後來的我們》,國產愛情片導演請放過前任吧!

今天吐槽了一堆,也算我對國產愛情片憋了挺久不吐不快的一點小感想。《後來的我們》這部片子,我是不喜歡的,就像我不喜歡大部分國產愛情片一樣。但是如果你也是“不作天作地怎麼叫愛情”派,或許你可以去看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