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上海這麼流行菜飯?

膠片貓

菜飯好吃,特別是寒冷的冬天,雙手凍得哆嗦著,捧起一大碗熱騰騰、稠巴巴的菜飯,筷子挑點豬油一拌,那個熱乎,那個香,顧不上燙嘴,一個勁不停事的吃完還意猶未盡。



菜飯不僅僅在上海流行,凡是產大米的地方,都有愛做愛吃菜飯的習慣。因為做起來方便,一把青菜,一瓢大米,一鍋水,煮熟就成,比熬粥、燜乾飯都簡單省事。關鍵的還不要單獨炒菜,一鍋熬好,撒勺鹽,再來點豬油,是飯也是菜,吃起來也省事,一大碗,幾口就扒拉進肚裡。

豫南光山把菜飯不叫菜飯,叫“濃稼巴”,也叫“濃飯”,意思是很稠的菜稀飯,稠到跟糊牆的泥巴一樣黏糊糊。家裡會在三種情況下做這個飯:一個是地裡活忙了,顧不上做飯炒菜,就菜、米一鍋熬;再個是冬天農閒,豫南又沒暖氣,冬天室內都結冰,跟外面一樣的冷徹入骨。炒個菜還沒上桌就凍冰涼,乾脆菜、米一鍋熬;還有就是連陰雨天不能下地幹活,窩在屋裡,圖省事,也是菜、米一鍋熬。
最簡單的菜飯就和熬粥一個樣,米多一點,大米熬得伸開了腰,再把青菜洗淨切幾刀放到鍋裡,連滾幾滾湯,就濃稠了,米香伴著青菜味,和著豬油的香,實在是引人饞蟲。條件好的家庭,會切點豆腐裡面,沒有放肉、放火腿腸的。再說火腿腸是哪年才有的?當然了,如果裡面給有火腿,或鹹肉,或香腸,那肯定的更好吃了。


普濟

確實是本地地方特色,其實不單是上海有菜飯,整個華東江浙滬皖,人民其實都比較喜歡吃菜飯。

上海最多的菜飯,叫做黃山菜飯,聽就知道是安徽料理。生意比較好,比較出名的,我印象裡應該是文廟口的幾家菜飯。

上海菜飯,一般還帶一個後綴。叫做菜飯骨頭湯。吃點乾的總要有點湯菜。骨頭湯,是黃豆骨頭湯,很濃,上海爺叔會加一點鮮辣粉,這個湯是單獨要收錢的,不是免費湯,一般會有一大塊骨頭,而且一定是肉骨頭不是清骨頭。上海市民很講實際的,如果你用清骨頭給客人,是會被罵的,下次再也不來。

菜飯店裡一般還會賣紅燒肉,紅燒豬腳,紅燒雞腿,梅菜燒肉,腐乳肉。濃郁的湯汁,甜甜的特別下飯。店裡的老闆一般還會做成幾個套餐。菜飯加腐乳肉加個湯什麼的。

華東誕生菜飯,是因為這裡的青菜好吃。菜市場把這種青菜叫做上海青。其實懂行的才知道,最好吃的是青菜,是上海青的一兩個小品種,花王菜,還有矮腳菜。真的是又甜又糯,清香撲鼻。

菜飯會加鹹肉丁,差一點的話會加鹹豬油,再差一點的話,至少要加豬油。為了香。鹹豬油和豬油相比,有一種獨特的臘味風味。鹹肉切成丁,和米飯一起煮熟。把青菜用菜油炒一下斷生。和米飯拌勻混合,開保溫檔,15分鐘。

如果是餐廳要賣,銷售時間比較長。為了防止青菜變黃,就要殺一次青。

菜飯在上海風靡,因為是完全屬於中國人民獨創的快餐。因為不需要現場製作,都是上午做好的,只要打一下飯,上菜的速度真的非常快。

大眾餐飲的話,口味也很好解決。

大肉下飯,米飯很香,吃的到蔬菜,還有個不敷衍的湯。很便宜,生意當然很好啦。


餐飲倒閉觀察

上海確實流行菜飯,原因是做法簡單快捷,口感軟糯香溢,不用炒其它菜,只要再來一碗骨頭湯,就是美味的一餐。

在上海有些快餐店,主食搭配的不是白米飯,而是一碗香噴噴的菜飯,客人認為一碗簡單的菜飯,比主菜還要好吃,往往是菜飯先吃完,剩下了主菜。所以說菜飯為什麼在上海這麼流行。



其實菜飯不算是上海特有的,好多地方也有做菜飯,做法不太一樣,比如福建、臺灣、廣東等地也有。回想起是小時候經常有吃過,那個時候覺得很好吃,比平時多吃兩碗不在話下。


上海菜飯常見的是,用鹹肉(鹽醃製的豬肉)和上海青(油菜)炒熟,加入米飯中燜煮,讓原材料的汁滲入米飯中,食用時在用豬油拌均,味道提升了一個檔次。那麼我們來看看菜飯具體是怎麼做的吧!

1、大米洗淨,放入電飯煲,加入適量的清水,按下煮飯鍵。比平時煮飯的水量少一點。因為等下還要加入青菜一起燜,水分太多了,飯就黏糊糊不好吃。

2、鹹肉切成大小均勻的丁,上海青洗淨切成絲,蒜頭拍散剁碎備用。


3、鍋燒熱放入少許油,下鹹肉炒香炒出油,然後盛出備用。用剩下豬油炒青菜絲至變軟,加入少許鹽和雞粉調味,翻炒均勻盛出。

4、米飯水分差不多收干時,倒入炒好的原材料。等跳到保溫鍵,繼續燜十幾分鍾。食用時攪拌均勻即可。


佘小廚(完)


佘小廚

北有慶豐包子鋪,南有老半齋菜飯。都是被大人物親嘗充分肯定的美味。

菜飯是江南的一種特色食品,比較著名的菜飯有上海菜飯、蘇州飯菜等,主要集中於江浙滬一帶,為啥流行?簡單,方便,省事,省錢,關鍵還好吃。

壹周君雖然不是上海寧,但是小時候經常吃媽媽做的菜飯,飯菜嘛,飯是米飯,菜是青菜,關鍵是有一塊鹹肉,切碎塊,入鍋翻炒後香氣撲鼻,最後還得加上一大勺子豬油。聽媽媽說,她小時候,外公出差,帶著年幼的媽媽一起去,領著帶她去上海的老半齋吃過一次菜飯,自此,她就戀上了這股味道。

在她的描述中,這菜飯真是不亞於珍饈美味。飯是顆顆飽滿,粒粒晶瑩,裹著豬油,圓潤飽滿,菜應該是當季的上海青,小夥伴應該吃過的,菜幫子比較肥長,葉子也是粗壯,切碎之後,混合在飯中,整個都是碧綠碧綠的。還有散落其中的鹹肉,呈現一種粉紅色,一碗菜飯,碧綠,粉紅,潤白,散發著豬油濃濃的油脂香,再配上一碗黃豆骨頭湯,清澈爽口。

總之,一碗下肚,媽媽就徹底唄菜飯俘虜,回來就心心念念,自己一直琢磨著刻苦專研著菜飯的手藝,勤能補拙,誰能阻擋一顆吃貨的上進的心?最終,母上大人自己練出一手菜飯絕活,成為壹周君家中餐桌上的十大保留名菜之一。其實,它不能算是獨立的菜式,它是飯菜,屬於跨界產品。

如今看來,那頓菜飯,是託了時代的口福,當年,人們都不怎麼能吃飽吃好,一碗飯菜就算是打牙祭了。如今,再回頭吃菜飯,母上大人也許更多的是一口回憶,回憶自己小時候吃撐肚子的滿足感,這份滿足在當年是一種奢侈品。那種感覺,是否和現在的女孩,擁有一個LV包一樣呢。

壹周君一直認為,飯菜的靈魂是豬油,但凡江南的美食,無論是面,餛飩等,無不放豬油,這大概是江南美食的秘籍,獨享專用,沒有哪個地域像江浙滬一帶,如此迷戀豬油。

如今魔都雖然光怪陸離,但人民群眾依然對飯菜情有獨鍾,製作的飯菜那就是吃一種情調了。壹周君聽說在老上海8號餐廳,竟然是可以現場製作飯菜,只不過需要一點耐心,現做現煮,估計要個40分鐘左右。服務員先把一鍋生米盛在一個特製的小鍋裡,然後拌入豬油渣和鹹肉粒,接著倒入水,是礦泉水。然後點燃爐火,讓爐火慢慢將飯蒸熟。隨著溫度的升高,豬油渣和飯粒已經融合在一起了,出鍋後,飯香、豬油香讓人食指大動呢。


武漢壹周


上海的菜飯是地道的漢族小吃,用大米,油菜,雞腿做成,適當放點鹽和黑胡椒,再加點白糖提鮮,再加點豬油拌在飯裡,那味道簡直不要太棒了,而且做法簡單,所以許多小飯店和大排檔裡都有!

其實不僅僅上海有菜飯,許多沿海地區也有菜飯,不過是配料不同罷了!

菜飯配料有很多,基本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就是蔬菜飯,原料是白菜,菜心,油菜,以及各種青菜和酸菜

第二類就是肉菜飯,原料有豬肉,牛肉,加上各種青菜和酸菜

第三類就是海鮮菜飯,原料有各種蝦,蟹,加各種青菜和酸菜

反正總體來說,不管是做什麼菜飯,蔬菜是肯定要加的,而酸菜呢就看個人口味了,加點進去我感覺會更好吃,酸酸的比較開胃,喜歡辣的可以拌點辣椒醬,我就喜歡加辣椒醬,特別是我爺爺自己醃的辣椒醬,用紅辣椒做的,切成辣椒碎,加入豆豉大蒜,醃上一個月,味道完爆外面賣的各種辣醬!

跑題了,反正菜飯做法簡單,味道好吃,想吃的朋友可以在家自己做,加點自己喜歡的食材,但最重要的是要放青菜,最好是白菜或者是菜心,炒起來味道最正宗!




吃貨集合

菜飯是南方的的一種特色小吃,上海更是喜愛菜飯,做法簡單又營養美味,深受上海人民的喜愛。溫潤飽滿的米飯、清脆爽口的青菜結合在一起,令人食指大動。

上海人喜愛吃小青菜,菜飯能把小青菜的清香可口發揮的淋漓盡致。而且做出來的速度十分快捷。

一捧大米,一把小青菜,一瓢水,加上香氣十足的豬油,根據自己口味加上適量的鹽或者喜愛的調料,又簡單又美味。對於因為工作上學或因種種事忙碌的人們來說是再合適不過的佳餚。

上海的小飯館也都有著菜飯套餐,一碗好吃的菜飯配上一碗絕不敷衍的湯或配菜,令人在忙碌中感到食物的慰藉。

小青菜的葉切成絲,莖切成小碎粒,在香噴噴的豬油中先爆炒小青菜莖,再放入切絲的葉。靜靜等待米飯熟了後將爆炒好的小青菜放入飯鍋中燜五分鐘。甚至用不上湯和陪伴,就能讓人胃口大開地吃個兩碗飯。

夏天吃菜飯,清脆爽口。冬天吃菜飯,連飯帶菜的熱乎。

每一個上海人心中都有著菜飯,菜飯是上海人童年的味道,成年後的溫暖。帶著豬油特有的香味,沁人心脾。

菜飯有著悠久的歷史,這種簡單營養美味的食物起源於家廚,是勞動人民為了讓親人、讓自己能在忙忙碌碌中吃上一口有飯有菜的美食。是勞動人民日常生活中的智慧,是“民以食為天”的簡單。如此簡單的菜飯,就這樣在一代代人中流傳下來,至今也是人們喜愛的食物。


YHOUSE城市指南

不是上海流行菜飯,江浙一帶都有吃菜飯的習慣,尤其是11月份,新米剛上市,又白又糯,青菜要下過霜,甜滋滋的,我們常熟人這樣做的,米飯最好用土灶大鐵鍋煮,把青菜切細,放入菜油先炒透,米飯煮到飯鍋鑄開,掀開鍋蓋放入炒透的青菜,蓋上鋦蓋,再燒二把稻草的小火,等上10分鐘,就能吃了,放入豬板油熬的暈油,當然要放一點鹽,這是我媽做的真宗常熟菜飯,二大碗是少不了的。


手機用戶25432893348


在那個上山下鄉的年代,上海市民為了響應祖國號召,分赴廣大農村。長時間接觸農村生活,也就慢慢融入了當地的飲食習慣。隨著後來的知青返程,也就把吃菜飯的方式帶回了上海。所以吃菜飯不僅喜愛它的味道,更是許多上海人曾經歲月的印記。


上海做為特大都市,聚集了全國各地的外來務工者,也把各地的飲食習慣帶到了上海。人口基數多,吃菜飯的人多做菜飯店也多,所以就感覺上海特別喜歡吃!


了了美食記

不光是上海人吃菜泡飯、菜粥、菜燜飯啦!

告訴你們,江南地區,小青菜是主流葉子菜,豬油也是主打調味油,而大米更是最主要的食物。南方的很多風味,都和這三種主打食物離不開的!

比如菜糰子(米粉或糯米粉裡面包菜餡或肉菜餡),大餛飩(也是肉菜餡居多),菜泡飯(加點豬油)等等。上海人愛吃的八寶飯,裡面妥妥的加豬油,油亮香甜,當然有人未必吃的慣。南方好多拌麵也是豬油必加。

其實還是食材得到輕鬆,到處有得賣,便宜,最後就成了老百姓的主食。你讓他們天天用蟹黃拌飯他們肯定辦不到。一是大閘蟹他們認陽澄湖的,哪怕只是洗個澡,二是有季節性,不像青菜大棚天天有。所以你到上海人家裡做客,拎一籠大閘蟹當禮物,他們篤定熱情的不得了……


貓貓無敵花朵朵

首先這個問題問得不精準,因為菜飯許多地方都喜歡,不僅僅是上海流行,我是江蘇連雲港人,做菜飯也就是正常的家常飯。特別是春天青菜多,吃菜飯是常有的事。

為什麼這麼多地方都喜歡萊飯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因素:

一、簡單方便:吃萊飯只需做一個湯就可以了,不需要再做幾個暈素搭配的菜,省錢、省時、省事。

二、食材多樣:菜可選擇小青菜、蒿苣葉、芹菜葉等葉子較多的菜,可以放一點鹹肉、火腿、香脹腸、木耳、香菇、蝦皮等。總之以萊為主,其他任意少許搭配。

三、做法簡單:

丨、米飯蒸好備用,

Z、將需要做菜飯用的食材放油鍋炒熟,

3、將米飯倒入菜裡翻炒幾下即可。

以上方法非常簡便,而且菜的顏色碧翠。

四、健康、保健:蔬菜多維生素多有利建康,菜多還可以解決有些人的便秘問題。

以上是個人的實踐和體會,相互學習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