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城淳古齋堅守毛筆製作百餘年,全國鬥筆賽獲得二等獎!

洛陽城淳古齋堅守毛筆製作百餘年,全國鬥筆賽獲得二等獎!

毛筆製作費力費時,工藝複雜,再加上當前用者寥寥,經濟效益欠佳,很少有人再從事這個古老行當。聽說洛陽城內有個淳古齋,主人制作出來的毛筆因為是全手工製作,選材講究,深受用筆人喜愛,便忍不住一探究竟。

淳古齋位於洛陽市澗西區的一所民居內,面積不大,但各種毛筆應有盡有。見我走進門,店主陳文傑才放下手中毛筆迎了上來。“做筆可不容易哩,這筆頭裡哪怕有一根不聽話的毛,都要耐著性子薅出來,它裹在裡面會壞大事!”店主指著一根沒有鋒的殘毛說;“幹這個行當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性子,136道工藝不能有一點湊合,才能做出合格像樣的毛筆。因為辛苦不賺錢,現在的年輕人寧願出去當苦力,也不願意從事這個行業。”他繼續向我介紹行業現狀。

“那你為什麼還要在這個行業堅持?”我問。

“老祖宗留下的,丟了多可惜!”即便再不賺錢,也要堅守,眼下好歹也能多少賺幾個。

洛陽城淳古齋堅守毛筆製作百餘年,全國鬥筆賽獲得二等獎!

陳文傑在做筆

“筆頭上的主鋒最講究,要尖銳,要堅挺且有較強的彈性和任性;副鋒的毛性要與主鋒的毛性相得益彰,還要起到配合好主鋒的作用,配合無間才能書寫順暢。”店主向我介紹毛筆製作的奧妙所在。

淳古齋內懸掛的毛筆中,以羊毫和狼毫居多。店主拿出一支狼毫小楷說:“筆頭僅有兩釐米,製作最見功力水平,街面上有許多以次充優,用化工纖維代替的,根本發揮不出動物毛所具有的特性。”我看到店主手上厚厚的繭子,確實見證了做筆的艱難。

“我祖上就是做筆的,陳氏毛筆已經具有百年曆史了。”店主講起淳古齋的前世今生。

“莫訝書紳苦,功成在一毫。”民國元年,河南汝州文廟(今望嵩路中段)教育興盛,文朋詩友、畫師筆匠、秀才舉人常聚居於此,賽詩作畫,飲茶論道。筆匠陳太安,每經於此,眾人都會敬茶讓座,恭敬有加。陳太安其貌不揚,但制筆極其講究,書畫名家一筆在手,心筆合一,抑揚頓挫,表達最好。其中奧妙,皆因善於用豪,工藝獨到。民國總理趙秉鈞臨終前的書房內,仍保留著陳太安精心製作的狼毫小楷。

民國十三年,陳太安積勞成疾,將畢生制筆技法傳給長子陳廣信。

洛陽城淳古齋堅守毛筆製作百餘年,全國鬥筆賽獲得二等獎!

“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飲泉生紫毫,宣城之人採為筆,千萬毛中擇一毫。”陳廣信子承父業,謹記父親教導,筆品彰顯人品。他在完全掌握父輩制筆技巧的基礎上,走遍全國各地,遍尋制筆好料,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汲取精華,大膽改進,落筆八面玲瓏,提筆利索乾淨,大有大的沉穩,小有小的機靈,筆勢墨韻氣貫長虹。他的制筆秘訣是“選毫前要研究毛性,熟悉動物特性,搭配合理,妙筆天成。”他做出的毛筆不僅具備“尖圓齊鍵”四德,更具備任意揮灑,隨時聚鋒,永不脫毛,通體是鋒,經久耐用的特性,他將陳氏毛筆技法發揮到巔峰,“南有蘇州周虎臣,北有汝州陳廣信”,陳氏毛筆在長江以北聲名遠播,頗受用筆之人喜愛。“淳古齋”是陳廣信在文廟創建的集毛筆製作、銷售與教研為一體的筆莊,前來進貨的客商絡繹不絕。

洛陽城淳古齋堅守毛筆製作百餘年,全國鬥筆賽獲得二等獎!

陳文傑在做筆

50年代,“大字報”貼滿大街小巷,毛筆用量與日俱增,但陳氏毛筆研發基地“淳古齋”卻被毀,陳廣信病死於饑荒。其長子陳學發在得到政府默許的情況下,重新拿起制筆工具,根據父親平時對他的口傳心授技法要領,認真研讀做筆口訣“三折兩對,窮筆頭,富蓋毛,鋒兩分,貼五分,底和衣,各一分,毛髮亮,鋒穎好……”並將“選毛、撕毛、熟毛、梳理、齊跟、掛角、齊鋒、切鋒、配貼、配底、合料、圓筆、礅筆、燎筆、晾筆、捆筆、掛筆、栽筆、薅筆……”等136道工序全部熟記於心。陳學發做出的毛筆只能供給到政府和手持介紹信的單位組織,筆桿上絕不允許出現“淳古齋”字樣。為完成做筆任務,陳學發每年能做出12000支毛筆,並且支支優良。鑑於他精益求精的制筆態度,政府在嘉獎信中寫到“陳氏毛筆,一脈相承,墨韻自然,精益求精。”

二十世紀初,“淳古齋”陳氏毛筆第四代傳承人陳文傑帶著祖傳毛筆製作技法來到洛陽,重建“淳古齋”。“136道制筆工藝精益求精,支支都是品質筆,良心筆、放心筆、好用筆!” 陳文傑在傳承祖輩古法全手工制筆經驗的基礎上,遍訪國內製筆名家,旁徵博引,博採眾長,汲取精華,虛心聽取用筆者建議,進一步完善了陳氏毛筆製作體系,形成了“淳古齋”毛筆鮮明特徵:尖圓齊鍵、全鋒筆頭、入筆有型、行筆流暢、折筆靈動、收筆利索、墨韻自然、表現淋漓。除此之外,“淳古齋”絕不允許筆頭中有“雜毛”、“殘毛”、“閒毛”存在,每根毛都要發揮各自的書寫作用。

近年來,“淳古齋”大膽採用紫毫、狼毫、獾豪、狸毫、羊毫、茴麻之間的合理搭配,製作出的蠅頭小楷被業界稱為“無敵兔”,參加全國鬥筆賽獲得二等獎。羊毫筆全部選用嫩光鋒、細光鋒、中光鋒、老光鋒為原料,使用起來更是得心應手,且兼具狼毫筆的諸多優點。

“挖一棵好竹,尋一撮毫毛,做出一支自己真正滿意,用者得心應手的好筆”是千百年來每個真正制筆人的夢想。淳古齋掌門人陳文傑在制筆這條路上苦行僧一般,也不是常人所情願過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