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各地區居住生活的人,有區域性特點麼?

shamrocker

有的。上海各區的人互相看不起,所以沒時間看不起外地人真的!我們自己都互相看不起哈哈哈。

我閘北的小夥伴,自從閘北和靜安合併以後,除了吐槽不想和靜安合併之外,快遞單號還是寫閘北區,就怕別人說他入贅。

還有浦東的小夥伴,因為當時在徐匯的房子動遷就到了浦東,結果被在徐匯的親戚說“搬到鄉下去了啊”。

奉賢、金山、寶山、嘉定的小夥伴更別說了,已經自嘲的說自己是鄉下了。

黃浦和靜安爭奪市中心的位置。

有陸家嘴金融區的浦東表示不屑一顧。

徐匯一臉迷茫,既有1/4號線,也有12/11號線,荒涼的地方很荒涼,繁忙的地方很繁忙。

總得來說,區域性特點按照所在區域劃分,就以人民政府所在地為中心,向外擴展。越是靠近中心,矛盾和衝突越激烈哈哈哈。



上海小資美食生活

按上海八十年代各區域範圍來講特點明顯,現在差別有但已很小了。過去黃浦、盧灣、靜安、徐匯(部分),長寧(部分)居住者大多是蘇錫常嘉杭甬籍人和廣東沿海籍人移民為多,另外就是當官的,上述各區俗稱上只角大多是些生活水準中等以上的人,其餘地區俗稱下只角以低收入人群為主郊縣除外。上只角居住地都稱邨、坊,裡面勿少人家有獨立衛生間(馬賽克裝修)、灶房、傭人房(樓梯下底層)、車庫。下只角只能稱弄,進門大多是灶披間(共用廚房),上樓二層閣(樓梯中間,不能直立),亭子間(樓梯轉彎角),三層角老虎窗,大小便各家房間裡端正馬桶(講究的外有四方體馬桶箱)或痰盂罐(有錢買高腳的),弄堂主幹道為臺格路(大塊鵝卵石輔面)騎車屁股能顛得生疼。上只角人看勿起下只角人,下只角人比較講義氣容易抱團,別看平常相互吵得兇,但能共同對外來欺負者,雙方地位不同很少通婚。中共進來後上只角不少房子以敵產名義充公,陳毅旗下大部在楊浦建樓(記得是出內環附近自住),後跟林帥的南下幹部進滬也不搬走,新來的只能在徐彙區建了幹部樓(今上圖附近),文革時得勢之人佔據了不少上只角資本家房子,改開後有主的基本歸還了。上海灘近現代歷史相當值得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